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主干断裂形成演化与地层剥蚀特征
被引量:
2
1
作者
贾文昊
关晓巍
+3 位作者
张大智
谢昭涵
孙剑桥
于振宇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38,共9页
主干断裂的活动控制着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的建造与改造。为了明确断裂活动,运用位移距离曲线方法系统分析了徐家围子断陷主干断裂的生长活动特征,通过不整合面下的同向轴特征分析了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沉积末期的剥蚀改造作用。结果...
主干断裂的活动控制着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的建造与改造。为了明确断裂活动,运用位移距离曲线方法系统分析了徐家围子断陷主干断裂的生长活动特征,通过不整合面下的同向轴特征分析了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沉积末期的剥蚀改造作用。结果表明:徐家围子断陷主干断裂分段特征明显,徐西断裂与宋西断裂在火石岭组沉积时期分别是数条分段的小断裂,在沙河子组沉积时期连通为整条断裂并持续控陷活动;徐中断裂在沙河子组沉积时期弱伸展弱控陷,在沙河子组沉积末期作为薄弱带发生压扭反转;徐东断裂带中的徐东正断层在沙河子组沉积时期弱控陷,徐东逆断层在营城组一段沉积末期的反转作用下形成;沙河子组沉积末期的反转作用对沙河子组厚度与构造格局产生明显改变,沿徐西断裂与宋西断裂存在较强的剥蚀,徐西断裂北端升平凸起尤为强烈,徐中断裂压扭反转产生一定的走滑分量并遭受剥蚀,徐东逆断层在营城组一段沉积末期的反转中形成,对沙河子组厚度无明显改变,但对徐东构造带构造格局产生明显影响。研究成果可为徐家围子断陷古构造恢复与进一步勘探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家围子断陷
沙河子组
断裂活动
剥蚀特征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长岭断陷神字井—哈什坨洼槽形成演化及油气勘探意义
2
作者
滕家铭
苗蒙
+7 位作者
赵丹
杨光
胡佳
张珈畅
任玉洪
苗露
仇谢
宋立臣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8784-8795,共12页
神字井—哈什坨洼槽位处松辽盆地长岭断陷中部,油气勘探前景良好,是松辽盆地有利的油气富集带,其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成因的影响分析对于长岭断陷下一步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构造特征、断层古落差、活动速率及生长指数对洼槽开展...
神字井—哈什坨洼槽位处松辽盆地长岭断陷中部,油气勘探前景良好,是松辽盆地有利的油气富集带,其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成因的影响分析对于长岭断陷下一步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构造特征、断层古落差、活动速率及生长指数对洼槽开展构造演化分析,结合地层剥蚀特征,明确了神字井—哈什坨洼槽早期为共同沉积,沙河子组末期受挤压隆升影响,整体剥蚀分割,哈什坨洼槽西侧隆升在登娄库组时期进一步加强。同时明确了长岭断陷神字井洼槽-哈什坨洼槽断陷层构造演化为断陷-同沉积-反转的纵向演化规律,而这种早期快速沉降,晚期反转隆升,形成了较为有利的下生上储型成藏组合模式,研究成果可为长岭断陷古构造恢复与进一步勘探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岭断陷
神字井洼槽
哈什坨洼槽
断裂活动
剥蚀特征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海西北部沉积盆地晚新生代沉降、沉积特征:对深部异常过程的响应
被引量:
8
3
作者
陈梅
施小斌
+3 位作者
任自强
徐子英
刘凯
刘航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87-603,共17页
南海西北部雷琼区域出露大量晚新生代碱性玄武岩,且地震层析成像结果显示其地幔存在类似地幔热柱特征的低速异常体.为了揭示该异常体的活动信息及其对表层地质过程的影响,本文选择位于雷琼区域的北部湾盆地和珠三坳陷为研究对象,系统分...
南海西北部雷琼区域出露大量晚新生代碱性玄武岩,且地震层析成像结果显示其地幔存在类似地幔热柱特征的低速异常体.为了揭示该异常体的活动信息及其对表层地质过程的影响,本文选择位于雷琼区域的北部湾盆地和珠三坳陷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它们早中新世以来的构造沉降、与基底隆升有关的剥蚀面和岩浆活动特征.结果显示,研究区晚中新世构造沉降速率表现为低速异常;晚中新世以来,研究区发育了2个因基底隆升形成的局部剥蚀面,剥蚀范围大致以雷琼火山区为中心呈环状分布,中心区域剥蚀量较大,累积厚度100~200m;中中新世后研究区部分区域因岩浆活动导致上覆地层隆起和沉积环境变化.分析表明雷琼地区深部低速异常体对表层升降影响有限,推测该深部异常体规模较小,可能是深部更大规模异常体的一个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琼低速异常体
构造沉降
剥蚀
面
特征
北部湾盆地
珠三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主干断裂形成演化与地层剥蚀特征
被引量:
2
1
作者
贾文昊
关晓巍
张大智
谢昭涵
孙剑桥
于振宇
机构
东北石油大学CNPC“断裂控藏”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一采油厂
出处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38,共9页
文摘
主干断裂的活动控制着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的建造与改造。为了明确断裂活动,运用位移距离曲线方法系统分析了徐家围子断陷主干断裂的生长活动特征,通过不整合面下的同向轴特征分析了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沉积末期的剥蚀改造作用。结果表明:徐家围子断陷主干断裂分段特征明显,徐西断裂与宋西断裂在火石岭组沉积时期分别是数条分段的小断裂,在沙河子组沉积时期连通为整条断裂并持续控陷活动;徐中断裂在沙河子组沉积时期弱伸展弱控陷,在沙河子组沉积末期作为薄弱带发生压扭反转;徐东断裂带中的徐东正断层在沙河子组沉积时期弱控陷,徐东逆断层在营城组一段沉积末期的反转作用下形成;沙河子组沉积末期的反转作用对沙河子组厚度与构造格局产生明显改变,沿徐西断裂与宋西断裂存在较强的剥蚀,徐西断裂北端升平凸起尤为强烈,徐中断裂压扭反转产生一定的走滑分量并遭受剥蚀,徐东逆断层在营城组一段沉积末期的反转中形成,对沙河子组厚度无明显改变,但对徐东构造带构造格局产生明显影响。研究成果可为徐家围子断陷古构造恢复与进一步勘探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徐家围子断陷
沙河子组
断裂活动
剥蚀特征
构造演化
Keywords
Xujiaweizi Rift
Shahezi Formation
fault activity
denudation characteristics
structural evolution
分类号
TE1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P542.3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岭断陷神字井—哈什坨洼槽形成演化及油气勘探意义
2
作者
滕家铭
苗蒙
赵丹
杨光
胡佳
张珈畅
任玉洪
苗露
仇谢
宋立臣
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油田分公司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出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8784-8795,共12页
文摘
神字井—哈什坨洼槽位处松辽盆地长岭断陷中部,油气勘探前景良好,是松辽盆地有利的油气富集带,其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成因的影响分析对于长岭断陷下一步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构造特征、断层古落差、活动速率及生长指数对洼槽开展构造演化分析,结合地层剥蚀特征,明确了神字井—哈什坨洼槽早期为共同沉积,沙河子组末期受挤压隆升影响,整体剥蚀分割,哈什坨洼槽西侧隆升在登娄库组时期进一步加强。同时明确了长岭断陷神字井洼槽-哈什坨洼槽断陷层构造演化为断陷-同沉积-反转的纵向演化规律,而这种早期快速沉降,晚期反转隆升,形成了较为有利的下生上储型成藏组合模式,研究成果可为长岭断陷古构造恢复与进一步勘探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长岭断陷
神字井洼槽
哈什坨洼槽
断裂活动
剥蚀特征
构造演化
Keywords
Changling fault depression
Shenzijing subsag
Hashituo subsag
fault activity
erosional characteristics
tectonic evolution
分类号
P548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海西北部沉积盆地晚新生代沉降、沉积特征:对深部异常过程的响应
被引量:
8
3
作者
陈梅
施小斌
任自强
徐子英
刘凯
刘航
机构
中国科学院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南海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国土资源部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87-603,共1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6036
41776078)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GZH201400202)资助
文摘
南海西北部雷琼区域出露大量晚新生代碱性玄武岩,且地震层析成像结果显示其地幔存在类似地幔热柱特征的低速异常体.为了揭示该异常体的活动信息及其对表层地质过程的影响,本文选择位于雷琼区域的北部湾盆地和珠三坳陷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它们早中新世以来的构造沉降、与基底隆升有关的剥蚀面和岩浆活动特征.结果显示,研究区晚中新世构造沉降速率表现为低速异常;晚中新世以来,研究区发育了2个因基底隆升形成的局部剥蚀面,剥蚀范围大致以雷琼火山区为中心呈环状分布,中心区域剥蚀量较大,累积厚度100~200m;中中新世后研究区部分区域因岩浆活动导致上覆地层隆起和沉积环境变化.分析表明雷琼地区深部低速异常体对表层升降影响有限,推测该深部异常体规模较小,可能是深部更大规模异常体的一个分支.
关键词
雷琼低速异常体
构造沉降
剥蚀
面
特征
北部湾盆地
珠三坳陷
Keywords
Leiqiong low-velocity anomalous structure
Tectonic subsidence
Erosion surface feature
Beibuwan Basin
Zhu III Depression
分类号
P736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主干断裂形成演化与地层剥蚀特征
贾文昊
关晓巍
张大智
谢昭涵
孙剑桥
于振宇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长岭断陷神字井—哈什坨洼槽形成演化及油气勘探意义
滕家铭
苗蒙
赵丹
杨光
胡佳
张珈畅
任玉洪
苗露
仇谢
宋立臣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南海西北部沉积盆地晚新生代沉降、沉积特征:对深部异常过程的响应
陈梅
施小斌
任自强
徐子英
刘凯
刘航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