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排种轴转速反馈下小麦播种机播种量自动闭环控制
1
作者 李孝平 刘西允 +3 位作者 王艳明 王树军 杜斌 孟庆增 《农业工程》 2025年第3期41-45,共5页
受到排种装置结构部件摩擦力的影响,小麦播种机在播种过程中播种量会产生一定的波动,因此在进行播种量闭环控制时,通常会因缺乏对动态播种量的有效检测,导致控制精度不佳。对此,提出排种轴转速反馈下小麦播种机播种量自动闭环控制方法... 受到排种装置结构部件摩擦力的影响,小麦播种机在播种过程中播种量会产生一定的波动,因此在进行播种量闭环控制时,通常会因缺乏对动态播种量的有效检测,导致控制精度不佳。对此,提出排种轴转速反馈下小麦播种机播种量自动闭环控制方法。构建线电压方程及电机运动方程,对小麦播种机进行数学建模,并采用微分方程描述电机与排种轴之间的动态关系。在种箱和悬挂式侧板之间安装称量传感器,并结合传感器测量信号的加权滤波结果,对种箱内种子质量变化进行实时监测。结合动态播种量测量结果的数字信号量,对播种量误差进行计算,并结合PID控制器,对控制量进行计算,以此调整排种轴转速,实现播种量闭环控制。对该方法进行控制精度的检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对播种机播种量进行控制后,试验田空穴率较低,达到较为理想的控制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种轴 转速反馈 小麦播种机 播种量 闭环控制 p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前馈及状态反馈的智能汽车模型预测控制
2
作者 陈齐平 曹天恒 +3 位作者 黄少堂 江会华 江志强 时乐泉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5-175,共11页
针对具有动力学约束的智能汽车路径精确跟踪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前馈及状态反馈的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方法.首先,根据车辆二自由度模型建立MPC路径跟踪基础模型,然后考虑基础模型中道路曲率变化对系统产生的已... 针对具有动力学约束的智能汽车路径精确跟踪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前馈及状态反馈的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方法.首先,根据车辆二自由度模型建立MPC路径跟踪基础模型,然后考虑基础模型中道路曲率变化对系统产生的已建模稳态扰动,设计前馈控制器(feed-forward control,FFC)进行消除;并进一步采用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PID)控制器进行系统误差状态反馈调节;最终形成融合前馈及状态反馈转角输入的模型预测最优调节控制律(MPC-FF-PID).最后基于MATLAB/Simulink和Carsim平台证实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并基于智能驾驶实车平台在园区低速场景下进行实车测试,最大横向和航向误差分别为0.128 7 m和0.063 9 rad,表明本文算法具备更高的跟踪精度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汽车 路径跟踪 模型预测控制 前馈控制 状态反馈pid控制 仿真与实车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电容储能反馈和负载功率前馈的PWM整流器控制策略 被引量:31
3
作者 姜卫东 李王敏 +2 位作者 佘阳阳 吴志清 胡杨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51-158,共8页
首先介绍了三相电压型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整流器在dq轴系下的数学模型,分析了整流器的能量和功率交换关系。提出了一种电流内环、直流侧电容储能作为外环的电容储能反馈控制策略,并给出了环路设计方法。为了减小负载的不确定... 首先介绍了三相电压型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整流器在dq轴系下的数学模型,分析了整流器的能量和功率交换关系。提出了一种电流内环、直流侧电容储能作为外环的电容储能反馈控制策略,并给出了环路设计方法。为了减小负载的不确定性对整流器系统的影响,引入了负载功率前馈估计算法。最后,实验比较了传统的电压、电流双闭环和本文所提出的控制策略的动、稳态特性。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能满足系统稳态时的控制要求,并且较传统的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策略具有更好的动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WM整流器 电网电压定向控制 储能反馈 闭环 负载功率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照明闭环反馈智慧控制系统 被引量:17
4
作者 秦莉 董丽丽 +1 位作者 许文海 张乾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473-2481,共9页
为了解决当前隧道照明中存在的耗电量大,照度测量繁杂,难以实时保证实际照明亮度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隧道照明闭环反馈智慧控制系统。该系统能够根据车辆有无、车辆行为信息和环境信息实时调整照明状态实现按需照明;采用摄像机图像亮度测... 为了解决当前隧道照明中存在的耗电量大,照度测量繁杂,难以实时保证实际照明亮度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隧道照明闭环反馈智慧控制系统。该系统能够根据车辆有无、车辆行为信息和环境信息实时调整照明状态实现按需照明;采用摄像机图像亮度测量方法,通过图像灰度与亮度转换来实时获取隧道路面的亮度。为保证照明需求,系统采用PID闭环反馈调节方法,以照明所需亮度和实际测量亮度为基础,实时调节照明系统输出。实验证明,设计的系统安全可靠,自适应性强,具备实时亮度测量和闭环反馈调节功能;实现了按需照明,能保证实际照明亮度实时达到标准要求,同时最大限度地节能降耗;并能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同时使人眼获得最佳的视觉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照明 pid闭环反馈 节能 亮度 智慧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电容储能反馈和负载功率前馈的Boost变换器控制策略 被引量:4
5
作者 姜卫东 吴志清 +1 位作者 胡杨 佘阳阳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3-107,共5页
从Boost变换器的状态空间平均方程数学模型出发,推导出其功率传递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以电流作为内环、直流侧电容储能作为外环的反馈控制策略,电流内环采用滞环电流控制,电容储能外环采用PI调节器控制,并设计了相应的控制器。... 从Boost变换器的状态空间平均方程数学模型出发,推导出其功率传递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以电流作为内环、直流侧电容储能作为外环的反馈控制策略,电流内环采用滞环电流控制,电容储能外环采用PI调节器控制,并设计了相应的控制器。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快速性,减小负载扰动对系统的影响,引入负载功率的前馈,并给出了前馈功率的估计算法。实验比较了传统的电压电流双闭环和所提控制策略的动、稳态特性,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能满足系统稳态时的控制要求,并且较传统的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策略具有更好的动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换器 储能 反馈控制 电流控制 闭环 负载功率前馈 前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电联合制动力前馈-反馈混合结构控制策略 被引量:3
6
作者 王伟达 项昌乐 +1 位作者 刘辉 韩立金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1-95,共5页
针对机电联合制动动态过程中如何提高总制动力的平稳性和响应速度的问题,在满足驾驶员总制动力需求和高效回收制动能量要求的前提下,提出了基于前馈-反馈混合结构的制动力闭环控制策略.该策略协调控制电机和机械制动力的静态分配和动态... 针对机电联合制动动态过程中如何提高总制动力的平稳性和响应速度的问题,在满足驾驶员总制动力需求和高效回收制动能量要求的前提下,提出了基于前馈-反馈混合结构的制动力闭环控制策略.该策略协调控制电机和机械制动力的静态分配和动态控制,利用电机制动的快速响应特性弥补机械制动力响应速度的不足.前馈部分生成机电联合制动力的静态期望值,反馈部分通过闭环控制算法调节总制动力与机械制动力的动态特性,提高联合制动力的平稳性和响应速度.对机电联合制动系统进行了建模与仿真,验证了闭环控制策略的期望控制特性,前馈-反馈混合结构较好地解决了机电联合制动多控制目标、多闭环的复杂控制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电联合制动 制动力闭环控制 前馈-反馈混合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闭环和前馈控制的高速食品分拣机器人控制技术 被引量:17
7
作者 柳振宇 薛毓强 谢祖强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7-93,共7页
目的:满足当前对食品分拣机器人速度和精度的需求。方法:基于高速并联食品分拣机器人的系统体系结构,提出一种将传统的运动学闭环控制和力矩前馈控制相结合的高速并联食品分拣机器人控制方法;在原有遗传算法整定PID控制参数的基础上,引... 目的:满足当前对食品分拣机器人速度和精度的需求。方法:基于高速并联食品分拣机器人的系统体系结构,提出一种将传统的运动学闭环控制和力矩前馈控制相结合的高速并联食品分拣机器人控制方法;在原有遗传算法整定PID控制参数的基础上,引入力矩前馈控制方法进行动态控制;对比分析系统的动态跟踪精度和关节力矩,并验证该控制方法的优越性。结果:与传统PID控制相比,最大和平均关节位置跟踪误差降低了65%以上,最大轨迹误差降低了50%以上。结论:该控制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高速运行时抑制动态干扰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拣机器人 运动学闭环控制 力矩前馈控制 pid控制 遗传算法 动态跟踪精度 高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跟踪系统中多闭环控制模式的分析和实现 被引量:5
8
作者 唐涛 黄永梅 +1 位作者 付承毓 王强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5,共5页
实现高精度跟踪,尤其在外界干扰力矩下,必须增加系统刚度来提高系统的扰动抑制能力。提出将加速度反馈引入常规的跟踪系统控制方式中,实现了由电流环、加速度环、速度环、位置环构成的四闭环控制模式。高增益的加速度反馈为系统提供一... 实现高精度跟踪,尤其在外界干扰力矩下,必须增加系统刚度来提高系统的扰动抑制能力。提出将加速度反馈引入常规的跟踪系统控制方式中,实现了由电流环、加速度环、速度环、位置环构成的四闭环控制模式。高增益的加速度反馈为系统提供一个响应更快、带宽更宽的内环,克服了单纯速度反馈带宽窄的特性。首先从理论上分析和证明了该方法的意义,多闭环控制模式可以提高系统的刚度,从而增强系统的抗扰动能力;同时,在加速度反馈的基础上研制前馈控制器,能够进一步提高大速度目标的跟踪性能。在某一实际的系统中对多闭环控制模式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同以往的控制方法相比扰动抑制带宽由15Hz提高到30Hz;并且在10Hz以下频率获得了-30dB抑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环控制 前馈控制 加速度反馈 扰动抑制 跟踪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微夹钳的位移自感知反馈复合控制 被引量:3
9
作者 崔玉国 蔡成波 +2 位作者 娄军强 薛飞 郑军辉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30-338,共9页
采用自感知方法获取压电微夹钳钳指位移,构成自感知反馈复合控制系统。根据反映钳指位移、表面电荷、夹持力、驱动电压之间关系的压电悬臂梁Smits方程,提出了基于电流积分的钳指位移自感知方法;引入死区算子对传统PI模型进行改进,建立... 采用自感知方法获取压电微夹钳钳指位移,构成自感知反馈复合控制系统。根据反映钳指位移、表面电荷、夹持力、驱动电压之间关系的压电悬臂梁Smits方程,提出了基于电流积分的钳指位移自感知方法;引入死区算子对传统PI模型进行改进,建立了压电微夹钳钳指位移的迟滞模型;以对偏差的抛物线积分、对输出的先行微分分别代替常规PID控制器中的积分项和微分项,设计出了压电微夹钳的改进PID反馈控制器;将前馈控制器与PID反馈控制器相结合,并采用自感知反馈方式,设计出了压电微夹钳的闭环控制系统。实验结果表明:在自感知反馈复合控制作用下,压电微夹钳对5μm阶跃参考位移的响应时间为0.24 s,若不考虑噪声影响,稳态误差几乎为零;在最大位移为14.7μm的变幅值三角波参考位移以及最大位移为14.1μm的任意波形参考位移作用下,压电微夹钳的自感知反馈复合控制亦可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其稳态误差中线在-0.02-0.04μm之间变化。自感知反馈控制的实验结果与传感器反馈控制基本相同,从而表明压电微夹钳的自感知反馈控制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微夹钳 自感知反馈 迟滞模型 前馈控制 pid反馈控制 复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光栅传感器反馈的混联机器人动态精度控制策略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海涛 原昊 +2 位作者 山显雷 韩家乐 肖聚亮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0-45,共6页
为了有效抑制因减速器和丝杠–螺母副等传动误差及弹性变形等因素引起的跟随误差,提高混联机器人的末端动态精度,利用安装在摆角头减速器输出侧和并联机构从动关节上的高精度光栅传感器,研究混联机器人的动态精度控制策略。在PID+前馈... 为了有效抑制因减速器和丝杠–螺母副等传动误差及弹性变形等因素引起的跟随误差,提高混联机器人的末端动态精度,利用安装在摆角头减速器输出侧和并联机构从动关节上的高精度光栅传感器,研究混联机器人的动态精度控制策略。在PID+前馈体系架构下,采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设计出基于光栅传感器和伺服电机编码器位置反馈的控制律,据此构建出混联机器人的动态精度补偿器。以天津大学自主研发的TriMule-200混联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相比于半闭环位置控制,所设计的动态精度补偿器能够大幅提高混联机器人的末端动态精度,动态误差的最大降幅达到82.88%,由此验证了所提出基于光栅传感器反馈的动态精度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联机器人 动态精度 pid+前馈控制 光栅传感器反馈 补偿器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的PID控制器参数整定与应用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曹淼龙 李强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2-144,共3页
给出一种针对单输入、单输出的闭环反馈控制系统的PID控制器参数整定新方法。建立闭环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根据特征方程的根轨迹法求出满足控制系统稳定性要求的目标方程组,基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判据推导出PID控制器参数整定的计算公式... 给出一种针对单输入、单输出的闭环反馈控制系统的PID控制器参数整定新方法。建立闭环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根据特征方程的根轨迹法求出满足控制系统稳定性要求的目标方程组,基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判据推导出PID控制器参数整定的计算公式。针对典型工业一阶迟延过程近似简化模型和永磁同步直线电机控制模型,输入阶跃信号和干扰信号进行性能仿真对比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计算出的PID控制器参数使系统具有良好的跟随性和一定的抗干扰性;整定方法便捷有效,不仅适用于时滞对象,也适用于非时滞对象,具有实际应用推广价值,但由于计算量大需借助计算机予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环反馈控制 pid控制 李雅普诺夫稳定性 参数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简便状态反馈控制律设计及其应用
12
作者 李述清 张胜修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3期52-53,98,共3页
就精确反馈线性化中状态反馈形式复杂、不便工程实现,且要求对系统状态进行测量的局限,设计了一种简便状态反馈控制律生成方法,即根据系统工作平衡点的状态值来对精确状态反馈形式进行适当简化而得到。该方法无需对状态进行测量,从而大... 就精确反馈线性化中状态反馈形式复杂、不便工程实现,且要求对系统状态进行测量的局限,设计了一种简便状态反馈控制律生成方法,即根据系统工作平衡点的状态值来对精确状态反馈形式进行适当简化而得到。该方法无需对状态进行测量,从而大大降低了工程实现的难度并免去相关测试设备成本。为某减摇鳍系统非线性控制系统设计了一组简便状态反馈控制律,并分别对该系统在有无海浪干扰情况下的减摇稳定性能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该简便状态反馈控制律获得满意效果,也反映了该方法良好的工程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控制 精确反馈线性化 闭环增益成形 减摇鳍 pid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控制方式下带缆水下机器人轨迹跟踪与水动力响应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东军 吴家鸣 拜永征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67-980,共14页
本文首先根据已有的脐带缆运动控制方程,通过引入与工作船和水下机器人连接点处边界条件和速度耦合关系,与水下机器人运动方程一同构成完整的水动力数学模型;其次提出收放脐带缆的前馈-反馈控制方法和调节螺旋桨转速的增量式PID(Proport... 本文首先根据已有的脐带缆运动控制方程,通过引入与工作船和水下机器人连接点处边界条件和速度耦合关系,与水下机器人运动方程一同构成完整的水动力数学模型;其次提出收放脐带缆的前馈-反馈控制方法和调节螺旋桨转速的增量式PID(Proportion Integration Differentiation)算法,建立完整的带缆水下机器人系统水动力与控制模型;最后对所提出的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实验验证与运动控制操纵下的水动力分析。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带缆水下机器人系统水动力与控制模型是有效可靠的,垂向运动控制过程中,水下机器人纵摇角、横摇角和沉深的模拟值与实验值最大误差分别为2°、1°和-50 mm;对于PID算法,调节螺旋桨转速控制水下机器人对给定位置信息的跟踪响应效果,模拟值与实验值相差均不大;轨迹跟踪模拟计算沿水平(X轴)方向和竖直(Z轴)方向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10%和15%;水下机器人竖向(沿Z轴)运动主要由调节脐带缆长度的前馈-反馈策略决定,沿水平(X轴)方向的运动主要由调节螺旋桨转速的PID算法控制;机器人水动力载荷受其周围流场变化的影响,而流场的变化主要由机器人运动速度的改变和螺旋桨转速变化二者共同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方程 水动力与控制模型 带缆水下机器人 前馈-反馈控制 pid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高压电源的控制与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雅丽 李青 王树锦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5-67,77,共4页
为解决环流器二号(HL-2A)装置的脉冲高压电源输出在投入负载速调管时存在的电压跌落和前级电源在其它负荷发生变化时其输出电压也会变化的问题,利用MATLAB数字仿真试验后对该电源系统采用了PID反馈控制与前馈补偿策略。仿真与实际应用... 为解决环流器二号(HL-2A)装置的脉冲高压电源输出在投入负载速调管时存在的电压跌落和前级电源在其它负荷发生变化时其输出电压也会变化的问题,利用MATLAB数字仿真试验后对该电源系统采用了PID反馈控制与前馈补偿策略。仿真与实际应用结果均表明,该控制策略能很好地满足该电源电压稳定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载电压稳定性 pid反馈控制 前馈补偿 仿真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DC-DC变换器的控制模型 被引量:74
15
作者 张方华 朱成花 严仰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46-49,共4页
双向DC-DC变换器在不同的功率流向时,存在不同的控制模型。有学者认为,对于能量双向流动的闭环系统,单电压环补偿不能实现闭环稳定工作,而状态反馈可以实现闭环稳定。该文以Buck/Boost双向DC-DC变换器为例构建试验平台,通过双向控制模... 双向DC-DC变换器在不同的功率流向时,存在不同的控制模型。有学者认为,对于能量双向流动的闭环系统,单电压环补偿不能实现闭环稳定工作,而状态反馈可以实现闭环稳定。该文以Buck/Boost双向DC-DC变换器为例构建试验平台,通过双向控制模型的分析,采用PID补偿环节的单电压闭环实现了BDC系统闭环稳定,并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系统的稳定和良好动态性能说明该文分析正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DC变换器 控制模型 Boost 功率流向 闭环系统 双向流动 稳定工作 状态反馈 试验平台 BUCK 试验验证 动态性能 试验系统 电压环 C系统 单电压 pid 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微动平台的定位控制 被引量:5
16
作者 崔玉国 朱耀祥 +1 位作者 马剑强 方凡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63-68,82,共7页
为使压电微动平台定位速度快、定位精度高,采用复合控制方法来对其进行定位控制。基于保证模型精度并使精度在整个阈值区间变化尽量均匀的要求,来使阈值最优化,进而建立了压电微动平台的迟滞模型。基于所建平台迟滞模型,设计了其前馈控... 为使压电微动平台定位速度快、定位精度高,采用复合控制方法来对其进行定位控制。基于保证模型精度并使精度在整个阈值区间变化尽量均匀的要求,来使阈值最优化,进而建立了压电微动平台的迟滞模型。基于所建平台迟滞模型,设计了其前馈控制器;为抑制平台的超调,在常规数字增量式PID中引入滤波器设计了其反馈控制器;将前馈控制与PID反馈控制相结合,设计了平台的复合控制器。实验结果表明:所建平台迟滞模型仅有7个算子,且均为有效算子,在16.3μm的最大实测位移下,模型最大误差为0.208μm;在复合控制作用下,平台达到5μm目标值的响应时间为0.173 s,虽慢于前馈控制,但明显快于PID反馈控制;在最大位移为17.155μm的参考输入作用下,若不考虑传感器噪声,平台的定位误差几乎为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微动平台 迟滞模型 前馈控制 pid反馈控制 复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PID参数新方法 被引量:30
17
作者 张显库 贾欣乐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2000年第8期4-5,57,共3页
根据闭环频谱要求 ,给出一种新的基于闭环增益成形的PID参数求解方法。该算法避免了常规H∞控制算法中权函数的选择而对系统进行闭环增益成形 ,其核心是确定闭环系统传递函数的最后希望的形状 ,用闭环系统具有工程意义的参数直接构造出... 根据闭环频谱要求 ,给出一种新的基于闭环增益成形的PID参数求解方法。该算法避免了常规H∞控制算法中权函数的选择而对系统进行闭环增益成形 ,其核心是确定闭环系统传递函数的最后希望的形状 ,用闭环系统具有工程意义的参数直接构造出鲁棒PID控制器 ,从根本上保证了设计出的控制器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鲁棒稳定性。其求解过程简单 ,物理意义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馈控制 参数分析 pid控制 闭环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混动系统泵排量控制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曾小华 刘持林 +3 位作者 李文远 宋大凤 李立鑫 陈存福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5-33,共9页
针对闭式液压回路中变量泵排量控制方法精度较低的问题展开研究,基于泵控系统中伺服阀的脉宽调制(PWM)控制,推导出占空比信号与变量泵排量的线性关系,在AMESim软件平台上搭建了泵控系统仿真模型,并基于试验测试数据对模型进行校核,基于... 针对闭式液压回路中变量泵排量控制方法精度较低的问题展开研究,基于泵控系统中伺服阀的脉宽调制(PWM)控制,推导出占空比信号与变量泵排量的线性关系,在AMESim软件平台上搭建了泵控系统仿真模型,并基于试验测试数据对模型进行校核,基于泵控系统模型提出了PID反馈控制、前馈+反馈控制和三步法控制的泵排量控制方法,并进行测试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三步法控制在动态响应及快速稳定方面优于PID反馈控制,相比于前馈+反馈控制,采用三步法控制的泵排量动态响应误差减少了3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占空比信号 泵控系统 pid控制 前馈+反馈控制 三步法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直驱风电系统网侧变流器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军 吴琼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24,共5页
介绍了永磁直驱风力发电系统网侧变流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在建立了网侧变流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前馈解耦双闭环控制策略进行控制。实现了直流母线电压的稳定及有无功功率的解耦控制。针对传统PI控制器在跟踪和抗扰性能上无法同... 介绍了永磁直驱风力发电系统网侧变流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在建立了网侧变流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前馈解耦双闭环控制策略进行控制。实现了直流母线电压的稳定及有无功功率的解耦控制。针对传统PI控制器在跟踪和抗扰性能上无法同时达到最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二自由度PID控制的永磁直驱风力发电系统网侧变流器控制策略。并对二自由度PID控制器进行了化简得到一种简化的二自由度PID控制器。最后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对电网三相平衡状态、单相电压跌落状态及三相电压跌落状态的仿真实验验证了改进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侧变流器 前馈解耦双闭环控制 二自由度 pid 控制 三相平衡状态 电压跌落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特种车恒速控制系统的实验研究
20
作者 谈宏华 涂坦 +1 位作者 肖仁伟 杨志方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8-20,共3页
采用先进的柴油发动机、高质量的泵控液压马达容积调速系统和PID恒速控制器,对某部队特种车辆车载发电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使特种车辆方便地实现停车发电和行车发电,并且控制器具有良好的动态和稳态品质,整个系统具... 采用先进的柴油发动机、高质量的泵控液压马达容积调速系统和PID恒速控制器,对某部队特种车辆车载发电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使特种车辆方便地实现停车发电和行车发电,并且控制器具有良好的动态和稳态品质,整个系统具有较高的跟踪精度和平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种车 泵控液压马达 前馈-反馈控制 pid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