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必须对青年学生加强人生观教育
- 1
-
-
作者
朱光华
-
出处
《研究生教育研究》
1992年第1期23-25,共3页
-
文摘
前不久,世界各地不少报纸均在显著位置刊登了一则骇人听闻的消息:美国艾奥瓦大学一名中国留美博士生因论文未被提名参加评选该校优秀学位论文而开枪打死四人打伤二人后自杀。这名留学生就是从国内一所著名大学去的××,而被枪杀的一名中国留学生就是他的竞争对手,原中国科大85级地球与空间科学系的学生单林华。
-
关键词
人生观教育
青年学生
中国科大
学位论文
留美博士
艾奥瓦
空间科学
林华
事业接班人
剥削阶级人生观
-
分类号
G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精神支柱与人生
- 2
-
-
作者
方江海
-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1992年第1期47-49,共3页
-
文摘
精神支柱是人走上人生之路的一种巨大的原动力。它贯穿于人生的全过程。能够成为这种原动力的东西很多,金钱财富、名誉地位、友谊、爱情、事业、理想信念等都可以成为指导人生的动力。人要使自己的一生更充实,必须要有一定的原动力,这种原动力归结到一点,就是人的需要。所以,需要是人存在的动因。人的需要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两种。对物质需要的追求产生的动力称为物质动力,对精神需要的追求产生的动力称为精神动力。人生支柱是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有机统一。
-
关键词
精神需要
物质需要
物质动力
时代精神
剥削阶级人生观
共产主义信念
集体利益
思想指南
文化素质
青年学生
-
分类号
D267.6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G4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谈陶行知的人格防——怎样培养学生做人的品格
- 3
-
-
作者
古人伏
-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
-
出处
《当代教育科学》
1989年第2期28-32,共5页
-
文摘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青少年的人格修养十分关注,他曾提出“人格防”,即建筑人格长城。他指出,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他要求学生每天要问问自己: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进步了多少?要求学生在道德进步上也要日日新。
-
关键词
道德教育
道德进步
人生观教育
日日新
自我教育能力
剥削阶级人生观
劳心者治人
享乐主义人生观
实用主义人生观
极端利己主义
-
分类号
G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