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裂解性副溶血弧菌噬菌体vB_VpS_BA27的特性及基因组研究
1
作者 张悦 赖晓芳 +6 位作者 刘畅 刘广锋 江丽玲 张洪赛 李梦瑶 王杏 姜敬哲 《南方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共10页
噬菌体作为一种特异性感染并裂解细菌的病毒,在细菌性疾病防控和环境微生物治理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水产养殖中的常见致病菌,常导致水生动物病害并引发人类食源性疾病。从湛江东海岛方斑东风螺... 噬菌体作为一种特异性感染并裂解细菌的病毒,在细菌性疾病防控和环境微生物治理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水产养殖中的常见致病菌,常导致水生动物病害并引发人类食源性疾病。从湛江东海岛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养殖厂的病螺池水样中分离出1株副溶血弧菌噬菌体(vB_VpS_BA27),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和基因组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vB_VpS_BA27在较宽的pH范围(3~11)内保持活性,且在低温环境(4~37℃)下生存能力较强。vB_VpS_BA27表现出显著的抑菌活性,其爆发量可达285.67 PFU·细胞−1。基因组测序分析证实vB_VpS_BA27为裂解性噬菌体,基因组中未检测出耐药基因和毒力因子。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在有尾噬菌体纲(Caudoviricetes)中,vB_VpS_BA27与Delepquintavirus的亲缘关系较近,并与若干相关噬菌体共同形成了一个新的类别。研究表明,vB_VpS_BA27噬菌体在方斑东风螺弧菌性疾病的防控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为水产养殖病害的生物防控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噬菌体 生物学特性 基因组分析 方斑东风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副溶血弧菌噬菌体生物学特性、全基因组特征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张俊鹏 刘文婷 +3 位作者 石甜 王华娟 王宏勋 周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7-144,共8页
目的:分析1株副溶血性弧菌噬菌体474x1的生物学特性、全基因组及在食品中的抑菌效果。方法:以副溶血性弧菌474菌株为宿主菌,从海鲜市场基围虾分离噬菌体474x1,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并绘制一步生长曲线,分析474x1对温度及pH的敏感性... 目的:分析1株副溶血性弧菌噬菌体474x1的生物学特性、全基因组及在食品中的抑菌效果。方法:以副溶血性弧菌474菌株为宿主菌,从海鲜市场基围虾分离噬菌体474x1,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并绘制一步生长曲线,分析474x1对温度及pH的敏感性。分析474x1全基因组序列,根据474x1末端酶大亚基构建系统进化树。通过测定菌落总数评价噬菌体对虾肉中副溶血弧菌的抑制效果。结果:分离到1株新型的副溶血弧菌噬菌体,命名为474x1,该噬菌体能够裂解23株副溶血弧菌中的19株(19/23=82.61%)。电镜观察474x1具有典型的短尾病毒科病毒形态特征。最佳感染复数(MOI)为0.01,一步生长曲线显示474x1的潜伏期为10 min,裂解量为115 PFU/cell。该噬菌体能够在较大的温度范围(30~60℃)和pH(4~11)范围内维持活性。474x1全基因组长47830 bp,包含69个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s,ORFs),其中14个具有特定功能的基因。比较基因组学分析474x1与短尾噬菌体科弧菌属噬菌体Vp41s3基因组具有较高同源性,进化分析表明474x1与副溶血弧菌噬菌体Vp41s3亲缘性最高。在应用实验中,在4℃下MOI=1000的实验组在第3 h相较对照组菌量下降了0.39 lgCFU/mL。MOI=10000的实验组在第12 h相较对照组菌量下降了0.92 lgCFU/mL,在25℃下MOI=1000,MOI=10000的实验组相较对照组在第6 h时菌量分别下降1.04、1.82 lgCFU/mL,表明噬菌体474x1能够显著抑制虾肉中宿主菌的生长。结论:从基围虾中分离鉴定1株新的副溶血性弧菌噬菌体,该噬菌体裂解量大,潜伏期短,在60℃以下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pH耐受范围宽,在食品中也有良好的抑菌效果,为防控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的致病株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噬菌体 分离与纯化 最佳感染复数(MOI) 一步生长曲线 基因组 抑菌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氮胁迫下凡纳滨对虾抗病力和副溶血弧菌噬菌体防病效果研究 被引量:40
3
作者 邱德全 周鲜娇 邱明生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55-461,共7页
在水体不同氨氮条件下,对对虾抗病力指标和副溶血弧菌噬菌体生物防治效果进行了研究。实验设置0.05mg/L(对照)、0.15mg/L低浓度组、0.75mg/L低浓度组、1.50mg/L中浓度组、3.00mg/L高浓度组5个氨氮的质量浓度作为胁迫组,并在此基础上加... 在水体不同氨氮条件下,对对虾抗病力指标和副溶血弧菌噬菌体生物防治效果进行了研究。实验设置0.05mg/L(对照)、0.15mg/L低浓度组、0.75mg/L低浓度组、1.50mg/L中浓度组、3.00mg/L高浓度组5个氨氮的质量浓度作为胁迫组,并在此基础上加入副溶血弧菌设置感染组,加入副溶血弧菌和噬菌体设置噬菌体防治组。在胁迫组,低浓度氨氮使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血清PO、ACP和SOD活力增强,但是在第14天时所有实验组对虾的THC、血清PO、CAT、ACP、SOD活力均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感染组对虾THC、血清PO、CAT、ACP、SOD活力受到显著影响,各实验组的对虾抗病力指标均低于相对应的胁迫组,差异显著(p<0.05)。低浓度氨氮的噬菌体防治组各项指标与感染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肝胰脏的副溶血弧菌计数的差异显著(p<0.05)。在第14天时,低浓度氨氮防治组指标和感染组差异显著(p<0.05),和胁迫组相近。以上结果说明噬菌体防治弧菌病在水体低浓度氨氮条件下,有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力 副溶血弧菌噬菌体 生物防治 凡纳滨对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株副溶血弧菌噬菌体的分离鉴定及裂解性能 被引量:9
4
作者 彭勇 王静雪 +1 位作者 丁云娟 林洪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645-650,共6页
为探究副溶血弧菌的生物防治方法,自水产品市场污水排放处及青岛岸边海水中分离出两株副溶血弧菌噬菌体VPp2、VPp3。借助噬菌斑形态、电镜、酶切等技术对其进行了分类鉴定,测定了其裂解谱、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并研究其裂解性能... 为探究副溶血弧菌的生物防治方法,自水产品市场污水排放处及青岛岸边海水中分离出两株副溶血弧菌噬菌体VPp2、VPp3。借助噬菌斑形态、电镜、酶切等技术对其进行了分类鉴定,测定了其裂解谱、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并研究其裂解性能。分类鉴定结果表明,VPp2、VPp3分别属于2株不同的噬菌体。其核酸均是线型双链DNA,均具有正二十面体的头部及较长的尾部,且均属肌尾科噬菌体。VPp2头部直径约64nm,尾长约114nm。VPp3头部直径约89nm,尾长约106nm。裂解性能研究结果表明,VPp2、VPp3在双层平板上均能形成清晰透亮的噬菌斑。其裂解谱相同。最佳感染复数均较小,潜伏期均较短,VPp2的裂解量只有11.1,而VPp3的裂解量可达45.3,是符合条件的潜伏期短裂解量大的噬菌体,可进一步应用于噬菌体治疗及检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噬菌体 酶切 鉴定 裂解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副溶血弧菌噬菌体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6
5
作者 蔺红苹 邱德全 谭龙艳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91-294,共4页
分离到2株副溶血弧菌噬菌体,筛选出其中具有强裂解性的1株。该噬菌体的噬菌斑中心清亮,边缘有晕环。12 h观察,噬菌斑直径约3 mm,效价为1011pfu/ml。该噬菌体的核酸为线型双链DNA,大小约4 kb。电镜观察显示,头部为正二十面体,直径约110 ... 分离到2株副溶血弧菌噬菌体,筛选出其中具有强裂解性的1株。该噬菌体的噬菌斑中心清亮,边缘有晕环。12 h观察,噬菌斑直径约3 mm,效价为1011pfu/ml。该噬菌体的核酸为线型双链DNA,大小约4 kb。电镜观察显示,头部为正二十面体,直径约110 nm,有尾,尾长约270 nm,底部有3个刺突。按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第五次报告的分类标准,该噬菌体具肌尾噬菌体科的特征,与其他副溶血弧菌噬菌体比较显示,该噬菌体可能是一种新型的副溶血弧菌噬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噬菌体 鉴定 核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菌人工养殖海水中副溶血弧菌噬菌体与宿主的消长动态 被引量:1
6
作者 柏仕杰 邱德全 贺美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95-98,共4页
在3组一定浓度的副溶血弧菌菌液中分别加入3种浓度的副溶血弧菌噬菌体,第12天各实验组再次分别加入一定浓度的副溶血弧菌或副溶血弧菌噬菌体,比较各组水体中副溶血弧菌噬菌体及其宿主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副溶血弧菌噬菌体可使宿主下... 在3组一定浓度的副溶血弧菌菌液中分别加入3种浓度的副溶血弧菌噬菌体,第12天各实验组再次分别加入一定浓度的副溶血弧菌或副溶血弧菌噬菌体,比较各组水体中副溶血弧菌噬菌体及其宿主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副溶血弧菌噬菌体可使宿主下降至一定浓度并与之保持动态平衡关系,实验组1、2、3中副溶血弧菌浓度从2.43×106 mL-1分别下降至6.2×104、9.2×104、7.46×105 mL-1,并以此浓度范围维持下去。高浓度副溶血弧菌噬菌体与其宿主之间平衡关系的稳定性较好,再次加入副溶血弧菌,高、中浓度组分别在1 d和4 d后副溶血弧菌下降至平衡时的数量级浓度,并持续下去。低浓度组副溶血弧菌组有所上升,并持续下去。再次加入副溶血弧菌噬菌体对副溶血弧菌浓度影响较小(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菌 副溶血弧菌噬菌体 动态平衡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素对副溶血弧菌噬菌体裂解宿主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贺美 柏仕杰 邱德全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76-581,共6页
论文以副溶血弧菌噬菌体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黄芩素对副溶血弧菌噬菌体裂解宿主的影响来反映黄芩素的抗病毒效果,同时还研究了将黄芩素制备成环糊精包合物后对副溶血弧菌噬菌体裂解其宿主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芩素及其环糊精包合物... 论文以副溶血弧菌噬菌体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黄芩素对副溶血弧菌噬菌体裂解宿主的影响来反映黄芩素的抗病毒效果,同时还研究了将黄芩素制备成环糊精包合物后对副溶血弧菌噬菌体裂解其宿主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芩素及其环糊精包合物均抑制了副溶血弧菌噬菌体对其宿主的裂解,且抑制作用均与它们的浓度与作用时间(一定时间范围内)成正相关;将黄芩素制备成环糊精包合物后有利于黄芩素对副溶血弧菌噬菌体裂解抑制作用的增强,在相同浓度下,黄芩素环糊精包合物对副溶血弧菌噬菌体作用60 min就能完全抑制了副溶血弧菌噬菌体对其宿主的裂解作用,而黄芩素则需要120 min。可见,利用副溶血弧菌噬菌体对其宿主的裂解作用来研究一些药效成分的抗病毒作用是一种简单、方便、成本较低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菌 副溶血弧菌噬菌体 黄芩素 抗病毒作用 环糊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溶血弧菌噬菌体衣壳蛋白的组成分析及其主组分的分离纯化 被引量:1
8
作者 谭龙艳 邱德全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89-91,共3页
目前,针对传统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中出现的耐药性及药物残留等问题,亟需寻找一种新型的替代药物。噬菌体对治疗病原菌感染的多种优越性,成为抗菌新药研究开发的新热点和理想材料。对噬菌体的溶菌机制以及实践应用等已有较多报道。笔... 目前,针对传统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中出现的耐药性及药物残留等问题,亟需寻找一种新型的替代药物。噬菌体对治疗病原菌感染的多种优越性,成为抗菌新药研究开发的新热点和理想材料。对噬菌体的溶菌机制以及实践应用等已有较多报道。笔者主要对副溶血弧菌噬菌体衣壳蛋白的组成进行了初步研究,并用SDS-PAGE电泳法分离纯化了其主要组分,为制备该蛋白质的抗体,建立副溶血弧菌噬菌体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噬菌体 衣壳蛋白 SDS—PAGE电泳 主区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溶血弧菌噬菌体微胶囊的制备及在饵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胡蝶 邱德全 邱明生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28-34,共7页
采用复相乳液法,以乙基纤维素为包囊材料,明胶溶液为保护液制取微胶囊,对副溶血弧菌噬菌体(Vibrio parahaemolyticus phage)进行固定化,制备噬菌体微胶囊。结果显示,乙基纤维素质量浓度为30 g/L,明胶质量浓度为20 g/L,搅拌速度为600 r/m... 采用复相乳液法,以乙基纤维素为包囊材料,明胶溶液为保护液制取微胶囊,对副溶血弧菌噬菌体(Vibrio parahaemolyticus phage)进行固定化,制备噬菌体微胶囊。结果显示,乙基纤维素质量浓度为30 g/L,明胶质量浓度为20 g/L,搅拌速度为600 r/min,时间30 min,副溶血弧菌噬菌体悬液与乙基纤维素溶液的体积比为1∶3时,所得微胶囊有较好的噬菌体缓释性能,综合评价指数最高。对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饲以混有噬菌体微胶囊的饵料,当饵料中噬菌体微胶囊质量分数为1.0 g/kg时,与对照组比较,东风螺肠道宿主菌平均减少96%,水体中宿主菌减少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黏附剂按1.5 g/kg的剂量将噬菌体微胶囊黏附于对虾饵料,并投喂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对虾肠道的宿主菌比对照组平均减少86%,水体中宿主菌比对照组减少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胶囊可有效控制宿主弧菌的在养殖体系的浓度,减少养殖动物弧菌病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噬菌体 微胶囊 明胶 乙基纤维素 东风螺 凡纳滨对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溶血弧菌噬菌体qdvp001重组内溶素诱导表达以及理化性质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伟宇 林洪 王静雪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205-209,共5页
对重组内溶素Lysqdvp001诱导表达条件进行探讨,发现适当降低诱导温度,可以避免包涵体的形成。最终确定诱导表达条件为25℃、IPTG浓度为1 mmol/L、诱导4 h,此时不仅蛋白表达量大并且不形成包涵体。为研究Lyqdvp001抑菌以及理化性能,采用... 对重组内溶素Lysqdvp001诱导表达条件进行探讨,发现适当降低诱导温度,可以避免包涵体的形成。最终确定诱导表达条件为25℃、IPTG浓度为1 mmol/L、诱导4 h,此时不仅蛋白表达量大并且不形成包涵体。为研究Lyqdvp001抑菌以及理化性能,采用浊度法对p H、温度、离子强度对裂解活性的影响进行探讨。结果表明,Lysqdvp001具有宽p H适应性,p H3~10均能很好发挥作用;耐高温,在75℃处理30 min仍能维持70%活性;低浓度(0.1 mmol/L)的Zn^(2+)、Fe^(2+)以及各浓度(10、1、0.1 mmol/L)的Ca^(2+)可以明显提高重组内溶素Lysqdvp001活性。结果显示重组内溶素有作为抑菌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菌 副溶血弧菌噬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大肠杆菌制备副溶血弧菌噬菌体内溶素Lys qdvp001 CHAP域及诱导条件初步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鞠晓晨 吕新伟 +1 位作者 王静雪 林洪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6-91,共6页
目的:为了利用噬菌体内溶素防控副溶血弧菌,通过克隆表达工程菌pET30a-CHAP制备目的蛋白,并将以包涵体存在的目的蛋白复性得到有活性的噬菌体内溶素蛋白。方法:首先克隆工程菌pET30a-CHAP,经IPTG的诱导表达后,检测菌液上清中内溶素含量... 目的:为了利用噬菌体内溶素防控副溶血弧菌,通过克隆表达工程菌pET30a-CHAP制备目的蛋白,并将以包涵体存在的目的蛋白复性得到有活性的噬菌体内溶素蛋白。方法:首先克隆工程菌pET30a-CHAP,经IPTG的诱导表达后,检测菌液上清中内溶素含量判断表达形式,再进行诱导条件初步优化。通过将表达的pET30a-CHAP包涵体蛋白先用洗涤剂洗涤去除杂蛋白,然后用尿素变性剂溶解,并用Ni^(2+)Sepharose^(TM)6 Fast Flow亲和层析柱进行层析纯化,用EDTA、氧化型谷胱甘肽、还原型谷胱甘肽等为折叠复性促进剂,经过透析制备可溶性的pET30a-CHAP蛋白,再检测目的蛋白的抑菌活性。结果:本实验确定了重组菌内溶素的表达形式为没有活性的包涵体;初步确定最佳诱导条件为诱导温度为16℃,IPTG终浓度0.5 mmol/L,诱导时间为7 h;复性后的内溶素具有抑菌活性。结论:本研究为利用内溶素防控副溶血弧菌以及其他革兰氏阴性细菌提供了制备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菌 副溶血弧菌噬菌体 包涵体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溶血弧菌噬菌体的吸附材料选择及其吸附和洗脱作用
12
作者 胡蝶 邱德全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3期107-110,共4页
[目的]选择副溶血弧菌噬菌体的适宜吸附剂,并研究其吸附和洗脱作用。[方法]比较了滑石粉+硅藻土(3∶1)、活性炭、蒙脱石、玻璃纤维4种吸附剂对副溶血弧菌噬菌体的吸附固定化效果以及洗脱效果。[结果]蒙脱石和玻璃纤维对噬菌体的吸附效... [目的]选择副溶血弧菌噬菌体的适宜吸附剂,并研究其吸附和洗脱作用。[方法]比较了滑石粉+硅藻土(3∶1)、活性炭、蒙脱石、玻璃纤维4种吸附剂对副溶血弧菌噬菌体的吸附固定化效果以及洗脱效果。[结果]蒙脱石和玻璃纤维对噬菌体的吸附效果好。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蒙脱石用量、吸附时间、吸附液p H对噬菌体固定化的影响,结果发现当蒙脱石用量为0.5 g,吸附时间为1 h,吸附液p H为6.0时,吸附效果最佳。[结论]将副溶血弧菌噬菌体制成固定化制剂后分别作用于养殖动物和养殖水体,可以达到对养殖动物进行生物防治和改善水体环境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噬菌体 吸附 洗脱 蒙脱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硝酸氮胁迫下噬菌体防治凡纳滨对虾弧菌病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鲜娇 邱德全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78-382,共5页
在养殖水体不同亚硝酸氮的条件下,通过对凡纳滨对虾的毒性试验和检测对虾部分免疫指标的变化来研究副溶血弧菌噬菌体对对虾弧菌病的防治效果。试验设置0.005(对照)、0.751、.50 mg/L和3.00 mg/L 4个不同亚硝酸氮的质量浓度作为胁迫组,... 在养殖水体不同亚硝酸氮的条件下,通过对凡纳滨对虾的毒性试验和检测对虾部分免疫指标的变化来研究副溶血弧菌噬菌体对对虾弧菌病的防治效果。试验设置0.005(对照)、0.751、.50 mg/L和3.00 mg/L 4个不同亚硝酸氮的质量浓度作为胁迫组,并在此基础上加入副溶血弧菌设置为胁迫感染组,加入副溶血弧菌和噬菌体设置为噬菌体防治组。结果表明,毒性试验中,噬菌体防治组试验指标与胁迫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与感染胁迫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各组相应的试验中,胁迫感染组对虾血细胞数<噬菌体防治组<胁迫组。除对照组和3.00 mg/L组,所有试验组对虾血清酚氧化酶、超氧化物岐化酶、酸性磷酸酶活力变化规律均为先升后降。第10 d,0.005 mg/L和0.75mg/L组中,噬菌体防治组中对虾血清酚氧化酶、超氧化物岐化酶、酸性磷酸酶活力与相应的胁迫组差异不显著(P>0.05),噬菌体防治组和胁迫组同与弧菌感染组差异均显著(P<0.05),酶活力指标均高于相应的弧菌感染组;在1.50 mg/L和3.00 mg/L组中,噬菌体防治组中对虾血清酶活变化与胁迫组差异显著(P<0.05),除酚氧化酶活力外,对虾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酸性磷酸酶活与感染组差异均显著(P<0.05)均高于弧菌感染组。噬菌体只有在亚硝酸氮浓度低时能有效地防治对虾弧菌病,高浓度亚硝酸氮胁迫下只能缓解弧菌对对虾的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酸氮 副溶血弧菌噬菌体 弧菌 凡纳滨对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度《水产科学》优秀论文评选结果揭晓
14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5-135,共1页
辽宁省水产学会近日组织专家对2012年度《水产科学》发表的论文进行了评选,共评出优秀论文17篇。其中一等奖4篇,分别是《两株副溶血弧菌噬菌体的分离鉴定及裂解性能》(彭勇,王静雪,丁云娟,等)、《47种中草药体外抑杀嗜水气单胞... 辽宁省水产学会近日组织专家对2012年度《水产科学》发表的论文进行了评选,共评出优秀论文17篇。其中一等奖4篇,分别是《两株副溶血弧菌噬菌体的分离鉴定及裂解性能》(彭勇,王静雪,丁云娟,等)、《47种中草药体外抑杀嗜水气单胞菌的药效研究》(陈霞,张其中,李春涛)、《仿刺参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结构及比较研究》(李云峰,李梦遥,王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文评选 水产学会 产科学 副溶血弧菌噬菌体 线粒体全基因组 嗜水气单胞菌 优秀论文 裂解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