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前气管推移训练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中的必要性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国妹 万冬花 +1 位作者 姚剑英 周玉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06-507,共2页
目的:探讨术前气管推移训练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中的必要性。方法:2007年3月至2008年2月在南昌大学第一、二附属医院骨科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手术患者60例,按住院号单、双号分成两组。研究组30例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前未行... 目的:探讨术前气管推移训练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中的必要性。方法:2007年3月至2008年2月在南昌大学第一、二附属医院骨科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手术患者60例,按住院号单、双号分成两组。研究组30例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前未行气管推移训练,对照组30例术前行气管推移训练。观察两组病例中食管(咽)损伤、咽喉部疼痛、吞咽障碍、咽喉异物感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出现咽喉(食管)相关并发症7例,对照组1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7)。结论:气管推移训练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中并不一定是必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赘病 颈椎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术中预防交感神经干损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张英泽 王庆贤 +2 位作者 潘进社 薛静 李亚洲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53-155,共3页
目的:对颈交感神经干的走行及其毗邻关系进行定量解剖学研究,为预防在颈前部手术特别是颈椎前路减压植骨术中误伤交感神经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成年尸体20具,去除颈部浅层肌肉及软组织,显露双侧颈长肌及交感神经干,测量C3~C7颈交感神... 目的:对颈交感神经干的走行及其毗邻关系进行定量解剖学研究,为预防在颈前部手术特别是颈椎前路减压植骨术中误伤交感神经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成年尸体20具,去除颈部浅层肌肉及软组织,显露双侧颈长肌及交感神经干,测量C3~C7颈交感神经干与颈长肌内缘的距离、颈长肌内缘夹角以及交感神经干与中线的夹角、交感神经干与颈椎椎体中央的距离,并将该数据应用于临床.结果:①交感神经干呈斜行走向,同中线夹角为11.2°±4.7°.双侧颈长肌内缘夹角为13.1°±3.2°.②颈交感神经干与颈长肌内缘的距离分别为:C325.5±2.8mm,C4 20.4±3.5mm,C5 17.8±2.9mm,C6 10.2±2.4mm,C7 15.3±3.1mm.③颈交感干与颈椎椎体中央的距离分别为:C3 29.1±3.2mm;C4 25.2±2.9mm,C5 23.4±2.7mm,C6 16.4±3.0mm,C7 21.7±4..6mm.④用该数据指导临床手术11例,经半年至6年随访,无一例损伤交感神经干,也未见其它合并症.结论:交感神经干与颈长肌内缘及椎体中央的距离在C6水平最小,颈椎前路减压手术时应注意保护交感神经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 预防 交感神经干损伤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被引量:5
3
作者 赵建民 党耕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721-723,共3页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临床疗效和适用范围.方法:1994年6月~2002年11月对20例OPLL患者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中胸段9例,下胸段11例;1个节段8例,2个节段6例,3个节段3例,4、5、6个节段各1例.结果...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临床疗效和适用范围.方法:1994年6月~2002年11月对20例OPLL患者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中胸段9例,下胸段11例;1个节段8例,2个节段6例,3个节段3例,4、5、6个节段各1例.结果:术后5例出现脑脊液漏,14例随访3个月~5年8个月,JOA评分由术前的平均3.4分提高到7.6分,植骨块无塌陷,内固定无松动.结论: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可以取得满意的治疗结果,但对于广泛的胸椎OPLL或合并其它脊椎韧带骨化时该术式有其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手术治疗 胸椎后纵韧带化症 临床疗效 适应证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RION颈椎前路钢板系统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22例报告
4
作者 靳安民 段力伟 +2 位作者 周初松 张辉 何冰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359-360,共2页
目的防止颈前路减压植骨术后植骨块脱落及增强植骨块的稳定性。方法采用OAI0N颈椎前路钢板系统行预前路减压植骨融合22例,随访3~16个月,平均随访10个月。结果所有病例在术后3个月椎体间植骨融合全部达骨性愈合,未见螺钉松动及钢板... 目的防止颈前路减压植骨术后植骨块脱落及增强植骨块的稳定性。方法采用OAI0N颈椎前路钢板系统行预前路减压植骨融合22例,随访3~16个月,平均随访10个月。结果所有病例在术后3个月椎体间植骨融合全部达骨性愈合,未见螺钉松动及钢板断裂等并发症。结论ORON颈前路钢板系统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少、内固定牢靠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颈前路内固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颈椎钢板 前路减压植骨 OR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夹持型颈椎病42例
5
作者 何海龙 李家顺 +4 位作者 贾连顺 叶晓健 陈德玉 倪斌 袁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0期970-971,共2页
目的 :评价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对脊髓夹持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 42例共 89椎节手术前后病情进行分析研究。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 (JOA)评分标准评价患者术后随访结果。结果 :42例患者症状改善率为 5 7 3 % ,优良率达 6 4 2 9... 目的 :评价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对脊髓夹持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 42例共 89椎节手术前后病情进行分析研究。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 (JOA)评分标准评价患者术后随访结果。结果 :42例患者症状改善率为 5 7 3 % ,优良率达 6 4 2 9% ,无一例发生术区并发症。结论 :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夹持型颈椎病直接有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夹持型颈椎病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病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高梁斌 李健 +7 位作者 张亮 吕玉明 张志 曾勉东 张平 潘永谦 梁海翔 余升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352-354,共3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或椎间盘切除+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选择及早期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方颈椎间盘切除自体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手术56例。结果:随访3个月至4年。优29例,良11例,可11例,无效5例。无复发病例。优良率... 目的:探讨颈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或椎间盘切除+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选择及早期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方颈椎间盘切除自体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手术56例。结果:随访3个月至4年。优29例,良11例,可11例,无效5例。无复发病例。优良率71%,有效率92%。结论:椎间盘切除及髂骨植入融合带锁钢板固定术有助于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外固定时间,有助于防止植骨块塌陷、保持椎间高度及颈椎的生理前曲,这将有利于提高手术远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应用 颈椎间盘切除 前路减压植骨 颈椎病 手术 内固定术 带锁钢板 结论 融合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病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康复护理 被引量:3
7
作者 许惠莲 高梁斌 李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359-360,共2页
目的:探讨颈椎病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方法的选择。方法:对采用前方颈椎间盘切除自体植骨融合手术56例,进行了手术前后的临床护理,重点包括:心理护理、推拉气管练习、术中体位及术后卧位的训练,术后呼吸的观察、预防气道通气障碍及伤口的... 目的:探讨颈椎病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方法的选择。方法:对采用前方颈椎间盘切除自体植骨融合手术56例,进行了手术前后的临床护理,重点包括:心理护理、推拉气管练习、术中体位及术后卧位的训练,术后呼吸的观察、预防气道通气障碍及伤口的观察、疼痛护理、稳定性重建、功能锻炼等。结果:本组患者术后2~3d下床,采用Odoms临床疗效评定,56例中50例得到随访,其优良率达80%以上,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护士在围手术期针对患者不同的病情给予正确引导、指导和护理,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护理 颈椎病 术后 前路减压植骨 患者 并发症 围手术期 练习 结论 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术病人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16
8
作者 张晓春 郝定均 谢恩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9年第10期2573-2574,共2页
[目的]探讨颈椎多节段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orient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477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病人进行术前心理指导、术前训练、术后功能锻炼和康复指导等护理。[结果]通过477例病人的... [目的]探讨颈椎多节段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orient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477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病人进行术前心理指导、术前训练、术后功能锻炼和康复指导等护理。[结果]通过477例病人的护理,病人症状明显缓解,脊髓功能明显改善。[结论]运用术前和术后科学的护理方法,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功能恢复中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 围术期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前路减压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2
9
作者 刘雪芬 朱文雄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9年第12期3159-3160,共2页
[目的]探讨侧前路减压固定加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椎骨明显占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围术期的护理。[方法]回顾及分析采用侧前路减压固定加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16例椎管明显占位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人围术期的护理经验。[结果]16例... [目的]探讨侧前路减压固定加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椎骨明显占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围术期的护理。[方法]回顾及分析采用侧前路减压固定加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16例椎管明显占位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人围术期的护理经验。[结果]1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个月~32个月。手术后胸腰椎生理曲度恢复满意,平均Cobb’s角及平均椎管狭窄指数得到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恢复(Frankel分级)提高1级~3级。[结论]加强围术期护理与指导对于侧前路减压固定加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椎骨明显占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降低并发症及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明显占位的胸腰椎折.爆裂性 前路减压固定钛网融合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人工椎体与钛笼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中应用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5
10
作者 韩树虹 王建华 +1 位作者 孙贺 吴迪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26-433,共8页
目的:评估3D打印人工椎体与传统钛笼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0年6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行单椎体ACCF的50例脊髓... 目的:评估3D打印人工椎体与传统钛笼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0年6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行单椎体ACCF的5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25例术中应用3D打印人工椎体(观察组),25例术中应用传统钛笼植骨(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C型臂X线机透视次数及随访时间.术前、术后3天、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在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椎体次全切除节段椎间高度(H1、H2)、C2-7 Cobb角、C2-7矢状面轴向距离(C2-7 sagittal vertical axis,C2-7 SVA)及T1倾斜角,比较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影像学参数;应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应用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价颈部疼痛.根据Kandziora标准判断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观察组随访时间12~33个月(24.16±4.95个月);对照组随访时间12~33个月(22.60+5.91个月),两组患者随访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C型臂X线机透视次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JOA评分和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同时间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椎体间高度、C2-7 Cobb角、C2-7 SVA及T1倾斜角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术前及术后3天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19例人工椎体存在下沉,下沉距离为0.1~0.9mm,无严重下沉患者;对照组20例钛笼下沉,下沉距离为1.3~3.5mm,有4例严重下沉患者;观察组人工椎体下沉距离小于对照组钛笼下沉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所有患者均实现骨性融合.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ACCF时应用3D打印人工椎体和传统钛笼植骨均可恢复椎体间高度,重建颈椎稳定性及颈椎生理曲度;3D打印人工椎体能够减缓术后支撑假体的沉降,进而维持减压椎体间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 3D打印人工椎体 传统钛笼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病手术中植骨与内固定的关系
11
作者 朱庆三 尹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86-486,共1页
颈椎病作为中老年最常见的疾患,对其手术入路与术式的选择长期以来存在不同意见,特别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本期邀请了相关专家对该病手术入路与术式的选择原则介绍了自己的经验,以便读者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入路与术式。
关键词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颈椎病 内固定 手术中 颈椎后凸畸形 颈椎生理弯曲 假关节形成 直接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旁肌入路复位联合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 被引量:8
12
作者 吴占勇 王少锋 +5 位作者 魏运栋 吴华荣 孔建军 宋占峰 郝占元 苑乾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54-956,共3页
下颈椎骨折脱位伴有后方小关节突绞锁时,治疗相对困难。2009年3月~2011年3月我院共收治7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小关节突绞锁患者,均一期行后路经椎旁肌入路复位绞锁关节突联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近期临床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关键词 下颈椎折脱位 前路减压植骨 手术治疗 椎旁肌 复位 关节突绞锁 近期临床效果 2009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前路显微减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附54例报告)
13
作者 王贵怀 初均盛 +2 位作者 李德志 陈思源 杨俊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72-275,共4页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方式和早期疗效。方法5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前路显微镜下手术减压及椎间植骨融合颈前路钛钢板内固定术50例,前路脊柱内镜下手术减压及椎间植骨融合颈前路钛钢板内固定术2例,前路显微镜下减压后椎间植Br...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方式和早期疗效。方法5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前路显微镜下手术减压及椎间植骨融合颈前路钛钢板内固定术50例,前路脊柱内镜下手术减压及椎间植骨融合颈前路钛钢板内固定术2例,前路显微镜下减压后椎间植Bryan人工椎关节盘2例。结果随访进行6~48个月(平均25个月),症状明显缓解,脊髓功能明显改善者52例,占96.3%。52例植骨者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率100%。2例Bryan人工椎关节盘植入者,术后6个月及1年X线平片随访显示:颈椎过曲、过伸运动及生理曲度良好,与自体椎体融合良好。术后症状与术前比较无明显缓解但无加重者2例。结论对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不同方式各有其适应证,应根据临床表现、体征、影像学特征早期诊断和尽早手术,进行仔细的显微操作技术,可以更加充分减压并减少对脊髓的损伤,取得更加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前路减压融合 Bryan人工椎关节盘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前路AO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析5例
14
作者 区广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163-163,共1页
目的 :总结早期前路减压植骨融合AO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的经验。方法 :采用下颈椎骨折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入AO带锁钢板内固定术。结果 :5例患者经 3~ 6个月随访观察 ,按Frankel分级 ,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只... 目的 :总结早期前路减压植骨融合AO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的经验。方法 :采用下颈椎骨折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入AO带锁钢板内固定术。结果 :5例患者经 3~ 6个月随访观察 ,按Frankel分级 ,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只要患者全身状况良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固定术 颈椎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 带锁钢板内固定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相对于传统前路融合手术的优势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8-9,共2页
长期以来,减压植骨融合术一直被认为是治疗脊柱退变性疾患的经典手术或"金标准"。近年来,非融合技术的兴起,使传统手术受到冲击,但非融合手术在取得满意近期效果的同时,随着时日的延长也开始浮现出一些目前难以逾越的问题。... 长期以来,减压植骨融合术一直被认为是治疗脊柱退变性疾患的经典手术或"金标准"。近年来,非融合技术的兴起,使传统手术受到冲击,但非融合手术在取得满意近期效果的同时,随着时日的延长也开始浮现出一些目前难以逾越的问题。治疗脊柱退变性疾患究竟是采用融合还是非融合技术,成为当前学术争论的焦点。本期邀请了全国著名的脊柱外科专家就该课题(重点颈椎)进行讨论,以期通过讨论对脊柱融合与非融合技术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认识,既不要盲目跟从,或不审慎地追求新技术,也应避免因循守旧、故步自封。通过不断努力探索,得出我国专家自己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 前路融合手术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颈椎退变性疾病 邻近节段退变 治疗效果 颈椎病患者 神经根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的价值 被引量:6
16
作者 侯铁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85-485,共1页
颈椎病作为中老年最常见的疾患,对其手术入路与术式的选择长期以来存在不同意见,特别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本期邀请了相关专家对该病手术入路与术式的选择原则介绍了自己的经验,以便读者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入路与术式。
关键词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钢板内固定 颈椎前路 脊髓型颈椎病 手术治疗 人体危害 脊髓压迫 脊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颈椎骨折术后食管瘘病人的护理
17
作者 陈以静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6年第1期89-89,共1页
关键词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 护理报告 食管瘘 折术后 病人 颈椎前路手术 内固定术 颈椎损伤 手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术后钛网下沉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吴东荣 郭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46-850,共5页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组织退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出现与影像学改变相应的临床表现。随着我国逐步走向老龄化社会及人们生活、学习习惯改变.其发病率也越来越高。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自20世纪50年代首次报告以来.具...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组织退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出现与影像学改变相应的临床表现。随着我国逐步走向老龄化社会及人们生活、学习习惯改变.其发病率也越来越高。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自20世纪50年代首次报告以来.具有减压彻底和可以扩大椎管的优点.已广泛应用于颈椎多种疾病的治疗,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大多数颈椎疾病的首选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椎体次全切 原因分 椎间盘组织退变 钛网 术后 周围组织结构 颈椎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同种异体骨椎间融合器治疗颈椎病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19
作者 方青 李洋 +3 位作者 武文杰 刘勋 许建中 罗飞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77-884,共8页
目的评价新型同种异体骨椎间融合器治疗颈椎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观察融合器下沉对术后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BioCage~?融合器和PEEK融合器行单节段前路颈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术(anterior cervic... 目的评价新型同种异体骨椎间融合器治疗颈椎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观察融合器下沉对术后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BioCage~?融合器和PEEK融合器行单节段前路颈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的颈椎病患者80例,通过颈椎正侧位X线片及CT评估颈椎曲度、椎间高度、融合器位置和融合情况。使用VAS和NDI评分评估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观察新型同种异体骨椎间融合器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43例单节段颈椎病患者采用BioCage~?融合器行ACDF手术,男性29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50. 44(24~81)岁; 37例患者采用PEEK融合器行ACDF手术,男性26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49. 31(24~78)岁;随访时间12~36(平均23. 02)个月。Biocage组和PEEK组随访中颈椎曲度较术前明显改善(P <0. 05),椎间高度末次随访时虽有丢失,但仍较术前明显恢复(P <0. 05)。随访时患者VAS和NDI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 <0. 05)。术后即刻与术后1年融合器后缘到椎体后壁距离(D-PC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两组融合器下沉高度及下沉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个月,根据CT判断BioCage~?组全部融合,融合率为100%(43/43); PEEK组有1例未融合,融合率为97. 30%(36/37)。术后6个月两组均全部融合。本组患者中共有17例术后出现融合器下沉,其中BioCage~?组9例,PEEK组8例,VAS及NDI评分分别降低3. 94(5. 09~1. 15)、26. 87(35. 34~8. 47),与未下沉患者VAS及N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新型同种异体骨椎间融合器按国人颈椎解剖外形设计,终板骨性接触面积大,表面齿状突起可有效防止融合器的滑移,提供术后即刻稳定性,有利于恢复颈椎正常生理前凸,治疗单节段颈椎病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同种异体 椎间融合器 聚醚醚酮 脊柱融合 下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CT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20
作者 蒋振松 张佐伦 +1 位作者 刘立成 袁泽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20-223,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CT测量对脊髓型颈椎病诊断和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对2000年5月~2002年5月行颈椎前路手术的10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了系统的颈椎CT测量,并与术中环锯法所取骨芯的椎体矢状径进行比较;术前对颈脊髓功能进行了JOA评分。... 目的:探讨颈椎CT测量对脊髓型颈椎病诊断和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对2000年5月~2002年5月行颈椎前路手术的10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了系统的颈椎CT测量,并与术中环锯法所取骨芯的椎体矢状径进行比较;术前对颈脊髓功能进行了JOA评分。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椎体矢状径的CT测量值与实体测量值无统计学差异,继发性椎管矢状径和有效椎管率均与临床的JOA评分密切相关,后者与临床相关性更高。结论:颈椎CT测量值可作为实际值应用。CT测量对预测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判断脊髓的受压程度和避免手术并发症均有重要意义。对女性患者尤其应注意测量横突孔间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CT测量 诊断 治疗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