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路一期病变椎体切除并重建治疗胸腰椎结核并后凸畸形 被引量:25
1
作者 唐焕章 徐皓 +4 位作者 符臣学 张朝春 钟继平 林松庆 陈宗雄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08-211,共4页
目的:观察前路一期病变椎体切除、人工椎体或钛网融合器植骨替代、椎体钉板或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连续两个及以上节段胸腰椎结核并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34例病变累及连续两个及两个以上椎节的胸腰椎结核患者,术前后凸Cobb角27.8° ̄... 目的:观察前路一期病变椎体切除、人工椎体或钛网融合器植骨替代、椎体钉板或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连续两个及以上节段胸腰椎结核并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34例病变累及连续两个及两个以上椎节的胸腰椎结核患者,术前后凸Cobb角27.8° ̄65.4°(38.6°±10.3°),一期行前路病变椎体切除,椎间撬拔撑开复位,人工椎体或钛网融合器植骨替代,辅以椎体钉板或钉棒系统短节段邻近椎节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术后均给予短疗程化疗。观察术后局部疼痛缓解、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后凸畸形矫正及脊柱稳定性情况。结果:患者术后局部疼痛缓解,术前伴有脊髓神经损伤的12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影像学检查示脊柱内固定物位置良好,椎体序列恢复良好,椎间高度恢复。后凸Cobb角矫正至2.1° ̄14.2°(7.5°±8.3°),平均矫正31.2°±8.5°。随访18 ̄54个月,平均35个月。末次随访时后凸矫正度丢失4.3°±3.8°,均无结核复发。结论:连续两个及两个以上节段的胸腰椎结核采用前路一期行病变椎体切除有利于病灶彻底清除,减少复发;也有利于椎管彻底减压。前路椎体替代、植骨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可更好地纠正和预防脊柱后凸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胸腰后凸畸形 重建 内同定 胸腰结核 前路一期病变椎体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范围与颈椎体解剖标志定位的关系 被引量:5
2
作者 许营民 崔青 +3 位作者 楮定坤 杨中华 董占引 赵保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9-80,共2页
临床上脊髓型颈椎病采用前路减压手术时往往行一个或多个椎体的次全切除,但手术中真正做到充分减压并不容易。我们对12具人体颈椎骨骼标本进行了观察和测量,发现颈椎前路减压范围与颈椎(C3~C7)的钩突解剖标志关系密切,且容易辨认... 临床上脊髓型颈椎病采用前路减压手术时往往行一个或多个椎体的次全切除,但手术中真正做到充分减压并不容易。我们对12具人体颈椎骨骼标本进行了观察和测量,发现颈椎前路减压范围与颈椎(C3~C7)的钩突解剖标志关系密切,且容易辨认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标志 切除范围 前路 前路减压手术 脊髓型颈 前路减压 次全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交感型颈椎病 被引量:24
3
作者 吴广森 马远征 陈兴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61-265,共5页
目的:总结和分析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12月~2007年1月共收治经保守治疗无效、症状严重的交感型颈椎病患者23例,影像学资料显示患者均有颈椎间盘退变和骨质增生,8例伴有颈椎不... 目的:总结和分析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12月~2007年1月共收治经保守治疗无效、症状严重的交感型颈椎病患者23例,影像学资料显示患者均有颈椎间盘退变和骨质增生,8例伴有颈椎不稳,1例有先天性骨结构异常,均采用手术治疗,行前路单个或多个(≤3)椎体次全切除,彻底清除增生的骨赘和退变椎间盘,用充填有自体椎体碎骨的钛笼或自体髂骨椎间融合,钛板螺钉固定重建颈椎稳定性。根据术后X线片、JOA评分和临床交感神经症状改善情况综合评定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75~150min,术中出血量30~350ml,平均70ml。随访3~36个月,平均13.5个月,其中7例术后交感神经刺激症状全部消失,12例主要交感神经症状消失,3例症状改善,1例症状无变化,有效率为95.7%,优良率为82.6%。JOA评分术前平均10.2±1.1分,术后3个月时平均14.3±1.3分,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0.01),平均神经功能改善率为59.4%;13例术后10个月复查X线片示钛笼或髂骨块均与上下椎体达骨性融合,无钛板螺钉松动、断裂、移位和钛笼沉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症状严重的交感型颈椎病,采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型颈 前路手术 次全切除 减压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加重建治疗严重脊柱后凸畸形 被引量:8
4
作者 赵宏 邱贵兴 +3 位作者 仉建国 田野 李书刚 于斌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3-325,I0004,共4页
目的探讨严重脊柱后凸畸形行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加重建手术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3年1月~2007年7月在我科接受后路一期全锥体切除加重建术治疗的12例严重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手术用时5.0h(4.0~7.8... 目的探讨严重脊柱后凸畸形行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加重建手术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3年1月~2007年7月在我科接受后路一期全锥体切除加重建术治疗的12例严重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手术用时5.0h(4.0~7.8h),术中平均出血量1800ml(800~3000ml),未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加重的患者,无伤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平均下床时间8d(6~15)d;术后后凸平均为38°,矫正率达63%。5例患者术前有神经系统症状,1例术前Frankel分级为A级,4例为D级;术后所有5例患者的Frankel分级均恢复到E级。结论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加重建术是治疗严重脊柱后凸畸形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使神经充分减压,矫正后凸畸形效果满意,早期恢复负重,在避免神经付损伤方面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脊柱后凸畸形 后路一期切除 脊柱截骨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下颈椎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赵改平 陈楠心 +3 位作者 宋燕美 陈二云 马童 凃意辉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7-234,共8页
目的建立人体下颈椎C3~7节段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术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术后椎体稳定性及内固定器械的应力分布。方法建立前路椎体C5节段次全切除钛网植骨钢板螺钉内固定颈椎C3~7节段有限元模型,同时建立C3~7节段下颈椎原始... 目的建立人体下颈椎C3~7节段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术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术后椎体稳定性及内固定器械的应力分布。方法建立前路椎体C5节段次全切除钛网植骨钢板螺钉内固定颈椎C3~7节段有限元模型,同时建立C3~7节段下颈椎原始模型。对术后模型分别施加0.5、1.0、1.5、2.0 N·m扭矩,分析前屈、后伸、侧弯及轴向旋转时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关节突关节最大应力与内固定器械整体应力分布情况。结果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后,C5重建节段ROM随扭矩的增大而增加,与无损模型在1.0 N·m、预载荷50 N工况下相比,C5重建节段、C3~4,C6~7和C3~7节段ROM分别下降81%、62%、58%和80%;C5重建节段后方关节突关节最大应力减小,临近节段关节突关节应力显著升高;钛网应力主要分布于运动受压侧,螺钉根部承受较大载荷。结论 ACCF术式会较大提升颈椎稳定性,降低手术节段后方关节突关节应力,对于减缓因脊髓型颈椎病引起的脊髓压迫有较好疗效。研究结果可为ACCF手术的临床应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 钛网植骨 钢板螺钉固定 下颈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病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海龙 贺石生 +3 位作者 丁悦 顾广飞 李忠海 侯铁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2-94,共3页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是治疗神经根及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但随之而来的邻近节段退变问题成为广泛关注的焦点。既往文献报告引起症状的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达7%~17%,部分患...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是治疗神经根及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但随之而来的邻近节段退变问题成为广泛关注的焦点。既往文献报告引起症状的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达7%~17%,部分患者需要手术干预。1997年8月~2007年8月对42例ACCF后邻近节段退变性疾病患者行再手术治疗,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次全切除 再手术治疗 邻近节段病 邻近节段退变 术后 脊髓型颈 退变性疾病 文献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X形椎体次全切除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浩 刘洋 +5 位作者 王贝宇 丁琛 孟阳 王宏 戎鑫 洪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92-601,共10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X形椎体次全切除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X-shape-corpectomy and fusion,ACXF)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间在我院骨科行ACXF治疗的双节段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X形椎体次全切除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X-shape-corpectomy and fusion,ACXF)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间在我院骨科行ACXF治疗的双节段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治疗的双节段颈椎病患者进行比较。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线信息、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术前和术后即刻、3个月、6个月及1年时行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和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估;测量ACXF组术中前方截骨距离以及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不同随访时间点的颈椎整体曲度、手术节段脊柱功能单位(functional spine unit,FSU)活动度及高度、后方减压范围、骨性椎管前后径(anterior-posterior diameter,APD)和面积(spinal canal area,SCA)等影像学参数,评估椎间融合情况,同时记录患者相关并发症。结果:共纳入46例患者,其中17例行ACXF,29例行ACCF。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ACXF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44.71±30.44min、109.41±55.51ml和8.35±1.46d,ACCF组分别为155.17±27.86min、126.90±51.55ml和12.03±3.34d,两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ACXF组住院时间显著性少于ACCF组(P<0.001)。两组患者术后即刻、3个月、6个月和1年时的JOA评分、VAS评分及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时的NDI均较术前显著性改善,两组同时间点的JOA评分、VAS评分和NDI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前颈椎曲度无显著性差异,术后即刻、6个月和1年时ACXF组显著性大于ACCF组(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的FSU活动度与术前比较均显著性降低(P<0.01),两组同时间点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即刻FSU高度较术前显著性增加(P<0.01),ACXF组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同时间点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CXF组后方减压范围为11.66±1.31mm,显著性小于ACCF组(16.32±2.00mm)(P<0.001);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的骨性椎管APD和SCA均术前显著性增大,ACXF组术后各时间点的骨性椎管SCA及术后1年时的APD小于同时点ACCF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1年时的融合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CXF组内置物下沉的发生率分为别17.65%(3/17)、23.53%(4/17)及23.53%(4/17),均显著性低于同时间点ACCF组(P<0.05)。ACXF组1例患者在术后出现轻度吞咽困难,予以保守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出院时症状消失;无脑脊液漏发生。ACCF组术后出现4例吞咽困难,行康复训练,出院时症状明显好转,术后3个月随访时症状消失;3例患者发生脑脊液漏,予以延迟拔管等对症治疗,出院时治愈。结论:ACXF可以显著改善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临床疗效与ACCF一致;且在保证充足减压范围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降低术后内置物沉降的发生,是治疗合并椎体段狭窄的双节段颈椎病的一种术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节段颈 前路X形次全切除融合固定术 前路次全切除融合固定术 段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节段颈前路保留椎体后壁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晓伟 徐海栋 +3 位作者 刘刚 孙国静 康文博 许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63-765,共3页
对于压迫范围为连续型二节段的颈椎病患者,若其椎间隙严重狭窄,或合并经椎间隙难以切除的后纵韧带骨化、椎间盘钙化及巨大骨赘,单节段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鄄CF)可提供较... 对于压迫范围为连续型二节段的颈椎病患者,若其椎间隙严重狭窄,或合并经椎间隙难以切除的后纵韧带骨化、椎间盘钙化及巨大骨赘,单节段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鄄CF)可提供较大的操作和减压空间。为了降低ACCF术中切除椎体大部分骨性结构导致术中出血增加、颈椎稳定性下降的风险,Groff等[1]提出了颈前路保留椎体后壁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PWCF)的概念,袁文等[2]、唐步顺等[3]的研究也证实了该术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我们自2009年开始对符合PWCF指征的33例连续型二节段颈椎病患者实施了该术式,对术后1年的临床随访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次全切除 减压融合术 病患者 单节段 疗效观察 治疗 后纵韧带骨化 间盘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管侧前路減压术时椎体切除范围的X线解剖学
9
作者 孙博 钟世镇 +3 位作者 徐海荣 许志新 郑晶 刘汝落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4年第4期254-256,共3页
为配合椎管侧前路减压术的需要,根据X线在不同距离所成图象的放大规律,本文设计了不同焦距的拍片实验。从大量实验测量数据中,通过计算,求出放大指数和高度指数,推导出计算公式。将一般X线平斤上测得的数据代入本文推导公式,即可得出椎... 为配合椎管侧前路减压术的需要,根据X线在不同距离所成图象的放大规律,本文设计了不同焦距的拍片实验。从大量实验测量数据中,通过计算,求出放大指数和高度指数,推导出计算公式。将一般X线平斤上测得的数据代入本文推导公式,即可得出椎骨真实大小的数据,经过验证,误差在1mm左右,可为精确的切除椎骨提供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 前路减压术 高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人工椎体与钛笼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中应用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5
10
作者 韩树虹 王建华 +1 位作者 孙贺 吴迪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26-433,共8页
目的:评估3D打印人工椎体与传统钛笼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0年6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行单椎体ACCF的50例脊髓... 目的:评估3D打印人工椎体与传统钛笼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0年6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行单椎体ACCF的5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25例术中应用3D打印人工椎体(观察组),25例术中应用传统钛笼植骨(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C型臂X线机透视次数及随访时间.术前、术后3天、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在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椎体次全切除节段椎间高度(H1、H2)、C2-7 Cobb角、C2-7矢状面轴向距离(C2-7 sagittal vertical axis,C2-7 SVA)及T1倾斜角,比较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影像学参数;应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应用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价颈部疼痛.根据Kandziora标准判断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观察组随访时间12~33个月(24.16±4.95个月);对照组随访时间12~33个月(22.60+5.91个月),两组患者随访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C型臂X线机透视次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JOA评分和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同时间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椎体间高度、C2-7 Cobb角、C2-7 SVA及T1倾斜角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术前及术后3天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19例人工椎体存在下沉,下沉距离为0.1~0.9mm,无严重下沉患者;对照组20例钛笼下沉,下沉距离为1.3~3.5mm,有4例严重下沉患者;观察组人工椎体下沉距离小于对照组钛笼下沉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所有患者均实现骨性融合.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ACCF时应用3D打印人工椎体和传统钛笼植骨均可恢复椎体间高度,重建颈椎稳定性及颈椎生理曲度;3D打印人工椎体能够减缓术后支撑假体的沉降,进而维持减压椎体间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 前路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 3D打印人工 传统钛笼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肩胛下经胸前路椎体切除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中上段胸椎陈旧性骨折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勇 陈佳明 孙彦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33-1035,共3页
中上胸椎骨折在脊柱骨折中较少见,多见于高能量损伤。中上胸椎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由于前方压迫及后凸畸形使脊髓受压.影响神经功能的恢复.手术治疗风险及难度较大。自2007年3月至2011年11月.我们收治5例中上胸椎陈旧性骨折患... 中上胸椎骨折在脊柱骨折中较少见,多见于高能量损伤。中上胸椎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由于前方压迫及后凸畸形使脊髓受压.影响神经功能的恢复.手术治疗风险及难度较大。自2007年3月至2011年11月.我们收治5例中上胸椎陈旧性骨折患者,采用肩胛下经胸前路椎体切除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骨折 植骨内固定 上段胸 管减压 切除 固定治疗 前路 肩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次全切除椎管前壁潜式扩大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庆国 江曙 +1 位作者 张建湘 申才良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20-122,共3页
目的 :评价椎体次全切除椎管前壁潜式扩大植骨融合术治疗合并局限性发育性椎管狭窄或后纵韧带骨化、肥厚的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应用椎体次全切除椎管前壁潜式扩大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 184例 ,根据JOA评分和术后X线片判定改善... 目的 :评价椎体次全切除椎管前壁潜式扩大植骨融合术治疗合并局限性发育性椎管狭窄或后纵韧带骨化、肥厚的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应用椎体次全切除椎管前壁潜式扩大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 184例 ,根据JOA评分和术后X线片判定改善率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184例中有 10 8例获 12~ 74个月 ,平均 38个月的随访。切除 2~ 3个椎间者 ,术后 3~ 4个月植骨融合 ;切除 4个椎间者 ,术后 5~ 6个月获骨性融合。优良率 81 1% ,改善率 3 7%~ 84 4 % ,平均 71 3%。无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椎体次全切除椎管前壁潜式扩大术可使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或后纵韧带骨化、肥厚的脊髓型颈椎病获得直接而彻底的脊髓前方减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 前路减压 次全切除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节段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应用零切迹系统或钢板联合融合器固定后颈椎生物力学变化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林宏衡 方志超 +4 位作者 梁梓杨 张嘉锐 梁德 任辉 江晓兵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8-154,162,共8页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法比较双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应用零切迹(zero-profile,ZP)系统与钢板联合融合器(cage-and-plate,CP)固定后颈椎的生物力学变化。方法:采集1例正常成...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法比较双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应用零切迹(zero-profile,ZP)系统与钢板联合融合器(cage-and-plate,CP)固定后颈椎的生物力学变化。方法:采集1例正常成年女性志愿者颈椎C3~C7节段CT扫描数据,建立C3~C7颈椎有限元模型并通过对比前期研究验证模型有效性。ZP固定模型与CP固定模型的手术节段均设定为C4/5与C5/6节段。在C3椎体上方施加轴向压缩负荷73.6N的模拟重力,并逐步施加1.8N·m的转矩,进而模拟屈伸、侧屈及轴向旋转等颈椎运动。测定并比较手术模型融合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邻近节段椎间盘内应力、C5椎体及融合器装置应力。结果:CP固定模型融合节段的ROM在屈伸、侧屈、旋转位均明显小于ZP固定模型;CP固定模型相邻节段(C3/4、C6/7)的椎间盘内应力均远远高于ZP固定模型,两种模型融合节段上方的椎间盘内应力均高于融合节段下方;各工况下,ZP固定模型的C5椎体应力均明显高于CP固定模型,在前屈位时,两模型C5椎体应力最小(ZP固定模型为7.36Mpa,CP固定模型为2.01Mpa);各工况下,ZP固定模型的C4/5、C5/6椎间融合器的应力均大于CP固定模型。结论:相较于CP固定,ACDF术中应用ZP固定对手术节段的限制更小,手术节段ROM更高、微运动更多,融合器及中间椎体应力更大,术后更易发生融合器下沉甚至中间椎体塌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节段颈前路间盘切除融合术 zero-profile系统 钢板联合融合器 中间 三维有限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V形截骨Y形减压融合术治疗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仁谦 周英杰 +3 位作者 郑怀亮 禚汉杰 闫飞鸿 王彦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9-457,共9页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V形截骨Y形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V-osteotomy Y-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VYF)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2年10月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0例单节段椎体...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V形截骨Y形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V-osteotomy Y-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VYF)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2年10月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0例单节段椎体层面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采用ACVYF治疗(ACVYF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7~65岁(61.0±6.4岁),体质指数16.8~28.1kg/m^(2)(23.67±2.86kg/m^(2));病程10~80个月(37.5±20.1个月);手术节段:C32例、C45例、C513例、C610例。30例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CF)治疗(ACCF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44~68岁(59.5±6.8岁);体质指数16.6~26.4kg/m^(2)(23.30±2.56kg/m^(2));病程13~72个月(35.8±18.8个月);手术节段:C33例、C46例、C512例、C69例。两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病程、手术节段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术前和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颈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计算术后12个月时的JOA评分改善率;术前和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在X线片上测量融合区高度、C2~7 Cobb角;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时在X线片或CT片上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ACVYF组手术时间为88.2±19.7min,术中出血量为133.3±24.4mL;ACCF组手术时间为91.5+24.1min,术中出血量为137.7±29.4mL,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CVYF组与ACCF组术后各有3例患者发生吞咽困难,1~2周后均自行缓解,随访期间无其他并发症发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颈椎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两组间同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融合区高度和C2~7 Cobb角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3个月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ACVYF组均大于ACCF组(P<0.05)。术后12个月随访时ACVYF组颈椎JOA评分改善率为(72.39±10.54)%,ACCF组术为(75.92±10.39)%,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CVYF组术后3个月与6个月随访时植骨融合率(70.0%和93.3%)优于ACCF组(40.0%和73.3%)(P<0.05),术后12个月两组均已骨性融合(P>0.05)。结论:ACVYF能有效解除椎体层面后纵韧带对脊髓的压迫,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相较于ACCF,ACVYF能够更好地维持颈椎生理曲度,加快植骨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纵韧带骨化症 前路V形截骨Y形减压融合术 前路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 置入物沉降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隙减压内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病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健 倪斌 +5 位作者 杨海涛 王安 周捷 邢斐 李红 谭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89-790,共2页
单节段或双节段颈椎病的手术治疗通常采用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术式,但对多节段(2个以上节段)颈椎病手术方法的选择存在一定争议[1]。2003年1月~2010年2月我们对31例(武警上海总队医院18例,上海长征医院13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采用颈... 单节段或双节段颈椎病的手术治疗通常采用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术式,但对多节段(2个以上节段)颈椎病手术方法的选择存在一定争议[1]。2003年1月~2010年2月我们对31例(武警上海总队医院18例,上海长征医院13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采用颈前路单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隙减压cage植骨内固定治疗,疗效较满意,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颈 次全切除 间隙减压 固定治疗 上海长征医院 前路减压 病患者 固定术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双节段前路颈椎间盘切除零切迹系统与钢板联合融合器固定融合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6
作者 林宏衡 招文华 +5 位作者 翁汭 颜先伟 王晓文 任辉 梁德 江晓兵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72-878,共7页
目的:比较连续两节段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应用零切迹系统(zero-profile,ZP)与钢板联合融合器(cage-and-plate,CP)固定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1日~2021年6月30... 目的:比较连续两节段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应用零切迹系统(zero-profile,ZP)与钢板联合融合器(cage-and-plate,CP)固定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1日~2021年6月30日因颈椎病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连续两节段ACDF应用4钉ZP或CP固定治疗的57例颈椎病患者,其中27例采用ZP固定(ZP组),男12例,女15例,年龄37~80岁(53.0±9.9岁);30例采用CP固定(CP组),男10例,女20例,年龄39~78岁(57.4±12.4岁)。收集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L1~L4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术前和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轴性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术前和术后3d、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末次随访时颈椎整体曲度、手术节段曲度,末次随访时椎间融合率及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随访期间中间椎体塌陷发生率及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年龄、性别、BMI、L1~L4 BMD、随访时间、术前NDI和JOA评分、术前颈椎整体曲度和手术节段曲度等基线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组患者NDI、JOA评分、轴性疼痛VAS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性改善(P<0.001),两组同时间点的JO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314);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CP组NDI、轴性疼痛VAS评分改善程度优于ZP组(P<0.05)。末次随访时ZP组颈椎整体曲度丢失和手术节段曲度丢失均明显大于CP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椎间融合率及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随访过程中ZP组出现4例中间椎体塌陷,而CP组未出现,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双节段ACDF中,相对于应用ZP固定融合,应用CP能够更好地维持颈椎曲度,避免固定节段中间椎体塌陷,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间盘切除融合术 双节段 零切迹系统 钢板联合融合器 中间塌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对颈椎前路经椎弓根内固定安全性评估 被引量:4
17
作者 姜建 陈炤 +3 位作者 刘志礼 尹庆水 舒勇 黄山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58-660,664,共4页
目的探讨CT扫描在下颈椎前路经椎弓根螺钉安全植入中的意义。方法取福尔马林浸泡尸体颈椎6具,16层螺旋CT扫描颈椎(C3~7),三维重建测量前路经椎弓根固定相关解剖学参数,根据扫描参数结果选择植入螺钉椎弓根,C形臂X线机透视定位下经前路... 目的探讨CT扫描在下颈椎前路经椎弓根螺钉安全植入中的意义。方法取福尔马林浸泡尸体颈椎6具,16层螺旋CT扫描颈椎(C3~7),三维重建测量前路经椎弓根固定相关解剖学参数,根据扫描参数结果选择植入螺钉椎弓根,C形臂X线机透视定位下经前路植入椎弓根钉,CT扫描三维重建分析螺钉位置(根据Tomasino法评价植钉安全性)。结果测量6具尸体颈椎(C3~7),共60个椎弓根,其中有4个椎弓根宽度小于4.0 mm及1个椎弓根的进钉点太靠近椎体上终板而不能植入螺钉,经前路共植入椎弓根钉55枚。根据Tomasino法评价:在横断位Grade1:52枚,Grade2:2枚,Grade3:1枚;在斜矢状位Grade1:52枚,Grade2:3枚。结论术前个体化的CT扫描重建分析颈椎椎弓根形态为经前路颈椎椎弓根钉的安全植入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 弓根螺钉 切除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手术后并发植骨块隐匿性格氏链球菌感染1例报告 被引量:1
18
作者 米杰 张锋 +4 位作者 孙晓江 赵鑫 赵长清 李华 赵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78-480,共3页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手段,包括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固定术(ACDF)及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ACCF)。随着颈前路手术的逐渐普及,与之相应的手术并发症报道也越来越多,包括血管损伤、喉返及喉...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手段,包括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固定术(ACDF)及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ACCF)。随着颈前路手术的逐渐普及,与之相应的手术并发症报道也越来越多,包括血管损伤、喉返及喉上神经损伤、气管食管漏、切口感染、Honer综合征等。颈椎前路术后并发植骨块隐匿性格氏链球感染尚未见报道。我们遇到1例,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骨块 前路手术 前路手术 气管食管漏 次全切除 间盘切除 间融合 植骨融合术 内固定 血管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微创技术在颈椎前路手术中应用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1
19
作者 袁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81-483,共3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为代表的脊柱外科微创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spine surgery,MISS)发展迅速[1]。当前经皮(percutaneous)、内窥镜(endoscopic)和通道(minimal ...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为代表的脊柱外科微创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spine surgery,MISS)发展迅速[1]。当前经皮(percutaneous)、内窥镜(endoscopic)和通道(minimal access)技术是临床上常用的3种微创手术方式,应用领域也从早期的胸腰椎拓展至颈椎[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手术 间盘切除 DISCECTOMY 显微内窥镜 SPINE 脊柱外科 外科微创手术 微创手术方式 应用领域 间植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猪颈椎标本对滑动型与限制型颈椎前路固定板的生物力学试验研究(英文)
20
作者 尚鹏 刘伟强 +3 位作者 王广志 Guy R Fogel 彭江 郭全义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09-215,226,共8页
目的采用18 具猪颈椎骨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测试,对比研究滑动型和限制型颈椎前路固定系统的临床生物力学特性的优劣。方法实验选用三种固定板,其中两种滑动型前路固定板(Swift 板,Premier板),一种限制型前路固定板(Peak 板)。使用 18 具... 目的采用18 具猪颈椎骨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测试,对比研究滑动型和限制型颈椎前路固定系统的临床生物力学特性的优劣。方法实验选用三种固定板,其中两种滑动型前路固定板(Swift 板,Premier板),一种限制型前路固定板(Peak 板)。使用 18 具猪颈椎骨(C2 - C7)模拟两阶段椎体切除,采用高度可调节的支撑植入椎体切除位置,模拟植骨(内置微型压力传感器)。每一种固定板均采用六具,分三种工况进行颈椎标本实验测试。施加的载荷控制在生理载荷范围内。结果在各标本运动极限内,限制型和滑动型固定板在全支撑时固定板上载荷无显著区别;在支撑缩短时,所有三种固定板上载荷均明显减少,而该现象在滑动型固定板表现的更明显。在缩短支撑情况下,滑动型固定板在缩短支撑状态下板上的载荷减少。就滑动型固定板而言,在支撑缩短的状态下,支撑上的载荷减少较少而板上的载荷增加也不大。在全长支撑的载荷极限状态下,Swift型固定板的载荷分配比Premier型的固定板更好一些。在载荷极限状态下,Premier型的固定板的载荷分配优于Swift型固定板。结论实验证明滑动型固定板在2阶段椎体次全切除术中的生物力学特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固定板 多节段次全切除 载荷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