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前车加速度信息的改进IDM模型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邓红星 胡翼 王猛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26-232,共7页
通过引入驾驶员反应时间、反应车型特征的期望跟驰间距系数及前车加速度信息,提出了一种考虑前车加速度信息的改进智能驾驶员模型(AIDM)。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前车加速度信息能进一步提高交通流的稳定性,有效抑制交通拥堵。利用城... 通过引入驾驶员反应时间、反应车型特征的期望跟驰间距系数及前车加速度信息,提出了一种考虑前车加速度信息的改进智能驾驶员模型(AIDM)。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前车加速度信息能进一步提高交通流的稳定性,有效抑制交通拥堵。利用城市道路的实车数据对模型中的前车加速度信息敏感系数进行标定,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与IDM相比,提出的AIDM的拟合精度提高了1.41%。改进后的模型能有效描述实际交通现象,可为智能网联驾驶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跟驰模型 稳定性分析 参数标定 前车加速度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前车加速度的自适应巡航控制算法仿真 被引量:5
2
作者 魏娟 原晨康 +2 位作者 侯效东 景卜卜 杨广元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9923-9929,共7页
巡航车辆的安全车距模型及控制模型是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adaptive cruise control,ACC)的核心。针对一般ACC算法中安全间距模型和控制模型未同时考虑前车加速度的影响因素;将前车加速度作为可变车头时距(variable time headway,VTH)以... 巡航车辆的安全车距模型及控制模型是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adaptive cruise control,ACC)的核心。针对一般ACC算法中安全间距模型和控制模型未同时考虑前车加速度的影响因素;将前车加速度作为可变车头时距(variable time headway,VTH)以及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的输入之一,提出一种考虑前车加速度的自适应巡航控制算法,联合CarSim和MATLAB对传统定速巡航工况和跟随工况进行联合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与采用传统安全间距模型和控制模型的ACC算法比较,所设计的ACC算法可更快速响应前车速度变化情况,并降低速度的变化频率,提高了乘员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车加速度 自适应巡航系统 可变车头时距 模型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前车最优速度与加速度的网联车跟驰模型 被引量:3
3
作者 史昕 纪艺 +1 位作者 赵祥模 惠飞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5-140,共6页
考虑车辆跟驰存在的延时性与传递性,基于网联车的智能感知与协同交互,提出一种基于多前车最优速度与加速度的网联车跟驰模型,并利用线性稳定性分析方法推导所提出模型的临界稳定性判别条件。以环形道路车队过程施加扰动为例,根据加速度... 考虑车辆跟驰存在的延时性与传递性,基于网联车的智能感知与协同交互,提出一种基于多前车最优速度与加速度的网联车跟驰模型,并利用线性稳定性分析方法推导所提出模型的临界稳定性判别条件。以环形道路车队过程施加扰动为例,根据加速度敏感系数ω_i和多前车数k设计数值模拟实验,结合速度和车头距等参数分析不同ω_i和k取值条件下的车队行驶稳定性。模型稳定性分析表明,所提出模型在引入多前车最优速度与加速度项后,具备更优的稳定区域,且考虑前车数k越多、加速度敏感系数ω_i越大,则模型的稳定性越好。数值模拟分析表明,所提出模型相比FVD,OVCM和MHOV模型,当加速度敏感系数ω_i和前车数k取值合理时(ω_i=0.3且k=4),车队速度和车头距的波动幅度相对较小,由此说明所提出模型能较好地吸收扰动且有利于增强车队行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联车跟驰模型 前车最优速度加速度 临界稳定性判别 模型稳定性分析 数值模拟分析 扰动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