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椎前路减压手术解剖标志定位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林永绥 王万明 +2 位作者 张发惠 郑和平 王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23-528,共6页
目的为颈椎前路减压手术在有限显露术野中达到安全、有效减压提供更科学的减压标志。方法在15具成人尸体标本上,解剖观测C3~7节段相关解剖数据,以所测量的数据为基础,计算:(1)椎体钩前脚至颈长肌内侧缘的距离/颈长肌内侧缘至正中矢... 目的为颈椎前路减压手术在有限显露术野中达到安全、有效减压提供更科学的减压标志。方法在15具成人尸体标本上,解剖观测C3~7节段相关解剖数据,以所测量的数据为基础,计算:(1)椎体钩前脚至颈长肌内侧缘的距离/颈长肌内侧缘至正中矢状面的距离(AULD/MLPD);(2)椎体钩前脚至横突孔内侧缘的距离/椎体钩前脚至颈长肌内侧缘的距离(AUTD/AULD);(3)椎体钩前脚至硬膜囊外侧缘的垂直距离/椎体钩后脚至硬膜囊外侧缘的距离(AUDD/PUDD)和(4)椎体钩与神经根最近点和椎体钩前脚的垂直距离/椎体钩前后脚的垂直距离(UNAD/APUD)。结果 AULD/MLPD在C3的平均值为0.83,在C4的平均值为0.55,在C5的平均值为0.20,在C6的平均值为0.34,在C7的平均值为0.27;AUTD/AULD的平均值为2.71;AUDD/PUDD的平均值为0.28;UNAD/APUD的平均值为0.34。结论椎体钩前脚是颈椎体前部恒定的解剖标志,可作为颈椎前路手术的稳定、可靠的骨性减压标志,依据AUDD/PUDD、UNAD/APUD和AUTD/AULD的比值,有助于术中判断硬膜囊、颈神经根和椎动脉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减压手术 解剖标志 解剖学研究 颈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手术的近期并发症及其原因探讨 被引量:5
2
作者 白克文 邹德威 +5 位作者 海涌 马华松 周雪峰 鲍磊 陈志明 王小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703-704,共2页
关键词 近期并发症 颈椎前路手术 原因探讨 颈椎前路减压手术 手术并发症 手术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前路经椎间隙扩大锥状减压融合术治疗严重椎间隙狭窄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沈晓龙 刘洋 +9 位作者 徐辰 魏磊鑫 吴卉乔 祁敏 钟华建 王睿哲 张子凡 王新伟 陈华江 袁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961-971,共11页
目的:观察颈前路经椎间隙扩大锥状减压融合术(enlarged anterior cervical intervertebral cone-shape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EACDF)治疗严重椎间隙狭窄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7月采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 目的:观察颈前路经椎间隙扩大锥状减压融合术(enlarged anterior cervical intervertebral cone-shape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EACDF)治疗严重椎间隙狭窄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7月采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手术治疗的135例严重椎间隙狭窄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3例患者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纳入ACCF组;82例患者行EACDF,术中采用撑开扩大椎间隙、切除椎体部分后缘及部分钩椎关节的扩大减压方式,纳入EACDF组。对比两组间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日,术前和术后即刻、2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颈肩部及上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颈椎残障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及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测量术前和术后即刻、2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颈椎整体曲度(C2-C7 Cobb角)、手术节段Cobb角、手术节段椎间高度、狭窄节段椎间孔高度及面积。记录两组植骨融合率及手术并发症。结果:两组间年龄、性别、BMI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24~78个月(47.74±20.36个月)。两组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平均住院日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即刻、2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的颈痛与上肢痛VAS评分、NDI及JOA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术前颈痛与上肢痛VAS评分、NDI及JOA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EACDF组术后即刻上肢痛VAS评分明显低于ACCF组(P<0.05),两组间术后2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颈痛与上肢痛VAS评分、NDI及JOA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EACDF组术后即刻、2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C2-C7 Cobb角、手术节段Cobb角、手术节段椎间高度、狭窄节段椎间孔高度及面积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ACCF组术后即刻、2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C2-C7 Cobb角、手术节段Cobb角、狭窄节段椎间孔面积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即刻手术节段椎间高度、狭窄节段椎间孔高度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但术后12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狭窄节段椎间孔高度较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间术前C2-C7 Cobb角、手术节段Cobb角、手术节段椎间高度、狭窄节段椎间孔高度及面积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即刻、2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EACDF组均明显大于ACCF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均已植骨融合,ACCF组钛网下沉发生率20.75%。结论:相较于ACCF术式,EACDF能够获得一致的临床效果,并且在恢复椎间隙高度、纠正颈椎曲度及减压椎间孔狭窄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前路减压融合手术 椎间隙狭窄 钩椎关节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性输血器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4
作者 魏文婷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24期22-22,共1页
对于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椎间盘退行性病变,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手术并应用自体松质骨植入融合器进行椎间融合技术是目前治疗该类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自体骨是能将骨诱导、骨传导和骨再生完美结合的唯一材料,因此被公认为是脊柱融合材料... 对于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椎间盘退行性病变,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手术并应用自体松质骨植入融合器进行椎间融合技术是目前治疗该类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自体骨是能将骨诱导、骨传导和骨再生完美结合的唯一材料,因此被公认为是脊柱融合材料的金标准。微型磨钻的应用,使颈椎前路手术操作更为方便、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减压手术 一次性输血器 应用 手术 椎间盘退行性病变 手术治疗 椎间融合技术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性输血器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5
作者 魏文婷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20期56-56,共1页
对于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手术并采用自体松质骨植入融合器进行椎间融合技术仍属于标准的治疗方法。自体骨是能将骨诱导、骨传导和骨再生完美结合的唯一材料,被公认为是脊柱融合材料的金标准。术中... 对于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手术并采用自体松质骨植入融合器进行椎间融合技术仍属于标准的治疗方法。自体骨是能将骨诱导、骨传导和骨再生完美结合的唯一材料,被公认为是脊柱融合材料的金标准。术中使用的微型磨钻属低震动器械,且磨口锋利,用于磨薄椎体后壁、后缘骨赘、骨化块等坚硬骨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减压手术 一次性输血器 手术 椎间盘退行性病变 椎间融合技术 手术治疗 治疗方法 脊柱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360°减压前中柱植骨内固定治疗合并脊髓损伤的严重胸腰段爆裂性骨折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光胜 胡敏 +2 位作者 余江 杨小忠 刘知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3977-3978,共2页
脊椎爆裂性骨折(bursting fracture)是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一种特殊类型.其最显著的特点是脊柱中柱损伤、崩溃,骨折块向椎管突出可引起神经功能受损。我们采用后路360°减压加前中柱植骨融合内固定的手术方式,既达到了前路手术减... 脊椎爆裂性骨折(bursting fracture)是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一种特殊类型.其最显著的特点是脊柱中柱损伤、崩溃,骨折块向椎管突出可引起神经功能受损。我们采用后路360°减压加前中柱植骨融合内固定的手术方式,既达到了前路手术减压的彻底性.同时前中柱植骨最大程度上恢复了脊柱的稳定性,椎弓根螺钉保证了椎体高度最小程度的丢失。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们收治患者38例.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爆裂性骨折 脊髓损伤 固定治疗 后路 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内 神经功能受损 前路手术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范围与颈椎体解剖标志定位的关系 被引量:5
7
作者 许营民 崔青 +3 位作者 楮定坤 杨中华 董占引 赵保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9-80,共2页
临床上脊髓型颈椎病采用前路减压手术时往往行一个或多个椎体的次全切除,但手术中真正做到充分减压并不容易。我们对12具人体颈椎骨骼标本进行了观察和测量,发现颈椎前路减压范围与颈椎(C3~C7)的钩突解剖标志关系密切,且容易辨认... 临床上脊髓型颈椎病采用前路减压手术时往往行一个或多个椎体的次全切除,但手术中真正做到充分减压并不容易。我们对12具人体颈椎骨骼标本进行了观察和测量,发现颈椎前路减压范围与颈椎(C3~C7)的钩突解剖标志关系密切,且容易辨认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标志 颈椎体 切除范围 前路椎体 前路减压手术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减压 次全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术后患者吞咽困难护理干预方案的制订及实施 被引量:9
8
作者 卓静 刘晶晶 +3 位作者 曾雪梅 陈琳 陈正香 傅巧美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降低颈椎前路术后患者吞咽困难程度,提高患者舒适度。方法将60例颈椎前路术后患者根据入住病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照颈椎全麻术后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颈椎前路术后吞咽困难护理干预方案。... 目的降低颈椎前路术后患者吞咽困难程度,提高患者舒适度。方法将60例颈椎前路术后患者根据入住病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照颈椎全麻术后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颈椎前路术后吞咽困难护理干预方案。结果术后1周两组吞咽困难、吞咽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舒适度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前路术后患者实施吞咽困难护理干预方案,可降低患者术后吞咽困难及相关不适症状发生率,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结局,提高患者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疾病 颈椎前路减压手术 吞咽困难 并发症 吞咽疼痛 呛咳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动态稳定器在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林永绥 王春 +3 位作者 刘成招 何海龙 史国栋 叶晓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7-100,共4页
目的 探讨应用颈椎动态稳定器(dynamic cervical implant,DCI)治疗颈椎病的安全性及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9月~2012年5月施行颈前路减压DCI植入术的患者11例,统计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观察有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采用疼... 目的 探讨应用颈椎动态稳定器(dynamic cervical implant,DCI)治疗颈椎病的安全性及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9月~2012年5月施行颈前路减压DCI植入术的患者11例,统计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观察有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量表评估患者术前和术后的症状,按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行术前、术后神经功能评估。结果 11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其中手术时间(63.9±20.1) min;术中出血量(58.4±22.1) ml;无切口感染,植入物松动、移位、断裂,手术节段异位骨化及颈椎后凸畸形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的疼痛VAS和NDI评分与术前比较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的JOA评分与术前及术后3个月比较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颈前路减压DCI植入术治疗颈椎病在减轻疼痛、恢复神经功能方面是安全有效的,且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减压手术 颈椎病 颈椎动态稳定器 非融合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临床效果来审视颈椎融合术与非融合术
10
作者 田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83-485,共3页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手术(ACDF)是Smith—Robinson及ClowaM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CADR)的初次尝试是Reitz等开始于1964年;ACDF+钢板固定(ACDFP)反而稍晚,
关键词 颈椎融合术 临床效果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手术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 钢板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