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B细胞克隆增强因子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大鼠肺组织中表达及对炎症因子TNF-α、IL-1β、NF-κB p65表达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畅 张虹 +1 位作者 程鹏雁 周发春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26-1230,共5页
目的:观察前B细胞克隆增强因子(pre-B cell colony enhancing factor,PBEF)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大鼠中肺组织的表达,以及对ARDS大鼠肺组织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目的:观察前B细胞克隆增强因子(pre-B cell colony enhancing factor,PBEF)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大鼠中肺组织的表达,以及对ARDS大鼠肺组织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mRNA以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p65蛋白表达的影响,通过以上指标的变化,结合已有体外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试图证实前B细胞克隆增强因子在ARDS中的促炎作用。方法:将4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模型组(OA组)、药物干预组(D组)、溶媒对照组(S组),OA组、D组及S组大鼠用油酸尾静脉注射复制ARDS模型,D组造模前腹腔内注射PBEF抑制剂FK866,S组造模前注射等体积FK866溶媒二甲基亚砜。造模成功6 h后取材,比较各组大鼠肺组织PBEF、TNF-α、IL-1βmRNA以及NF-κB p65蛋白表达情况。结果:C组大鼠肺组织中几乎见不到PBEF表达,而在其他各组大鼠肺组织肺泡壁及肺泡水肿液中、支气管黏膜上皮及血管内皮均可发现PBEF蛋白分布;OA组、D组和S组大鼠PBEF及炎症因子mRNA和NF-κB p65蛋白表达增加(PBEF:P=0.000,P=0.000,P=0.000;TNF-α:P=0.035,P=0.000,P=0.000;IL-1β:P=0.000,P=0.000,P=0.000;NF-κB p65:P=0.000,P=0.000,P=0.000),D组大鼠肺组织PBEF、炎症因子mRNA和NF-κB p65蛋白表达较OA组和S组低(PBEF:P=0.002,P=0.006;TNF-α:P=0.004,P=0.001;IL-1β:P=0.001,P=0.015;NF-κB p65:P=0.001,P=0.000)。结论:PBEF可能通过激活炎症反应、促进炎症因子表达等途径造成肺组织的炎性损伤,进而在ARDS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b细胞克隆增强因子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伴骨髓克隆性B细胞16例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凌玉楠 马晶晶 +5 位作者 林之光 马燕 李情 康惠 张梦雪 陈波斌 《复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98,共8页
目的总结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伴骨髓克隆性B细胞患者的临床特征、诊疗经过及预后,探究其对临床诊治产生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经骨髓流式判... 目的总结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伴骨髓克隆性B细胞患者的临床特征、诊疗经过及预后,探究其对临床诊治产生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经骨髓流式判定骨髓存在克隆性B细胞的PCNSL患者。收集这些患者的辅助检查资料,包括血常规、生化常规、骨髓穿刺及活检、头颅MR增强、全身PET-CT等检查结果,随访患者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绘制生存曲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共纳入223名初诊PCNSL患者,有187例完成骨髓穿刺及活检评估,通过流式细胞术发现有16例(8.56%)患者骨髓存在克隆性B细胞;2例骨髓活检示B淋巴瘤累及骨髓;所有患者均接受大剂量甲氨蝶呤为基础的化疗方案。16位骨髓存在克隆性B细胞的患者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为11.1个月;171位骨髓正常患者组的中位PFS为12.6个月。两组中位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CNSL伴骨髓克隆性B细胞患者临床特征无特异性,骨髓流式细胞术显示克隆性B细胞。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方案对其有效。骨髓克隆性B细胞的存在对于PCNSL患者PFS无影响。PCNSL患者骨髓中克隆性B细胞的出现可能由于单克隆B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瘤累及骨髓及存在共同前体细胞等。疑诊PCNSL患者的初始评估中应进行骨髓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 骨髓克隆b细胞 共同细胞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样增强结合因子1在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中的表达
3
作者 赵敏 倪平 +2 位作者 翟惠莹 靳小可 杨玉琼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84-988,共5页
目的研究淋巴样增强结合因子1(lymphoid enhancer-binding factor 1,LEF1)在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B cell chronic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B-CLPD)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在B-CLPD亚型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B-CLPD患... 目的研究淋巴样增强结合因子1(lymphoid enhancer-binding factor 1,LEF1)在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B cell chronic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B-CLPD)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在B-CLPD亚型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B-CLPD患者骨髓或淋巴结标本和20例对照组标本,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LEF1的表达情况。结果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20例,LEF1阳性16例,阳性率为80%;套细胞淋巴瘤阳性为1/12;滤泡性淋巴瘤为1/5;边缘区淋巴瘤为0/11;淋巴浆细胞淋巴瘤为0/8;毛细胞白血病0/2;2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未见LEF1表达;LEF1表达在CL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LEF1的表达和CD200、CLL积分等CLL的相关指标具有相关性(P<0.05)。4例LEF1阴性的CLL患者中,2例+12染色体异常,检出率高于LEF1阳性组(P>0.05)。结论LEF1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较好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是B-CLPD鉴别诊断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 淋巴样增强结合因子1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低造血前B细胞白血病转录因子相互作用蛋白对胰腺癌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赵一鸣 杨刚 +2 位作者 由磊 胡亚 赵玉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15,共9页
目的探讨造血前B细胞白血病转录因子相互作用蛋白(HPIP)对胰腺癌细胞增殖、周期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胰腺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HPIP的表达水平,小干扰RNA瞬时转染的方法敲低胰腺癌细胞中HPIP的表达水平,细... 目的探讨造血前B细胞白血病转录因子相互作用蛋白(HPIP)对胰腺癌细胞增殖、周期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胰腺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HPIP的表达水平,小干扰RNA瞬时转染的方法敲低胰腺癌细胞中HPIP的表达水平,细胞计数试剂盒-8实验、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检测敲低HPIP对细胞增殖、周期及凋亡的影响,免疫印迹法检测敲低HPIP对于cyclin D1、caspase 7和cleaved caspase 7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胰腺癌组织中HPIP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Z=-2.060,P=0.039)。敲低HPIP表达水平后,在24 h起MIA PaCa-2和BxPC-3细胞的生长受到抑制(P均<0.05);MIA PaCa-2(t=4.706,P=0.009)和BxPC-3细胞(t=9.514,P=0.000)形成的阳性克隆数明显减少;MIA PaCa-2(t=7.642,P=0.001)及BxPC-3细胞(t=2.714,P=0.051)中S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t=3.244,P=0.031;t=6.095,P=0.003);MIA PaCa-2(t=24.58,P=0.000;t=29.43,P=0.000)和BxPC-3细胞(t=36.45,P=0.000;t=43.52,P=0.000)中的晚期凋亡率和总凋亡率均明显上升;MIA PaCa-2(t=6.705,P=0.002)和BxPC-3细胞(t=6.238,P=0.003)的cyclin D1表达水平明显下降,caspase 7表达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t=0.711,P=0.516;t=0.027,P=0.979),cleaved caspase 7表达水平明显上升(t=3.991,P=0.016;t=6.536,P=0.002)。结论与癌旁组织相比,HPIP在胰腺癌中表达水平较高。敲低HPIP可导致胰腺癌细胞生长受到抑制,细胞周期由G0/G1期向S期转化受阻,并促进胰腺癌细胞凋亡。HPIP可能在胰腺癌中发挥癌基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造血b细胞白血病转录因子相互作用蛋白 细胞周期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人肝再生增强因子单克隆抗体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唐琳 孙航 +4 位作者 张林 郭晖 陈雪华 邓建川 刘杞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5期633-635,643,共4页
目的:检测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有无人肝再生增强因子(hALR)的表达,利用hALR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anti-hALR McAb)结合hALR,观察其阻断hALR的作用后,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的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细胞化学以及RT-PCR的方法检测... 目的:检测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有无人肝再生增强因子(hALR)的表达,利用hALR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anti-hALR McAb)结合hALR,观察其阻断hALR的作用后,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的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细胞化学以及RT-PCR的方法检测HepG2细胞hALR蛋白及mRNA的表达;用3H-TdR掺入法检测hALR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中和hALR后HepG2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①HepG2细胞有hALR的表达。②抗hALR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地阻断hALR的作用后可部分抑制肿瘤细胞自主性生长。结论:抗hALR单克隆抗体能部分抑制肿瘤细胞自主性生长;hALR通过自分泌方式参与了肝癌细胞的自主性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肝再生增强因子 克隆抗体 肝癌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肝再生增强因子对体外单个核细胞PKCα-NF-κB及IL-2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新国 刘杞 孙航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2065-2068,共4页
目的观察人肝再生增强因子(human augmenter of liver regeneration,hALR)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PKCα-NF-κB及IL-2的影响,探讨hALR免疫抑制机制。方法用梯度离心法分离正常人PBMC,分成正常... 目的观察人肝再生增强因子(human augmenter of liver regeneration,hALR)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PKCα-NF-κB及IL-2的影响,探讨hALR免疫抑制机制。方法用梯度离心法分离正常人PBMC,分成正常对照组、刀豆蛋白A(ConA)刺激组(ConA组)和hALR干预组(ConA+hALR组)。ConA组用5μg/mlConA刺激细胞增殖和分泌细胞因子IL-2;ConA+hALR组用30μg/mlhALR对ConA刺激进行干预。于细胞培养0、8、16、32、40h时,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程度,Westonblot检测细胞内信号通路PKCα-NF-κB表达含量,Fluo-3AM装载检测胞内钙离子浓度,用双抗夹心酶联法检测上清细胞因子IL-2含量。结果ConA组细胞增殖逐渐加强,16h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KCα、NF-κB表达上调及上清IL-2含量增加趋势一致,在16h达到高峰(P<0.05)。ConA+hALR组细胞没有增殖,PKCα-NF-κB表达及上清IL-2含量最高峰后移至32h。每个时间点各组细胞内Ca2+浓度没有差别。结论hALR可能通过抑制PKCα-NF-κB通路阻碍IL-2的产生速度进而抑制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肝再生增强因子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KCα-NF-κb I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细胞增强因子2B基因在人和动物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马晓萌 张莉 杜立新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16-1122,共7页
肌细胞增强因子2B(MEF2B)基因属于肌细胞增强因子2(MEF2)基因家族成员,广泛表达于人和动物的肌肉和神经组织中,在肌肉生成、神经系统发育和分化、肝脏纤维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作者从MEF2B基因的结构、组织分布、生物学功能及研究进... 肌细胞增强因子2B(MEF2B)基因属于肌细胞增强因子2(MEF2)基因家族成员,广泛表达于人和动物的肌肉和神经组织中,在肌肉生成、神经系统发育和分化、肝脏纤维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作者从MEF2B基因的结构、组织分布、生物学功能及研究进展等方面对该基因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增强因子2b(MEF2b) 生物学功能 组织分布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基因的克隆及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
8
作者 王锦之 周卿 +2 位作者 周宇荀 马昱澍 魏东芝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9-252,共4页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获得了编码BLys(134-285AA)的cDNA片段,该片段以限制性内切酶Bgl 和Hind 双酶切插入pET32a载体。测序表明除(ATA263→ATG263)突变并导致了氨基酸(I263M)突变外,其余序列与Genbank报道的序列一致。蛋白表达用异丙...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获得了编码BLys(134-285AA)的cDNA片段,该片段以限制性内切酶Bgl 和Hind 双酶切插入pET32a载体。测序表明除(ATA263→ATG263)突变并导致了氨基酸(I263M)突变外,其余序列与Genbank报道的序列一致。蛋白表达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SDS-PAGE表明:在33ku处有明显的融合蛋白表达,其表达水平高达总菌体蛋白的50%。点印迹证实融合蛋白能与anti-His6Tag抗体反应。生物学活性研究表明BLys协同丝裂霉素能明显地抑制HeLa细胞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 大肠杆菌 克隆和表达 丝裂霉素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降低胸部开放伤合并海水灌注致急性肺损伤犬模型前B细胞集落促进因子水平
9
作者 胡晓红 韩志海 +3 位作者 李毅 解立新 徐世侠 段蕴铀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14-616,共3页
目的观察早期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对胸部开放伤合并海水灌注致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犬模型前B细胞集落促进因子(pre-B-cell colony-enhancing factor,PBEF)水平的影响。方法16只实验犬平均分成海水组和地塞米松治疗组。海... 目的观察早期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对胸部开放伤合并海水灌注致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犬模型前B细胞集落促进因子(pre-B-cell colony-enhancing factor,PBEF)水平的影响。方法16只实验犬平均分成海水组和地塞米松治疗组。海水灌注前(0h)、海水灌注后2、4、6、8h留取静脉血和动脉血,海水灌注后8h留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肺组织;ELISA法测血浆中PBEF水平及血浆中炎症因子IL-1β和IL-8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测肺组织PBEF阳性分布;RT-PCR法测肺组织PBEF mRNA表达。结果地塞米松治疗后胸部开放伤合并海水灌注致ALI犬模型血浆中PBEF水平及血浆炎症因子IL-1β和IL-8水平较海水组明显降低[PBEF:(2222.19±459.59)pg/ml vs(3014.16±883.47)pg/ml;IL-1β:(72.84±38.42)pg/ml vs(131.90±35.39)pg/ml;IL-8:(45.21±16.39)pg/ml vs(88.26±6.66)pg/ml,P<0.05],肺组织PBEFmRNA表达减少[地塞米松组(1.03±0.16)vs海水组为(5.27±0.05),P<0.05],肺泡通透指数降低[(0.039±0.006)vs(0.055±0.002),P<0.05]。结论PBEF可能作为胸部开放伤合并海水灌注致ALI的一个生物学标记;早期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可以降低胸部开放伤合并海水灌注致ALI早期增加的PBEF水平,并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肺泡通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集落促进因子 急性肺损伤 地塞米松 海水 灌注 胸部开放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抗人前B细胞白血病同源盒基因3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媛 王力民 +1 位作者 赵威 韩海勃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76-1179,共4页
目的制备前B细胞白血病同源盒基因3(PBX3)多克隆抗体。方法采用反转录PCR扩增PBX3基因区序列,并重组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重组载体转化BL21大肠杆菌,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GST-PBX3融合蛋白的表达。SDS-PAGE纯化融合蛋... 目的制备前B细胞白血病同源盒基因3(PBX3)多克隆抗体。方法采用反转录PCR扩增PBX3基因区序列,并重组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重组载体转化BL21大肠杆菌,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GST-PBX3融合蛋白的表达。SDS-PAGE纯化融合蛋白,并用GST-PBX3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收集经过免疫的小鼠血清即抗PBX3的多克隆抗血清,采用间接ELISA检测其效价,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及Western blot法鉴定其特异性。结果成功构建pGEX-4T-1/PBX3原核表达载体,转化BL21菌株后可高效表达GST-PBX3融合蛋白,且以不可溶包涵体形式存在。SDS-PAGE纯化蛋白并免疫小鼠产生的抗PBX3血清可特异识别细胞外源过表达的PBX3蛋白,同时可检测到细胞外源性PBX3蛋白的细胞内定位情况。结论获得效价和特异性良好的PBX3多克隆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白血病同源盒基因3 融合蛋白表达 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原核表达及其单克隆抗体制备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冲 郜赵伟 +3 位作者 王会平 和婷 刘丽 董轲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8-111,共4页
为开发可溶性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sBLyS)检测试剂,研究克隆sBLyS编码基因,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表达系统中表达sBLyS重组蛋白。sBLyS重组蛋白经镍柱亲和层析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通过细胞融合技术构建可分泌抗sBLyS单克隆抗体的杂交... 为开发可溶性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sBLyS)检测试剂,研究克隆sBLyS编码基因,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表达系统中表达sBLyS重组蛋白。sBLyS重组蛋白经镍柱亲和层析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通过细胞融合技术构建可分泌抗sBLyS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采用正辛酸-硫酸铵沉淀方法纯化单克隆抗体,并利用Western Blot和ELISA方法检测抗体活性和效价。以未标记抗体作为捕获抗体,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抗体作为检测抗体,进行双抗体夹心ELISA试验,筛选最佳组合。结果显示:成功表达纯化了sBLyS重组蛋白,获得的4株分泌抗sBLyS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2E4、2H8、4C5和4C12),抗体效价分别为9.6、10.8、20.4和26.6 ng/mL。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所获抗体具有sBLyS蛋白结合活性。双抗体夹心ELISA实验显示:2H8和HRP-4C5组合可用于检测sBLyS,检测线性度范围为0.4~1.6 ng/mL(R^(2)=0.9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病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 原核表达 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B淋巴细胞激活因子(ChBAFF)基因的克隆表达
12
作者 王步高 曾德年 +4 位作者 覃宗华 余劲术 吴彩艳 吕敏娜 蔡建平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07年第3期29-32,共4页
根据GenBank中收录的鸡B淋巴细胞激活因子(chicken B cell activator factor,ChBAFF)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以3周龄鸡法氏囊总RNA为模板,经RT-PCR扩增出ChBAFF的ORF序列,测序后,插入质粒pMAL-c2X,构建重组表达载体,转染到大肠杆菌Rosse... 根据GenBank中收录的鸡B淋巴细胞激活因子(chicken B cell activator factor,ChBAFF)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以3周龄鸡法氏囊总RNA为模板,经RT-PCR扩增出ChBAFF的ORF序列,测序后,插入质粒pMAL-c2X,构建重组表达载体,转染到大肠杆菌Rosset(DE3),并以IPTG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表明,重组蛋白的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5/,融合蛋白的分子量约为75ku,所表达重组蛋白主要存在于菌体裂解物上清液中,为可溶性表达。以淀粉树脂柱亲和层析纯化重组蛋白后进行SDS-PAGE,用BandScan软件分析,提纯重组蛋白的含量可达97.5/。MTT比色法分析证明,纯化的重组蛋白可显著刺激鸡脾脏淋巴细胞的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淋巴细胞激活因子(bAFF) 基因克隆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联合CIK治疗高龄眼眶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素霞 朱宏丽 +11 位作者 郭搏 卢学春 范辉 林洁 杨波 刘洋 杨洋 冉海红 翟冰 韩卫东 王瑶 姚善谦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17-1121,共5页
高龄侵袭性弥漫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治疗存在一定难度。本研究探讨在利妥昔单克隆抗体单独或联合化疗的基础上,采用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高龄眼眶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的疗效及安全性。1例89岁男性患者经右眼眶... 高龄侵袭性弥漫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治疗存在一定难度。本研究探讨在利妥昔单克隆抗体单独或联合化疗的基础上,采用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高龄眼眶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的疗效及安全性。1例89岁男性患者经右眼眶肿物部分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弥漫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在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联合小剂量化疗治疗基础上,采用CIK细胞治疗5个疗程,每疗程输注(2-3)×109CIK细胞2次,同时给予rhIL-2 1 MU/d皮下注射,连续10 d,观察CIK细胞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显示:该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能成功扩增出所需的CIK细胞,培养后的CIK细胞以CD3+和CD8+细胞为主,CD3+CD56+细胞得到大量扩增。CIK细胞治疗2个疗程后,原发眼眶淋巴瘤及左肾上极病变完全消失,5个疗程结束后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IK细胞治疗中未见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于高龄眼眶淋巴瘤侵袭性较高、分期较晚的患者,在利妥昔单克隆抗体单独或联合小剂量化疗的基础上,采用自体CIK细胞治疗,可能更有助于预防肿瘤复发,延长无病生存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克隆抗体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眼眶淋巴瘤 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化生长转化因子β3促进软骨前体细胞向软骨分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郑东 杨述华 +3 位作者 冯勇 唐欣 梅荣成 徐亮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58-561,572,F0002,共6页
目的:构建LAP(latency associated peptide in TGF-beta,LAP)为潜伏作用,MMP(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酶切位点为导向作用,TGF-β3活性部分为治疗作用的具有靶向治疗功能的工程化TGF-β3蛋白,并转染软骨膜来源的软骨前体细胞(chon... 目的:构建LAP(latency associated peptide in TGF-beta,LAP)为潜伏作用,MMP(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酶切位点为导向作用,TGF-β3活性部分为治疗作用的具有靶向治疗功能的工程化TGF-β3蛋白,并转染软骨膜来源的软骨前体细胞(chondrogenic progenitor cells,CPCs),检验其特异性的靶向治疗作用。方法:将人工合成的编码MMP酶切位点氨基酸的正反义DNA序列经基因重组定向克隆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IRES-EGFP中,之后将大鼠的TGF-β3的LAP段和TGF-β3的活性片断(mature TGF-β3,mTGF-β3),分别插入到MMP的上游和下游,获pIRES-EGFP-LAP-MMP-mTGF-β3重组质粒。然后将其转染入软骨膜来源的CPCs,将转染后的CPCs在有MMP-1和无MMP-1的条件下进行球团培养,并分别检测胶原Ⅱ(COLⅡ),Aggrecan(Agc)和TIMP的表达。结果:经过测序和酶切鉴定,成功构建了pIRES-EGFP-LAP-MMP-mTGF-β3质粒,转染CPCs后,只有MMP酶存在的条件下才能有效的促进CPCs向软骨分化和软骨基质的合成。结论:通过基因工程构建的工程化TGF-β3具有靶向性促进软骨前体细胞修复软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化蛋白 软骨细胞 基因克隆 生长转化因子β3 软骨分化 软骨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家族相关分子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陈恒悦 王畅 +1 位作者 肖黎明 陈丽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11期1205-1208,共4页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家族(B-lymphocyte activating factor family,BAFF)在B细胞生长、发育和分化中发挥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其过度表达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针对BAFF及...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家族(B-lymphocyte activating factor family,BAFF)在B细胞生长、发育和分化中发挥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其过度表达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针对BAFF及其受体研制相应的阻断剂,通过封闭BAFF分子的特异性免疫调控信号,拮抗其诱导的B淋巴细胞高度活化和病理性自身抗体的产生,有望为SLE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家族 系统性红斑狼疮 bAFF单克隆抗体 bAFF受体融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克隆羊带有人肝细胞再生增强因子
16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8年第10期23-23,共1页
2008年8月19日和22日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疆农垦科学院两只黑色特殊羊羔出生4个月的日子。目前,两只羊羔身长黑毛,头顶“白花”,体态优雅,体况良好。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守仁称,这是全国首例带有人肝细胞再生增强因子的转基因克隆羊... 2008年8月19日和22日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疆农垦科学院两只黑色特殊羊羔出生4个月的日子。目前,两只羊羔身长黑毛,头顶“白花”,体态优雅,体况良好。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守仁称,这是全国首例带有人肝细胞再生增强因子的转基因克隆羊,对优良种畜的发展和人体病损肝脏再生、修复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再生 增强因子 克隆 转基因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中国工程院院士 肝脏再生 科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眼胚性愈伤组织miR398b前体克隆及其在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林玉玲 赖钟雄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012-2017,共6页
以龙眼松散型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对miR398b前体进行克隆,并分析其在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的表达。结果表明:获得长85 bp的龙眼miR398b前体序列(GenBank登录号:GU968639),该前体与葡萄、毛果杨的miR398b前体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并包含长... 以龙眼松散型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对miR398b前体进行克隆,并分析其在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的表达。结果表明:获得长85 bp的龙眼miR398b前体序列(GenBank登录号:GU968639),该前体与葡萄、毛果杨的miR398b前体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并包含长21 bp的miR398b成熟序列;其在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主要在球形胚和子叶形胚阶段大量积累,在松散型胚性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组织II、不完全胚性紧实结构、心形胚和成熟胚阶段中等表达,在鱼雷形胚阶段几乎不表达,说明pre-miR398b主要在龙眼球形胚和子叶形胚阶段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 细胞胚胎发生 miR398b 克隆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肝脏再生增强因子对体外肝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曼妮 苏先狮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343-345,共3页
目的基因工程方法纯化人肝脏再生增强因子(hALR),研究hALR对体外培养肝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构建hALR原核表达载体PGEX-3X-hALR,诱导表达、纯化收集GST-hALR,用X因子切去GST,凝胶过滤得到高纯度hALR蛋白;分别用正常肝细胞(L-02细胞)和... 目的基因工程方法纯化人肝脏再生增强因子(hALR),研究hALR对体外培养肝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构建hALR原核表达载体PGEX-3X-hALR,诱导表达、纯化收集GST-hALR,用X因子切去GST,凝胶过滤得到高纯度hALR蛋白;分别用正常肝细胞(L-02细胞)和肝癌细胞(HepG2细胞)分析hALR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hALR原核表达载体pGEX-3X-hALR构建成功,经诱导表达,可纯化得到高纯度的hALR蛋白。hALR蛋白能促进正常肝细胞的生长,并与浓度成正相关;而肝癌细胞的生长却起抑制作用。结论成功表达和纯化重组hALR蛋白,hALR促进正常肝细胞的生长而抑制肝癌细胞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再生增强因子 克隆表达 细胞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BPε增强U937细胞中PI3Kγ基因的表达
19
作者 蔡蓉 戴冰冰 +2 位作者 梅文瀚 李珂 卢健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62-564,571,共4页
目的研究过量表达转录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ε(CCAAT/enhancerbindingproteins,C/EBPε)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γ(phosphoinositide3kinase,PI3Kγ)基因的影响。方法将C/EBPε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C/EBPε电穿孔转染U937细胞,G41... 目的研究过量表达转录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ε(CCAAT/enhancerbindingproteins,C/EBPε)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γ(phosphoinositide3kinase,PI3Kγ)基因的影响。方法将C/EBPε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C/EBPε电穿孔转染U937细胞,G418筛选出稳定转染的混合细胞克隆后,用RTPCR与Westernblot的方法,分别检测转染细胞与对照细胞中C/EBPε与PI3K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过量表达转录因子C/EBPε后,可以显著提高U937细胞中PI3K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论核内转录因子C/EBPε可能参与了PI3Kγ基因的转录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b U937细胞 PI3K Γ基因 磷脂酰肌醇-3激酶 增强子结合蛋白 Western PCDNA3 真核表达载体 RT-PCR 核内转录因子 过量表达 电穿孔转染 细胞克隆 稳定转染 blot 转染细胞 转录调控 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dkine蛋白促进破骨细胞分化的机制及其抑制剂iMDK对骨质流失的缓解作用
20
作者 谢伊代·如则 胡宇童 +3 位作者 赖厚福 云思敏 冯光辰 徐又佳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4-315,共12页
目的探讨Midkine(MDK)蛋白在破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及其抑制剂iMDK对骨质流失的改善效果。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重组MDK蛋白对细胞活力的影响。通过RANKL诱导小鼠骨髓单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BMMCs)体外分化为破骨细胞,... 目的探讨Midkine(MDK)蛋白在破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及其抑制剂iMDK对骨质流失的改善效果。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重组MDK蛋白对细胞活力的影响。通过RANKL诱导小鼠骨髓单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BMMCs)体外分化为破骨细胞,分别用不同浓度的重组MDK蛋白处理,使用TRAP染色法测定成熟破骨细胞数量,罗丹明-鬼笔环肽染色法检测丝状肌动蛋白环(filamentous actin,F-actin)形成,蛋白免疫印迹法分析破骨细胞分化标志蛋白、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65的磷酸化水平和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nhibi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B alpha,IκBα)的表达。建立小鼠卵巢去势骨质疏松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iMDK组,进行8周干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血清MDK水平,显微CT观察股骨远端骨密度和骨微结构,并进行TRAP染色分析骨组织破骨细胞数量。结果体外实验显示,MDK蛋白不影响BMMCs活性,并显著增加TRAP阳性破骨细胞和F-actin的形成,并上调破骨细胞分化和骨吸收相关蛋白表达,同时增强NF-κB信号通路中p65的磷酸化并降低IκBα的表达。NF-κB抑制剂BAY 11-7082部分逆转重组MDK蛋白对破骨细胞分化标志蛋白的上调作用。体内实验表明,模型组小鼠血清MDK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模型+iMDK组小鼠骨密度、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显著高于模型组,且骨组织中TRAP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结论MDK蛋白促进体外破骨细胞分化,可能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上调破骨细胞分化标志蛋白的表达。MDK抑制剂iMDK在改善雌激素缺乏导致的骨质流失方面显示出潜力,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提供可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DKINE 破骨细胞 骨质疏松 因子活化b细胞κ轻链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