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岗山坝区岩体现场剪切蠕变试验及参数反演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强勇 陈芳 +4 位作者 杨文东 李文纲 王建洪 贺如平 曾纪全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584-2590,2602,共8页
现场剪切蠕变试验是了解岩体剪切蠕变特性的最重要手段。针对大岗山水电站坝区"硬、脆、碎"辉绿岩脉进行了现场剪切蠕变试验,分析了岩体的剪切蠕变变形规律和剪切蠕变速率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剪应力较小时坝区岩体剪切蠕变... 现场剪切蠕变试验是了解岩体剪切蠕变特性的最重要手段。针对大岗山水电站坝区"硬、脆、碎"辉绿岩脉进行了现场剪切蠕变试验,分析了岩体的剪切蠕变变形规律和剪切蠕变速率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剪应力较小时坝区岩体剪切蠕变仅呈现出减速蠕变和稳态蠕变2个阶段;当剪应力接近屈服强度时,坝区岩体剪切蠕变速率由渐变增长转为突变增长,岩体在短时间内即发生破坏,呈现出加速蠕变特性。恒定正应力下辉绿岩体的稳态流变速率与剪应力之间可用指数关系来表征。根据剪切蠕变试验曲线,进行了岩体剪切蠕变模型辨识。辨识表明,西原模型可以较好反映坝区辉绿岩脉的剪切蠕变特性。通过优化反演获得坝区岩体的剪切蠕变参数,为坝基边坡工程稳定性分析和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力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脆、碎”辉绿岩脉 现场剪切蠕变试验 剪切蠕变模型辨识 剪切蠕变参数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含水率软弱结构面剪切蠕变试验及模型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鹏 刘建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9-53,67,共6页
软弱结构面的蠕变特性是岩体重要力学特性之一,其蠕变特性常控制着岩体的蠕变变形和长期强度。软弱结构面中充填物的含水率是影响其蠕变特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开展不同含水率砂岩软弱结构面剪切蠕变试验,得到了具不同含水率的砂岩软... 软弱结构面的蠕变特性是岩体重要力学特性之一,其蠕变特性常控制着岩体的蠕变变形和长期强度。软弱结构面中充填物的含水率是影响其蠕变特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开展不同含水率砂岩软弱结构面剪切蠕变试验,得到了具不同含水率的砂岩软弱结构面剪切蠕变试验曲线。基于得到的剪切蠕变试验曲线,分析了含水率对软弱结构面剪切蠕变特性及长期抗剪强度的影响规律。最后通过模型辨识,采用改进的粘弹塑性模型来描述考虑含水率变化的砂岩软弱结构面蠕变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结构面 剪切蠕变试验 含水率 长期抗剪强度 改进的粘弹塑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弱结构面剪切蠕变特性与含水率关系研究 被引量:51
3
作者 李鹏 刘建 +1 位作者 朱杰兵 贺怀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865-1871,共7页
软弱结构面往往控制着岩体的蠕变变形,含水率又是影响软弱结构面蠕变特性的重要因素,通过开展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砂岩软弱结构面剪切蠕变试验,得到了不同含水率条件下剪切蠕变曲线,并考虑加载历史对试验曲线进行了修正。在此基础上,通过... 软弱结构面往往控制着岩体的蠕变变形,含水率又是影响软弱结构面蠕变特性的重要因素,通过开展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砂岩软弱结构面剪切蠕变试验,得到了不同含水率条件下剪切蠕变曲线,并考虑加载历史对试验曲线进行了修正。在此基础上,通过模型辨识选取Burgers模型描述砂岩软弱结构面蠕变的黏弹性特性。分析了含水率对砂岩软弱结构面剪切蠕变特性的影响,并对含水率影响软弱结构面剪切蠕变特性的机制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率 砂岩 软弱结构面 剪切蠕变试验 BURGER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船闸区硬性结构面蠕变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31
4
作者 丁秀丽 刘建 刘雄贞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0-33,共4页
介绍了三峡工程船闸区硬性结构面的蠕变试验结果 ,着重分析了结构面在恒定荷载作用下的蠕变性态。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结构面蠕变的剪切蠕变方程。研究表明 :结构面的剪切蠕变位移不仅是加载持续时间的函数 ,且与所施加的法向压... 介绍了三峡工程船闸区硬性结构面的蠕变试验结果 ,着重分析了结构面在恒定荷载作用下的蠕变性态。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结构面蠕变的剪切蠕变方程。研究表明 :结构面的剪切蠕变位移不仅是加载持续时间的函数 ,且与所施加的法向压应力和剪切应力的大小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性结构面 剪切蠕变试验 岩体 三峡船闸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矿井煤系地层软岩蠕变特征试验 被引量:1
5
作者 夏红兵 颜宝 李栋伟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64-568,共5页
采用在预定围压下先固结后径向卸载的三轴蠕变试验方法,模拟软岩巷道开挖过程应力状态变化,通过三轴卸载剪切蠕变试验表明随剪应力水平的降低蠕变速率显著减小.当剪切应力高于一临界值时,深部矿井软岩蠕变过程历经减速、定常和加速蠕变... 采用在预定围压下先固结后径向卸载的三轴蠕变试验方法,模拟软岩巷道开挖过程应力状态变化,通过三轴卸载剪切蠕变试验表明随剪应力水平的降低蠕变速率显著减小.当剪切应力高于一临界值时,深部矿井软岩蠕变过程历经减速、定常和加速蠕变三个阶段破坏.根据试验结果,为描述非线性加速阶段蠕变规律,采用改进的元件,提出了软岩非线性的黏弹塑蠕变本构模型,通过有限元本构程序的二次开发,将提出的本构模型嵌入到ADINA非线性有限元程序中.对某矿井巷道软岩开挖支护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表明弹黏塑蠕变本构力学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软岩的变形特征,数值模拟和实测结果吻合良好,可为矿井深部软岩巷道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卸载剪切蠕变试验 本构模型 煤系地层 软岩巷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层泥岩剪切蠕变特性及非定常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宁 张慧莉 +3 位作者 张茂建 江宇 樊勇 沐红元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26-635,共10页
滇中红层泥岩具有显著的流变特性,会给当地工程建设带来安全隐患。选取狮子山隧洞段的红层泥岩进行分级加载蠕变试验,对其蠕变特性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在较低应力状态下,岩样主要表现为衰减蠕变,而在较高应力状态下,岩样将发生从衰减蠕... 滇中红层泥岩具有显著的流变特性,会给当地工程建设带来安全隐患。选取狮子山隧洞段的红层泥岩进行分级加载蠕变试验,对其蠕变特性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在较低应力状态下,岩样主要表现为衰减蠕变,而在较高应力状态下,岩样将发生从衰减蠕变、等速蠕变直至加速蠕变破坏的全过程蠕变。对岩样各阶段变形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建立拟合方程,发现岩样各阶段变形具有显著的非线性变形特性。根据岩样的非线性变形特性提出了1个指数型加速元件,通过与Bingham体中的黏性元件串联形成改进的Bingham体,使其能克服传统Bingham体模拟加速阶段存在的不足,并同时对Hoek体及Kelvin体进行非线性改进,然后通过将非线性Hoek体、Kelvin体与改进Bingham体串联,建立了1个能够描述滇中红层泥岩蠕变特性的非线性、非定常黏弹塑性岩石蠕变模型。通过与不同剪应力下红层泥岩的蠕变试验曲线进行比较,发现理论模型得到的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表明所建模型对于滇中红层泥岩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层泥岩 剪切蠕变试验 非线性加速元件 改进Bingham体 非线性 非定常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侏罗系顺层滑坡滑带土的剪切蠕变特性 被引量:19
7
作者 刘虎虎 缪海波 +1 位作者 陈志伟 黄金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573-1580,共8页
滑带土的蠕变行为对滑坡的预测预报和长期稳定性分析具有重要作用。选取三峡库区侏罗系典型顺层滑坡-万州兴福寺滑坡为研究实例,针对滑带土重塑样,先进行三轴压缩试验测定其峰值及残余抗剪强度指标,然后开展不同法向应力和不同含水率下... 滑带土的蠕变行为对滑坡的预测预报和长期稳定性分析具有重要作用。选取三峡库区侏罗系典型顺层滑坡-万州兴福寺滑坡为研究实例,针对滑带土重塑样,先进行三轴压缩试验测定其峰值及残余抗剪强度指标,然后开展不同法向应力和不同含水率下滑带土试样的剪切蠕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①兴福寺滑坡滑带土在初始破坏之前经历瞬时蠕变和衰减蠕变阶段,并最终稳定在低速率的等速蠕变阶段。②法向应力越大,滑带土剪切蠕变速率和变形量越小,各级法向应力下蠕变破坏时的剪应变均小于5%。③含水率对滑带土剪切蠕变速率的影响不甚明显。含水率低于塑限时滑带土剪切蠕变模量最大。随着剪切蠕变的进行,低含水率和饱和试样的剪切蠕变模量均在短时间内急剧降低并分别稳定在某一稳定值,而含水率略高于塑限的试样则呈缓慢降低趋势。与此相反的是含水率接近液限的试样呈缓慢增大趋势。④滑带土长期黏聚力为峰值和残余黏聚力的70%和15.0倍,长期内摩擦角为峰值和残余内摩擦角的69%,70%,各强度指标均受滑带土细颗粒含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侏罗系顺层滑坡 滑带土 剪切蠕变试验 剪切蠕变模量 长期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坝肩高边坡层间错动带剪切蠕变特性与模型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陈兴周 李建林 +1 位作者 柴军瑞 白俊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675-1682,共8页
高坝工程坝肩边坡岩体深部层间错动带的蠕变力学特性与蠕变损伤特性,直接影响着水电工程的长期稳定性与整体安全性。以某坝肩高边坡岩体层间错动带的剪切蠕变力学试验为基础,研究了层间错动带的剪切蠕变力学特性,分析了层间错动带的长... 高坝工程坝肩边坡岩体深部层间错动带的蠕变力学特性与蠕变损伤特性,直接影响着水电工程的长期稳定性与整体安全性。以某坝肩高边坡岩体层间错动带的剪切蠕变力学试验为基础,研究了层间错动带的剪切蠕变力学特性,分析了层间错动带的长期剪切强度参数和加速蠕变特性及蠕变速率变化特征;通过对层间错动带加速蠕变过程中损伤演化特性的分析,研究了考虑层间错动带岩体力学参数弱化和伴随加速蠕变变化的蠕变损伤效应,并基于西原流变模型和蠕变损伤演化方程,建立了能够反映高边坡层间错动带蠕变损伤演化过程的本构模型;而后通过对比数据拟合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提出的本构模型进行验证,显示所建立本构模型的正确性与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坝肩高边坡 层间错动带 剪切蠕变力学试验 蠕变本构模型 参数损伤劣化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伏非贯通结构面剪切蠕变特性及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任杰 吉锋 +2 位作者 冯文凯 王东坡 张津铭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253-2261,共9页
结构面控制岩质边坡失稳的边界,自然界中大量结构面是非完全贯通的,且隐藏在斜坡内部,非贯通结构面研究对于揭示斜坡启动破坏机理及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隐伏非贯通结构面的岩块取样困难且不能大量复制,通过室内制作一种隐伏非贯通结构... 结构面控制岩质边坡失稳的边界,自然界中大量结构面是非完全贯通的,且隐藏在斜坡内部,非贯通结构面研究对于揭示斜坡启动破坏机理及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隐伏非贯通结构面的岩块取样困难且不能大量复制,通过室内制作一种隐伏非贯通结构面模型,在单轴压缩试验和剪切试验的基础上,采用YZJL-300型岩石剪切流变仪,对隐伏非贯通结构面岩体进行剪切蠕变试验,并对蠕变特性进行研究。根据蠕变试验的阶段特征,引入一个适用于结构面的非线性黏性加速元件和材料损伤变量,建立一种非贯通结构面的剪切蠕变损伤本构模型,并根据拉普拉斯变化推导三维剪切蠕变本构方程。利用L-M算法和全局优化法对所得的蠕变试验曲线进行辨识,求解模型参数。经过辨识并对比试验结果和模型拟合结果,新建立的本构模型能较好地反映非贯通结构面蠕变特性,对揭示岩质斜坡的长期稳定性和时效演化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伏非贯通结构面 剪切蠕变试验 加速元件 蠕变损伤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坝基岩体软弱夹层饱水劣化剪切蠕变特性及本构模型 被引量:3
10
作者 韩世亮 陈泰霖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1-46,132,共7页
坝基岩体软弱夹层蠕变特性对大坝安全和稳定性极为重要,在介绍向家坝水电站坝基岩体软弱夹层发育情况的基础上,选取代表性的软弱夹层取样开展剪切蠕变试验,通过分析饱水时长对软弱夹层蠕变特性的影响规律,引入损伤变量建立非线性损伤蠕... 坝基岩体软弱夹层蠕变特性对大坝安全和稳定性极为重要,在介绍向家坝水电站坝基岩体软弱夹层发育情况的基础上,选取代表性的软弱夹层取样开展剪切蠕变试验,通过分析饱水时长对软弱夹层蠕变特性的影响规律,引入损伤变量建立非线性损伤蠕变本构模型。结果表明:1)坝基岩体软弱夹层具有明显的蠕变行为,饱水时长对坝基岩体软弱夹层蠕变特性具有显著影响,随着饱水时长的增加,蠕变变形量由1.489~2.931 mm逐渐增加,长期强度由518.34~171.52 kPa呈指数降低趋势;2)坝基岩体软弱夹层饱水劣化机理为:高孔隙度为水分子提供良好的运移通道——长期饱水作用溶解可溶性盐——颗粒骨架调整导致微观结构改变——蠕变变形增加、长期强度降低;3)改进的Burgers模型能够准确描述饱水作用下坝基岩体软弱夹层的剪切蠕变行为。研究成果希望能为岩体蠕变力学本构模型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坝基岩体 软弱夹层 饱水时长 剪切蠕变试验 损伤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透压作用下黄山石灰石矿区炭质泥页岩剪切蠕变特性分析
11
作者 严珊 胡斌 +2 位作者 魏二剑 马利遥 田磊 《中国矿业》 2023年第11期245-252,共8页
针对西南地区二叠系软弱夹层在降雨反复作用下蠕变效应明显等问题,以四川省黄山石灰石矿区炭质泥页岩为研究对象进行渗透压作用下的剪切蠕变试验,得到其剪切蠕变试验曲线,通过分析其蠕变特性以及非线性破环规律,基于传统的西原模型,提... 针对西南地区二叠系软弱夹层在降雨反复作用下蠕变效应明显等问题,以四川省黄山石灰石矿区炭质泥页岩为研究对象进行渗透压作用下的剪切蠕变试验,得到其剪切蠕变试验曲线,通过分析其蠕变特性以及非线性破环规律,基于传统的西原模型,提出了一种能同时描述炭质泥页岩黏弹塑性特性的非线性蠕变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进行剪切蠕变参数辨识,结合FLAC3D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了炭质泥页岩变形破坏特征,对比分析了室内试验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数值模拟结果证实了室内试验的可靠性以及本构模型和参数选取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渗透压、法向压力以及剪切应力的作用下,炭质泥页岩试样经历了完整的蠕变三阶段;改进的西原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炭质泥页岩蠕变的三个阶段,对加速蠕变阶段的拟合效果也很好;运用FLAC3D软件对室内剪切蠕变试验进行计算得到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压 剪切蠕变试验 非线性蠕变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滑坡滑带土的蠕变特性 被引量:43
12
作者 龙建辉 郭文斌 +1 位作者 李萍 李同录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23-1028,共6页
从陕西泾阳泾河南塬11个新近发生和临滑的黄土滑坡不同深度位置采取原状土样,根据滑坡所处的地质环境和灌溉水诱发条件,按不同应力水平和不同含水率情况,分别对滑带黄土和古土壤进行了三轴蠕变实验和直剪蠕变实验,获得了该类滑带土的蠕... 从陕西泾阳泾河南塬11个新近发生和临滑的黄土滑坡不同深度位置采取原状土样,根据滑坡所处的地质环境和灌溉水诱发条件,按不同应力水平和不同含水率情况,分别对滑带黄土和古土壤进行了三轴蠕变实验和直剪蠕变实验,获得了该类滑带土的蠕变特性:蠕变形变均包含等速蠕变、加速蠕变和蠕变破坏3个阶段,但从加速蠕变到蠕变破坏均历时短暂;滑带土均表现为塑性破坏特征;滑带土发生蠕变破坏时对应的应变量ε基本在10%以下,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蠕变破坏相应的应变量也随之降低;而直剪蠕变在不同含水率下的破坏应变量都在4%以内;历时(t>0 min)的应力–应变等时曲线族几乎为一束曲线簇,均具有"归一化"现象,反映出该区滑带土具有良好的一致的蠕变变形特性。讨论了滑带土蠕变特性与边坡失稳时间预报模型之间的内在联系,为黄土滑坡的临滑预报作了实验研究和理论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滑坡 蠕变特性 三轴蠕变试验 剪切蠕变试验 失稳时间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理岩结构面非线性蠕变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何志磊 朱珍德 李志敬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2期68-72,共5页
针对锦屏二级水电站地下洞室群围岩富含节理的情况,对主要围岩大理岩进行含软弱夹层的剪切蠕变试验,结果表明在应力水平较低时,蠕变变形主要有瞬时弹性变形和黏弹性变形组成,当应力水平较高时,蠕变变形主要有瞬时弹性变形,黏弹性变形和... 针对锦屏二级水电站地下洞室群围岩富含节理的情况,对主要围岩大理岩进行含软弱夹层的剪切蠕变试验,结果表明在应力水平较低时,蠕变变形主要有瞬时弹性变形和黏弹性变形组成,当应力水平较高时,蠕变变形主要有瞬时弹性变形,黏弹性变形和黏塑性变形组成。在广义开尔文模型基础上增加一非线性项,来描述衰减蠕变阶段和稳定蠕变阶段;根据加速蠕变阶段岩石的损伤特性,选取基于应力水平和时间因素的损伤变量,建立了岩石非线性蠕变损伤本构模型,并通过试验结果对该模型进行参数辨识,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和合理性。然后,分别利用该模型和西原(Nishiharamodel)模型对加速蠕变阶段进行拟合,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能很好地描述加速蠕变阶段,克服了西原模型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理岩泥化夹层 剪切蠕变试验 蠕变损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性软土的黏滞系数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先伟 王常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276-3282,共7页
黏滞系数是表征土的蠕变和流动特性的重要指标。对黄石、漳州、青岛地区结构性软土进行电子显微镜扫描、颗粒分析、X衍射试验和化学分析试验,测试结果表明,软土的粒度成分、矿物成分、物理化学性质、结构类型对黏滞系数影响较大。软土... 黏滞系数是表征土的蠕变和流动特性的重要指标。对黄石、漳州、青岛地区结构性软土进行电子显微镜扫描、颗粒分析、X衍射试验和化学分析试验,测试结果表明,软土的粒度成分、矿物成分、物理化学性质、结构类型对黏滞系数影响较大。软土蠕变过程中,结构单元体发生定向排列或产生滑动,其相对运动使结合水的黏滞性反映出来,进而引起黏滞系数的变化。进行直接剪切蠕变试验,并通过陈氏法处理蠕变试验数据。试验结果表明,黏滞系数随剪应力的增加达到峰值,固结压力越大,峰值体现越明显,峰值对应的剪应力也越大,这主要是微观结构随剪应力增大逐渐破损所引起的。固结压力增大,结合水膜厚度变薄,土颗粒间连接力增强,黏滞系数也随之增大。用不同固结压力下黏滞系数峰值对应的剪应力代替临界抗剪强度,提出了一个新的求取长期强度的方法,并通过试验数据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认清蠕变机制,对修正或建立较为符合实际的本构模型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性软土 直接剪切蠕变试验 黏滞系数 结合水 长期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ear creep parameters of simulative soil for deep-sea sediment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雯波 饶秋华 +2 位作者 李鹏 郭帅成 冯康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2期4682-4689,共8页
Based on mineral component and in-situ vane shear strength of deep-sea sediment, four kinds of simulative soils were prepared by mixing different bentonites with water in order to find the best simulative soil for the... Based on mineral component and in-situ vane shear strength of deep-sea sediment, four kinds of simulative soils were prepared by mixing different bentonites with water in order to find the best simulative soil for the deep-sea sediment collected from the Pacific C-C area. Shear creep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imulative soil were studied by shear creep test and shear creep parameters were determined by Burgers creep model.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shear creep curves of the simulative soil can be divided into transient creep, unstable creep and stable creep, where the unstable creep stage is very short due to its high water content. The shear creep parameters increase with compressive stress and change slightly or fluctuate to approach a constant value with shear stress, and thus average creep parameters under the same compressive stress are used as the creep parameters of the simulative soil. Traction of the deep-sea mining machine walking at a constant velocity can be calculated by the shear creep constitutive equation of the deep-sea simulative soil, which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safe operation and optimal design of the deep-sea mining mach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ear creep parameter simulative soil deep-sea sediment shear creep test Burgers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