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术前磁共振评价腹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切口瘢痕缺陷相关异常子宫出血的价值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
5
1
作者
张琪
林昌伟
+3 位作者
吴骄阳
徐大宝
朱姝娟
蒋斌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16-1324,共9页
目的:剖宫产率逐年上升,而剖宫产切口瘢痕缺陷的治疗具有较大挑战性。本研究旨在评估术前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于腹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切口瘢痕缺陷相关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价值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至2022年在中南大学...
目的:剖宫产率逐年上升,而剖宫产切口瘢痕缺陷的治疗具有较大挑战性。本研究旨在评估术前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于腹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切口瘢痕缺陷相关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价值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至2022年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妇科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切口瘢痕缺陷相关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共计57例,进行回顾性队列分析。将57例患者根据腹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切口瘢痕缺陷相关异常子宫出血的术后临床治愈情况分为临床治愈组(n=28,49.1%)及非临床治愈组(n=29,50.9%)。对所有的受试者进行术后3个月的随访调查,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的年龄、临床症状、孕产史、剖宫产史等基本临床信息、术前磁共振成像参数以及术后月经情况等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切口瘢痕缺陷相关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治愈率的相关性。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前次剖宫产年龄、怀孕次数、前次剖宫产时间、腹腔镜术前T2信号磁共振评估的子宫位置、缺陷长度、缺陷宽度、缺陷残余肌层厚度、缺陷邻近子宫肌层厚度及缺陷距宫颈外口距离等参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的异常子宫出血症状出现时间(P=0.036,OR=1.019,95%CI 1.002~1.038)和术前磁共振成像的缺陷深度(P=0.010,OR=5.793,95%CI 1.635~25.210)是影响临床治愈率的危险因素。结论:患者异常子宫出血症状出现时间及术前磁共振评估的缺陷深度是腹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切口瘢痕缺陷相关异常子宫出血临床治愈的影响因素,术前磁共振对于判断本病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切口瘢痕缺陷
异常子宫出血
磁共振
腹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B超用于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缺陷临床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
6
2
作者
韩秉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10期114-116,共3页
目的探讨和分析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缺陷(PCSD)的B超诊断情况,同时研究瘢痕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本院收治的99例剖宫产产妇采用B超检查,并根据PCSD定义将其分为对照组(宫壁瘢痕完整)和试验组(宫壁瘢痕缺损)。比较分析两组产妇剖宫...
目的探讨和分析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缺陷(PCSD)的B超诊断情况,同时研究瘢痕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本院收治的99例剖宫产产妇采用B超检查,并根据PCSD定义将其分为对照组(宫壁瘢痕完整)和试验组(宫壁瘢痕缺损)。比较分析两组产妇剖宫产次数和阴道试产等情况。结果采用B超检出PCSD的概率为61.62%(61/99)。试验组产妇出现的瘢痕位置距宫颈内口(5.69±1.89)mm,与对照组[(6.49±2.20)mm]比较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产妇后位子宫占65.57%(40/61),与对照组[31.58%(12/38)]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两组产妇年龄、阴道试产以及剖宫产次数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B超检查诊断PCSD检出率高,瘢痕位置与宫颈内口较近,且引发PCSD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后位子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子宫
切口
瘢痕
缺陷
超声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术前磁共振评价腹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切口瘢痕缺陷相关异常子宫出血的价值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
5
1
作者
张琪
林昌伟
吴骄阳
徐大宝
朱姝娟
蒋斌
机构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妇科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胃肠外科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放射科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护理部
出处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16-1324,共9页
基金
supported by the Young Talents of Medical Science of Hunan Province,China(2022RC1218).
文摘
目的:剖宫产率逐年上升,而剖宫产切口瘢痕缺陷的治疗具有较大挑战性。本研究旨在评估术前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于腹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切口瘢痕缺陷相关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价值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至2022年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妇科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切口瘢痕缺陷相关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共计57例,进行回顾性队列分析。将57例患者根据腹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切口瘢痕缺陷相关异常子宫出血的术后临床治愈情况分为临床治愈组(n=28,49.1%)及非临床治愈组(n=29,50.9%)。对所有的受试者进行术后3个月的随访调查,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的年龄、临床症状、孕产史、剖宫产史等基本临床信息、术前磁共振成像参数以及术后月经情况等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切口瘢痕缺陷相关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治愈率的相关性。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前次剖宫产年龄、怀孕次数、前次剖宫产时间、腹腔镜术前T2信号磁共振评估的子宫位置、缺陷长度、缺陷宽度、缺陷残余肌层厚度、缺陷邻近子宫肌层厚度及缺陷距宫颈外口距离等参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的异常子宫出血症状出现时间(P=0.036,OR=1.019,95%CI 1.002~1.038)和术前磁共振成像的缺陷深度(P=0.010,OR=5.793,95%CI 1.635~25.210)是影响临床治愈率的危险因素。结论:患者异常子宫出血症状出现时间及术前磁共振评估的缺陷深度是腹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切口瘢痕缺陷相关异常子宫出血临床治愈的影响因素,术前磁共振对于判断本病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剖宫产切口瘢痕缺陷
异常子宫出血
磁共振
腹腔镜手术
Keywords
previous cesarean scar defect
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laparoscopic surgery
分类号
R71 [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B超用于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缺陷临床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
6
2
作者
韩秉
机构
文昌市庆龄妇幼保健院B超室
出处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10期114-116,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和分析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缺陷(PCSD)的B超诊断情况,同时研究瘢痕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本院收治的99例剖宫产产妇采用B超检查,并根据PCSD定义将其分为对照组(宫壁瘢痕完整)和试验组(宫壁瘢痕缺损)。比较分析两组产妇剖宫产次数和阴道试产等情况。结果采用B超检出PCSD的概率为61.62%(61/99)。试验组产妇出现的瘢痕位置距宫颈内口(5.69±1.89)mm,与对照组[(6.49±2.20)mm]比较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产妇后位子宫占65.57%(40/61),与对照组[31.58%(12/38)]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两组产妇年龄、阴道试产以及剖宫产次数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B超检查诊断PCSD检出率高,瘢痕位置与宫颈内口较近,且引发PCSD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后位子宫。
关键词
剖宫产
子宫
切口
瘢痕
缺陷
超声
诊断
Keywords
Post-caesarean section scar defects
Ultrasound
Diagnosis
分类号
R714.22 [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R445.1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术前磁共振评价腹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切口瘢痕缺陷相关异常子宫出血的价值及影响因素
张琪
林昌伟
吴骄阳
徐大宝
朱姝娟
蒋斌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B超用于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缺陷临床诊断价值研究
韩秉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