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动脉型颈椎病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的疗效分析
1
作者 艾义翔 刘俭涛 +7 位作者 郝定均 龚禧 朱以涵 李幸橼 张熙伟 王考 孙佳俊 张淑媛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7期670-675,共6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42例CSA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42例CSA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5例,女17例;年龄30~74(53.9±11.0)岁。单节段病变18例,2个节段病变17例,3个节段病变7例。分别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时采用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听力及平衡委员会评分(Committee on Hearing and Equilibrium,CHE)、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和颈椎曲度Cobb角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4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0(14.0±5.2)个月;手术时间95~220(160.38±36.77)min,术中出血量30~85(53.60±18.98)ml。2例术后出现轻度吞咽困难,给予雾化吸入等对症处理后均好转。CHE评分由术前(4.05±0.96)分降低至术后6个月的(2.40±0.70)分(t=12.97,P<0.05)。术后6个月38例眩晕改善,改善率90.5%。NDI评分的由术前的(34.43±8.04)分降低至术后6个月的(20.76±3.91)分(t=11.83,P<0.05)。颈椎曲度Cobb角由术前的(8.04±6.70)°提高至术后6个月的(12.42±5.23)°(t=-15.96,P<0.05)。结论:ACDF术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突出,手术通过解除骨性压迫,重建颈椎曲度,可快速缓解患者的发作性眩晕症状。但需要严格把握手术指征,明确患者眩晕原因,对保守治疗无效的CSA患者,ACDF手术可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型颈 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 颈性眩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路间盘切除椎体间融合术与标准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临床疗效比较
2
作者 任伟 《临床医药实践》 2010年第3期189-191,共3页
目的:比较前路椎间盘切除椎体间融合术(ADIF)与标准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S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远期疗效、各自的优缺点及各自的适应证,以丰富LDH的治疗方法,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更有效的选择。方法:应用日本千叶大学的评分方法... 目的:比较前路椎间盘切除椎体间融合术(ADIF)与标准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S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远期疗效、各自的优缺点及各自的适应证,以丰富LDH的治疗方法,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更有效的选择。方法:应用日本千叶大学的评分方法和JOA评分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长期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1年内优良率均在90%以上,差异无显著性;2年后,ADIF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SD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JOA得分较术前均有非常显著提高(P<0.01);2年以后的JOA评分SD组和ADIF组分别为(20.98±8.20)分和(26.13±8.81)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两年SD组和ADIF组患者不满意率分别为43.8%和15.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ADIF和SD用于LDH的治疗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正确选择,但从其远期疗效来看,ADIF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标准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前路椎间盘切除椎体间融合术 远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后复发性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33
3
作者 姜宇 袁磊 +7 位作者 郭昭庆 李危石 陈仲强 齐强 曾岩 孙垂国 钟沃权 孙卓然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1-46,共6页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后复发性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后复发性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8年12月46例PELD术后复发性单节段LDH行TLIF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初次行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31例(PETD组),初次行经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15例(PEID组)。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围术期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水平、围术期并发症和随访情况等。结果PETD组翻修术中出血量(239.7±91.8)ml,PEID组(235.3±47.9)ml;PETD组翻修术后引流量(483.4±248.0)ml,PEID组(342.7±99.0)ml。翻修手术时5例发生脑脊液漏,均发生在PETD组。PETD组7例(22.6%)术后出现一过性神经功能加重,PEID组仅2例(13.3%)。46例术后随访(34.8±9.2)月,末次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症状复发和再次翻修手术,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29分法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0.000),PEID、PETD组改良MacNab疗效评定优良率分别为93.3%(14/15)、93.5%(29/31)。结论TLIF治疗PELD术后复发性单节段LDH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 孔腰融合术 孔入路经皮内镜椎间盘切除 入路经皮内镜椎间盘切除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翻修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4
作者 杨奇峰 谭洪宇 张杨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6期1193-1196,共4页
目的:对比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 目的:对比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汝州市骨科医院2020年6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92例LDH患者,随机分为PTED组和MIS-TLIF组,各46例,分别行PTED术和MIS-TLIF术。术后3 m,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和围术期指标;术后1 d和术后3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术后1m和术后3m,采用疼痛数字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估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腰椎功能;术后随访3m,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 m,PTED组手术优良率高于MIS-TLIF组(P<0.05);PTED组术中失血量少于MIS-TLIF组,切口长度、手术用时、术后初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短于MIS-TLIF组(P<0.05);术后1 d、3 d,PTED组血清TNF-α、PCT、CRP水显低于MIS-TLIF组(P<0.05);术后1 m、3 m,PTED组ODI、NRS评分均低于MIS-TLIF组(P<0.05);PTED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MIS-TLIF组(P<0.05)。结论:PTED术治疗LDH患者疗效更好,可优化围术期指标,减轻炎性反应和术后疼痛,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微创经孔腰融合术 功能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后颈椎椎旁肌退变对临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博文 张杨 +3 位作者 杨科荣 段寒 周嘉辉 谭洪宇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4期622-626,共5页
目的探讨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ACDF)术对术后椎旁肌肉的影响以及ACDF术后椎旁肌肉的改变是否会影响术后临床症状。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接受ACDF术的50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作为手术组... 目的探讨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ACDF)术对术后椎旁肌肉的影响以及ACDF术后椎旁肌肉的改变是否会影响术后临床症状。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接受ACDF术的50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作为手术组,选取同期在医院体检中心接受颈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测量相应平面肌肉及脂肪T2加权像上的横截面并计算脂肪与肌肉面积之比。比较健康组和手术组患者脂肪与肌肉面积比,比较手术组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脂肪与肌肉面积比。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患者残疾程度,采用改良颈椎日本骨科协会评分(mJOA)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比较脂肪与肌肉面积比与VAS、NDI、mJOA评分的关系。结果健康组人群脂肪与肌肉面积比中位数为0.44(0.33,0.66),手术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脂肪与肌肉面积比中位数分别为0.66(0.56,1.21)和0.77(0.58,1.28)。健康组和手术组脂肪与肌肉面积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脂肪与肌肉面积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功能评分和影像学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NDI、VAS评分分别与术前和末次随访的脂肪与肌肉面积比呈正相关(P<0.05)。未发现mJOA评分和脂肪与肌肉面积比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ACDF手术可能与单节段CSM患者术后颈部肌肉退变有关,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与相应节段椎旁肌肉的退变程度呈正相关,椎旁肌肉加权像上的横截面越小,其颈部疼痛症状越重,但与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旁肌退变 磁共振成像参数 脊髓型颈 视觉模拟评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扩张通道系统辅助椎间盘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黄承军 唐福宇 +3 位作者 王力平 徐敏 娄宇明 梁柱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8期747-749,共3页
关键词 融合术 椎间盘 通道系统 微创技术 隙高度 疾病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联合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9
7
作者 储诚煜 王峰 +4 位作者 张建华 陈斌 王正 梁文武 刘安平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4期31-34,共4页
目的观察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联合补中益气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TLIF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 目的观察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联合补中益气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TLIF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补中益气汤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周末、1个月末、3个月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价下肢疼痛程度,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量表评价腰椎疼痛程度。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末、1个月末和3个月末,两组VAS评分和JOA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各观察点VAS评分和JO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TLIF治疗相比,腰椎后路TLIF联合补中益气汤能明显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术 补中益气汤 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肖斌 田伟 +4 位作者 刘波 张贵林 李勤 胡临 孙玉珍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44期3-5,共3页
目的观察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44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采用下肢疼痛VAS、ODI评分和腰椎JOA评分进行术后临床效果评估。结果手术时间(134.9±44.1)min,估... 目的观察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44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采用下肢疼痛VAS、ODI评分和腰椎JOA评分进行术后临床效果评估。结果手术时间(134.9±44.1)min,估计出血量(386.6±199.1)m L,住院时间(13.0±3.8)d,随访(7.7±4.7)个月。术后出现脑脊液漏6例,一过性单侧肌力下降2例,随访时均有所恢复。与术前比较,随访时下肢VAS、ODI评分降低,腰椎JOA评分升高,P均<0.01。结论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融合术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可扩张通道下腰椎间盘切除结合椎间孔腰椎融合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被引量:8
9
作者 杨志发 刘展亮 张惠城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4期81-82,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可扩张通道下腰椎间盘切除结合椎间孔腰椎融合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32例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观察组行Mast Quadrant微创可扩张通道下腰椎间盘切除结合椎间孔腰椎... 目的探讨微创可扩张通道下腰椎间盘切除结合椎间孔腰椎融合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32例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观察组行Mast Quadrant微创可扩张通道下腰椎间盘切除结合椎间孔腰椎融合术,对照组采用常规腰椎后路开窗法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出血量、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恢复日常生活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改良Mac Nab评定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可扩张通道下腰椎间盘切除结合椎间孔腰椎融合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可靠,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切除 孔腰融合术 微创可扩张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后外侧融合术和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马晓勇 胡向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5期56-57,61,共3页
目的比较腰椎后外侧融合术和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河北大学附属医院2009年9月~2011年8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方案分为两组,采用腰椎后外侧融合术治疗的52... 目的比较腰椎后外侧融合术和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河北大学附属医院2009年9月~2011年8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方案分为两组,采用腰椎后外侧融合术治疗的52例作为A组,采用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的54例作为B组,比较两种手术方案的治疗情况。结果 A组的总有效率为84.6%,明显低于B组的98.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椎间高度、节段角度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A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8%,B组为3.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获得更佳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可靠,能更有效地改善椎体间融合情况,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后外侧融合术 后路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盘镜下建立椎弓根钉通道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贤康 钟家云 +4 位作者 李腾标 林夏全 赵德兵 黄其裕 侯信合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22期63-65,88,共4页
目的探究椎间盘镜下建立椎弓根钉通道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3月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9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6例患者选择椎间盘镜下建立椎弓根钉通道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目的探究椎间盘镜下建立椎弓根钉通道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3月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9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6例患者选择椎间盘镜下建立椎弓根钉通道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进行治疗(观察组),46例患者选择传统开放式后路椎间盘摘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疼痛评分、椎间隙高度、临床好转率及满意度等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均要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疼痛评分、椎间隙高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好转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盘镜下建立椎弓根钉通道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临床效果显著,疗效确切,且术中出血量少、切口小、术后恢复也快,值得研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弓根钉通道 后路腰融合术 融合术 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红光局部照射结合自我效能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邹奕 吴秋萍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1年第10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高能红光局部照射结合自我效能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后恐动及康复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江阴市人民医院接受PLIF治疗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1∶1比例随... 目的探讨高能红光局部照射结合自我效能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后恐动及康复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江阴市人民医院接受PLIF治疗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1∶1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给予高能红光局部照射+自我效能干预。比较2组在干预前和干预4周后的疼痛程度、恐动程度、自我效能、腰椎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干预4周后,2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恐动症Tampa量表(TSK)评分、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评分、Osw 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Barthel指数(BI)均明显优于同组干预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00%(P<0.05)。结论高能红光局部照射结合自我效能干预能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PLIF术后的疼痛程度,增强其自我效能,减轻术后恐动程度,提高康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后路腰融合术 高能红光 自我效能 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内镜辅助斜外侧椎间融合术与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3
作者 何彪 李世伟 +4 位作者 谢永波 张兵 郑科 徐阳 杨果 《中国内镜杂志》 2023年第1期29-37,共9页
目的 探究脊柱内镜辅助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LIF)与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不稳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9年8月该院诊治的腰椎不稳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87例,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OLIF组与TLIF... 目的 探究脊柱内镜辅助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LIF)与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不稳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9年8月该院诊治的腰椎不稳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87例,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OLIF组与TLIF组,OLIF组44例,TLIF组43例。OLIF组患者选用脊柱内镜辅助OLIF方式进行手术,TLIF组患者选用脊柱内镜辅助TLIF方式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影像学参数(腰椎矢状位Cobb角、腰椎冠状位Cobb角以及顶椎中心偏移距离),比较两组患者初次下床行走时间、住院时间、融合率、塌陷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评估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时间上,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VAS和OD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别上,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OLIF组与TLIF组VAS和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OLIF组和TLIF组腰椎矢状位Cobb角大于手术前,腰椎冠状位Cobb角以及顶椎中心偏移距离小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OLIF组3种影像学参数恢复情况均优于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OLIF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OLIF组与TLIF组椎间融合器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OLIF组椎间融合器塌陷率低于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脊柱内镜辅助下,OLIF比TLIF治疗腰椎不稳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更好,患者恢复更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镜 斜外侧融合术(OLIF) 孔腰融合术(TLIF) 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联合补肾活血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祥法 刘鹏 《安徽医学》 2020年第3期327-329,共3页
目的观察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联合补肾活血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8年2月在阜阳市太和县人民医院骨科就诊的1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88... 目的观察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联合补肾活血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8年2月在阜阳市太和县人民医院骨科就诊的1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88例。治疗组患者接受TLIF联合补肾活血方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TLIF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32%vs 88.64%),VAS评分、JO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4.75±0.98)分vs(3.47±1.04)分,(10.59±2.54)分vs(5.81±3.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JOA评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治疗组患者无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TLIF联合补肾活血方可以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功能活动,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腰融合术 补肾活血方 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被引量:4
15
作者 杜杰 袁春晓 张嵩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22期4117-4119,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邓州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接受改良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的3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改良组;另收集医院同期接受传统后... 目的探讨改良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邓州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接受改良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的3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改良组;另收集医院同期接受传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的3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传统组。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腰椎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椎体间融合情况。结果改良组手术时间短于传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传统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ODI指数低于术前,且改良组低于传统组(P<0.05);术后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椎体间融合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相比,改良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可缩短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促进患者术后腰椎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融合术 后路弓根螺钉固定术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探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鹏 朱学芹 王大巍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12期46-48,共3页
目的:探究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RLDH)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5月至2019年9月期间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80例R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 目的:探究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RLDH)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5月至2019年9月期间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80例R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分别采用MIS-TLIF与经后方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对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及其各项临床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其手术切口更短,其术中的出血量更少,其手术的时间和术后住院的时间均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MIS-TLIF治疗RLDH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病情,且具有手术切口小、手术的时间短、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少及术后住院的时间短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孔入路腰融合术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后方入路腰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56
17
作者 张之栋 杜怡斌 储建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83-587,共5页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与Quadrant通道辅助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与Quadrant通道辅助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12月,选择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按随机数字表中随机数的奇数和偶数分为2组,每组30例。2组年龄、性别、病变节段、临床诊断、影像学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同一组脊柱外科医师手术,分别行PELD(TESSYS椎间孔镜系统)和Quadrant通道辅助Mis-TLIF。随访12-24个月,平均16.2月,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JOA评分、改良Mac Nab标准评定,以及并发症的种类和发生率。结果与Mis-TLIF组相比,PELD组的手术时间短[(72.0±18.7)min vs.(137.0±48.3)min,t=-6.857,P=0.000],术中出血少[(28.0±14.7)ml vs.(314.0±13.6)ml,t=-11.831,P=0.000],住院时间短[(4.0±1.0)d vs.(10.0±3.0)d,t=-9.298,P=0.000]。术后2周和术后3个月PELD组腰腿痛的VAS评分优于Mis-TLIF组(P〈0.05)。术后3、12个月PELD组ODI、JOA评分明显优于Mis-TLIF组(P〈0.05)。2组术后12个月Mac Nab评级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PELD和Quadrant通道辅助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前者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孔镜腰椎间盘切除 融合术 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内镜辅助套管内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2
18
作者 薛文 王栋 +4 位作者 管晓鹂 刘林 王增平 杨阳 钱耀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56-759,共4页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辅助套管内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月行脊柱内镜辅助套管内MIS-T...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辅助套管内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月行脊柱内镜辅助套管内MIS-TLIF技术治疗12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资料。在椎间孔镜系统下完成突出椎间盘切除,确认神经根走行,在套管下行椎间融合,经皮行椎弓根螺钉固定。结果12例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24.8±33.5)min,术中出血量(156.4±46.1)ml。术后随访(15.6±3.9)月。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order index,ODI)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改善(P=0.000),均获骨性融合。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疗效评定结果:优6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为92%。结论微创脊柱内镜辅助套管内MIS-TLIF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镜系统 椎间盘突出 微创经孔腰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ltse入路单侧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对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贤玉 董胜利 +2 位作者 刘帅 李来好 高振甫 《淮海医药》 CAS 2021年第2期138-140,144,共4页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Wiltse)入路单侧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对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LLDH)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64例FLLDH患者,依照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32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后正中入路TLI...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Wiltse)入路单侧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对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LLDH)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64例FLLDH患者,依照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32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后正中入路TLIF治疗,观察组接受Wiltse入路单侧TLIF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腰椎功能、疼痛程度、应急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1年,观察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d,观察组血清β-内啡肽(β-EP)高于对照组,前列腺素E2(PGE2)、神经肽Y(NPY)、血清皮质醇(Cor)、丙二醛(MAD)、超氧阴离子(O2-)、氢氧根离子(OH-)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Wiltse入路单侧TLIF治疗FLLDH,不仅能缩短手术时长,减少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减少疼痛,还能改善患者腰椎功能,且对应激反应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旁肌隙入路 后正中入路 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欣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8期1408-1409,共2页
目的研究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11月于灵宝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PLIF组[39例,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MIS-TLIF组(3... 目的研究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11月于灵宝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PLIF组[39例,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MIS-TLIF组(39例,MIS-TLIF)。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疼痛程度、腰椎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周、术后3个月、术后1 a,MIS-TLIF组VAS、ODI评分低于PLIF组(P<0.05)。PLIF组和MIS-TLIF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51%(8/39)、5.13%(2/39),MIS-TLIF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LIF组(P<0.05)。结论采用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腰椎功能改善,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微创经孔腰融合术 后路腰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