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初步探讨国外文献报道的7种预测模型在国内临床中对剖宫产术后经阴道分娩(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VBAC)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07年1月1日至2014年11月31日共53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trial of labor after cesarea...目的:初步探讨国外文献报道的7种预测模型在国内临床中对剖宫产术后经阴道分娩(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VBAC)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07年1月1日至2014年11月31日共53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trial of labor after cesarean,TOLAC)产妇的相关资料及其临床结局,采用Troyer、Weinstein、Flamm、Gonen、Smith、Grobman、Torri所建立的预测模型对每例患者进行评分,t检验比较应用每种模型预测VBAC失败组与成功组的分值。对成功组及失败组的评分进行分层,采用秩和检验比较每种评分对于成功率预测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价预测模型的分辨力。结果:53例产妇中,VBAC成功者44例,失败者9例,成功率83.0%。成功组及失败组的分值在Weinstein及Grobman预测模型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其他各预测模型无明显差异。评分经分层后,VBAC的成功率在各层与原文献中各模型的预测相符,各层间的成功率差异仅在Weinstein预测模型中存在统计学差异。Weinstein预测模型的ROC曲线AUC最大(0.746),但各预测模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7种预测模型中,Weinstein对本研究人群VBAC成功率的预测优于其他6个模型,但仍需建立符合我国具体情况的VBAC预测模型。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椎管内分娩镇痛用于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 section,VBAC)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3月于我院阴道分娩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单胎足月孕妇资料,其中接受椎管内分...目的探讨椎管内分娩镇痛用于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 section,VBAC)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3月于我院阴道分娩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单胎足月孕妇资料,其中接受椎管内分娩镇痛25例(镇痛组),43例未接受(非镇痛组)。2组产妇年龄、体重指数、分娩孕周、新生儿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2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率、产后尿潴留率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镇痛组镇痛后半小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2.2±1.0)分,显著低于镇痛前的(8.6±1.0)分(配对t检验,t=22.09,P=0.00)。2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产钳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子宫破裂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椎管内麻醉应用于VBAC安全有效,在有条件的医院可推广应用。展开更多
目的:研究无阴道分娩史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阴道分娩的产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阴道分娩的无新生儿窒息孕妇资料。选取单胎头位、自然临产、既往无阴道分娩史的346例剖宫...目的:研究无阴道分娩史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阴道分娩的产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阴道分娩的无新生儿窒息孕妇资料。选取单胎头位、自然临产、既往无阴道分娩史的346例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产妇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住院自然临产阴道分娩、单胎头位的350例正常初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特点。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孕妇的年龄、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转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及总产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数分别为7.00 vs 6.5小时、0.33 vs 0.42小时、0.17 vs 0.15小时和7.45 vs 7.28小时;P>0.05)。结论:对于无阴道分娩史的剖宫产术后阴道试产(TOLAC)孕妇的产程观察与处理可与初产妇相同标准,子宫瘢痕不影响产程。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助产士连续性服务模式在瘢痕子宫孕妇阴道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就诊的有阴道分娩意愿、符合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trial of labor after...目的探讨助产士连续性服务模式在瘢痕子宫孕妇阴道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就诊的有阴道分娩意愿、符合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trial of labor after cesarean section,TOLAC)条件且自愿参加助产士咨询门诊的孕妇635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助产士连续性服务模式,对该模式开展前后瘢痕子宫孕妇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VBAC)的情况及母婴结局进行比较。结果开展助产士连续性服务模式后,635例孕妇中,最终VBAC 130例,与开展前(2013-2015年)比较,剖宫产率、VBAC产妇的会阴侧切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有所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助产士连续性服务模式的应用,有利于提高瘢痕子宫孕妇TOLAC的成功率,保障母婴安全。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单次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后阴道试产的安全性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5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产检及分娩的单次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符合我院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试...目的探讨单次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后阴道试产的安全性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5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产检及分娩的单次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符合我院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trail of labor after cesarean section,TOLAC)纳入标准、分娩孕周≥28周的81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其中270例为期间所有TOLAC病例(TOLAC组),其余540例为随机选择的同期无TOLAC禁忌证但选择重复剖宫产分娩的病例(elective repeated cesarean section,ERCS组)。比较两组不同分娩方式的妊娠结局。结果TOLAC组自然临产者占89.3%。TOLAC组孕妇年龄(33.0±4.2)岁、孕前体重指数(21.1±2.4)、分娩前体重指数(26.2±3.3)、产后出血量250(80~1500)mL、新生儿体重(3267±482)g、住院天数4(1~18)天,均小于ERCS组(P<0.05)。TOLAC组子宫破裂率1.9%(5/270)、膀胱损伤率0.4%(1/270),产后出血≥1000mL的发生率、输血治疗率均为1.1%(3/270),新生儿1minApgar评分≤7分发生率1.5%(4/270)、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生率0.4%(1/270),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率为4.4%(12/270)。与ERCS组比较,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严格选择TOLAC人群、加强产前产时管理、可即刻提供紧急救治的医疗机构里,对于大多数单次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阴道试产是可选择的安全可行的分娩方式。展开更多
剖宫产率升高是全球性问题.近四十年来,全美剖宫产率增长将近6倍,从1970年的5.5%增长到2009年的32.9%,不仅整体剖宫产率升高,而且不同孕周、不同年龄段、不同种族的剖宫产率均有升高[1];意大利剖宫产率从1985年的23%增长到2006年的4...剖宫产率升高是全球性问题.近四十年来,全美剖宫产率增长将近6倍,从1970年的5.5%增长到2009年的32.9%,不仅整体剖宫产率升高,而且不同孕周、不同年龄段、不同种族的剖宫产率均有升高[1];意大利剖宫产率从1985年的23%增长到2006年的45.4%[2];中国大陆剖宫产率从上世纪70年代的5%增长到2008年的46.2%.伴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各地已陆续放开“单独二胎”的生育限制,很多第一胎生育时采取剖宫产分娩的母亲都存在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问题.目前,瘢痕子宫已经成为剖宫产的第一位因素,若瘢痕子宫孕妇再次选择剖宫产的话,我们的剖宫产率将持续升高,长此以往后果不可想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采取一切促进自然分娩的措施,包括剖宫产后阴道分娩(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VBAC).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初步探讨国外文献报道的7种预测模型在国内临床中对剖宫产术后经阴道分娩(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VBAC)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07年1月1日至2014年11月31日共53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trial of labor after cesarean,TOLAC)产妇的相关资料及其临床结局,采用Troyer、Weinstein、Flamm、Gonen、Smith、Grobman、Torri所建立的预测模型对每例患者进行评分,t检验比较应用每种模型预测VBAC失败组与成功组的分值。对成功组及失败组的评分进行分层,采用秩和检验比较每种评分对于成功率预测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价预测模型的分辨力。结果:53例产妇中,VBAC成功者44例,失败者9例,成功率83.0%。成功组及失败组的分值在Weinstein及Grobman预测模型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其他各预测模型无明显差异。评分经分层后,VBAC的成功率在各层与原文献中各模型的预测相符,各层间的成功率差异仅在Weinstein预测模型中存在统计学差异。Weinstein预测模型的ROC曲线AUC最大(0.746),但各预测模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7种预测模型中,Weinstein对本研究人群VBAC成功率的预测优于其他6个模型,但仍需建立符合我国具体情况的VBAC预测模型。
文摘目的探讨椎管内分娩镇痛用于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 section,VBAC)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3月于我院阴道分娩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单胎足月孕妇资料,其中接受椎管内分娩镇痛25例(镇痛组),43例未接受(非镇痛组)。2组产妇年龄、体重指数、分娩孕周、新生儿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2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率、产后尿潴留率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镇痛组镇痛后半小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2.2±1.0)分,显著低于镇痛前的(8.6±1.0)分(配对t检验,t=22.09,P=0.00)。2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产钳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子宫破裂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椎管内麻醉应用于VBAC安全有效,在有条件的医院可推广应用。
文摘目的:研究无阴道分娩史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阴道分娩的产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阴道分娩的无新生儿窒息孕妇资料。选取单胎头位、自然临产、既往无阴道分娩史的346例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产妇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住院自然临产阴道分娩、单胎头位的350例正常初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特点。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孕妇的年龄、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转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及总产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数分别为7.00 vs 6.5小时、0.33 vs 0.42小时、0.17 vs 0.15小时和7.45 vs 7.28小时;P>0.05)。结论:对于无阴道分娩史的剖宫产术后阴道试产(TOLAC)孕妇的产程观察与处理可与初产妇相同标准,子宫瘢痕不影响产程。
文摘目的探讨助产士连续性服务模式在瘢痕子宫孕妇阴道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就诊的有阴道分娩意愿、符合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trial of labor after cesarean section,TOLAC)条件且自愿参加助产士咨询门诊的孕妇635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助产士连续性服务模式,对该模式开展前后瘢痕子宫孕妇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VBAC)的情况及母婴结局进行比较。结果开展助产士连续性服务模式后,635例孕妇中,最终VBAC 130例,与开展前(2013-2015年)比较,剖宫产率、VBAC产妇的会阴侧切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有所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助产士连续性服务模式的应用,有利于提高瘢痕子宫孕妇TOLAC的成功率,保障母婴安全。
文摘目的探讨单次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后阴道试产的安全性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5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产检及分娩的单次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符合我院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trail of labor after cesarean section,TOLAC)纳入标准、分娩孕周≥28周的81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其中270例为期间所有TOLAC病例(TOLAC组),其余540例为随机选择的同期无TOLAC禁忌证但选择重复剖宫产分娩的病例(elective repeated cesarean section,ERCS组)。比较两组不同分娩方式的妊娠结局。结果TOLAC组自然临产者占89.3%。TOLAC组孕妇年龄(33.0±4.2)岁、孕前体重指数(21.1±2.4)、分娩前体重指数(26.2±3.3)、产后出血量250(80~1500)mL、新生儿体重(3267±482)g、住院天数4(1~18)天,均小于ERCS组(P<0.05)。TOLAC组子宫破裂率1.9%(5/270)、膀胱损伤率0.4%(1/270),产后出血≥1000mL的发生率、输血治疗率均为1.1%(3/270),新生儿1minApgar评分≤7分发生率1.5%(4/270)、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生率0.4%(1/270),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率为4.4%(12/270)。与ERCS组比较,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严格选择TOLAC人群、加强产前产时管理、可即刻提供紧急救治的医疗机构里,对于大多数单次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阴道试产是可选择的安全可行的分娩方式。
文摘剖宫产率升高是全球性问题.近四十年来,全美剖宫产率增长将近6倍,从1970年的5.5%增长到2009年的32.9%,不仅整体剖宫产率升高,而且不同孕周、不同年龄段、不同种族的剖宫产率均有升高[1];意大利剖宫产率从1985年的23%增长到2006年的45.4%[2];中国大陆剖宫产率从上世纪70年代的5%增长到2008年的46.2%.伴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各地已陆续放开“单独二胎”的生育限制,很多第一胎生育时采取剖宫产分娩的母亲都存在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问题.目前,瘢痕子宫已经成为剖宫产的第一位因素,若瘢痕子宫孕妇再次选择剖宫产的话,我们的剖宫产率将持续升高,长此以往后果不可想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采取一切促进自然分娩的措施,包括剖宫产后阴道分娩(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VB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