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融合手术疗效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良意 陈德玉 +2 位作者 徐建伟 王新伟 郭永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40-143,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对11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手术疗效及常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术后疗效与病程及年龄有关;单节段与双节段减压融合的术后疗效无明显差别,但两者的疗效均高于三节段减压融合的... 目的:探讨影响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对11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手术疗效及常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术后疗效与病程及年龄有关;单节段与双节段减压融合的术后疗效无明显差别,但两者的疗效均高于三节段减压融合的疗效。结论:脊髓型颈椎病一经确诊,应早期施行手术治疗。尽早进行外科干预并采取恰当的手术方式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前路融合手术 影响因素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颈椎前路融合术的比较 被引量:7
2
作者 沈军 王东来 +1 位作者 黄士中 韦敏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15-216,共2页
目的:比较两种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临床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引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环锯法减压后行单纯植骨或Cage植入融合后的临床疗效及X线检查结果。按JOA评分、恢复率(Hirabayashi法)评定手术疗效,并比较术前、术后颈椎... 目的:比较两种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临床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引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环锯法减压后行单纯植骨或Cage植入融合后的临床疗效及X线检查结果。按JOA评分、恢复率(Hirabayashi法)评定手术疗效,并比较术前、术后颈椎动力性摄片结果,判断其融合效果。结果:平均随访4.2年,术前节段不稳病例中,Cage植入组的JOA评分改善率、优良率均村著优于单纯植骨组。而节段稳定者两者疗效相近。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术前X线提示有颈椎不稳者适于前路减压Cage植入,而节段稳定者则可行单纯植骨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融合 比较 术式 单纯植骨融合 CAGE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融合术后假关节形成对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曾岩 党耕町 马庆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假关节形成对神经功能和颈部症状的影响。方法:对109例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患者进行平均11.1年的随访,常规拍摄颈椎屈伸侧位X线片,判断是否有假关节出现。采用JOA17分法对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定,观...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假关节形成对神经功能和颈部症状的影响。方法:对109例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患者进行平均11.1年的随访,常规拍摄颈椎屈伸侧位X线片,判断是否有假关节出现。采用JOA17分法对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定,观察术后患者的颈部症状并进行分级。对部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9例患者的假关节发生率为26.61%(29/109),单节段融合无假关节发生,而4节段融合的假关节发生率为36.36%。术后平均神经功能改善率为68.49%,颈部症状的发生率为35.78%。有假关节者与无假关节者比较,其神经功能改善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颈部症状发生率相近。结论:假关节形成是颈椎前路手术后的常见远期并发症,其发生率与融合节段的多少有关。假关节形成可对术后远期神经功能恢复造成影响,但与患者术后颈部症状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融合 假关节 颈部症状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颈部康复训练对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行颈前路融合术患者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严晓云 李玉伟 +2 位作者 温艳 郑艳红 王启松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7-339,共3页
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zero profile anterior cervical interbody fusion system,Zero-P),是一种置入颈椎间隙的内固定融合装置,与食管无接触、对相邻椎间盘无影响,固定强度及稳定性在侧屈和旋转方面强于颈前路锁定钢板固定... 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zero profile anterior cervical interbody fusion system,Zero-P),是一种置入颈椎间隙的内固定融合装置,与食管无接触、对相邻椎间盘无影响,固定强度及稳定性在侧屈和旋转方面强于颈前路锁定钢板固定,而在屈伸活动方面与颈前路锁定钢板固定没有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融合 椎间融合 康复训练 切迹 内固定系统 疗效 患者 颈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看待颈椎前路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 被引量:3
5
作者 朱庆三 尹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5,共2页
自1911年Hibbs与Albee首次报道脊柱融合术后,融合技术已经成为脊柱外科广泛应用的技术,在脊柱退变性疾病、不稳以及脊柱畸形矫治等手术中,脊柱融合术是毫无争议的"金标准"。但许多学者认为脊柱融合固定后会增加相邻节段椎间盘内压、... 自1911年Hibbs与Albee首次报道脊柱融合术后,融合技术已经成为脊柱外科广泛应用的技术,在脊柱退变性疾病、不稳以及脊柱畸形矫治等手术中,脊柱融合术是毫无争议的"金标准"。但许多学者认为脊柱融合固定后会增加相邻节段椎间盘内压、终板和纤维环应力,临床上融合相邻节段退变亦时有报道,并被认为是由于融合节段活动受限而使相邻节段的应力与活动过度增加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退变性疾病 相邻节段 颈椎前路融合 术后 脊柱融合 椎间盘内压 脊柱外科 融合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颈椎前路融合与非融合手术混合应用的初步认识 被引量:14
6
作者 孙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9,共2页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CDR)的设计理念是保留手术节段的活动,减少以往融合术带来的相邻节段退变加速问题。颈椎融合与非融合混合应用即Hybrid术式,在某些临床情况下可能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 颈椎前路融合 融合手术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相邻节段 保留手术 设计理念 颈椎融合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相对于传统前路融合手术的优势 被引量:9
7
作者 王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8-9,共2页
长期以来,减压植骨融合术一直被认为是治疗脊柱退变性疾患的经典手术或"金标准"。近年来,非融合技术的兴起,使传统手术受到冲击,但非融合手术在取得满意近期效果的同时,随着时日的延长也开始浮现出一些目前难以逾越的问题。... 长期以来,减压植骨融合术一直被认为是治疗脊柱退变性疾患的经典手术或"金标准"。近年来,非融合技术的兴起,使传统手术受到冲击,但非融合手术在取得满意近期效果的同时,随着时日的延长也开始浮现出一些目前难以逾越的问题。治疗脊柱退变性疾患究竟是采用融合还是非融合技术,成为当前学术争论的焦点。本期邀请了全国著名的脊柱外科专家就该课题(重点颈椎)进行讨论,以期通过讨论对脊柱融合与非融合技术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认识,既不要盲目跟从,或不审慎地追求新技术,也应避免因循守旧、故步自封。通过不断努力探索,得出我国专家自己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 前路融合手术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 颈椎退变性疾病 邻近节段退变 治疗效果 颈椎病患者 神经根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融合与非融合手术混合应用有必要吗? 被引量:6
8
作者 田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8,共2页
田伟(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100035北京市)随着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CADR)临床应用的增加,如何评价其作用以及如何看待传统的颈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成为当前的焦点。对二者的对比研究较很多,结论莫衷... 田伟(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100035北京市)随着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CADR)临床应用的增加,如何评价其作用以及如何看待传统的颈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成为当前的焦点。对二者的对比研究较很多,结论莫衷一是。争论的焦点即是邻近椎间关节退变和邻椎病(ASD)的问题。CADR能否有效预防邻椎病?由于有自然病史的掺杂,以及判断ASD的标准不同,结论自然很难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融合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融合 前路减压融合 北京积水潭医院 术式 临床医学院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Frame环辅助下微创腰椎前路融合术的护理 被引量:2
9
作者 张英 孙巍 +1 位作者 张晓萍 宋滇文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年第1期57-58,共2页
目的探讨SynFram e环辅助下微创腰椎前路融合术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9例行SynFram e环辅助下微创腰椎前路融合术治疗的患者加强术前、术后护理,观察疗效。结果9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日13 d,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全面的围术期护... 目的探讨SynFram e环辅助下微创腰椎前路融合术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9例行SynFram e环辅助下微创腰椎前路融合术治疗的患者加强术前、术后护理,观察疗效。结果9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日13 d,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全面的围术期护理和康复锻炼有利于SynFram e环辅助下微创腰椎前路融合术治疗患者的功能恢复,缩短住院周期,使患者尽快回归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 退变性病变 前路融合 SynFrame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滑脱患者行微创腰椎前路融合术的手术配合 被引量:3
10
作者 金嵩 于霓 宋艳华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12期17-18,共2页
对8例腰椎滑脱患者采用微创腹膜外入路腰椎前路融合术。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出血量均<100ml;术后24~48h即可下床活动,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术后住院7~14d出院;随访20个月,6例滑脱椎体基本复位,椎间融合器稳固,2例症状明显改善。... 对8例腰椎滑脱患者采用微创腹膜外入路腰椎前路融合术。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出血量均<100ml;术后24~48h即可下床活动,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术后住院7~14d出院;随访20个月,6例滑脱椎体基本复位,椎间融合器稳固,2例症状明显改善。提示采用微创腹膜外入路施行腰椎椎间融合术,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手术时间短,对患者损伤小,恢复较快。护士须提前熟悉手术程序,做好器械及物品的准备,术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根据手术步骤及时传递所需器械,为手术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 微创 腰椎前路融合 手术中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植骨方法在颈椎前路融合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锦波 唐天驷 杨惠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2000年第3期185-185,共1页
关键词 颈椎前路融合 应用 自体髂骨植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融合器钢板一体化系统植入治疗颈椎病护理要点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海容 于莹 +2 位作者 杨丽芳 靳青 郭晓菊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年第5期53-54,共2页
目的 介绍颈椎前路融合器 钢板 体化系统 (PCB)植入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对 2 1例颈椎前路PCB植入术患者实施术前、术后及康复一体化护理 ,并进行了初期随访。结果 本组患者平均下床时间为术后 8h ,6个月以上 15例随访观察 ,颈椎... 目的 介绍颈椎前路融合器 钢板 体化系统 (PCB)植入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对 2 1例颈椎前路PCB植入术患者实施术前、术后及康复一体化护理 ,并进行了初期随访。结果 本组患者平均下床时间为术后 8h ,6个月以上 15例随访观察 ,颈椎融合率96.5 % ,未见PCB术后并发症。结论 PCB装置能提供即刻的颈椎稳定 ,术后不用带颈托制动 ,护士在围手术期给予正确的指导和护理 ,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颈椎病 护理 颈椎前路融合器-钢板一体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期后路松解前路融合治疗陈旧性双侧关节突关节交锁
13
作者 洪盾 陈海啸 +1 位作者 林列 洪正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8期510-511,共2页
关键词 Ⅰ期后路松解前路融合 治疗 陈旧性双侧关节突关节交锁 颈椎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腰椎前路融合术
14
作者 姜晓幸 陈统一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6-208,共3页
目的 探索经腹腔镜下的腰椎前路融合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分析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提出更好地完成手术的改进建议。方法  2例腰椎前路的融合手术在腹腔镜下 ,经腹膜外完成 ,其中 1例为L4 I度滑脱 ,1例为L5不稳定。结果  2例病人手术... 目的 探索经腹腔镜下的腰椎前路融合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分析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提出更好地完成手术的改进建议。方法  2例腰椎前路的融合手术在腹腔镜下 ,经腹膜外完成 ,其中 1例为L4 I度滑脱 ,1例为L5不稳定。结果  2例病人手术中的出血量少 ,腹部的切口小 ,卧床及住院的天数短 ,分别为 5d及 8~ 10d ,术前的症状消失。结论 腹腔镜下的腰椎融合术是安全、有效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腰椎前路融合 腰椎滑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格掌握颈前路融合与非融合手术联合应用的适应证
15
作者 王义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11,共2页
近年来,基于对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的再认识,颈前路融合与非融合手术方式选择成为一个新的争论话题。争论的焦点是融合手术对ASD的影响,以及非融合手术是否能达到减少ASD的目的。
关键词 前路融合 融合手术 适应证 邻近节段退变 ASD 式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终板生物力学特性在前路融合术中的作用(英文)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鉴轶 朱青安 +4 位作者 原林 赵卫东 林荔军 张美超 黄文华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02-408,共7页
目的研究颈椎保留终板与去除终板状态下不同位点生物力学特性的分布规律,评价颈椎终板在前路融合术中的作用。方法将骨密度无差异的42例人体新鲜颈椎标本随机分为两组(保留终板组24例,去除终板组18例),对每一终板平面上22个特定的测试... 目的研究颈椎保留终板与去除终板状态下不同位点生物力学特性的分布规律,评价颈椎终板在前路融合术中的作用。方法将骨密度无差异的42例人体新鲜颈椎标本随机分为两组(保留终板组24例,去除终板组18例),对每一终板平面上22个特定的测试点进行压缩实验,直径2mm的半球形压头以0.03mm/s的速度垂直于终板平面下压2mm,由所得的力-位移曲线计算出最大压缩力及刚度,采用t检验、析因分析及SNK检验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颈椎上、下终板保留终板组与去除终板组之间的最大压缩力及刚度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颈椎后部是保留终板组颈椎上终板力学强度较大的区域,颈椎外侧区是颈椎下终板力学强度较大的区域;去除终板组颈椎后部是上终板平面力学强度较大的区域,颈椎后外侧是下终板平面力学强度较大的区域。结论颈椎终板在颈椎前路融合术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进行手术或改进椎间植入物设计时应考虑到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特性 颈椎终板 前路融合 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CT值在预测颈椎前路融合术后早期内置物沉降中的应用价值
17
作者 何磊 周非非 +8 位作者 孙宇 李危石 王少波 张凤山 张立 潘胜发 刁垠泽 陈欣 赵衍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80-887,共8页
目的:研究颈椎椎体CT值在预测颈椎前路融合术后早期内置物沉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颈椎专业组收治的306例行颈椎前路融合手术的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 目的:研究颈椎椎体CT值在预测颈椎前路融合术后早期内置物沉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颈椎专业组收治的306例行颈椎前路融合手术的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上测量C2~C7.椎体中横断面的CT值,通过双能X线吸收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获得L1~L4总的骨密度T值。在术后第2天、术后3个月颈椎中立侧位X线片上分别测量颈椎前路融合节段前、后缘高度和融合节段Cobb角。定义术后3个月较术后2d融合节段前、后缘高度丢失的平均值≥2mm为内置物发生沉降。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腰椎骨密度T值与C2~C7椎体CT均值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C2~C7椎体CT均值、腰椎骨密度T值分别与融合节段高度丢失数值、融合节段Cobb角改变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检验C2~C7椎体CT均值、腰椎骨密度T值与沉降的关联。以沉降为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C2~C7椎体CT均值的临界值。结果:术后3个月明确发生沉降122例,未发生沉降184例,沉降发生率为39.9%。C2~C7椎体CT均值与腰椎骨密度T值呈显著正相关(r=0.518,P<0.001),与融合节段Cobb角改变有显著相关性(r=-0.170,P=0.003),呈负相关。但腰椎骨密度T值与融合节段Cobb角改变无显著相关性(P=0.605)。融合节段高度丢失值与C2~C7椎体CT均值无显著相关性(P=0.056),与腰椎骨密度T值无显著相关性(P=0.274)。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控制性别、术式和节段的影响后,内置物沉降与C2~C7椎体CT均值有显著相关性(P=0.035),CT值每升高1HU,沉降风险降低0.4%(OR=0.996,95%CI:0.992~1.000);控制性别、术式和节段的影响后,内置物沉降与腰椎骨密度T值的无显著相关性(P=0.098)。以沉降为标准,采用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为0.562,ROC曲线上最佳C2~C7椎体CT均值为273HU。结论:预测颈椎前路融合术后早期内置物沉降时颈椎椎体CT值要优于腰椎骨密度T值,术前较高的颈椎椎体CT值患者术后发生内置物沉降的,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融合手术 沉降 CT值 T值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后协同颈椎旋转扳法的生物力学分析
18
作者 王逸松 王辉昊 +3 位作者 俞仲翔 张敏 郑昱新 詹红生 《医用生物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33,共8页
目的 探究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ACDF)术后协同应用颈椎旋转扳法治疗的生物力学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基于CT数据建立正常C0~T1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构建... 目的 探究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ACDF)术后协同应用颈椎旋转扳法治疗的生物力学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基于CT数据建立正常C0~T1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构建颈椎C5~6节段ACDF术后模型,在两种模型C4、C7节段分别模拟颈椎旋转扳法,并分析比较两种模型在C4、C7节段手法加载下椎体、双侧关节突关节、椎间盘及内固定系统von Mises应力情况。结果 C4节段进行手法加载时,ACDF术后模型C5、C6和C7椎体应力较正常模型分别下降12.3%、11.5%、26.4%,双侧关节突关节应力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C4~5、C5~6、C6~7节段左侧关节突关节应力分别下降12.3%、58.8%、15.4%,右侧关节突关节应力分别下降16.6%、92.1%、17.2%。C4~5和C6~7节段椎间盘应力较正常模型分别下降13.2%、4.0%,而C5~6节段融合器、钢板和螺钉的最大应力分别为9.349、111.9和300.8 MPa。C7节段进行手法加载时,ACDF术后模型的C4、C5和C6椎体应力较正常模型显著增加,尤其是C5椎体,其应力增加了近18倍,同时除了C4~5节段左侧关节突关节应力上升57.7%外,其余节段的双侧关节突关节应力普遍下降,但其C4~5和C6~7节段椎间盘应力较正常模型分别增加43.2%、21.7%,且C5~6节段融合器、钢板和螺钉的应力分别为2.926、205.4和256.2 MPa。结论 ACDF术后于融合节段上位椎体行手法的安全性相对较高,但融合节段下位椎体行手法可能导致应力集中,增加损伤风险。在实施术后保守治疗时,应考虑手法操作的安全性和适应症,避免在高风险区域进行操作,同时基于患者具体术后生物力学的状态实施更为精准、安全的手法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 颈椎旋转扳法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尾寒羊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模型的建立及评估 被引量:2
19
作者 窦新雨 刘宇 +6 位作者 刘啸 祝斌 贾斐 王霖邦 金攻 沈飞 刘晓光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9-150,共12页
目的颈椎间盘突出症(cervical disc herniation,CDH)是骨科常见疾病之一,随着对该疾病研究的深入及颈椎内植物的发展,建立颈椎融合动物模型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目前国内对颈椎融合动物模型建立及评估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以期为颈椎融... 目的颈椎间盘突出症(cervical disc herniation,CDH)是骨科常见疾病之一,随着对该疾病研究的深入及颈椎内植物的发展,建立颈椎融合动物模型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目前国内对颈椎融合动物模型建立及评估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以期为颈椎融合相关研究提供完备的动物模型和内植物性能的评估方案。方法选择小尾寒羊,改良术式后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将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椎间融合器(interbody fusion cage,Cage)(对照组)、3D打印钛合金Cage(实验组1)及新方法钛合金Cage(实验组2)分别植入每只羊的不同颈椎节段(C2/3~C4/5),术后行血液学检测、组织病理学分析评估手术恢复情况及材料生物安全性,利用X光、CT、Micro-CT及定量分析、硬组织切片染色、生物力学试验评估内植物的骨长入及骨融合情况。结果绵羊改良术式ACDF模型建立成功,血液学检测重要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病理学分析显示均无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内植物生物安全性良好,X光及CT显示内固定位置及椎间融合情况良好,术后3个月及6个月Micro-CT及定量分析表明,与PEEK Cage组相比,新方法钛合金Cage组及3D打印钛合金Cage组内部的骨体积/总体积、骨小梁数目显著性升高(P<0.01),骨小梁间距显著性降低(P<0.01),且新方法钛合金Cage组骨质长入更多(P<0.01),硬组织切片染色表明新方法钛合金Cage组及3D打印钛合金Cage组孔隙内有明显骨质长入且较为密实,结合较PEEK Cage组略好,生物力学试验显示,与PEEK Cage组相比,新方法钛合金Cage及3D打印钛合金Cage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颈椎屈伸、侧弯、扭转运动范围(P<0.05),同时增强了颈椎的稳定性,且新方法钛合金Cage更有优势(P<0.05)。结论建立绵羊改良术式ACDF模型后,利用合理有效的评估方法,证明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及有效性,同时说明3种材料的Cage均显示出良好的生物安全性,新方法钛合金Cage及3D打印钛合金Cage较PEEK Cage的骨长入及骨融合性能更强,可增强颈椎的稳定性,且新方法钛合金Cage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 颈椎间盘突出症 绵羊模型 椎间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内镜辅助下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益 徐彬 +2 位作者 陈杨达豪 徐卫星 盛红枫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880-2887,共8页
目的研究微创内镜辅助下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mini open endoscope assisted-ACDF,MOEA-ACDF)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2月至2023年3月于医院因CSR接受手术... 目的研究微创内镜辅助下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mini open endoscope assisted-ACDF,MOEA-ACDF)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2月至2023年3月于医院因CSR接受手术的患者,包括常规ACDF组与MOEA-ACDF组,评估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植骨融合情况,手术后VAS疼痛评分、JOA评分、C_(2-7)Cobb角、手术节段前柱高度,以及伤口感染、切口愈合不良、血肿形成、脑脊液漏、神经损伤、内固定相关并发症。结果纳入常规ACDF组患者41例,MOEA-ACDF组患者41例。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之间相比,术后VAS疼痛评分、JOA评分、C_(2-7)Cobb角、手术节段前柱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常规ACDF组相比,MOEA-ACDF组手术时间稍长(P=0.02)。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VAS疼痛评分下降,JOA评分、C_(2-7)Cobb角、手术节段前柱高度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均无患者出现伤口感染、切口愈合不良、血肿形成、脑脊液漏、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MOEA-ACDF技术治疗CSR,可以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恢复颈椎高度与曲度,获得与常规ACDF术相似的临床效果,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虽然MOEA-ACDF技术手术时间较常规ACDF术稍延长,但其具有手术视野清晰开阔、深部聚焦、照明良好、出血少、创伤小的优点,进而方便术者进行颈椎间盘摘除、神经根管松解、后纵韧带切除等操作,减少神经、脊髓、硬膜和椎动脉损伤,是一项值得推广和应用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辅助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 微创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