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黔产剑叶凤尾蕨的化学成分研究
1
作者 肖丽 申琳燕 +5 位作者 张敬杰 何康 叶江海 赵臣亮 张奇龙 邹娟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6-404,共9页
为研究剑叶凤尾蕨(Pteris ensiformis)的化学成分,该研究选用硅胶、凝胶、MCI、C_(18)等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结合1H-NMR、13C-NMR、MS、IR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并通过MTS和APTT、PT以及TT等方法对所分离得到的部分单体化合物进行... 为研究剑叶凤尾蕨(Pteris ensiformis)的化学成分,该研究选用硅胶、凝胶、MCI、C_(18)等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结合1H-NMR、13C-NMR、MS、IR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并通过MTS和APTT、PT以及TT等方法对所分离得到的部分单体化合物进行抗肿瘤和抗凝血活性筛选。结果表明:(1)从剑叶凤尾蕨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为2-羟基-乙酰基吡咯(1)、N-(3-羧丙基)-2-乙酰基吡咯(2)、3-羟基-2-甲基吡啶(3)、N-甲基羟胺(4)、pterosin S 13-O-glucoside(5)、obtupterosin C(6)、ent-11α-hydroxy-15-oxokauran-19-oic acid(7)、ent-11α-hydroxy-15-oxokaur-16-en-19-oic acid(8)、β-谷甾醇(9)、ent-11α-hydroxy-15-oxokaur-16-en-19-oic acid-O-glucopyranoside(10)、5,5′-二丁氧基-2,2′-双环呋喃(11)、5,5′-二(2-乙基-己氧基)-2,2′-双环呋喃(12)、黑麦草内酯(13)、丁二酸(14)、富马酸(15)。化合物1为新的吡咯生物碱类天然产物,化合物1-7、10-15为首次从剑叶凤尾蕨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4为首次从凤尾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2)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浓度为40μmol·L^(-1)时,化合物1、2、3、5、6、10对肿瘤细胞HL-60、A549、SMMC-7721、MDA-MB-231及SW480的体外肿瘤生长有抑制作用;在样品浓度为2.0 mmol·L^(-1)时,化合物1、2、3、6对APTT有缩短作用,化合物1、5、6对PT有延长作用。该研究结果丰富了黔产剑叶凤尾蕨的化学成分,为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提供了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叶凤尾蕨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抗肿瘤活性 抗凝血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雨林剑叶凤尾蕨(Pteris ensiformis)对光强变化的适应 被引量:8
2
作者 蔡志全 曹坤芳 李宝贵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2年第4期283-287,共5页
野外调查表明剑叶凤尾蕨能适应不同的光环境。本研究测定剑叶凤尾蕨在两种不同光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在热带雨林林下和林窗生长 4 0 d后 ,林下生长的剑叶凤尾蕨比林窗生长的植株有较多的叶片数 ,大的冠幅 ,高的叶绿素含量和表观量子效率... 野外调查表明剑叶凤尾蕨能适应不同的光环境。本研究测定剑叶凤尾蕨在两种不同光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在热带雨林林下和林窗生长 4 0 d后 ,林下生长的剑叶凤尾蕨比林窗生长的植株有较多的叶片数 ,大的冠幅 ,高的叶绿素含量和表观量子效率。同时 ,林下生长的剑叶凤尾蕨有高的光化学效率和较低的非光化学耗散能力 ,这说明低光植物表现出有较高的能量转换能力。而两种光强生长的剑叶凤尾蕨最大光合放氧速率相似 ,这可能与在高光下的非辐射耗散的提高和光合机构的损伤有关。研究结果表明 ,剑叶凤尾蕨通过光合器官的调整对不同光强的适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原始雨林 林下 林窗 光环境 光合特性 非辐射耗散 阴性植物 光强变化 热带雨林 剑叶凤尾蕨 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砷胁迫下不同砷富集能力植物内源生长素与抗氧化酶的关系 被引量:26
3
作者 胡拥军 王海娟 +3 位作者 王宏镔 杨晓燕 李燕燕 殷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214-3224,共11页
采用室内土培法,研究了砷胁迫(0,50,100和200 mg/kg)对凤尾蕨属中砷超富集植物大叶井口边草(Pteris cretica var.nervosa)和非砷超富集植物剑叶凤尾蕨(Pteris ensiformis)生物量、株高、叶片内源3-吲哚乙酸(IAA)含量、IAA氧化酶(IAAO)... 采用室内土培法,研究了砷胁迫(0,50,100和200 mg/kg)对凤尾蕨属中砷超富集植物大叶井口边草(Pteris cretica var.nervosa)和非砷超富集植物剑叶凤尾蕨(Pteris ensiformis)生物量、株高、叶片内源3-吲哚乙酸(IAA)含量、IAA氧化酶(IAAO)活性、砷含量、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细胞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并用逐步回归法分析了IAA含量与砷含量、抗氧化酶活性、MDA含量之间的关系。此外,研究了100 mg/kg砷处理下IAA、IAAO、3种抗氧化酶和MDA的时间动态。结果表明,与对照(不加砷)相比,加砷处理下大叶井口边草的株高和生物量未出现显著变化,但剑叶凤尾蕨在中、高浓度砷胁迫下则显著降低;中、高浓度砷胁迫均使2种植物叶片含砷量、IAA含量显著增加和IAAO活性显著下降,但这种改变在大叶井口边草中更为显著;加砷处理使大叶井口边草叶片3种抗氧化酶活性维持或增加,剑叶凤尾蕨中SOD和CAT活性虽能维持,但POD活性则显著下降,说明砷胁迫下大叶井口边草具有更强的抗氧化能力。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种植物叶片IAA含量均与砷含量成显著正相关,但在大叶井口边草中,IAA含量还与CAT活性成显著负相关。时间动态研究表明,第13天,大叶井口边草具有最高的IAA含量、最低的IAAO活性以及最低的CAT活性,而剑叶凤尾蕨中的变化规律则不明显。因此,叶片保持较高的IAA含量、较低的IAAO和CAT活性有助于大叶井口边草超量富集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素 3-吲哚乙酸(IAA) 抗氧化酶 大叶井口边草 剑叶凤尾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砷胁迫对不同砷富集能力植物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4
作者 谢飞 王宏镔 +1 位作者 王海娟 尧彦倬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79-1385,共7页
采用室内水培试验方法,研究了砷胁迫(0~50 mgAs·L-1)对砷超富集植物大叶井口边草(Pteris cretica var.nervosa)和非砷超富集植物剑叶凤尾蕨(Pteris ensiformis)叶片的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 采用室内水培试验方法,研究了砷胁迫(0~50 mgAs·L-1)对砷超富集植物大叶井口边草(Pteris cretica var.nervosa)和非砷超富集植物剑叶凤尾蕨(Pteris ensiformis)叶片的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和自由基O2-·产生速率的影响,并研究了25mgAs·L-1处理下上述6种指标的时间动态。结果表明,随着砷浓度升高,除APX外,剑叶凤尾蕨叶片的CAT、POD和SOD活性受到很大抑制,而大叶井口边草叶片这3种酶的活性能够维持,特别是POD活性显著增加;大叶井口边草叶片的MDA含量降低,剑叶凤尾蕨则升高;剑叶凤尾蕨叶片中的O2-·产生速率比大叶井口边草增加显著。从时间动态看,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大叶井口边草叶片中的CAT和APX活性先降低再升高,POD活性显著增加,SOD活性变化不显著;剑叶凤尾蕨叶片的POD和SOD活性显著降低,APX活性无显著变化,CAT活性则先降低后升高;两种供试植物叶片的MDA含量第6d时均出现明显下降,但大叶井口边草叶片中O2-·的产生速率在第6d则显著增加,而后降至实验初始时的水平。总起来看,砷超富集植物大叶井口边草比非砷超富集植物剑叶凤尾蕨具有更强的抗氧化能力,并且POD在其抗氧化体系中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化酶 大叶井口边草 剑叶凤尾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