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 section,VBAC)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指导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trial of labor after cesarean,TOLAC)临床决策,提高VBAC成功率,减少不良母婴结局的发生。方法:...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 section,VBAC)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指导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trial of labor after cesarean,TOLAC)临床决策,提高VBAC成功率,减少不良母婴结局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重庆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中心TOLAC孕妇共452例,其中VBAC孕妇342例,TOLAC失败孕妇110例,根据最终分娩方式从各随机选取110例孕妇分为VBAC组和TOLAC失败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VBAC的影响因素,并比较2组孕产妇的妊娠结局。结果:①总体VBAC率为75.67%(342/452),TOLAC失败率为24.33%(110/452)。②产前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发现,VBAC组与TOLAC失败组孕妇的孕周分别为(38.44±2.13)、(38.96±1.34)周,既往因不良孕产史行引产分别为11.82%、2.80%,存在妊娠合并症为32.73%、20.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院时宫颈Bishop评分(5.15±1.69、3.71±1.52),既往阴道分娩史(32.73%、20.56%),自然临产(86.36%、17.76%)分别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③母婴妊娠结局单因素分析发现,新生儿体质量分别为(3191.82±489.00)、(3334.15±375.9)g,产后24 h出血量分别为(408.75±142.31)、(560.85±168.61)mL,VBAC组均低于TOLAC失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OLAC失败组中有7例不全子宫破裂。2组妊娠结局中输血、产褥感染、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的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病例。④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宫颈Bishop评分(OR=0.122,95%CI=0.010~1.441)、既往阴道分娩史(OR=0.034,95%CI=1.297~715.194)、早产(OR=186.54,95%CI=2.225~15638.578)及自然临产(OR=52.37,95%CI=8.949~306.517)均是VBAC的影响因素。结论:VBAC的影响因素为孕妇的孕周、既往阴道分娩分娩史、既往因不良孕产史引产、存在妊娠合并症、入院时宫颈Bishop评分、自然临产、早产史。VBAC组产后24 h出血量低于TOLAC失败组。展开更多
目的:研究无阴道分娩史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阴道分娩的产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阴道分娩的无新生儿窒息孕妇资料。选取单胎头位、自然临产、既往无阴道分娩史的346例剖宫...目的:研究无阴道分娩史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阴道分娩的产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阴道分娩的无新生儿窒息孕妇资料。选取单胎头位、自然临产、既往无阴道分娩史的346例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产妇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住院自然临产阴道分娩、单胎头位的350例正常初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特点。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孕妇的年龄、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转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及总产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数分别为7.00 vs 6.5小时、0.33 vs 0.42小时、0.17 vs 0.15小时和7.45 vs 7.28小时;P>0.05)。结论:对于无阴道分娩史的剖宫产术后阴道试产(TOLAC)孕妇的产程观察与处理可与初产妇相同标准,子宫瘢痕不影响产程。展开更多
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分娩方式的选择一直是产科争论焦点。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包括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VBAC)与阴道试产失败转剖宫产两种。有研究表明,再次剖宫产会对母婴安全造成威胁,而VBA...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分娩方式的选择一直是产科争论焦点。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包括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VBAC)与阴道试产失败转剖宫产两种。有研究表明,再次剖宫产会对母婴安全造成威胁,而VBAC具有静脉栓塞与感染几率低以及失血量少等优势[1]。但是,阴道分娩带来的产痛极大影响产妇对分娩方式的选择。近几年来,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对分娩镇痛的需求越来越高,实施分娩镇痛可减少产妇的顾虑,使其更易接受阴道试产[2]。但是国内对VBAC行分娩镇痛仍持有不同态度。鉴于此,本文对接受分娩镇痛的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从而为临床安全、有效应用分娩镇痛提供参考。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单次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后阴道试产的安全性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5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产检及分娩的单次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符合我院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试...目的探讨单次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后阴道试产的安全性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5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产检及分娩的单次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符合我院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trail of labor after cesarean section,TOLAC)纳入标准、分娩孕周≥28周的81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其中270例为期间所有TOLAC病例(TOLAC组),其余540例为随机选择的同期无TOLAC禁忌证但选择重复剖宫产分娩的病例(elective repeated cesarean section,ERCS组)。比较两组不同分娩方式的妊娠结局。结果TOLAC组自然临产者占89.3%。TOLAC组孕妇年龄(33.0±4.2)岁、孕前体重指数(21.1±2.4)、分娩前体重指数(26.2±3.3)、产后出血量250(80~1500)mL、新生儿体重(3267±482)g、住院天数4(1~18)天,均小于ERCS组(P<0.05)。TOLAC组子宫破裂率1.9%(5/270)、膀胱损伤率0.4%(1/270),产后出血≥1000mL的发生率、输血治疗率均为1.1%(3/270),新生儿1minApgar评分≤7分发生率1.5%(4/270)、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生率0.4%(1/270),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率为4.4%(12/270)。与ERCS组比较,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严格选择TOLAC人群、加强产前产时管理、可即刻提供紧急救治的医疗机构里,对于大多数单次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阴道试产是可选择的安全可行的分娩方式。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相对头盆不称(RCPD)因素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BAC)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0日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住院的剖宫产术后单胎妊娠经阴道成功分娩的765例产妇的临床资料,依前次剖宫产指...目的:探讨相对头盆不称(RCPD)因素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BAC)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0日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住院的剖宫产术后单胎妊娠经阴道成功分娩的765例产妇的临床资料,依前次剖宫产指征分为RCPD组(133例)和非RCPD组(632例),并对两组产妇的各项临床特征进行比较。结果:RCPD组与非RCPD组身高(157.84±4.69 cm vs 159.43±4.95 cm)、分娩孕周(38.1±2.44 w vs 38.70±1.76 w)、第二产程时长(42.14±34.87 min vs 34.00±29.46 min)、钳产助产比例(24.81%vs 14.24%),分娩前后Hb下降均值(17.50±11.78 g vs 15.57±11.81 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CPD组中90例获得前次剖宫产分娩新生儿体质量数据(3311.67±412.26 g)高于本次VBAC新生儿出生体质量(3025.00±560.17 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CPD因素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并非阴道试产绝对禁忌证,合理控制新生儿体质量、适宜的分娩时机、安全有效运用助产技术可促进这部分人群阴道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展开更多
随着国家“二孩政策”的推出,剖宫产后瘢痕子宫产妇再次妊娠的几率大幅增加,但重复剖宫产(repeat cesarean section,RCS)存在胎盘植入的风险,产妇的综合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明显上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随着国家“二孩政策”的推出,剖宫产后瘢痕子宫产妇再次妊娠的几率大幅增加,但重复剖宫产(repeat cesarean section,RCS)存在胎盘植入的风险,产妇的综合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明显上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在2010年的研讨会上针对瘢痕子宫产妇阴道试产的安全性和结局达成共识:阴道分娩是许多有剖宫产史产妇的合理选择,也是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途径[1],还可以减少剖宫产带来的各种并发症及经济负担[2]。有研究[3-4]表明,硬膜外分娩镇痛是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VBAC)的保护性因素。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探讨VBAC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 section,VBAC)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指导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trial of labor after cesarean,TOLAC)临床决策,提高VBAC成功率,减少不良母婴结局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重庆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中心TOLAC孕妇共452例,其中VBAC孕妇342例,TOLAC失败孕妇110例,根据最终分娩方式从各随机选取110例孕妇分为VBAC组和TOLAC失败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VBAC的影响因素,并比较2组孕产妇的妊娠结局。结果:①总体VBAC率为75.67%(342/452),TOLAC失败率为24.33%(110/452)。②产前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发现,VBAC组与TOLAC失败组孕妇的孕周分别为(38.44±2.13)、(38.96±1.34)周,既往因不良孕产史行引产分别为11.82%、2.80%,存在妊娠合并症为32.73%、20.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院时宫颈Bishop评分(5.15±1.69、3.71±1.52),既往阴道分娩史(32.73%、20.56%),自然临产(86.36%、17.76%)分别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③母婴妊娠结局单因素分析发现,新生儿体质量分别为(3191.82±489.00)、(3334.15±375.9)g,产后24 h出血量分别为(408.75±142.31)、(560.85±168.61)mL,VBAC组均低于TOLAC失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OLAC失败组中有7例不全子宫破裂。2组妊娠结局中输血、产褥感染、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的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病例。④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宫颈Bishop评分(OR=0.122,95%CI=0.010~1.441)、既往阴道分娩史(OR=0.034,95%CI=1.297~715.194)、早产(OR=186.54,95%CI=2.225~15638.578)及自然临产(OR=52.37,95%CI=8.949~306.517)均是VBAC的影响因素。结论:VBAC的影响因素为孕妇的孕周、既往阴道分娩分娩史、既往因不良孕产史引产、存在妊娠合并症、入院时宫颈Bishop评分、自然临产、早产史。VBAC组产后24 h出血量低于TOLAC失败组。
文摘目的:研究无阴道分娩史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阴道分娩的产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阴道分娩的无新生儿窒息孕妇资料。选取单胎头位、自然临产、既往无阴道分娩史的346例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产妇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住院自然临产阴道分娩、单胎头位的350例正常初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特点。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孕妇的年龄、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转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及总产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数分别为7.00 vs 6.5小时、0.33 vs 0.42小时、0.17 vs 0.15小时和7.45 vs 7.28小时;P>0.05)。结论:对于无阴道分娩史的剖宫产术后阴道试产(TOLAC)孕妇的产程观察与处理可与初产妇相同标准,子宫瘢痕不影响产程。
文摘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分娩方式的选择一直是产科争论焦点。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包括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VBAC)与阴道试产失败转剖宫产两种。有研究表明,再次剖宫产会对母婴安全造成威胁,而VBAC具有静脉栓塞与感染几率低以及失血量少等优势[1]。但是,阴道分娩带来的产痛极大影响产妇对分娩方式的选择。近几年来,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对分娩镇痛的需求越来越高,实施分娩镇痛可减少产妇的顾虑,使其更易接受阴道试产[2]。但是国内对VBAC行分娩镇痛仍持有不同态度。鉴于此,本文对接受分娩镇痛的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从而为临床安全、有效应用分娩镇痛提供参考。
文摘目的探讨单次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后阴道试产的安全性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5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产检及分娩的单次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符合我院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trail of labor after cesarean section,TOLAC)纳入标准、分娩孕周≥28周的81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其中270例为期间所有TOLAC病例(TOLAC组),其余540例为随机选择的同期无TOLAC禁忌证但选择重复剖宫产分娩的病例(elective repeated cesarean section,ERCS组)。比较两组不同分娩方式的妊娠结局。结果TOLAC组自然临产者占89.3%。TOLAC组孕妇年龄(33.0±4.2)岁、孕前体重指数(21.1±2.4)、分娩前体重指数(26.2±3.3)、产后出血量250(80~1500)mL、新生儿体重(3267±482)g、住院天数4(1~18)天,均小于ERCS组(P<0.05)。TOLAC组子宫破裂率1.9%(5/270)、膀胱损伤率0.4%(1/270),产后出血≥1000mL的发生率、输血治疗率均为1.1%(3/270),新生儿1minApgar评分≤7分发生率1.5%(4/270)、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生率0.4%(1/270),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率为4.4%(12/270)。与ERCS组比较,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严格选择TOLAC人群、加强产前产时管理、可即刻提供紧急救治的医疗机构里,对于大多数单次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阴道试产是可选择的安全可行的分娩方式。
文摘目的:探讨相对头盆不称(RCPD)因素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BAC)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0日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住院的剖宫产术后单胎妊娠经阴道成功分娩的765例产妇的临床资料,依前次剖宫产指征分为RCPD组(133例)和非RCPD组(632例),并对两组产妇的各项临床特征进行比较。结果:RCPD组与非RCPD组身高(157.84±4.69 cm vs 159.43±4.95 cm)、分娩孕周(38.1±2.44 w vs 38.70±1.76 w)、第二产程时长(42.14±34.87 min vs 34.00±29.46 min)、钳产助产比例(24.81%vs 14.24%),分娩前后Hb下降均值(17.50±11.78 g vs 15.57±11.81 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CPD组中90例获得前次剖宫产分娩新生儿体质量数据(3311.67±412.26 g)高于本次VBAC新生儿出生体质量(3025.00±560.17 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CPD因素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并非阴道试产绝对禁忌证,合理控制新生儿体质量、适宜的分娩时机、安全有效运用助产技术可促进这部分人群阴道分娩,降低剖宫产率。
文摘随着国家“二孩政策”的推出,剖宫产后瘢痕子宫产妇再次妊娠的几率大幅增加,但重复剖宫产(repeat cesarean section,RCS)存在胎盘植入的风险,产妇的综合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明显上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在2010年的研讨会上针对瘢痕子宫产妇阴道试产的安全性和结局达成共识:阴道分娩是许多有剖宫产史产妇的合理选择,也是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途径[1],还可以减少剖宫产带来的各种并发症及经济负担[2]。有研究[3-4]表明,硬膜外分娩镇痛是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VBAC)的保护性因素。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探讨VBAC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