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我控制的“前额叶-皮质下平衡理论” 被引量:1
1
作者 冯缙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13年第3期205-208,共4页
自我控制的前额叶-皮质下平衡理论认为,成功的自我控制基于前额叶脑区对皮质下脑区的调节能力;当前额叶脑区与皮质下脑区的平衡打破时,就会引起自我控制失败。以往各类型自我控制的脑机制研究,包括决策行为、欲求行为、情绪调节、态度/... 自我控制的前额叶-皮质下平衡理论认为,成功的自我控制基于前额叶脑区对皮质下脑区的调节能力;当前额叶脑区与皮质下脑区的平衡打破时,就会引起自我控制失败。以往各类型自我控制的脑机制研究,包括决策行为、欲求行为、情绪调节、态度/偏见调节的研究,均支持平衡理论的观点。未来研究有必要进一步分别考察不同类型自我控制中,前额叶脑区对皮质下脑区调节的具体路径,以及青少年前额叶-皮质下的平衡关系随年龄增长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控制 脑机制 前额叶-皮质下平衡理论 决策行为 欲求行为 情绪调节 态度 偏见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前额叶P35/P25-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5-Tau蛋白磷酸化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王依滢 唐成林 +7 位作者 邱国平 徐进 隆令 许毅 王健蓉 甘胜伟 盛华均 朱淑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54-661,共8页
目的观察电针百会、肾俞两穴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前额叶皮质(PFC)P35/P25-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5(CDK5)-Tau蛋白磷酸化信号通路的影响,以探讨电针治疗AD的相关机制。方法雄性成年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 目的观察电针百会、肾俞两穴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前额叶皮质(PFC)P35/P25-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5(CDK5)-Tau蛋白磷酸化信号通路的影响,以探讨电针治疗AD的相关机制。方法雄性成年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6只。后两组双侧海马注射Aβ25-35,假手术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造模后次日,电针组电针百会、肾俞,留针15 min,每天1次,共10 d。治疗后,行Morris水迷宫实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PFC P35/P25-CDK5-Tau蛋白磷酸化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的逃避潜伏期和搜索路径均增加(P<0.05),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逃避潜伏期和搜索路径均缩短(P<0.05),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5)。模型组P35/P25和CDK5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1),电针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01)。模型组P35/P25、CDK5、Tau[pS199]、Tau[pS202]相对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电针组上述蛋白的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电针刺激能有效改善AD大鼠的学习记忆和空间探索能力,可能通过影响大鼠PFC的P35/P25-CDK5-Tau蛋白磷酸化信号通路,延缓AD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电针 前额皮质 P35/P25-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5-Tau蛋白磷酸化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额叶皮质GABA能中间神经元在抑郁症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志彬 刘晓语 +5 位作者 张明宽 高倩 张浩 李自发 耿希文 魏盛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3-87,共5页
综述抑郁状态下前额叶皮层(Prefrontal cortex,PFC)形态、功能的改变和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能中间神经元及其亚型数量与生理功能的变化。探究不同种类的抑制性神经元在抑郁症发病过程中的形态及电生理特性等微观变... 综述抑郁状态下前额叶皮层(Prefrontal cortex,PFC)形态、功能的改变和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能中间神经元及其亚型数量与生理功能的变化。探究不同种类的抑制性神经元在抑郁症发病过程中的形态及电生理特性等微观变化的影响,并通过抑制性神经元的生理、病理改变进而对锥体神经元产生去抑制,最终影响抑郁症的发展进程进行阐述。通过比对临床前和临床中抗抑郁药物的疗效,关注抗抑郁药如何通过改变GABA能中间神经元的功能及表达水平从而进一步改善抑郁样状态,主要讨论GABA A受体和GABA B受体作为治疗靶点参与抗抑郁药治疗作用机制。最后,剖析PFC中GABA能中间神经元参与抑郁症发病的现存问题,展望以GABA能中间神经元为中心,探索新的受体、靶点、通路的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抑郁症相关研究及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前额皮质 Γ-氨基丁酸 中间神经元 抗抑郁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侧前额叶皮质中GABA能神经元对慢性痛的调控 被引量:2
4
作者 卢伊凡 蔡国洪 +3 位作者 万向东 黄静 白占涛 武胜昔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5期585-589,共5页
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是大脑认知处理的关键脑区之一,整合调控感知、情绪、与社交行为。新近研究发现,mPFC也是疼痛调控脑区。其中,抑制性γ-氨基丁酸(GABA)能中间神经元在疼痛发生与镇痛中尤为重要。本文基于mPFC脑区在慢性痛状态下的... 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是大脑认知处理的关键脑区之一,整合调控感知、情绪、与社交行为。新近研究发现,mPFC也是疼痛调控脑区。其中,抑制性γ-氨基丁酸(GABA)能中间神经元在疼痛发生与镇痛中尤为重要。本文基于mPFC脑区在慢性痛状态下的稳态可塑改变,解析mPFC中GABA能神经元调控慢性痛的多样性结构可塑、功能连接、分子通路,旨在为疼痛诊治提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前额皮质 慢性痛 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合疏肝安神汤对焦虑性抑郁症模型大鼠前额叶-边缘结构及GR/BDNF/NPY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杨琴 杜青 +4 位作者 赵洪庆 王宇红 韩远山 杨蕙 孟盼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7年第10期1090-1098,共9页
目的:探讨百合疏肝安神汤对焦虑性抑郁症模型大鼠前额叶-边缘(海马、杏仁核)结构及GR/BDNF/NPY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7组:焦虑性抑郁模型组、阳性药(文拉法辛6.75 mg/kg)组、百合疏肝安神汤高(24.28 g/kg)、中(12.2... 目的:探讨百合疏肝安神汤对焦虑性抑郁症模型大鼠前额叶-边缘(海马、杏仁核)结构及GR/BDNF/NPY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7组:焦虑性抑郁模型组、阳性药(文拉法辛6.75 mg/kg)组、百合疏肝安神汤高(24.28 g/kg)、中(12.24 g/kg)、低(6.12 g/kg)剂量组,另设空白对照组和溶媒组;连续21 d慢性束缚应激+孤笼饲养,并皮下注射皮质酮(30mg/kg)复制焦虑性抑郁症动物模型,造模同时灌胃给药,溶媒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5%DMSO,空白对照组正常饲养。采用HE染色检测前额叶皮层、海马、杏仁核结构形态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GR)、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和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焦虑性抑郁模型大鼠前额叶皮层胶质细胞增多,神经元细胞数量减少,椎体神经元发生空泡样改变,细胞核萎缩;海马DG区和CA3区神经元丢失,CA3区神经元细胞核出现深染;杏仁核神经元细胞核边界模糊,细胞排列散乱,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前额叶皮层、海马、杏仁核中GR、BDNF、NPY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百合疏肝安神汤高剂量组大鼠前额叶皮层神经胶质细胞增生情况明显缓解,细胞排列较整齐;海马DG区和CA3区神经元细胞增多,CA3区神经元损伤减轻;杏仁核神经元损伤减轻;百合疏肝安神汤高剂量组大鼠前额叶皮层、海马、杏仁核中GR、BDNF、NPY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百合疏肝安神汤抗焦虑抑郁作用可能与调节GR/BDNF/NPY信号级联反应,保护前额叶-边缘(海马、杏仁核)结构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性抑郁 百合疏肝安神汤 前额-边缘结构 皮质激素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肽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P-1受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焦虑样行为中的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崔珊珊 詹丽英 +2 位作者 冯晓波 丁煌 柯剑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09-413,419,共6页
目的:观察大鼠前额叶皮质、海马、杏仁核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受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焦虑样行为中的作用。方法:50只体重200~250 g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ormal)、对照组(Sham)、SNL组、SNL+saline组... 目的:观察大鼠前额叶皮质、海马、杏仁核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受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焦虑样行为中的作用。方法:50只体重200~250 g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ormal)、对照组(Sham)、SNL组、SNL+saline组、SNL+exendin-4组,每组10只,其中SNL+exendin-4组于术后第14~20 d鞘内给与GLP-1R激动剂exendin-4。采用左侧L5脊神经结扎(spinal nerve ligation model,SNL)制备大鼠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采用von Frey监测大鼠机械性触诱发痛,采用高架十字迷宫测试和强迫游泳评价大鼠的焦虑样行为,Western blot观察五组大鼠前额叶皮质、海马、杏仁核内GLP-1R蛋白表达。结果:左侧L5脊神经结扎大鼠在术后第3d表现明显的机械痛阈降低,并持续至术后21 d,鞘内给予GLP-1R激动剂exendin-4后大鼠痛阈显著增加。SNL大鼠在高架十字迷宫中的开放臂进入次数百分比和开放臂停留时间百分比显著缩短,大鼠挣扎游泳时间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即出现了焦虑样行为,鞘内注射GLP-1R受体激动剂exendin-4,其挣扎游泳时间延长,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开放臂进入次数百分比和开放臂停留时间百分比均显著增加,即焦虑样行为改善;与对照组比较,SNL大鼠前额叶皮质、海马、杏仁核内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结合受体(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GLP-1R)蛋白含量均显著下降,鞘内注射exendin-4后大鼠各脑区GLP-1R含量显著增高(P<0.05)。结论:长期慢性疼痛可诱导大鼠焦虑样行为,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前额叶皮质、海马、杏仁核内的GLP-1R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疼痛 胰高血糖素样肽-1结合受体 焦虑样行为 前额皮质 海马 杏仁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