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时温度下红砂岩粗糙节理剪切力学特性研究
1
作者 胡宇璇 叶祖洋 李硕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63-73,共11页
实时温度下节理的剪切力学特性是影响高地温隧道开挖、深部矿山开采的重要因素。为探究实时温度作用下红砂岩粗糙节理剪切力学特性,基于GRASSELLI提出的三维形貌参数作为粗糙度的量化标准,利用GDW–50高低温试验箱和YZW30–LT2微机控制... 实时温度下节理的剪切力学特性是影响高地温隧道开挖、深部矿山开采的重要因素。为探究实时温度作用下红砂岩粗糙节理剪切力学特性,基于GRASSELLI提出的三维形貌参数作为粗糙度的量化标准,利用GDW–50高低温试验箱和YZW30–LT2微机控制岩石直剪仪,开展实时温度作用下红砂岩不同粗糙节理剪切力学试验研究,分析了实时温度和粗糙度对红砂岩节理剪切曲线、磨损特征、峰值剪切强度等剪切力学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峰值剪切强度随温度增长可分为两个阶段:25~75℃阶段,温度升高致使微裂纹增加,导致以热开裂作用为主,峰值剪切强度总体呈下降趋势;75~150℃阶段,温度升高以热膨胀作用为主,热膨胀作用大于热开裂,峰值剪切强度总体呈增长趋势;温度阈值为75℃,温度与粗糙度耦合加剧了阈值温度现象。较小粗糙度导致节理面剪切过程以摩擦滑移为主,阈值现象并不显著。较大粗糙度致使节理面剪切以贯穿凸起体基底的剪断行为占主导,微裂纹的产生使凸起体剪断更容易,结果表现为阈值现象更加显著。随着粗糙度与温度的同时增加,两者对节理面峰值剪切强度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节理面磨损比随着温度、粗糙度增长均呈线性关系,节理面粗糙度对节理磨损比具有更显著影响,随着粗糙度增加,磨损比最大增幅达60.09%;而随着温度增加,磨损比增幅仅为20.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理面 剪切力学特性 实时温度 粗糙度 温度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剪荷载下注浆结构面剪切力学性质与强度模型
2
作者 李小二 朱开鹏 +5 位作者 任志祥 徐玮 张文忠 马荷雯 李洁祥 田永超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44,共9页
实际工程中常见岩体沿着结构面发生剪切破坏,注浆结构面的剪切强度是决定岩体稳定性的关键指标。为了研究注浆结构面的剪切力学性质,开展了三维激光扫描、水泥注浆和直接剪切等系列试验,研究了不同法向应力、粗糙度、注浆厚度等条件下... 实际工程中常见岩体沿着结构面发生剪切破坏,注浆结构面的剪切强度是决定岩体稳定性的关键指标。为了研究注浆结构面的剪切力学性质,开展了三维激光扫描、水泥注浆和直接剪切等系列试验,研究了不同法向应力、粗糙度、注浆厚度等条件下注浆结构面的变形、破坏与强度特征,建立了粗糙剪胀效应和充填黏结效应协同影响下的注浆结构面剪切强度模型。研究表明:注浆结构面呈现明显的剪切滑移破坏特征,初始阶段的剪切刚度较高,峰后曲线呈下凹形,破坏区域主要集中在浆液结石体;提出了充填效应、黏结效应和异质结构面岩壁强度的表征方法,根据灌浆厚度与上下结构面围合区域的三维形貌特征表征充填效应,根据浆岩接触界面的水灰比、孔隙度和水化度表征黏结效应,根据浆液结石体与结构面岩壁的强度特征以及注浆结构面破坏特征确定异质结构面的岩壁强度;采用JRC-JCS模型表征结构面的粗糙剪胀效应,在此基础上,考虑结构面岩壁与浆液结石体力学特性差异以及浆液结石体的充填黏结效应,建立了注浆结构面剪切强度模型。研究成果可为大型岩体工程变形控制与稳定性分析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面 剪切力学性质 剪切强度 注浆 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加热-自然冷却后花岗岩节理的剪切力学性质
3
作者 王继祥 钟林君 +2 位作者 李璐 刘星 唐志成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5期10586-10595,共10页
与地热场相关的高温显著影响地下岩石节理的力学性质,因此,高温循环热处理后节理力学性质研究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对粗糙度大致相同的花岗岩节理进行400℃高温下不同次数的循环加热-自然冷却处理,并在不同法向应力下开展了直... 与地热场相关的高温显著影响地下岩石节理的力学性质,因此,高温循环热处理后节理力学性质研究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对粗糙度大致相同的花岗岩节理进行400℃高温下不同次数的循环加热-自然冷却处理,并在不同法向应力下开展了直剪试验,分析了花岗岩节理剪切力学性质随循环热处理次数的变化特性,并基于电镜扫描技术(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从细观角度解释其高温力学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循环热处理次数的增加,节理的峰值剪切强度和剪切前后粗糙度系数(joint roughness coefficient,JRC)的变化(ΔJRC)总体上呈现先增后减变化趋势,剪切刚度呈减小趋势,而残余剪切强度和峰值剪切位移呈增大趋势。随着循环热处理次数的增加,矿物颗粒出现热膨胀并产生热硬化现象;而当循环热处理次数进一步增加(超过5次)时,矿物内的微裂纹不断发育与扩展。这导致了花岗岩节理力学性质的变化。研究成果可为变温环境下围岩稳定性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节理 循环热处理 剪切力学性质 JR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填体—边界介质组合体剪切力学特性与参数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卢宏建 牟超 武捷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87,共8页
充填体—边界介质组合体接触面的剪切力学特性与参数是研究充填采场应力分布与充填体揭露稳定性评价的基础数据。通过室内直剪试验与RFPA^(3D)数值模拟试验联合手段,对3种灰砂配比(1∶4、1∶8和1∶20)、4种接触面法向应力(50 k Pa、100 ... 充填体—边界介质组合体接触面的剪切力学特性与参数是研究充填采场应力分布与充填体揭露稳定性评价的基础数据。通过室内直剪试验与RFPA^(3D)数值模拟试验联合手段,对3种灰砂配比(1∶4、1∶8和1∶20)、4种接触面法向应力(50 k Pa、100 k Pa、150 k Pa和200 k Pa)的充填体—边界介质组合体(充填体—围岩、充填体—矿体、胶结充填体—非胶结充填体)的剪切力学特性与声发射特征、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参数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灰砂配比降低,充填体—围岩组合体峰值剪切强度减少,破坏模式由脆性变为延性,破坏形态由颗粒粘连、块状粘连到凸起体尖端被剪断。灰砂配比1∶4组合体发生破坏时剪切应力垂直下降,振铃计数率突然骤增,其他阶段振铃计数率相对较小。灰砂配比1∶8和1∶20组合体从裂隙压密到破坏阶段,声发射振铃计数率密集,剪切过程中有明显剪胀变形;充填体—边界介质组合体接触面的峰值剪切强度随法向应力、灰砂配比降低而减少。胶结充填体—围岩接触面峰值剪切强度略小于胶结充填体—矿体强度,胶结—非胶结充填体组合体峰值强度远小于胶结充填体—矿岩组合体,接近非胶结充填体自身强度;充填体—边界介质组合体接触面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随灰砂配比降低而减少。充填体—围岩与充填体—矿体黏聚力和内摩擦角接近,胶结—非胶结充填体组合体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参数远小于胶结充填体—矿岩组合体。研究结果拓展了充填体—边界介质组合体剪切力学特性获取方法,为充填采场稳定性分析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采矿 充填体—边界介质组合体 非线性接触面 剪切力学特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动力学方法的石墨烯/聚乙烯复合材料界面剪切力学性能的研究
5
作者 罗伟伦 苏广厦 黄立新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88-5194,共7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进行石墨烯/聚乙烯复合材料界面剪切力学性能的研究。首先建立石墨烯/聚乙烯复合材料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的模型,然后在300 K温度下对石墨烯进行了拉拔模拟实验,探讨石墨烯倾斜角度和层数对复合材料界面剪切力...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进行石墨烯/聚乙烯复合材料界面剪切力学性能的研究。首先建立石墨烯/聚乙烯复合材料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的模型,然后在300 K温度下对石墨烯进行了拉拔模拟实验,探讨石墨烯倾斜角度和层数对复合材料界面剪切力学性能的影响。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拔出速率为0.001 nm/fs的情况下,石墨烯25°倾斜角模型的界面剪切强度最大,比0°倾斜角模型界面剪切强度增加了39.8%,可见石墨烯倾斜角对界面剪切强度有较大的影响。在拔出速率为0.001 nm/fs和石墨烯0°倾斜角的情况下,单层、双层和三层石墨烯的聚乙烯复合材料模型的界面剪应力最大值分别为89.20、114.21和129.28 MPa,显然增加石墨烯层数能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界面剪切性能。当拔出速率为0.0005 nm/fs时,单层、双层和三层石墨烯的聚乙烯复合材料模型的剪切强度值比较接近,随着速率增加到0.001 nm/fs,三层模型剪切强度增强最大,双层模型次之,单层模型最小,然而速率超过0.001 nm/fs之后,单层模型剪切强度几乎线性增强,双层和三层模型剪切强度增强的幅度均比单层模型小,这说明拔出速率的增加使得复合材料的界面剪切强度呈现较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方法 石墨烯 聚乙烯 复合材料 界面剪切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石混合体-基岩界面剪切力学特性块石尺寸效应 被引量:11
6
作者 杨忠平 李进 +2 位作者 刘浩宇 张益铭 刘新荣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65-974,共10页
土石混合体-基岩界面的抗剪强度是控制坡体稳定性的重要参数之一,是工程设计的重要参数。为探究块石尺寸对土石混合体-基岩界面剪切力学特性的影响,开展了含不同块石尺寸的土石混合体-基岩界面室内大型剪切试验。结果表明:接触界面的破... 土石混合体-基岩界面的抗剪强度是控制坡体稳定性的重要参数之一,是工程设计的重要参数。为探究块石尺寸对土石混合体-基岩界面剪切力学特性的影响,开展了含不同块石尺寸的土石混合体-基岩界面室内大型剪切试验。结果表明:接触界面的破坏模式受块石尺寸和法向压力的影响不显著,均表现为应变硬化特征;法向压力会削弱块石尺寸效应的影响;随块石尺寸增加,抗剪强度和抗剪强度指标(φ、c)先增加后减少,既存在着正尺寸效应,又存在着负尺寸效应,尺寸效应对内摩擦角φ的影响有限,整体在29°波动,而对表观黏聚力c影响较大;不同块石尺寸试样在不同法向压力作用下均表现出了明显的剪缩行为,法向压力能够增强土石混合体的剪缩特性;土石混合体-基岩界面为薄弱的潜在滑移面,随着块石尺寸系数的增加,薄弱破坏面有向土石混合体内部转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界面 尺寸效应 土石混合体 剪切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秸秆剪切力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陈杰 张黎骅 谭涛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8-102,共5页
在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上对大豆秸秆的剪切力学特性进行研究。以大豆秸秆含水率、剪切角度和刀刃角作为影响因素,采用隶属度的综合评分法对抗剪强度和比能综合评分,建立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并用响应面法对剪切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 在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上对大豆秸秆的剪切力学特性进行研究。以大豆秸秆含水率、剪切角度和刀刃角作为影响因素,采用隶属度的综合评分法对抗剪强度和比能综合评分,建立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并用响应面法对剪切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剪切角度对大豆秸秆剪切效果的影响程度最大,刀刃角的影响最小,大豆秸秆剪切的最佳条件为秸秆含水率25%、剪切角度60°、刀刃角45°,在该条件下对大豆秸秆进行剪切,得到最大综合分为0.9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秸秆 剪切力学特性 响应面法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形态贯通型岩体结构面宏细观剪切力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刘新荣 许彬 +4 位作者 黄俊辉 蔺广义 周小涵 王继文 熊飞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06-415,F0002,共11页
采用室内直剪试验和PFC^(2D)离散元程序,系统地研究了考虑一阶(二阶)起伏体影响的贯通型锯齿状(波浪状)岩体结构面宏细观剪切力学行为。研究表明:(1)相同法向压力下,结构面宏观损伤质量、峰值剪应力(位移)及应力降随一阶起伏角变大而分... 采用室内直剪试验和PFC^(2D)离散元程序,系统地研究了考虑一阶(二阶)起伏体影响的贯通型锯齿状(波浪状)岩体结构面宏细观剪切力学行为。研究表明:(1)相同法向压力下,结构面宏观损伤质量、峰值剪应力(位移)及应力降随一阶起伏角变大而分别增大、近似线性增大(减小)及先增大后减小;相同一阶起伏角下,其则随法向压力变大而分别增大、均近似线性增大及增大(锯齿状)或先增大后减小(波浪状)。(2)结构面宏细观损伤演化过程经历初始压密非线性变形(压密效应)、近似线弹性压剪变形(爬坡效应)、缓慢压剪断裂非线性变形(爬坡-啃断效应)、应力脆性跌落塑性变形(啃断效应)及理想塑性流动变形(滑移效应)5个发展阶段。(3)结构面宏细观剪切破坏模式可概化为压密-爬坡破坏、爬坡-啃断破坏及啃断-滑移破坏3种基本类型;结构面细观损伤裂纹数量(能量)演化曲线均呈初期微增、中期陡增及后期缓增的阶段性变化特征,且细观损伤颗粒近似呈"梯形面状"分布于结构面附近。(4)根据极限平衡法和强度折减法,通过岩质边坡算例稳定性分析验证了结构面剪切强度估算公式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结构面形态 直剪试验 PFC^(2D) 宏细观剪切力学行为 剪切强度估算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循环下复合改良黄土剪切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冀慧 张涛 刘保健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0-126,132,共8页
纤维可有效改善土体的力学特性。通过不固结不排水三轴剪切试验,研究了玻璃纤维掺量、纤维长度、养护龄期及干湿循环次数对纤维-秸秆灰-石灰复合改良黄土剪切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纤维的掺入,复合改良土的应力-应变曲... 纤维可有效改善土体的力学特性。通过不固结不排水三轴剪切试验,研究了玻璃纤维掺量、纤维长度、养护龄期及干湿循环次数对纤维-秸秆灰-石灰复合改良黄土剪切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纤维的掺入,复合改良土的应力-应变曲线逐步转为应变硬化型,极限偏应力、黏聚力及内摩擦角随着纤维掺量及纤维长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当纤维掺量为0.4%、纤维长度为9 mm时为最优配比。干湿循环条件下,复合改良土的极限偏应力、黏聚力及内摩擦角逐步减小,前期衰减速率较大,后期基本趋于稳定,衰减幅值受纤维掺量、纤维长度影响明显。养护龄期越长,改良土在不同干湿循环下的强度越高,稳定性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改良黄土 剪切力学特性 干湿循环 玻璃纤维掺量 纤维长度 养护龄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岭组一段泥岩全风化层剪切力学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峰 周关学 冯涛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5,46,共6页
研究目的:三叠系中统关岭组第一段(T2g^1)泥岩全风化层富水后易发生软化,导致剪切力学性能降低。为研究泥岩全风化富水后的力学性能,本文以三叠系中统关岭组第一段(T2g^1)泥岩全风化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试验建立天然含水率及天然孔隙... 研究目的:三叠系中统关岭组第一段(T2g^1)泥岩全风化层富水后易发生软化,导致剪切力学性能降低。为研究泥岩全风化富水后的力学性能,本文以三叠系中统关岭组第一段(T2g^1)泥岩全风化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试验建立天然含水率及天然孔隙比与力学指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1)随天然含水率的增大,内摩擦角降低,且呈二次多项式关系;(2)天然孔隙比越小,随天然含水率增大,内摩擦角降低的幅度增大;(3)随天然含水率的增大,凝聚力呈线性降低;天然孔隙比越小,随天然含水率增大,凝聚力降低的幅度变大;(4)当天然含水率为40%~65%时,随天然含水率的增大,内摩擦角降低,且天然含水率越小,随天然孔隙比增大,凝聚力降低的幅度增大;(5)当天然含水率大于65%时,随天然孔隙比增大,内摩擦角呈先增大后减小二次多项式函数变化关系;(6)随天然孔隙比的增大,凝聚力呈线性降低;(7)当天然含水率为50%~55%时,随天然含水率增大,凝聚力降低的幅度较大;(8)本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地层工程地质问题处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岭组一段 泥岩全风化层 天然含水率 天然孔隙比 剪切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流体剪切力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欣 苑士华 魏超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88-892,共5页
考虑固体壁面对流体分子作用力的影响,建立了两平行壁面-流体系统的分子动力学模型,模拟了壁面切向运动对流体的剪切过程,分析了壁面速度对不同离壁距离流体层微观剪切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了剪应变率、工作压力和温度对流体宏观剪切力... 考虑固体壁面对流体分子作用力的影响,建立了两平行壁面-流体系统的分子动力学模型,模拟了壁面切向运动对流体的剪切过程,分析了壁面速度对不同离壁距离流体层微观剪切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了剪应变率、工作压力和温度对流体宏观剪切力学特性的作用规律.研究表明:受到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影响,不同离壁距离流体层的剪切应力呈现出波动变化状态,但随着流体剪切运动的增强,剪切应力的波动幅值逐渐减小;当壁面切向运动较大时,近壁层流体在运动速度上与壁面之间易出现较大的滑动,壁面-流体出现边界滑移;工作压力及温度影响着分子间距离,压力升高与温度降低都将减小分子间的距离,从而引起流体黏度与剪切应力的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 剪切力学 剪切运动 剪切稀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10CR玻璃布/环氧层压板低温剪切力学性能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正道 张忠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31-534,共4页
纤维复合材料极低温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国内尚处于空白阶段.利用国际间的多国合作计划,采用三点弯曲和层间剪切两种试验方法,对 G-10CR玻璃布/环氧层压板的低温剪切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试验结果发现该材料低温下的剪切强度... 纤维复合材料极低温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国内尚处于空白阶段.利用国际间的多国合作计划,采用三点弯曲和层间剪切两种试验方法,对 G-10CR玻璃布/环氧层压板的低温剪切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试验结果发现该材料低温下的剪切强度较室温有明显增加,且低温下表现出了和室温不同的破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10CR玻璃布/环氧层压板 剪切力学性能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三点弯曲 层间剪切 破坏机制 低温力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触角度对黄土-三趾马红土界面剪切力学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祝艳波 韩宇涛 +2 位作者 兰恒星 苗帅升 李文杰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79-890,共12页
西北黄土高原第四系黄土广泛沉积于新近系三趾马红土之上形成粗糙接触的异质土界面,为典型的易滑层面。为探讨接触界面粗糙度对黄土-三趾马红土界面剪切力学特性影响,研制界面制样装置及剪切仪,开展简化黄土-三趾马红土界面直剪试验研... 西北黄土高原第四系黄土广泛沉积于新近系三趾马红土之上形成粗糙接触的异质土界面,为典型的易滑层面。为探讨接触界面粗糙度对黄土-三趾马红土界面剪切力学特性影响,研制界面制样装置及剪切仪,开展简化黄土-三趾马红土界面直剪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界面剪切破坏模式有齿间滑动、齿间滑动-齿面剪断、齿面剪断3种,界面接触角度越大,破坏模式越趋于齿面剪断,接触角度越小,破坏模式越趋于齿间滑动;界面剪切应力-剪切位移曲线演化规律表明界面脆性剪切破坏特征明显,且界面接触角度越大,峰值前剪切刚度与剪切破坏位移越大,峰值后剪切位移“跳跃”跌落现象越明显,界面脆性剪断破坏特征越显著;界面剪切过程产生明显剪胀效应,随界面接触角度增大,峰值剪胀角呈先减小而后增大趋势,反映了界面不同剪切破坏模式变化;受界面间初始黏聚强度与剪切破坏模式影响,界面抗剪强度随法向应力呈非线性变化,并受界面接触角度影响,峰值强度随界面角度增大呈先增大而后减小趋势,残余强度随界面角度增大呈增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三趾马红土 界面 接触角度 剪切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规则粗糙度的类岩石节理剪切力学性质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谢强 宁越 +2 位作者 王晶晶 班宇鑫 傅翔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35-642,共8页
使用水泥砂浆浇筑试样模拟含节理岩石,并设置不同角度的锯齿状节理,进行直剪试验研究其剪切力学特性,以及剪切强度与法向变化规律.试验结果显示,节理面的剪切破坏形式主要受锯齿角度控制,起伏角度较大的节理面,主要发生剪断破坏;起伏角... 使用水泥砂浆浇筑试样模拟含节理岩石,并设置不同角度的锯齿状节理,进行直剪试验研究其剪切力学特性,以及剪切强度与法向变化规律.试验结果显示,节理面的剪切破坏形式主要受锯齿角度控制,起伏角度较大的节理面,主要发生剪断破坏;起伏角度较小的情况下则多发生磨损破坏.剪切过程中出现剪胀现象,并在低法向应力和较大锯齿角度下较明显.同一法向应力条件下,节理面抗剪强度基本符合Mohr-Coulomb准则,使用该准则对试验数据拟合得到内摩擦角和粘聚力与节理面锯齿角度呈正相关.分别用Patton和Ladanyi模型分析试验结果,前者在节理面锯齿起伏较小的情况下拟合结果较好,后者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理 直剪试验 剪切力学性质 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贯通型锯齿状节理岩体的剪切力学行为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新荣 曾夕 +3 位作者 许彬 周小涵 刘馨琳 王继文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共9页
为探究一阶起伏角和法向应力对贯通型锯齿状节理岩体剪切强度及变形的影响规律,在不同法向应力作用下对含不同一阶起伏角的锯齿节理试样进行室内直剪试验,建立一个贯通型锯齿状节理岩体剪切强度估算公式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相同法向... 为探究一阶起伏角和法向应力对贯通型锯齿状节理岩体剪切强度及变形的影响规律,在不同法向应力作用下对含不同一阶起伏角的锯齿节理试样进行室内直剪试验,建立一个贯通型锯齿状节理岩体剪切强度估算公式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相同法向应力作用下,根据其形态特征的不同,剪切应力-位移曲线分为滑动型曲线、滑动-峰值型曲线和峰值型曲线3类,滑动型曲线和滑动-峰值型曲线可分为非线性缓慢上升阶段、线性陡升阶段“、上凸形”缓慢上升阶段、近似平直阶段和平直阶段,峰值型曲线可分为非线性缓慢上升阶段、线性陡升阶段、“微凸型”上升阶段、脆性跌落阶段和波动缓降阶段;根据起伏角的不同,锯齿节理岩体的破坏模式可概化为滑移破坏、爬坡破坏和爬坡啃断破坏,每种破坏模式下节理损伤演化过程均可分为3个阶段,即滑移破坏模式可分为压密阶段、克服摩擦阶段和滑移阶段,爬坡破坏模式可分为压密阶段、爬坡滑移阶段和塑性流动阶段,爬坡啃断破坏模式可分为压密爬坡阶段、爬坡啃断阶段和啃断滑移阶段;含不同一阶起伏角的锯齿节理岩体剪切强度均随法向应力和起伏角的增加而增大,其计算表达式仍然遵循M-C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锯齿状节理 直剪试验 剪切力学行为 破坏模式 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开挖效应下结构面剪切力学性质与能量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佳奇 程立攀 +2 位作者 朱斌忠 田永超 黄鑫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1-143,共13页
基于地下岩体工程开挖扰动的实际情况,开展考虑持续开挖效应,充分反映岩体结构面应力调整过程的结构面剪切试验更具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采用人工劈裂方法制备岩体结构面,开展了常规应力路径和持续开挖效应下的结构面剪切试验,系统... 基于地下岩体工程开挖扰动的实际情况,开展考虑持续开挖效应,充分反映岩体结构面应力调整过程的结构面剪切试验更具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采用人工劈裂方法制备岩体结构面,开展了常规应力路径和持续开挖效应下的结构面剪切试验,系统研究了两种条件下结构面剪切力学性质、声发射特征和能量的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开挖扰动荷载强度越大,结构面发生剪切破坏时的剪应力降整体上越大,但持续开挖效应下的剪应力降最大值仅为常规应力路径下剪应力降的48.57%;考虑持续开挖效应的结构面剪切过程中声发射活动主要集中于结构面受剪破坏和剪应力降产生时,且声发射活动强度与开挖扰动强度正相关,声发射振铃计数变化率极值明显小于常规应力路径下的相应值;持续开挖效应下试样裂纹发育密集度、结构面磨损区域及破坏程度均随开挖扰动强度增加而增加,但试样裂纹发育的密集程度和结构面破坏程度相对常规应力路径下的情况轻;考虑持续开挖效应的结构面发生剪切破坏时弹性应变能随扰动荷载增大而增大,均低于常规应力路径条件下的弹性应变能值,持续开挖效应降低了结构面剪切破坏的强度,但更易引发结构面发生剪切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结构面 持续开挖效应 剪切力学性质 声发射 破坏特征 能量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北机场高填方夯后碎块石土剪切力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马昊 黄达 +2 位作者 肖衡林 王俊杰 马文浩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8-94,共7页
重庆江北机场高填方边坡高度普遍为60~120 m,填料主要为砂、泥岩混合料,含石量非常高,也存在较多大粒径块石。对夯后填土开挖4 m深(强夯填土分层厚度)的大探坑,测试夯后填土的密度、物质组成,并拍照获取现场图像。通过筛分测试及图像... 重庆江北机场高填方边坡高度普遍为60~120 m,填料主要为砂、泥岩混合料,含石量非常高,也存在较多大粒径块石。对夯后填土开挖4 m深(强夯填土分层厚度)的大探坑,测试夯后填土的密度、物质组成,并拍照获取现场图像。通过筛分测试及图像处理技术,得到了夯后填料的级配曲线及结构特征。从工程尺度,将夯后填料粒径小于60 mm的视为胶结物,通过重塑样直剪试验测试标定其剪切性质。基于现场照片的图像分析,建立符合工程实际的夯后填土大尺度颗粒流数值模型,考虑粒径60 mm以上的碎块石的真实分布,模拟研究了江北机场高填方体夯后高含石量填料的剪切变形、损伤演化及剪切强度特征,揭示了夯后填料临近峰值及峰后剪应力与法向位移波动特征、大块石及含石量对剪切带分叉及绕石和峰后剪切应力跌落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填方 碎块石土 剪切力学性质 数值模拟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动力荷载下不锈钢丝金属橡胶的剪切力学性能 被引量:6
18
作者 赵亚哥白 丛欣建 +2 位作者 张新 毛晨曦 李素超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6-100,共5页
为研究金属橡胶材料用作隔震器在水平方向承受剪切荷载的性能,对不同成型密度的金属橡胶试件进行静力、动力剪切荷载性能试验,测试成型密度、加载幅值、循环加载次数、动力加载频率、成型工艺等因素对金属橡胶材料剪切滞变性能的影响规... 为研究金属橡胶材料用作隔震器在水平方向承受剪切荷载的性能,对不同成型密度的金属橡胶试件进行静力、动力剪切荷载性能试验,测试成型密度、加载幅值、循环加载次数、动力加载频率、成型工艺等因素对金属橡胶材料剪切滞变性能的影响规律,同时进行大幅值剪切破坏试验,分析极限变形能力。结果表明:改进剪切成型工艺后,金属橡胶材料剪切性能提高;其滞变耗能能力随成型密度、加载幅值的增加而增大,与加载频率和加载次数无关。应力-应变曲线加载段近似于线性,剪切刚度和等效阻尼比随剪切应变幅值的增大而减小,可回复变形达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丝金属橡胶 隔震器 静力剪切 动力剪切 剪切力学性能 滞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弃渣混合料与混凝土接触面剪切力学特性 被引量:4
19
作者 朱武俊 王晅 +4 位作者 张家生 陈晓斌 成浩 王永倩 李度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8-107,共10页
为理清粗糙度、含石量、法向应力对灰质岩弃渣混合料与混凝土接触面剪切力学特性的影响,采用新型大型直剪仪对4种含石量的灰质岩弃渣混合料和5种粗糙度的混凝土面板分别在不同法向应力条件下进行系列接触面剪切试验,探究粗糙度、含石量... 为理清粗糙度、含石量、法向应力对灰质岩弃渣混合料与混凝土接触面剪切力学特性的影响,采用新型大型直剪仪对4种含石量的灰质岩弃渣混合料和5种粗糙度的混凝土面板分别在不同法向应力条件下进行系列接触面剪切试验,探究粗糙度、含石量、法向应力变化对接触面剪切强度的影响,揭示三者与接触面剪切力学特性的内在关联及接触面抗剪强度机制。结果表明:相同法向应力条件下,随粗糙度的增加,接触面抗剪强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且粗糙接触面能显著提高接触面的剪胀程度,但随法向应力的增加,粗糙度对接触面抗剪强度和法向变形的影响均减弱;相同法向应力条件下,随含石量的增加,接触面抗剪强度的变化规律与法向应力的大小密切相关。同时,试验数据分析表明接触面抗剪强度与Mohr-Coulomb强度准则高度吻合,且粗糙度和含石量对接触面表观黏聚力的影响相比对接触面内摩擦角的影响更为显著。合理的粗糙度和含石量能较大程度地提高弃渣混合料与混凝土接触面的抗剪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面 剪切力学特性 粗糙度 含石量 灰质岩弃渣混合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莲子剪切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松 彭毅 宗力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155-159,共5页
测定了鲜莲子的剪切力学特性,为鲜莲子去壳机的研制提供重要依据。结果表明:鲜莲子大小等级对剪切破裂力和变形量没有显著影响;含水率对鲜莲子剪切破裂力和变形量有极显著的影响,并呈负相关,在试验的含水率范围内剪切破裂力在9.5-63.6 ... 测定了鲜莲子的剪切力学特性,为鲜莲子去壳机的研制提供重要依据。结果表明:鲜莲子大小等级对剪切破裂力和变形量没有显著影响;含水率对鲜莲子剪切破裂力和变形量有极显著的影响,并呈负相关,在试验的含水率范围内剪切破裂力在9.5-63.6 N范围内变化,变形量在2.31-6.22 mm范围内变化;莲子放置时间对剪切破裂力有显著影响,对变形量有极显著影响,并呈正相关,在试验的放置时间范围内,剪切破裂时的变形量在2.06-5.67 mm范围内变化;刀具角度对剪切破裂力和变形量有极显著的影响,并呈现正相关性,当刀具角度为90°时剪切破裂力最大、达50.1 N,当刀具角度为60°时剪切力最小、为14.6 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莲子 剪切力学特性 含水率 放置时间 刀具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