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副名组合中的名形转类 被引量:2
1
作者 宋培杰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6-138,共3页
本文主要从名词的语义角度出发,具体分析了修辞性质的副名组合中影响名词裂变为形容词的相关因素———使用频率、名词活用的自由度及名词性状义的类型,目的是探求在特定语法格式的诱发下名形词类转变的普遍规律。
关键词 副名组合 物义 性状义 活用自由度 词类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副名组合的汉俄对比阐释 被引量:2
2
作者 谢昆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6-50,共5页
汉语副名组合指汉语中副词直接修饰名词的组合,如"很中国"。本文将汉语副名组合的方式分为间接型副名组合、省略型副名组合、直接型副名组合三种。汉语中这三种副名搭配方式在俄语中统一对应于副词和关系形容词的组合。文章... 汉语副名组合指汉语中副词直接修饰名词的组合,如"很中国"。本文将汉语副名组合的方式分为间接型副名组合、省略型副名组合、直接型副名组合三种。汉语中这三种副名搭配方式在俄语中统一对应于副词和关系形容词的组合。文章通过汉语间接型副名组合与其俄语对应表达手段的深入对比,揭示了汉语副名组合中名词形容词化的根源以及俄语副词和关系形容词搭配中关系形容词性质化的原因,随后对省略型副名组合具有语义偏移特征进行阐释,在汉俄语对比的基础上指明语义偏移所具有的跨语际特点,最后论证直接型副名组合产生的原因是名词对副词临时依附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俄对比 形容词化 性质化 语义偏移 汉语副名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修辞幻象在“副+名”组合中的生成与呈现 被引量:6
3
作者 徐国珍 朱磊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9-84,共6页
修辞幻象是个性化的认知结果,它只有通过语言的反映,进入交际领域被他人认识,才能最终实现其存在。"副+名"组合就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构建了表达者关于性质的修辞幻象。根据公共认知与个体认知之间的相互关系,"副+名... 修辞幻象是个性化的认知结果,它只有通过语言的反映,进入交际领域被他人认识,才能最终实现其存在。"副+名"组合就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构建了表达者关于性质的修辞幻象。根据公共认知与个体认知之间的相互关系,"副+名"组合生成的修辞幻象可分为三种类型:即修辞幻象1、修辞幻象2和修辞幻象3。其中,修辞幻象3是理想的类型,可以让公众理解表达者的个性化认知,该修辞幻象也有可能最终转化为意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认知 个体认知 修辞幻象 +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受修辞视角下的“副+名”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徐国珍 朱磊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0-75,共6页
"副+名"组合作为一种超常的言语形式,其接受活动的语境主要由"文本""经验1"和"经验2"三层次构成;从认知程度看,它们分别属于低层次、中层次和高层次。接受者在理解"副+名"组合时,随... "副+名"组合作为一种超常的言语形式,其接受活动的语境主要由"文本""经验1"和"经验2"三层次构成;从认知程度看,它们分别属于低层次、中层次和高层次。接受者在理解"副+名"组合时,随着解读的深入及特定的心理因素,其所依赖的接受语境将会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递升。当接受者进入高层次语境时,则意味着接受者审美自由的获得。从整个社会范围内来看,这也标志着"副+名"组合的使用人群会不断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 接受 语境 修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N还N”构式探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杨玉玲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5-109,共5页
本文从构式语法的角度重新审视了"比N还N"的构式义、结构特点、形成机制以及其中N的特点,即只有描述性义素非常强的名词才可以进入该构式,如"绅士"。这种凸显的描述性义素在一般语境中都很容易为人们理解,很容易被... 本文从构式语法的角度重新审视了"比N还N"的构式义、结构特点、形成机制以及其中N的特点,即只有描述性义素非常强的名词才可以进入该构式,如"绅士"。这种凸显的描述性义素在一般语境中都很容易为人们理解,很容易被分离出来,只凸显关涉性义素而描述性义素很弱的名词则不能进入该构式。文章运用"语法的动态观"对副词"还"修饰名词这种现象进行了解释。最后对该构式的修辞效果和修辞手段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式 比N还N 副名组合 语法动态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