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剪切增稠液填充蜂窝夹芯板的低速冲击响应
1
作者 李雨薇 易昶成 +2 位作者 刘志芳 雷建银 李世强 《爆炸与冲击》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7,共13页
将气相二氧化硅颗粒与聚乙二醇溶液混合制备的剪切增稠液(shear-thickening fluid,STF)填充到蜂窝芯层中,制成了STF填充蜂窝夹芯板。通过落锤冲击实验,研究了冲击速度(1.0、1.5、2.0 m/s)、蜂窝孔径(2.0、2.5、3.0 mm)和壁厚(0.04、0.06... 将气相二氧化硅颗粒与聚乙二醇溶液混合制备的剪切增稠液(shear-thickening fluid,STF)填充到蜂窝芯层中,制成了STF填充蜂窝夹芯板。通过落锤冲击实验,研究了冲击速度(1.0、1.5、2.0 m/s)、蜂窝孔径(2.0、2.5、3.0 mm)和壁厚(0.04、0.06、0.08 mm)对夹芯板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测量了结构的应变历史和后面板挠度场的分布情况,探讨了结构的低速冲击响应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在低速冲击下,未填充STF蜂窝夹芯板的变形模式为后面板中心区域凸起变形,周围区域有明显鼓包变形;填充STF蜂窝夹芯板的变形模式为后面板凸起变形且局部凸起区域较大,周围无鼓包产生。STF的剪切增稠效应可以增加参与能量吸收的蜂窝单元,扩大结构的局部变形区域,减小结构的后面板挠度。提高冲击速度、增大蜂窝孔径或者减小壁厚,都更有利于STF的剪切增稠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增稠液 蜂窝夹芯板 低速冲击 变形模式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增稠液增强高发泡率废纸缓冲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斌 陶文轩 +3 位作者 裴爽 任子铭 潘政 苟进胜 《材料导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8-287,共10页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植物纤维类环保型发泡缓冲材料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为改善植物纤维发泡材料发泡率低、缓冲吸能效果差等问题,本研究设计半密闭型发泡模具,成功制备了具有高发泡率和优异吸能性的废纸缓冲材...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植物纤维类环保型发泡缓冲材料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为改善植物纤维发泡材料发泡率低、缓冲吸能效果差等问题,本研究设计半密闭型发泡模具,成功制备了具有高发泡率和优异吸能性的废纸缓冲材料并对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使用质量分数为0.5%的氢氧化钠溶液预处理废纸浆,不仅可以有效去除废纸中的杂质,而且能在不降低纤维长度的情况下对废纸纤维进行适当改性,有利于提高废纸缓冲材料的发泡率和整体性能。以正交优化试验研究原料配比对废纸缓冲材料性能的影响,并据此确定了最优配方。通过设计全新半密闭型发泡模具,成功制备高发泡率的废纸缓冲材料,其膨胀率相较传统制备方式提高了3~4倍。本研究首次引入剪切增稠液(STF)增强废纸纤维,考察了STF含量对废纸缓冲材料力学性能、发泡倍率和回弹性能的影响,分析了STF对废纸缓冲材料的增强机理。结果表明:STF能够提高单根废纸纤维的强度并增强纤维之间的连结,从而提升缓冲材料吸能性,且随着STF含量的增加,材料的吸能性逐渐增强,发泡率逐渐降低,当STF含量为10%(质量分数,下同)时,STF增强废纸缓冲材料的综合性能达到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纸纤维 剪切增稠液 缓冲包装材料 高发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增稠液在阻尼减振技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萍 俞科静 +2 位作者 钱坤 李永胜 王纬波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17218-17224,共7页
阻尼减振技术是振动噪声最有效的控制手段,既有被动控制的简单性又有主动控制的可调控性的半主动控制方法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利用剪切增稠液剪切增稠过程中的能量耗散及刚度变化并将其应用于阻尼减振中,使复合结构有响应速度快、不需... 阻尼减振技术是振动噪声最有效的控制手段,既有被动控制的简单性又有主动控制的可调控性的半主动控制方法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利用剪切增稠液剪切增稠过程中的能量耗散及刚度变化并将其应用于阻尼减振中,使复合结构有响应速度快、不需消耗外界能量、自适应性强的优点。本文主要介绍了剪切增稠液的基本性能、剪切增稠液阻尼器、剪切增稠液夹层梁,对它们的研究进展和阻尼机理进行了阐述,并展望了其减振应用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增稠液 阻尼减振技术 剪切增稠液阻尼器 剪切增稠液夹层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增稠液微胶囊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4
作者 俞波 赵炳乾 +3 位作者 倪叶舟 钱坤 俞科静 陈坤林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1,共7页
本研究以壳聚糖材料为壁材,剪切增稠液(STF)为芯材,通过单凝聚法制备了STF微胶囊(STF MCs)。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确定了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参数:司盘80(Span 80)与吐温80(Tween 80)作为分散剂,复配比例为3∶1;乳化剂用量为11%,核壳比为2... 本研究以壳聚糖材料为壁材,剪切增稠液(STF)为芯材,通过单凝聚法制备了STF微胶囊(STF MCs)。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确定了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参数:司盘80(Span 80)与吐温80(Tween 80)作为分散剂,复配比例为3∶1;乳化剂用量为11%,核壳比为2∶1,搅拌速度为600 r/min,反应温度为60℃;体系的油水比为1∶2。在此条件下制得的STF MCs呈较为规整的球形,粒径分布较为均匀,且主要集中在3μm左右。结果表明,碳纳米管的引入有效改善了STF的流变性能。掺杂CNTs的STF体系具有更小临界剪切速率,更快的黏度突变,并且峰值黏度增加近一倍;芯材和微胶囊乳液的红外光谱大部分都一致,表明壳聚糖成功吸附在芯材液滴表面,实现了对STF的包封。壁材对芯材STF起到了保护作用,提升了芯材STF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增稠液 微胶囊 单凝聚法 单因素筛选 防护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增稠液胶囊增强硅橡胶复合材料抗冲击性能的数值模拟研究
5
作者 刘鹏辉 刘忠平 钟发春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3-157,共5页
冲击会对实战条件下武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带来影响,因此必须使用抗冲击材料来提高武器系统的安全性。随着武器装备的高速发展,传统的聚合物抗冲击材料已逐渐不能满足要求,因此需要开发兼顾高效、轻质、智能、多次防护、多功能的抗冲击... 冲击会对实战条件下武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带来影响,因此必须使用抗冲击材料来提高武器系统的安全性。随着武器装备的高速发展,传统的聚合物抗冲击材料已逐渐不能满足要求,因此需要开发兼顾高效、轻质、智能、多次防护、多功能的抗冲击防护材料。将剪切增稠液(STF)胶囊分散在硅橡胶中制备了新型抗冲击复合材料,应用LS-DYNA程序ALE算法对落锤冲击STF/硅橡胶复合材料的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建模,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复合材料的抗冲击性能,并讨论了冲击速度、STF液滴分布结构以及吸能液体对复合材料抗冲击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增稠液 硅橡胶 复合材料 抗冲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聚乙二醇200/碳纳米管剪切增稠液浸渍芳纶织物及其复合材料防刺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贾笑娅 王蕊宁 孙润军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1-159,共9页
为优化高性能织物的防刺性能,采用SiO 2和不同长径比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制备多相剪切增稠液(MSTFs),研究MWCNTs的长径比与添加量对剪切增稠液流变性能的影响及MSTFs芳纶复合织物的防刺性能。之后将MSTFs复合织物与碳化硅/聚氨酯(SiC... 为优化高性能织物的防刺性能,采用SiO 2和不同长径比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制备多相剪切增稠液(MSTFs),研究MWCNTs的长径比与添加量对剪切增稠液流变性能的影响及MSTFs芳纶复合织物的防刺性能。之后将MSTFs复合织物与碳化硅/聚氨酯(SiC/TPU)涂层织物叠层制备双层防刺复合材料,探究叠层顺序对层合复合材料抗穿刺性能的影响。结果得出:长径比较大的碳纳米管对提高剪切增稠液(STF)的增稠效果更优;随着碳纳米管含量的增加,剪切增稠效果逐渐增强。实验结果表明:MSTFs(0.4%MWCNTs-A)浸渍芳纶织物的最大穿刺载荷较纯STF浸渍芳纶织物提高154.33%;不同叠层结构中以剪切增稠液浸渍织物为面层、SiC/TPU涂层织物为背层的双层复合织物表现出更优的防刺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多相剪切增稠液 流变 叠层结构 防刺复合材料 芳纶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相剪切增稠液增强柔性层合结构防刺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7
作者 贾笑娅 王蕊宁 +4 位作者 侯宵 何彩婷 刘杰 孙润军 王秋实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3-121,共9页
为提高柔性复合材料的防刺性能,制备多相剪切增稠液(MSTFs),并以流变性能为依据探究剪切增稠液的时效性影响因素;其次,采用纯芳纶织物、MSTFs浸渍芳纶织物与碳化硅/聚氨酯(SiC/TPU)涂层芳纶织物制备不同层合结构的复合材料,进行准静态... 为提高柔性复合材料的防刺性能,制备多相剪切增稠液(MSTFs),并以流变性能为依据探究剪切增稠液的时效性影响因素;其次,采用纯芳纶织物、MSTFs浸渍芳纶织物与碳化硅/聚氨酯(SiC/TPU)涂层芳纶织物制备不同层合结构的复合材料,进行准静态钉刺和动态刀刺性能研究,探究层合结构对防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STF易受到空气湿度的影响,随着储存时间的增加,溶液吸湿后流变性能在短时间内下降幅度较大;在单位面密度下,以浸渍织物在上层、纯芳纶织物在中间、涂层织物在下层的层合结构复合材料表现出最佳的准静态钉刺性能,并且该层合结构6层和15层复合材料也表现出较优的动态防刺性能,研究结果可为防刺服用柔性防刺材料的应用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剪切增稠液 时效性 层合结构 柔性防刺材料 流变性能 芳纶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增稠液及阻尼器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周鸿 郭朝阳 +2 位作者 宗路航 宣守虎 龚兴龙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15-20,共6页
以聚苯乙烯-丙烯酸乙酯纳米粒子为分散介质,制备剪切增稠液(Shear Thickening Fluid,STF),研究以STF为工作介质的双出杆式阻尼器动态性能,利用流变仪测量STF流变特性。实验结果显示,STF粘度特性曲线呈现明显非线性:低剪切速率时轻微剪... 以聚苯乙烯-丙烯酸乙酯纳米粒子为分散介质,制备剪切增稠液(Shear Thickening Fluid,STF),研究以STF为工作介质的双出杆式阻尼器动态性能,利用流变仪测量STF流变特性。实验结果显示,STF粘度特性曲线呈现明显非线性:低剪切速率时轻微剪切变稀(shear thinning);达临界剪切速率后剪切增稠(shear thickening)。利用MTS对阻尼器进行不同频率、不同振幅加载条件下的动态测试,结果表明,阻尼器工作在STF剪切增稠区间时,STF粘度急剧增加,储能模量、耗能模量迅速增大,阻尼器输出力跃升,表现出巨大的吸收及耗能能力。采用以有效刚度、有效粘滞阻尼建立线性模型,定性评价STF阻尼器的弹性特性、阻尼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增稠液 剪切阻尼器 有效刚度 有效阻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增稠液的制备及其在涤纶织物中的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范佳慧 徐山青 +2 位作者 曹海建 陈红霞 黄晓梅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8-43,共6页
文章以直径为12 nm的SiO_2粒子作为分散相,PEG 200作为分散介质,通过机械搅拌和超声振荡的方法分别制备出20%、22%、24%、26%、28%五种质量分数的剪切增稠液(STF)体系。并对纳米SiO_2粒子的外观形貌及团聚情况、STF的稳态流变性能进行... 文章以直径为12 nm的SiO_2粒子作为分散相,PEG 200作为分散介质,通过机械搅拌和超声振荡的方法分别制备出20%、22%、24%、26%、28%五种质量分数的剪切增稠液(STF)体系。并对纳米SiO_2粒子的外观形貌及团聚情况、STF的稳态流变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将STF与涤纶织物复合进行防刺实验。结果表明,纳米SiO_2粒子的团聚现象明显,部分团聚体呈现网状结构;STF的黏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呈现先变稀、再增稠的现象,表现为非牛顿流体特性;STF的临界黏度随着纳米SiO_2粒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STF有利于提高涤纶织物的防刺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增稠液 纳米SIO 2粒子 临界黏度 涤棉织物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改性二氧化硅粒子对剪切增稠液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俞科静 沙晓菲 +2 位作者 曹海建 钱坤 陈燕萍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3-27,共5页
本文通过球磨和化学的方法对两种粒径的二氧化硅粒子(250nm和650nm)进行表面改性,增强其在分散介质中的分散性,为制备性能良好的高浓度STF提供基础。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改性对250nm的二氧化硅粒子作用较小,而其中650nm的改性效果较好,能... 本文通过球磨和化学的方法对两种粒径的二氧化硅粒子(250nm和650nm)进行表面改性,增强其在分散介质中的分散性,为制备性能良好的高浓度STF提供基础。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改性对250nm的二氧化硅粒子作用较小,而其中650nm的改性效果较好,能有效缓解二氧化硅粒子的团聚,并能配制剪切增稠作用显著的较高浓度的剪切增稠液。结果还表明,在不同的表面改性方法中,乙二醇分散煅烧的作用效果最好,且其高浓度STF的起始粘度较低,剪切增稠作用显著,更适用于STF-高性能纤维织物等柔性防护材料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增稠液 二氧化硅 化学改性 球磨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增稠液及其复合材料 被引量:10
11
作者 秦建彬 张广成 史学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9-64,共6页
剪切增稠液以其独有的剪切增稠效应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以其为增强体开发的复合材料显著增强了基体材料的抗冲击性能。首先综述了剪切增稠液的基本性质、影响剪切增稠行为的因素、新型剪切增稠液体系和不同剪切增稠体系的增稠机理,然后... 剪切增稠液以其独有的剪切增稠效应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以其为增强体开发的复合材料显著增强了基体材料的抗冲击性能。首先综述了剪切增稠液的基本性质、影响剪切增稠行为的因素、新型剪切增稠液体系和不同剪切增稠体系的增稠机理,然后概述了基于剪切增稠液制备的复合材料在防弹防割刺、抗冲击和夹层结构等领域的应用,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阐述,最后展望了剪切增稠液及其复合材料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增稠液 复合材料 抗冲击 防弹 防割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粒径剪切增稠液的制备及流变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范佳慧 曹海建 +2 位作者 徐山青 陈红霞 黄晓梅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70-172,177,共4页
分别以直径12nm、2μm的SiO_2作为分散相,聚乙二醇-200(PEG-200)作为分散介质,通过机械和超声震荡的方式制备不同体系的剪切增稠液(STF)。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纳米SiO_2粒子的外观形貌及团聚情况,采用流变仪测试STF的稳态流变性能。结果表... 分别以直径12nm、2μm的SiO_2作为分散相,聚乙二醇-200(PEG-200)作为分散介质,通过机械和超声震荡的方式制备不同体系的剪切增稠液(STF)。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纳米SiO_2粒子的外观形貌及团聚情况,采用流变仪测试STF的稳态流变性能。结果表明:直径12nm的SiO_2粒子团聚现象明显,直径2μm的SiO_2粒子没有团聚现象;STF黏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呈现先变稀、再增稠的现象,表现为非牛顿流体特性;随着纳米SiO_2含量的增加,STF的临界黏度随之增加,而临界剪切速率则随之下降;直径12nm的SiO_2粒子制备的STF体系剪切增稠效果好于2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2粒子 剪切增稠液 聚乙二醇-200 临界剪切速率 临界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增稠液及其在抗冲击缓冲方面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陆振乾 许玥 孙宝忠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128-136,171,共10页
剪切增稠液作为一种非牛顿流体,其独特的“流-固”转化流变性能引起了科学界广泛关注。近年来,将其应用到抗冲击缓冲领域更是成为了研究热点。但是,剪切增稠的机理和流变性能的控制仍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剪切增稠装备的工业化生产与相关... 剪切增稠液作为一种非牛顿流体,其独特的“流-固”转化流变性能引起了科学界广泛关注。近年来,将其应用到抗冲击缓冲领域更是成为了研究热点。但是,剪切增稠的机理和流变性能的控制仍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剪切增稠装备的工业化生产与相关器件的有效开发成为当前研究难点和挑战。重点对剪切增稠机理和性能进行综述分析,并综述了目前应用到防护、缓冲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为开发新型抗冲击缓冲材料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增稠液 机理 抗冲击 缓冲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增稠液流变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红霞 曹海建 黄晓梅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7-140,共4页
分别以直径85nm、700nm的纳米SiO2粒子作为分散相,PEG200、PEG400、PEG600作为分散介质,通过超声波震荡和机械搅拌的方式制备不同黏度的剪切增稠液(STF)。采用JEM-2100HR型透射电镜观察纳米SiO2粒子的外观形貌,利用Nano-ZS90型粒径分析... 分别以直径85nm、700nm的纳米SiO2粒子作为分散相,PEG200、PEG400、PEG600作为分散介质,通过超声波震荡和机械搅拌的方式制备不同黏度的剪切增稠液(STF)。采用JEM-2100HR型透射电镜观察纳米SiO2粒子的外观形貌,利用Nano-ZS90型粒径分析仪测试纳米SiO2粒子的直径及分布,采用MCR302型流变仪测试STF的稳态流变性能。结果表明,直径85nm的纳米SiO2粒子易团聚,直径700nm的纳米SiO2粒子不易团聚。在一定剪切速率范围内,STF体系的黏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呈现出"先变稀再增稠"的现象。STF体系的初始黏度、突变黏度、最大黏度均随着纳米SiO2粒子质量分数或PEG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加;STF体系的突变剪切速率则随着纳米SiO2粒子质量分数或PEG分子量的增加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增稠液 分散相 分散介质 流变性能 剪切速率 剪切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等离子体处理碳纳米管对剪切增稠液增强芳纶织物防刺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瑞 李聃阳 +3 位作者 刘星 方纾 伏立松 熊维成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18188-18193,共6页
为提高芳纶(Kevlar)织物的防刺性能,实现防刺服的轻量化,本工作将氧等离子体处理的多壁碳纳米管(M-MWNTs)掺杂至剪切增稠液(STF)中,并浸渍芳纶织物制成防刺材料,探究M-MWNTs对STF含浸芳纶织物准静态防刺性能的影响。用拉曼(Raman)光谱... 为提高芳纶(Kevlar)织物的防刺性能,实现防刺服的轻量化,本工作将氧等离子体处理的多壁碳纳米管(M-MWNTs)掺杂至剪切增稠液(STF)中,并浸渍芳纶织物制成防刺材料,探究M-MWNTs对STF含浸芳纶织物准静态防刺性能的影响。用拉曼(Raman)光谱、流变仪、扫描电镜(SEM)、万能强力仪对M-MWNTs、M-MWNT/STF的流变性能及复合织物的纱线抽拔性能、准静态锥刺和刀刺性能进行表征。经氧等离子体处理后,MWNTs中sp 3杂化的碳含量增加,说明MWNTs表面接枝了含氧官能团。掺杂0.06%(质量分数)的M-MWNTs使STF的最大粘度从1563 Pa·s提高至3417 Pa·s,临界剪切速率从14.68 s-1降至2.53 s-1。此外,经M-MWNT/STF浸渍后,复合织物纱线的抽拔力明显提升。在相同的面密度下,0.06%M-MWNT/STF/芳纶复合织物抗锥刺、刀刺性能分别为972.2 N和949.9 N,比纯芳纶织物分别提高了198.1%和260.0%。上述结果表明,MWNTs经氧等离子体处理后,其表面接枝的含氧官能团可促进STF的剪切增稠作用,提高纱线间摩擦力,使织物失效模式由纱线滑移变为纱线断裂,从而提高织物的防刺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氧等离子体处理 剪切增稠液 芳纶织物 防刺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增稠液复合三维织物抗高速冲击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天坤 俞科静 +1 位作者 钱坤 曹海建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056-11059,共4页
制备剪切增稠液,通过透射电镜图观察分散相粒子在STF系中的形貌结构和分散状况,利用稳态流变测试来分析STF的流变性能和剪切增稠机理。将STF与UHMWPE三维织物在一定工艺条件下复合,得到STF复合三维织物,分析纯UD布靶样、UD布结合三维织... 制备剪切增稠液,通过透射电镜图观察分散相粒子在STF系中的形貌结构和分散状况,利用稳态流变测试来分析STF的流变性能和剪切增稠机理。将STF与UHMWPE三维织物在一定工艺条件下复合,得到STF复合三维织物,分析纯UD布靶样、UD布结合三维织物靶样、UD布结合STF复合三维织物靶样的高速冲击性能。实验结果表明,STF能够有效地增强三维织物的高速冲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增稠液 流变性能 STF复合三维织物 高速冲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纯球形硅微粉及气相白炭黑含量对剪切增稠液流变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于国军 郭斐 葛晶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15,21,共7页
以聚乙二醇400为分散介质,高纯球形硅微粉为分散相,气相白炭黑M-5为添加剂,采用球磨法制备了颗粒含量不同的剪切增稠液(STF),研究了高纯球形硅微粉和气相白炭黑含量对其流变性能的影响,并修正了剪切增稠段的黏度公式。结果表明:高纯球... 以聚乙二醇400为分散介质,高纯球形硅微粉为分散相,气相白炭黑M-5为添加剂,采用球磨法制备了颗粒含量不同的剪切增稠液(STF),研究了高纯球形硅微粉和气相白炭黑含量对其流变性能的影响,并修正了剪切增稠段的黏度公式。结果表明:高纯球形硅微粉的含量越高,STF的剪切增稠效应越明显;气相白炭黑可以显著改善STF的剪切增稠效应,通过改变其加入量,可以实现STF剪切增稠效应由连续性向非连续性过渡;通过拟合试验数据得到的修正剪切增稠段黏度模型与试验数据吻合得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增稠液 气相白炭黑 硅微粉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增稠液浸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织物的防锥刺性能 被引量:23
18
作者 陆振乾 许玥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58-62,67,共6页
为提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织物的防锥刺性能,采用剪切增稠液对织物进行浸渍复合,制备了柔性液体防护材料。采用落锤实验测试了不同密度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织物及与剪切增稠液复合后织物的防锥刺性能,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剪切增稠液的流变... 为提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织物的防锥刺性能,采用剪切增稠液对织物进行浸渍复合,制备了柔性液体防护材料。采用落锤实验测试了不同密度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织物及与剪切增稠液复合后织物的防锥刺性能,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剪切增稠液的流变性能和浸渍后织物的纱线抽拔性能,并分析了织物复合后的增强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剪切增稠液的增稠效果随着分散相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强,剪切增稠液浸渍后织物的纱线抽拔力提高了3.1倍,经剪切增稠液浸渍的织物具有更好的防锥刺效果。剪切增稠液显著提高了纱线的摩擦力,并限制纱线滑移,从而具有更好的防锥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织物 剪切增稠液 防锥刺性能 防护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微米级SiO_2微球对抗撞击材料剪切增稠液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邵慧萍 赵子粉 郑航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042-4045,共4页
采用改进的溶胶-凝胶法制备出平均粒径为150,180,200和250nm 的 SiO2微球,反应温度为20~50℃,正硅酸乙酯浓度为0.2~0.3mol/L,反应后添加0.02%~0.04%(体积分数)的硅烷偶联剂 KH-570,再通过球磨将亚微米级 SiO2均匀分散到 PEG... 采用改进的溶胶-凝胶法制备出平均粒径为150,180,200和250nm 的 SiO2微球,反应温度为20~50℃,正硅酸乙酯浓度为0.2~0.3mol/L,反应后添加0.02%~0.04%(体积分数)的硅烷偶联剂 KH-570,再通过球磨将亚微米级 SiO2均匀分散到 PEG(聚乙二醇)中,获得相应的抗撞击体系.利用 TEM、XRD、Physica MCR301型流变仪分别对不同粒径的SiO2微球的粒度分布、结构以及流变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粒径为200nm 的 SiO2微球制备的抗撞击体系粒度分布均匀,为非晶结构,并且表现出很好的剪切增稠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 微球 抗撞击体系 剪切增稠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微粉对剪切增稠液流变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俞科静 张涵 +5 位作者 田美玲 梁付巍 王永键 张雪 黄晓华 师卓卓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31-435,共5页
以聚乙二醇为分散介质,二氧化硅作为第一分散相粒子,硅微粉作为第二分散相粒子制备增稠效果显著的新型复合剪切增稠液(STF)。基于PEG—SiO2基础体系,研究不同比例第二分散相粒子对新型体系的流变性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 以聚乙二醇为分散介质,二氧化硅作为第一分散相粒子,硅微粉作为第二分散相粒子制备增稠效果显著的新型复合剪切增稠液(STF)。基于PEG—SiO2基础体系,研究不同比例第二分散相粒子对新型体系的流变性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添加硅微粉含量的增加,剪切增稠效果大幅提升,临界剪切速率变小,最大黏度上升。但当第二分散相粒子比例达到3%后,临界剪切速率和最大黏度受其影响变小,其相应数值始终保持在0.21/s和2000Pa·s左右,外观由接近透明变得偏向灰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增稠液 流变性能 机理 硅微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