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渤海区域贝类中副溶血弧菌污染调查及血清学分型 被引量:9
1
作者 李毅财 赵峰 +2 位作者 朱兰兰 赵晓君 周德庆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1-244,共4页
【目的】了解黄渤海区域零售贝类中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污染及血清学分型情况,为指导安全消费和建立预警预报系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0年7~10月,采集山东日照、烟台、青岛、威海、大连和莱州6个城市零售市场... 【目的】了解黄渤海区域零售贝类中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污染及血清学分型情况,为指导安全消费和建立预警预报系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0年7~10月,采集山东日照、烟台、青岛、威海、大连和莱州6个城市零售市场上的贝类,利用MPN-PCR对样品进行检测和定量分析,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3份样品中共检出Vp阳性115份,各城市检出率均在60.0%以上,平均为75.2%。经卡方检验显示:不同城市间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贝类的检出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螠蛏的检出率最高(100.0%)。定量分析结果表明:MPN均值最高的是螠蛏(673.9MPN/g),不同贝类中Vp的MPN平均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血清学分型结果显示:贝类中Vp的血清型分布呈多样性,115株菌可鉴定出9个O群和53个K型。【结论】黄渤海区贝类中Vp检出率较高、分布广泛,且血清型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但未检出Vp的tdh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类 弧菌(vp) 污染 清学分型 黄渤海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主养区凡纳滨对虾8种流行病病原监测及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小明 安伟 张明辉 《水产科技情报》 2023年第4期235-240,共6页
为进一步掌握上海地区养殖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病原的流行趋势及特点,定期对上海主养区的凡纳滨对虾开展了8种流行病病原监测及分析工作。51份样品的分子检测和细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有4种病原检测出阳性,其中虹彩病毒1(DI... 为进一步掌握上海地区养殖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病原的流行趋势及特点,定期对上海主养区的凡纳滨对虾开展了8种流行病病原监测及分析工作。51份样品的分子检测和细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有4种病原检测出阳性,其中虹彩病毒1(DIV1)阳性检出率为29.41%,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为3.92%,致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副溶血弧菌(Vp AHPND)为1.96%,副溶血弧菌(Vp)为19.61%;而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桃拉综合征病毒(TSV)、偷死野田村病毒(CMNV)、虾肝肠胞虫(EHP)等4种病原未检出。408项病原检测结果中,4种病原的阳性总样本数量为28份,总体阳性率为6.86%。结果表明,上海地区养殖凡纳滨对虾的病原携带率处于较低水平,DIV1、副溶血弧菌(Vp)是携带的主要病原。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病原流行特点,从苗种选购、养殖过程管理、药物选用等方面进行综合防控,减少病害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十足目虹彩病毒1(DIV1) 致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弧菌(vp AHPND) 弧菌(vp) 传染性皮下及造组织坏死病毒(IHHNV) 虾肝肠胞虫(EH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