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收集并分析SCI收录的关于Bryan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后疗效比较的文献,对Bryan颈椎间盘置换术和ACDF术后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目的:收集并分析SCI收录的关于Bryan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后疗效比较的文献,对Bryan颈椎间盘置换术和ACDF术后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Ovid、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入选文献均为临床研究;各研究的干预组(治疗组)术式为Bryan颈椎间盘置换术,对照组术式为ACDF;治疗组和对照组例数均不小于10;术后疗效评价包括颈部功能残障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相应节段运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等常见指标。结果:共4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纳入人数共588人,干预组303例,对照组285例;术后2年内NDI合并权重均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为-0.39(95%CI,-1.56~0.78),P>0.05。术后2年内相应颈椎节段运动范围(ROM)合并WMD值为8.95(95%CI,7.01~10.89),P<0.05。结论:Bryan间盘置换术在术后2年内保留颈椎节段活动方面优于ACDF,尚没有足够证据表明Bryan间盘置换术术后2年内NDI优于ACDF。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 :分析颈前路减压Zero-P融合固定术后吞咽困难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2011年1月~2016年12月行颈前路减压Zero-P融合固定术且至少1年以上的115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66例,女49例。采用电话或门诊随访的方式,以Bazaz评分系统评估术后3d吞咽困难程度,根据是否存在术后吞咽困难将所有患者分为吞咽困难组(轻、中、重度吞咽困难患者)和无吞咽困难组,分析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糖尿病、高血压、吸烟、饮酒、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椎前软组织肿胀程度(术后软组织厚度与术前软组织厚度的差值)、术后O-C2角度、术后C2-7角度、手术最高节段、手术节段数等因素与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的相关性,并重点探讨术后C2-7角度这一因素。两组间定量变量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定性变量差异进行卡方检验。为排除混杂因素影响,将单因素分析中P<0.2的因素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汇总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验证术后C2-7角度与吞咽困难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吞咽困难组18例,男11例,女7例;无吞咽困难组97例,男55例,女42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后O-C2角度、术后C2-7角度及椎前软组织肿胀程度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性别、BMI、糖尿病、高血压、吸烟、饮酒、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最高节段、手术节段数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中P<0.2的因素包括年龄、BMI、术中出血量、术后O-C2角度、术后C2-7角度及术后椎前软组织肿胀。将单因素分析中P<0.2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C2-7角度及椎前软组织肿胀与术后发生吞咽困难呈显著相关(P<0.05),年龄、BMI、术中出血量和术后O-C2角度与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吞咽困难组术后C2-7角度为9.17°~36.39°(19.14°±6.73°),无吞咽困难组为1.59°~20.45°(10.88°±5.36°),吞咽困难组术后C2-7角显著大于无吞咽困难组(P<0.05)。将C2-7角≥12°时的吞咽困难发生率(26.2%,16/61)和C2-7角<12°时吞咽困难的发生率(3.7%,2/54)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18例吞咽困难患者(轻度16例,重度2例)的术后C2-7角度与吞咽困难等级进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两者不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颈前路减压Zero-P融合固定术后C2-7角度及椎前软组织肿胀对患者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有重要的影响,术中注意C2-7角度的调整及控制术后的椎前软组织肿胀可降低患者术后发生吞咽困难的风险。
文摘目的:评估颈前路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nterior artificial disc insertion,AADI)和颈前路椎间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两种不同术式对术后早期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4月收治的98例接受单节段或双节段神经根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A组53例,采用AADI术式,B组45例,采用ACDF术式。对比两组患者术后48h、2个月及6个月时吞咽困难发生率、吞咽生活质量(Swallowing-Quality of Life,SWAL-QOL)评分及椎前软组织厚度的改变,比较两种术式吞咽困难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85.66±11.84min)明显低于B组(93.78±14.81min)(P<0.05)。在术后48h及术后2个月随访时,A组患者吞咽困难发生率(30.19%,3.77%)和椎前软组织厚度(10.99±1.66mm,10.17±1.87mm)明显低于B组患者(分别为51.11%,15.56%,11.92±1.59mm,11.45±1.59mm)(P<0.05)。术后48h和2个月时,A组患者SWAL-QOL评分(59.20±7.23,63.77±3.37)明显高于B组(53.91±8.99,62.07±4.51)(P<0.05)。术后6个月随访时,两组间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相对于ACDF,AADI手术时间较短,手术过程及置入物对食道的损伤和刺激较小,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和吞咽困难的严重程度较低。
文摘目的:收集并分析SCI收录的关于Bryan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后疗效比较的文献,对Bryan颈椎间盘置换术和ACDF术后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Ovid、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入选文献均为临床研究;各研究的干预组(治疗组)术式为Bryan颈椎间盘置换术,对照组术式为ACDF;治疗组和对照组例数均不小于10;术后疗效评价包括颈部功能残障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相应节段运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等常见指标。结果:共4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纳入人数共588人,干预组303例,对照组285例;术后2年内NDI合并权重均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为-0.39(95%CI,-1.56~0.78),P>0.05。术后2年内相应颈椎节段运动范围(ROM)合并WMD值为8.95(95%CI,7.01~10.89),P<0.05。结论:Bryan间盘置换术在术后2年内保留颈椎节段活动方面优于ACDF,尚没有足够证据表明Bryan间盘置换术术后2年内NDI优于AC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