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对咽肌前运动神经元的调控
1
作者 包新民 舒斯云 牛东滨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176-180,共5页
用PRV和DβH免疫荧光双标记方法研究了脑内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对孤束核中咽肌前运动神经元的调控。观察到延髓和脑桥中A1、A2、A5、A6及A7等部位有PRV和DβH标记细胞。直接证明了脑中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和孤束核中调控咽肌运动的前... 用PRV和DβH免疫荧光双标记方法研究了脑内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对孤束核中咽肌前运动神经元的调控。观察到延髓和脑桥中A1、A2、A5、A6及A7等部位有PRV和DβH标记细胞。直接证明了脑中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和孤束核中调控咽肌运动的前运动神经元之间有纤维联系,推测可能和调控咽肌的运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肾上腺素 前运动神经元 假狂犬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移植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及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孔令胜 聂冬丽 +2 位作者 张军臣 张浩 许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3402-3404,共3页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前角神经元的作用及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方法: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法标记处于对数生长期的NSCs,采用电控脊髓损伤打击装置制作大鼠SCI模型。实验分为BrdU+NSCs组、NSCs组、SC...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前角神经元的作用及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方法: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法标记处于对数生长期的NSCs,采用电控脊髓损伤打击装置制作大鼠SCI模型。实验分为BrdU+NSCs组、NSCs组、SCI组、假手术组(Sham组)4组。SCI后3d进行NSCs移植,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BrdU标记的移植细胞的存活及迁移情况,Nissl染色法观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情况,采用行为学(BBB)评分法观察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BrdU+NSCs组在损伤脊髓区域可检测到BrdU标记的阳性NSCs,BrdU+NSCs组和NSCs组脊髓前角存活运动神经元较SCI组明显增多(P<0.05),BBB评分亦明显高于SCI组(均P<0.05)。结论:体外培养的胚胎大鼠NSCs在移植到SCI区域后可存活、迁移,对SCI后前角运动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从而促进了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干细胞移植 运动神经 后肢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脊髓全横断后TrkA和TrkB在前角运动神经元的表达 被引量:5
3
作者 聂笃余 邓盘月 +3 位作者 蔡维君 张建一 万炜 罗学港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4-328,T066,共6页
为了探讨脊髓全横断损伤后神经营养因子受体表达的变化 ,本研究取大鼠 C6 和 L5节段脊髓进行 Trk A和 Trk B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用 HPIAS-10 0 0高清晰度彩色图像细胞测量系统检测免疫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和平均灰度。结果显示 ,大鼠脊髓... 为了探讨脊髓全横断损伤后神经营养因子受体表达的变化 ,本研究取大鼠 C6 和 L5节段脊髓进行 Trk A和 Trk B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用 HPIAS-10 0 0高清晰度彩色图像细胞测量系统检测免疫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和平均灰度。结果显示 ,大鼠脊髓全横断后 ,两种受体 Trk A和 Trk B在运动神经元的表达均出现短暂上调 ,其中 Trk A在颈段的表达高峰出现在损伤后 14 d而腰段为损伤后 7d;与此不同 ,Trk B在颈段和腰段两个部位的表达高峰均出现在 3d。在高峰之后 ,两种受体的表达均下降 ,至术后2 8d已接近或低于正常水平。提示 ,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后 ,神经营养因子特异性受体 Trk A和 Trk B的表达有一定的时空规律 ,即损伤后 Trk B的表达由短暂上调到表达下降 ,随之出现 Trk A的表达高峰 ,意味着 Trk B的表达下降可能促进 T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脊髓全横断 TRKA TRKB 运动神经 表达 中枢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BDNF血清对小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内GAP-4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昌琪 杨德森 +3 位作者 刘丹 张建一 伍校琼 罗学港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1-354,T073,共5页
小鼠坐骨神经压榨损伤后 ,腹腔注射抗 BDNF血清 ,动物存活 2周。用组织原位杂交技术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生长相关蛋白 ( GAP-4 3)在脊髓腰骶膨大部前角运动神经元的表达 ,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图像分析。结果发现 ,注射抗 BDNF血清后坐... 小鼠坐骨神经压榨损伤后 ,腹腔注射抗 BDNF血清 ,动物存活 2周。用组织原位杂交技术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生长相关蛋白 ( GAP-4 3)在脊髓腰骶膨大部前角运动神经元的表达 ,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图像分析。结果发现 ,注射抗 BDNF血清后坐骨神经损伤侧脊髓前角 GAP-4 3m RNA的阳性神经元与 GAP-4 3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数目减少 ,阳性神经元的光密度也降低 ,上述改变在统计学上均有显著意义。结果提示 ,小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内源性 BDNF可能参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GAP-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BDNF血清 小鼠 坐骨神经损伤 脊髓运动神经 GAP-43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臂丛前根撕脱延期再植回对运动神经元存活的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建一 柴宏 吴武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62-364,共3页
目的 :建立大鼠臂丛前根撕脱延期再植回模型 ,研究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存活与再生。方法 :采用FB逆行示踪法结合NADPH -d组化法与中性红复染 ,计数阳性神经元 .结果 :前根撕脱延期 3、7、14d再植回组 ,动物存活 3周及 6周 ,脊髓前角运... 目的 :建立大鼠臂丛前根撕脱延期再植回模型 ,研究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存活与再生。方法 :采用FB逆行示踪法结合NADPH -d组化法与中性红复染 ,计数阳性神经元 .结果 :前根撕脱延期 3、7、14d再植回组 ,动物存活 3周及 6周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存活率分别为 79%和 75 %、5 8%和 5 1%、5 7%和 5 0 % ;N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率分别为 18%和 13 %、3 0 %和 8%、2 0 %和 7%。仅做前根撕脱组动物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率为 41%和 2 9% ,N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率为 5 5 %和 5 8%。结论 :前根撕脱延期再植回能促进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存活与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根撕脱 延期再植回 脊髓运动神经 存活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GR受体免疫电镜观察
6
作者 石玉秀 刘冬娟 +2 位作者 徐彦平 谢藏霞 河田光博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15-216,共2页
关键词 脊髓运动神经 电镜 免疫 GR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NF及dvHSV-GDNF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影响
7
作者 冯士生 苏剑斌 +4 位作者 鄂玲玲 虞东辉 徐忠涛 白秉学 周长满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1-74,W017,共5页
为了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单纯疱疹病毒载体介导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dv HSV-GDNF)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作用 ,本实验对成年大鼠造成双侧坐骨神经损伤后 ,于右侧损伤处分别施加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 为了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单纯疱疹病毒载体介导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dv HSV-GDNF)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作用 ,本实验对成年大鼠造成双侧坐骨神经损伤后 ,于右侧损伤处分别施加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 dv HSV-GDNF;左侧损伤处施加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分别取损伤后 4、7、14和 2 8d大鼠的脊髓 L4 ~ L6 节段 ,经石蜡包埋切片后行 Nissl染色 ,计数前角运动神经元数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现 :坐骨神经损伤后 4、7、14和 2 8d,右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数量明显高于左侧。提示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 d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NF dvHSV-GDNF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单纯疱疹病毒载体 脊髓运动神经 坐骨神经损伤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神经元死亡数量的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尹方明 李铁林 +4 位作者 秦建强 刘大庸 段传志 黄庆 汪求精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9-260,共2页
目的 :研究周围神经损伤后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的死亡数量变化。方法 :选择 10只正常SD大鼠 ,先计算两侧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数量是否对称 ;再选择 3 5只SD大鼠 ,切断并原位吻合其右侧坐骨神经 ,左侧不作任何处理、作为对照 ... 目的 :研究周围神经损伤后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的死亡数量变化。方法 :选择 10只正常SD大鼠 ,先计算两侧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数量是否对称 ;再选择 3 5只SD大鼠 ,切断并原位吻合其右侧坐骨神经 ,左侧不作任何处理、作为对照 ,于术后不同时间取L4~ 6节段脊髓作HE染色 ,计算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数量的变化。结果 :正常SD大鼠两侧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数量呈对称分布 ;右侧坐骨神经损伤后 ,其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数量较左侧减少。结论 :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胞体有死亡 ,其死亡具有一定的时间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损伤 脊髓运动神经 死亡 神经胞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预处理对脊髓损伤后后角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洪鹏 巴方 +1 位作者 白丹 高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13,17,共4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预处理是否可以通过抑制早期的细胞凋亡来保护脊髓后角神经元。方法随机将24只雄性Wistar大鼠分成对照组与高压氧预处理组。高压氧预处理组在给予高压氧5d后与对照组同时制作脊髓(T8-T10)全横断模型。术后8h、1d和3d取... 目的探讨高压氧预处理是否可以通过抑制早期的细胞凋亡来保护脊髓后角神经元。方法随机将24只雄性Wistar大鼠分成对照组与高压氧预处理组。高压氧预处理组在给予高压氧5d后与对照组同时制作脊髓(T8-T10)全横断模型。术后8h、1d和3d取脊髓做冠状冰冻切片,行Nissl及TUNEL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Nissl染色显示,术后8h及1d时脊髓后角内浓染的细胞多见,高压氧预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浓染的细胞较少,3d后两组无明显差异;TUNEL染色显示,术后8h及1d时阳性细胞多见,8h时两组差异明显(P〈0.05),1d时差异最显著(P〈0.01)。结论高压氧预处理对脊髓损伤后后角神经元起保护作用,术后1d内保护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预处理 脊髓损伤 运动神经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坐骨神经切断后脊髓前角GDNF mRNA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10
作者 宋海涛 贾连顺 +3 位作者 陈坚 陈哲宇 路长林 田万成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1年第6期474-477,共4页
目的 :探讨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 ,脊髓前角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mRNA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方法 :切断SD大鼠两侧坐骨神经 ,建立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伤模型 ,应用半定量RT PCR方法 ,观察大鼠L3 L5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GDNFmRN... 目的 :探讨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 ,脊髓前角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mRNA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方法 :切断SD大鼠两侧坐骨神经 ,建立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伤模型 ,应用半定量RT PCR方法 ,观察大鼠L3 L5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GDNFmRNA的表达。 结果 :坐骨神经切断前 ,GDNFmRNA在脊髓前角少量表达 ,坐骨神经切断后 1天表达减少 2 0 %,4天减少 40 %,7天减少 70 %,14天后减少 80 %。 结论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GDNFmRNA表达减少 ,是“细胞体 轴突 靶器官”轴质流中断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坐骨神经切断术 脊髓运动神经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牵张反射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锦雯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1984年第3期28-32,27,共6页
牵张反射是躯体运动反射的基础,也是常态姿势反射的基础。牵张反射的概念: 当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其长度延长,反射性地引起受牵张的肌肉本身收缩,称之为牵张反射。正常人体骨骼肌被固定的两端,经常受到骨的牵拉,处于拉长状态,或者受外... 牵张反射是躯体运动反射的基础,也是常态姿势反射的基础。牵张反射的概念: 当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其长度延长,反射性地引起受牵张的肌肉本身收缩,称之为牵张反射。正常人体骨骼肌被固定的两端,经常受到骨的牵拉,处于拉长状态,或者受外力牵拉使其拉长,都能刺激该肌本体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同一肌肉收缩,产生牵张反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张反射 牵拉 肌肉收缩 骨骼肌 姿势反射 反射性 动态性 快速收缩 运动神经 中间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