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剩余污泥资源化利用新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李娟 肖恩荣 吴振斌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49-1156,共8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大量产生,如何对其进行处理并有效资源化利用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文章在综述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特征、相应处理与综合利用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综述了污泥干化芦苇床、人工湿地、微生物...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大量产生,如何对其进行处理并有效资源化利用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文章在综述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特征、相应处理与综合利用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综述了污泥干化芦苇床、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以及相关组合工艺等剩余污泥资源化利用新工艺。总结了各种新工艺的优势以及当前尚未解决的关键问题,对未来新工艺的潜在应用进行了展望,以期开发出低能耗、低成本、高效率、绿色生态的技术,真正实现剩余污泥的减量化、无害化、稳定化和资源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资源化 污泥芦苇床 人工湿地 微生物燃料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曝气量对颗粒污泥制备生物柴油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迟夏 李安婕 李美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51-657,共7页
以处理葡萄糖废水的好氧颗粒污泥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曝气量对颗粒污泥的菌群结构以及后续制备生物柴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曝气条件下的颗粒污泥形态以及细菌,真菌的菌群结构存在明显差异,曝气量为167L/(min·m3)时,丝状真... 以处理葡萄糖废水的好氧颗粒污泥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曝气量对颗粒污泥的菌群结构以及后续制备生物柴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曝气条件下的颗粒污泥形态以及细菌,真菌的菌群结构存在明显差异,曝气量为167L/(min·m3)时,丝状真菌比例最高(8.57%),且单位生物量的生物柴油产量也最高,达到(48.62±1.36)mg/g SS.不同曝气条件下形成不同菌群结构的颗粒污泥,不仅影响了污泥制备生物柴油的产量,其组分也存在明显差异.曝气量为167L/(min·m3)条件下,亚油酸甲酯(C18:2)大幅增加,这可能与该条件下颗粒污泥中出现的酵母菌Dipodascus有关.由此可见,在实际工程中可以通过控制曝气量来提高生物柴油产量和调节其组分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资源化 生物柴油 曝气量 颗粒污泥 菌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