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主流电影《悬崖之上》:张艺谋对文学剧本的改编 被引量:1
1
作者 周曼曼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6-140,共5页
文学剧本一直被视为电影故事的关键支撑,二者彼此依存、同向而同步。张艺谋惯于对文学剧本进行改编,新主流电影《悬崖之上》便是其作品。该影片脱胎于编剧兼作家全勇先的文学剧本,对代号为“乌特拉”的秘密任务执行情况进行了全景演绎... 文学剧本一直被视为电影故事的关键支撑,二者彼此依存、同向而同步。张艺谋惯于对文学剧本进行改编,新主流电影《悬崖之上》便是其作品。该影片脱胎于编剧兼作家全勇先的文学剧本,对代号为“乌特拉”的秘密任务执行情况进行了全景演绎。结合张艺谋改编文学剧本的时代背景、文学反哺和基本遵从,探讨了《悬崖之上》电影文本对文学剧本内容之增删、对文学剧本情节之改变,并在意识形态和细节方面,阐述了电影文本对文学剧本改编之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崖之上》 文学剧本 电影剧本 剧本改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编剧本》中的反身性策略 被引量:1
2
作者 高瑄 易丹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5-77,共3页
柏格森认为,我们不能感知整个事物或者全部画面,我们的感知总是不全面的,我们只能根据我们的经济利益、意识形态信仰和心理需求感知与我们有关的或者引起我们兴趣的部分.[1]在德勒兹建构的感知—运动模式中,人类的感知是受限制和影响的... 柏格森认为,我们不能感知整个事物或者全部画面,我们的感知总是不全面的,我们只能根据我们的经济利益、意识形态信仰和心理需求感知与我们有关的或者引起我们兴趣的部分.[1]在德勒兹建构的感知—运动模式中,人类的感知是受限制和影响的.我们无法全面地理解和认识事物,这不仅取决于我们自身的局限性,也取决于外界对我们感知的重塑.正如福柯通过解构主体,借用了海德格尔的限定性分析,从而指出主体的存在受制于有关劳动、生命和语言的阐述.[2]因此,在我们的感知或是认识过程中,总会经历不同客体间的转移,我们不断远离一开始看到的客体或是一开始确立的认识,从而片面的认知不断累加,最终导致对初衷的异化,甚至全部崩溃,人类无法掌握绝对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编剧本 反身性 经济利益 运动模式 心理需求 意识形态 定性分析 海德格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影片《改编剧本》的故事构建
3
作者 刘晨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6-158,共3页
电影对声音、画面、文字的调用使其叙事具有复调性,也使得这门博采众长的艺术具备了依靠多元的叙述机制来构建故事的可能性。《改编剧本》即充分展现了电影独特的叙事魅力,利用两条叙事线索交替叙述,依托异乎寻常的叙述机制所呈现的不... 电影对声音、画面、文字的调用使其叙事具有复调性,也使得这门博采众长的艺术具备了依靠多元的叙述机制来构建故事的可能性。《改编剧本》即充分展现了电影独特的叙事魅力,利用两条叙事线索交替叙述,依托异乎寻常的叙述机制所呈现的不同时间的故事,从而建构起来的一部多重叙事的影片。本文着眼于电影叙事的叙述机制以及不同的叙述机制与时间的串通,来探讨《改编剧本》是如何利用两者来完成影片故事的构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叙事 改编剧本 叙述机制 时间串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编剧本》
4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5,共1页
苏珊·奥尔琳写了本小说《兰花窃贼》,描述的是所谓的“兰花窃贼”约翰·拉罗歇和另外三个西米诺印第安人计划克隆一种稀有的兰花,牟取暴利的故事。查理·考夫曼欲将小说改编成电影,他不得不求助于孪生兄弟唐纳德。查理人... 苏珊·奥尔琳写了本小说《兰花窃贼》,描述的是所谓的“兰花窃贼”约翰·拉罗歇和另外三个西米诺印第安人计划克隆一种稀有的兰花,牟取暴利的故事。查理·考夫曼欲将小说改编成电影,他不得不求助于孪生兄弟唐纳德。查理人到中年,愤世嫉俗,性爱生活充满挫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编剧本 查理 唐纳德 小说改编 西米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编剧本》的影像叙事建构
5
作者 王猛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56-58,共3页
电影被誉为第七艺术,是以影像画面为基础进行叙事创作。在早期,许多电影镜头与镜头之间的衔接方式并不成熟,导致了电影在叙事方面极易产生混乱。后来大量的剪辑手法等电影制作技巧被发明出来便是为了减少这种混乱,便于观众理解剧情,使... 电影被誉为第七艺术,是以影像画面为基础进行叙事创作。在早期,许多电影镜头与镜头之间的衔接方式并不成熟,导致了电影在叙事方面极易产生混乱。后来大量的剪辑手法等电影制作技巧被发明出来便是为了减少这种混乱,便于观众理解剧情,使得电影艺术在叙事方面更为清晰。近些年,在电影制作技巧已较为成熟的情况下,许多电影反其道而行之获得成功。如《盗梦空间》《穆赫兰道》《记忆碎片》等一系列影片,需要观众"二刷"电影才能理解剧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建构 改编剧本 影像 电影镜头 《记忆碎片》 电影制作 电影艺术 衔接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牡丹亭》的传播看戏曲改编与演剧通例 被引量:8
6
作者 邓绍基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2-175,共4页
戏曲作品从文本到演出,必然会有程度不同的变易更动,这是已由戏曲史实昭明、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演剧通例。至于种种变易更动,自有高下之别、文野之分和粗细之辨,人们自可臧否月旦,朱紫雌黄,却不能由此而否认上述通例。
关键词 《牡丹亭》 版本传播 剧本改编 演剧通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书小说文本改编成影视剧的传播机理
7
作者 朱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331-333,共3页
文学与影视互动是多元媒介生态整合的表现,文学与影视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之间的转换是表达形态的改变,是从以语言为中心的媒介文化向以形象为中心的视觉文化的转型。二者之间存在传播符号的变化,存在图书双重解码与影视剧单极解码的变... 文学与影视互动是多元媒介生态整合的表现,文学与影视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之间的转换是表达形态的改变,是从以语言为中心的媒介文化向以形象为中心的视觉文化的转型。二者之间存在传播符号的变化,存在图书双重解码与影视剧单极解码的变化以及信息接受中传播间歇与阅读期待的变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小说文本 剧本改编 影视剧 传播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村妓》看沈从文小说的电影改编 被引量:2
8
作者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7-229,共3页
根据沈从文的小说《丈夫》改编的电影《村妓》获得了很好的收视率,小说为电影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电影的成功让更多人了解了沈从文。小说与电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电影《村妓》与小说《丈夫》在创作主旨、叙事方式、表现手法等方面... 根据沈从文的小说《丈夫》改编的电影《村妓》获得了很好的收视率,小说为电影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电影的成功让更多人了解了沈从文。小说与电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电影《村妓》与小说《丈夫》在创作主旨、叙事方式、表现手法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村妓》的改编很多地方体现了艺术性与娱乐性结合的特点,使用当代人的理念和思想来表达原著所要表达的主题,这些对于小说的电影改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语言 剧本改编 沈从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桑树坪纪事》的话剧改编
9
作者 周珉佳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4-41,共8页
《桑树坪纪事》是1980年代“戏剧新时代”的首部改编剧,陈子度等人组成的编剧团队在徐晓钟戏剧美学的影响下,在朱晓平原著的共情中,对人物和情节进行了有机布排,获得了技术性和艺术性的双重成功。从小说改编为话剧,编剧重视在剧情推进... 《桑树坪纪事》是1980年代“戏剧新时代”的首部改编剧,陈子度等人组成的编剧团队在徐晓钟戏剧美学的影响下,在朱晓平原著的共情中,对人物和情节进行了有机布排,获得了技术性和艺术性的双重成功。从小说改编为话剧,编剧重视在剧情推进过程中寻找人物与他人和时代的对应关系,把视点放到了更为广大的社会生活中,以更大的容量包涵了生存的种种形态与方式,表现了作者对民族传统文化心理的冷峻审视。其合理的改编思路也体现了重要的经验价值,在当下具有重要的指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坪纪事》 剧本改编 经验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改编电影《洛丽塔》中透视的消费主义文化
10
作者 贺秀秀 蔡俊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0-82,共3页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是20世纪杰出的小说家,他的长篇小说《洛丽塔》于1955年首次出版,出版后作品备受欢迎,同时也饱受争议,一直是学者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20世纪50年代,资本主义高速发展,大量的艺术作品被复制、被翻拍。1962年美...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是20世纪杰出的小说家,他的长篇小说《洛丽塔》于1955年首次出版,出版后作品备受欢迎,同时也饱受争议,一直是学者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20世纪50年代,资本主义高速发展,大量的艺术作品被复制、被翻拍。1962年美国著名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将该小说搬上了银幕,收获了众多的好评,同时电影被提名多个不同的奖项,最终赢得了奥斯卡改编剧本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丽塔》 洛丽塔 亨伯特 斯坦利 纳博科夫 弗拉基米尔 改编剧本 消费主义文化 布里克 占有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视影视同期书的出版热潮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文明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5-47,共3页
与一般的文学图书相比,影视同期书是对那些与影视产生互动的文学图书的一种总称。具体地说它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影视剧图书”,即当某一部电影、电视剧正在热映或热播时,出版社立即推出的由电影、电视剧的剧本改编整理成的图书... 与一般的文学图书相比,影视同期书是对那些与影视产生互动的文学图书的一种总称。具体地说它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影视剧图书”,即当某一部电影、电视剧正在热映或热播时,出版社立即推出的由电影、电视剧的剧本改编整理成的图书,或者是由已出版的小说改编为影视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同期书 出版社 文学图书 剧本改编 小说改编 影视剧 电视剧 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工业视域下的IP电影热潮思考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小华 祝琳婷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28-31,共4页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IP进入电影生产领域并深刻地影响着电影市场的格局。IP电影繁荣的同时,也因过度商业化开发产生一系列问题。从文化工业视角切入,探讨IP电影兴起原因和发展现状,对当下IP热潮进行反思,以促进电影产业良性健康发展。
关键词 文化工业 IP电影 剧本改编 网络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重拍电视剧《红楼梦》的断想——兼谈薛宝钗艺术形象的塑造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卫军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4-77,92,共5页
重拍电视剧《红楼梦》已被提上日程,对众多人物形象的把握是其面临的一道难题。薛宝钗是《红楼梦》中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一则因为曹雪芹打破了传统的结构和写法,二则因为《红楼梦》是部“断尾巴蜻蜓”的著作,许多情节未能交代清楚。本... 重拍电视剧《红楼梦》已被提上日程,对众多人物形象的把握是其面临的一道难题。薛宝钗是《红楼梦》中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一则因为曹雪芹打破了传统的结构和写法,二则因为《红楼梦》是部“断尾巴蜻蜓”的著作,许多情节未能交代清楚。本文建议电视剧本的改编过程中不要强化褒贬,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挖掘宝钗这一人物的内涵。本文通过对原著中薛宝钗幼年生活的考察,溯本求源,探讨其思想性格的流变过程。发现宝钗身上自立、敏感、自持三者相揉合而存在;家道日衰而又不能“让人笑话”的矛盾使她形成了“既要自己便宜,又要不得罪了人”的人生哲学;性格中“冷”的成份源于在生活的碰撞中,理智不断强化,情感日益压抑。希望能从这个角度解读宝钗,在电视剧中塑造出既“出新”又忠实于原著的宝钗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剧 《红楼梦》 人物形象 薛宝钗 剧本改编 角色塑造 艺术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金陵十三钗》看张艺谋电影创作模式
14
作者 朱江勇 沈宝民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5-76,共2页
从《红高粱》到《金陵十三钗》,可以发现张艺谋电影的创作几乎都改编自小说,不是原创剧本是其电影的一种创作模式。这些影片中的女性形象、视听风格、运作模式等都体现了张艺谋电影惯有的风格。本文通过影片《金陵十三钗》的剧本改编... 从《红高粱》到《金陵十三钗》,可以发现张艺谋电影的创作几乎都改编自小说,不是原创剧本是其电影的一种创作模式。这些影片中的女性形象、视听风格、运作模式等都体现了张艺谋电影惯有的风格。本文通过影片《金陵十三钗》的剧本改编和影片分析,透视张艺谋电影的创作模式,即表现在以刻画女性角色为主要着力点,影片独特的“视听”风格,新千年后导演、改编的影片大多具有“好莱坞”模式等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艺谋 创作模式 剧本改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厂时代的情与魂——电视剧《大丽家的往事》艺术分析
15
作者 毕珍鑫 《电影评介》 2012年第7期63-65,共3页
央视电视剧频道热播的电视剧《大丽家的往事》将视线聚焦到上个世纪50年代国家号召工人支援三线军工建设,剧中工人们用一生诠释了"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奉献精神。该片最大特点以工业为题材呈现时代质感。创作者... 央视电视剧频道热播的电视剧《大丽家的往事》将视线聚焦到上个世纪50年代国家号召工人支援三线军工建设,剧中工人们用一生诠释了"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奉献精神。该片最大特点以工业为题材呈现时代质感。创作者意在向人们原汁原味地展现三线人的生活与创业的艰辛,该剧具有丰富的现实意义,对当下社会生活有一定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剧本改编 叙事艺术 人物与环境 荧屏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烟背后的科学密码——赏析历史人物电影《模仿游戏》 被引量:1
16
作者 罗丹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8-80,共3页
电影《模仿游戏》改编自安德鲁·霍奇斯编著的《艾伦·图灵传》,由莫腾·泰杜姆执导,讲述了"计算机之父"艾伦·图灵传奇的一生,本片凭借强大的演员阵容和精良的制作,在2014年末上映后便获得热议,最终荣获奥斯卡7项大... 电影《模仿游戏》改编自安德鲁·霍奇斯编著的《艾伦·图灵传》,由莫腾·泰杜姆执导,讲述了"计算机之父"艾伦·图灵传奇的一生,本片凭借强大的演员阵容和精良的制作,在2014年末上映后便获得热议,最终荣获奥斯卡7项大奖提名,并最终摘得最佳改编剧本奖.《模仿游戏》全面的讲述了图灵从少年到临终的个人生活,重点聚焦于图灵协助盟军破译德军密码"英格玛",从而扭转二战战局的突出贡献.本文试从影片的三条叙事线索、改编中的得失和道德观与科学观三方面入手,赏析电影《模仿游戏》中的电影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仿游戏 电影艺术 科学观 历史人物 密码 赏析 改编剧本 演员阵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电影《模仿游戏》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被引量:3
17
作者 史鸿雁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9-11,共3页
获得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奖、最佳影片提名的《模仿游戏》(The Imitation Game)改编自安德鲁·霍奇斯编著的《艾伦·图灵传》,电影围绕英国伟大的数学家和计算机之父艾伦·图灵在二战期间为盟军破解德军密码系统... 获得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奖、最佳影片提名的《模仿游戏》(The Imitation Game)改编自安德鲁·霍奇斯编著的《艾伦·图灵传》,电影围绕英国伟大的数学家和计算机之父艾伦·图灵在二战期间为盟军破解德军密码系统Enigma的故事展开,同时也穿插进图灵的童年和战争结束后的生活片段,描绘艾伦·图灵传奇而悲剧的一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灵 最佳影片 最佳改编剧本 艾伦 霍奇斯 人物形象塑造 模仿游戏 密码系统 克里斯托弗 生活片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贫民富翁》:质朴影像中的人性
18
作者 黄九清 何英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3-44,共2页
在刚刚结束的第81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由英国导演丹尼·鲍尔执导的《贫民富翁》勇夺囊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以及最佳摄影,剪辑等大奖在内的8项奥斯卡奖,成为当晚奥斯卡的最大赢家。这部投资才1500万美元的低成本... 在刚刚结束的第81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由英国导演丹尼·鲍尔执导的《贫民富翁》勇夺囊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以及最佳摄影,剪辑等大奖在内的8项奥斯卡奖,成为当晚奥斯卡的最大赢家。这部投资才1500万美元的低成本电影在全球票房上已经突破2亿美元的同时,也在各大奖项上捧回了不下60座奖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翁 贫民 奥斯卡颁奖典礼 人性 影像 质朴 低成本电影 改编剧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获奖电影《贫民富翁》:人生经悲苦,奇迹自降临
19
作者 杨桂菊 白玉荣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5-26,共2页
在2009年2月22日举办的第81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英国导演丹尼·保尔执导的《贫民富翁》一举捧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最佳音效、最佳歌曲、最佳配乐、最佳电影剪辑等8项大奖。《贫民富翁》以较高的艺术成... 在2009年2月22日举办的第81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英国导演丹尼·保尔执导的《贫民富翁》一举捧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最佳音效、最佳歌曲、最佳配乐、最佳电影剪辑等8项大奖。《贫民富翁》以较高的艺术成就生动地展现了当代印度底层社会人们的精神世界、生活状况和信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剪辑 富翁 贫民 奥斯卡颁奖典礼 悲苦 人生 改编剧本 精神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个体“弧光”到社会“涵化”:《奇迹男孩》内涵升级
20
作者 王珊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7-39,共3页
《奇迹男孩》是由美国狮门影业出品、斯蒂芬.卓博斯基执导的一部美式家庭成长喜剧,剧本改编自美国畅销书《奇迹》,讲述了一个天生面部畸形的男孩克服自我走进校园,走入社会,在家人与伙伴的帮助下蜕变的励志故事。影片情节简单,对比于传... 《奇迹男孩》是由美国狮门影业出品、斯蒂芬.卓博斯基执导的一部美式家庭成长喜剧,剧本改编自美国畅销书《奇迹》,讲述了一个天生面部畸形的男孩克服自我走进校园,走入社会,在家人与伙伴的帮助下蜕变的励志故事。影片情节简单,对比于传统剧情片的强烈冲突,影片更侧重于剧中人物的内心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孩 “涵化” 社会 个体 《奇迹》 剧本改编 斯蒂芬 畅销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