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评估踝关节骨折患者距腓前韧带及下胫腓前韧带远侧束损伤的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吕盼盼 刘超 李世岩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1-418,共8页
目的:探讨超声在评估踝关节骨折患者距腓前韧带(ATFL)及下胫腓前韧带远侧束(ATiFL-DF)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4月至2023年3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因踝关节骨折就诊,临床怀疑韧带损伤,术前行踝关节超声检查,并予... 目的:探讨超声在评估踝关节骨折患者距腓前韧带(ATFL)及下胫腓前韧带远侧束(ATiFL-DF)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4月至2023年3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因踝关节骨折就诊,临床怀疑韧带损伤,术前行踝关节超声检查,并予以踝关节镜探查的患者。以踝关节镜下检查结果为诊断金标准,评估韧带损伤分级,统计分析超声诊断ATFL及ATiFL-DF损伤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行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共收集病例51例。超声诊断ATFL损伤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和92.3%,阳性预测值为92.6%,阴性预测值为100.0%,超声与踝关节镜检查结果一致性佳(kappa=0.849)。超声诊断ATiFL-DF损伤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7%和33.3%,阳性预测值为90.7%,阴性预测值为25.0%,超声与踝关节镜检查结果一致性差(kappa=0.168)。结论:超声检查是评价踝关节骨折患者ATFL损伤的可靠的检查方式,但对ATiFL-DF损伤的评估特异性较差,因此ATiFL-DF损伤超声检查阴性的踝关节骨折患者仍有必要行踝关节镜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腓韧带 下胫韧带远侧束 超声检查 关节镜检查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踝关节距腓前韧带缝线、PLUS缝线及胫腓前韧带最远束移植增强修复术的疗效 被引量:2
2
作者 李锐军 陈心茹 +3 位作者 胡大海 李涛 肖磊 侯辉歌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3-273,314,共12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踝关节距腓前韧带(ATFL)缝线增强修复、PLUS缝线增强修复和胫腓前韧带远束(ATiFL-DF)移植增强修复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9年6月至2021年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67例ATFL损伤患者,随访24个月。其中,25例患者接受ATFL...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踝关节距腓前韧带(ATFL)缝线增强修复、PLUS缝线增强修复和胫腓前韧带远束(ATiFL-DF)移植增强修复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9年6月至2021年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67例ATFL损伤患者,随访24个月。其中,25例患者接受ATFL缝线增强修复(缝线增强组),22例患者接受PLUS缝线增强修复(PLUS缝线增强组),20例患者接受ATiFL-DF移植增强修复(生物增强组)。使用美国骨科足踝协会(AOFAS)评分、足踝能力测量(FAAM)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应力放射图来评估结果。结果:术后1和3个月,生物增强组患者的AOFAS评分明显低于缝线增强组和PLUS缝线增强组(1个月AOFAS评分,生物增强组为78.2±7.2,缝线增强组为83.7±5.7,PLUS缝线增强组为85.0±6.2,P=0.002;3个月AOFAS评分,生物增强组为86.9±4.3,缝线增强组为91.2±3.6,PLUS缝线增强组为91.8±3.7,P<0.001)。术后1和3个月,生物增强组的VAS评分显著高于缝线增强组和PLUS缝线增强组(1个月VAS评分,生物增强组为3.5±1.2,缝线增强组为2.6±1.1,PLUS缝线增强组为2.8±0.8,P=0.001;3个月VAS评分,生物增强组为2.9±1.1,缝线增强组为2.1±1.3,PLUS缝线增强组为2.0±1.0,P=0.001)。此外,术后6月、12个月和24个月,3个治疗组在AOFAS、VAS、FAAM和应力放射图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FL缝线增强修复、PLUS缝线增强修复和ATiFL-DF移植增强修复能够获得有效的治疗效果。与缝线增强修复和PLUS缝线增强修复相比,ATiFL-DF移植增强修复的早期疼痛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镜 距腓韧带 缝线增强修复 PLUS缝线增强修复 ATiFL-DF移植增强修复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距腓前韧带腓骨止点双束解剖重建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 被引量:16
3
作者 陈华斌 张涛 +5 位作者 瞿瑾 李雄 孙德毅 邱续强 吕红斌 徐大启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54-1362,共9页
目的: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损伤是运动医学领域最常见的损伤性疾病之一,常导致踝关节外侧不稳定,如未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长期迁延反复,将发展为踝骨关节炎而出现不可逆性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目的: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损伤是运动医学领域最常见的损伤性疾病之一,常导致踝关节外侧不稳定,如未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长期迁延反复,将发展为踝骨关节炎而出现不可逆性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经保守治疗3~6个月后未见明显好转的ATFL损伤患者应尽早考虑手术修复以恢复踝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本研究旨在探讨ATFL腓骨止点双束解剖重建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调查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间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运动医学科诊断为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67例患者,其中男42例,女25例,年龄17~41岁,病程为(12.6±3.2)个月;左踝29例,右踝38例。患者均因反复扭伤导致踝关节疼痛、肿胀、关节明显松弛;ATFL止点压痛、跟腓韧带止点压痛、踝关节前抽屉试验、内翻应力试验均为阳性。采用X线检查排除其他踝关节疾患,术前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磁共振检查观察患侧ATFL损伤情况。患者均有手术指征且无明显手术禁忌证,在神经阻滞麻醉下采用踝关节镜下清理并ATFL腓骨止点双束解剖重建手术治疗。术后予以常规护理及标准化流程的康复锻炼。术后3、6、12、24个月进行门诊随访,使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卡尔森踝关节功能(Karlsson ankle functional,KAF)评分及日本足踝外科学会(the Japanese Society for Surgery of the Foot,JSSF)量表评分评价临床结果。结果:67例患者在术中关节镜下检查发现炎性滑膜增生52例(77.6%),明显骨赘增生12例(17.9%),Ⅱ~Ⅲ度距骨骨软骨损伤23例(34.3%),Ⅳ度软骨损伤5例(7.5%)。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在麻醉状态下前抽屉试验为阴性、内翻应力试验为阴性;术后锚钉位置良好。其中3例(4.5%)患者术后出现腓浅神经暂时性麻痹,足踝部皮肤麻木,2周内逐渐恢复;无围手术期感染、化脓性关节炎等严重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随访12~24(15.64±3.17)个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可以正常行走;踝关节疼痛较术前明显好转,大多数患者无疼痛或偶有轻度疼痛;踝关节的功能及活动度得到恢复,没有发生再次失稳。64例(95.5%)患者可以恢复至伤前的劳动或运动水平。站立位X线检查提示关节间隙良好,未见狭窄;内固定位置良好。术后AOFAS评分(94.78±6.37)明显优于术前(64.17±12.43,P<0.01),KAF评分和JSSF量表评分较术前均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KAF:91.04±11.36 vs 59.74±13.63,P<0.01;JSSF:95.32±10.21 vs 66.92±14.38,P<0.01)。结论:关节镜下清理并ATFL腓骨止点双束解剖重建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近期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不稳 距腓韧带 解剖重建 关节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距腓前韧带损伤的高频超声表现 被引量:12
4
作者 蔡叶华 杨永明 +1 位作者 秦茜淼 王怡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26-728,共3页
目的分析距腓前韧带损伤的超声图像特征,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5~17 MHz线阵探头,对90例外踝损伤患者进行超声检查,观察距腓前韧带损伤的超声图像特征;对31例手术治疗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90例患者中,... 目的分析距腓前韧带损伤的超声图像特征,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5~17 MHz线阵探头,对90例外踝损伤患者进行超声检查,观察距腓前韧带损伤的超声图像特征;对31例手术治疗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90例患者中,距腓前韧带Ⅰ类损伤(挫伤)32例,超声图像表现为韧带增粗,回声减低;Ⅱ类损伤(部分撕裂)15例,表现为部分韧带纹理连续性中断或变薄;Ⅲ类损伤(完全撕裂)34例,表现为韧带连续性完全中断,断端回缩。31例手术治疗患者中,28例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一致。结论高频超声检查距腓前韧带损伤操作简便,准确率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踝关节 距腓韧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重建治疗慢性外踝撕脱骨折 被引量:9
5
作者 张晋 王雪松 冯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8-202,共5页
目的探讨使用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重建治疗陈旧外踝撕脱骨折的手术技巧、临床疗效及手术并发症等。方法 2013年1-11月本科对14例陈旧外踝撕脱骨折患者进行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重建,包括女性8例,男性6例,平均年龄30.5(18~40)岁。通... 目的探讨使用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重建治疗陈旧外踝撕脱骨折的手术技巧、临床疗效及手术并发症等。方法 2013年1-11月本科对14例陈旧外踝撕脱骨折患者进行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重建,包括女性8例,男性6例,平均年龄30.5(18~40)岁。通过胫前小切口取半腱肌作为移植物。全关节镜下于腓骨侧进行骨槽制备和1枚缝合锚钉固定,距骨侧使用可吸收挤压螺钉固定。平均随访12(8~18)个月。使用AOFAS评分进行临床疗效和患者满意率的评估,并使用Telos装置对患者术前和术后的应力位片进行测量。结果平均AOFAS评分由术前(73.4±16.4)分改善至术后(95.7±6.1)分(P〈0.01)。无患者主诉术后仍有不稳定感,且无供区疼痛和肌力下降主诉。Telos装置应力位片测量由术前(11.4±3.1)mm改善至术后(2.8±0.6)mm(P〈0.01)。结论使用半腱肌进行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重建可以明显改善踝关节不稳定且无特殊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陈旧 外踝不稳定 距腓韧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旧性距腓前韧带损伤诊断:MRI与应力像X线片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吴关 王雪松 张晋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0-114,共5页
目的:对比磁共振成像(MRI)与应力像X线片诊断陈旧性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损伤的可靠性。方法:2016年10月至2016年12月,共45例患者行踝关节镜手术,其中39例患者入选本研究。以踝关节镜探查诊断ATFL损伤为金标... 目的:对比磁共振成像(MRI)与应力像X线片诊断陈旧性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损伤的可靠性。方法:2016年10月至2016年12月,共45例患者行踝关节镜手术,其中39例患者入选本研究。以踝关节镜探查诊断ATFL损伤为金标准,对MRI及应力像X线片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关节镜探查显示ATFL损伤30例,无损伤9例;MRI结果显示ATFL损伤28例,无损伤11例,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0.0%、88.9%、89.7%;应力像X线片结果显示ATFL损伤21例,无损伤18例,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63.3%、77.8%、66.7%。结论:相比较应力像X线片,MRI是诊断陈旧性距腓前韧带损伤更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腓韧带损伤 磁共振成像(MRI) 应力像X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距腓前韧带与踝间后韧带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7
作者 许涛 刘志刚 +1 位作者 宋良松 陈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9-381,384,共4页
目的研究距腓前韧带和踝间后韧带的解剖学特点,探讨其功能与临床意义。方法 10侧成人踝关节标本解剖观测距腓前韧带和踝间后韧带起止、走行和比邻,并分析其作用。结果 10侧标本中,有7侧的距腓前韧带呈双束结构,占70%,在此结构中,两束宽... 目的研究距腓前韧带和踝间后韧带的解剖学特点,探讨其功能与临床意义。方法 10侧成人踝关节标本解剖观测距腓前韧带和踝间后韧带起止、走行和比邻,并分析其作用。结果 10侧标本中,有7侧的距腓前韧带呈双束结构,占70%,在此结构中,两束宽度之和大于单束结构的韧带的宽度。双束呈类"人"字形走行,两个束支在足处于不同的位置时呈不同的状态,当足跖屈时,下束松弛,上束绷紧;背屈位时则反之。踝间后韧带起自外踝腓骨尖后下缘向内侧走行,大体分为3束,分别止于胫骨后下缘、胫后肌腱腱鞘、距骨后结节及其内侧,此韧带对维持踝关节稳定,防止距骨后脱位有重要的作用。结论距腓前韧带的双束结构能加强其强度,踝间后韧带的生物力学及其参与踝后软组织撞击综合征的机理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距腓韧带 踝间后韧带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距腓前韧带损伤患者不同时期康复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6
8
作者 董继革 刘金龙 +2 位作者 罗丽华 孔得宇 钟琦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70-1373,共4页
目的探讨距腓前韧带损伤后保守治疗的患者在不同时期开始康复训练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距腓前韧带损伤的患者58例,根据损伤后开始康复治疗的时间,将患者分成6周组(n=29)和12周组(n=29),分别... 目的探讨距腓前韧带损伤后保守治疗的患者在不同时期开始康复训练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距腓前韧带损伤的患者58例,根据损伤后开始康复治疗的时间,将患者分成6周组(n=29)和12周组(n=29),分别于康复前,康复2周、4周和8周后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系统对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康复2周、4周和8周后,两组VAS评分和AOFAS评分均显著改善(|t|> 4.137, P <0.001);6周组VAS评分明显低于12周组(|t|> 3.110, P <0.01),AOFAS评分明显高于12周组(|t|> 3.016, P <0.01)。结论距腓前韧带损伤保守治疗患者在6周内进行康复治疗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腓韧带损伤 康复 介入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解剖重建 被引量:27
9
作者 刘建永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6-131,共6页
目的:探讨踝关节镜微创技术结合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ATFL/CFL)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计52例(52踝)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ATFL/CFL损伤)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 目的:探讨踝关节镜微创技术结合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ATFL/CFL)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计52例(52踝)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ATFL/CFL损伤)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改良brostrom法(锚钉-韧带-骨膜双重锚定法)缝合修复,B组取自体半腱肌腱行ATFL/CFL双束解剖重建。对术前、术后2年AOFAS足踝评分、患者主观感觉、VAS疼痛评分、距骨前移及倾斜、踝关节活动度进行评估,对比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平均随访34.7月(2~5年),两组患者均无感染、神经损伤、皮缘坏死、后足僵硬等并发症,半腱肌腱供区无不适,末次随访无不稳定复发。术后2年A、B两组在踝关节跖屈、背伸、外翻活动度上无差异,在踝关节内翻(P=0.025)、距骨倾斜(P=0.025)与前移(P=0.020)改善方面B组优于A组,重建相较于修复显示出更佳的稳定性。AOFAS评分A组由术前46.90±9.10改善至术后2年87.15±4.22(P=0.000),B组由术前46.50±9.95改善至术后2年93.70±5.00(P=0.000),术后2年组间比较存在差异(P=0.035)。两组在疼痛、异常步态、自主活动及功能、前后屈伸活动、后足活动及对线评分项目上无明显差异;在地面步行(P=0.045)、最大步行距离(P=0.042)、稳定性评分(P=0.045)上组间有差异。VAS视觉疼痛评分A组由术前7.10±5.30改善至术后2年2.05±1.95(P=0.000),B组由术前6.95±4.40改善至术后2年2.12±1.88(P=0.000),术后2年组间比较无差异(P=0.450)。主观评级术后2年A组优良率87.5%,B组95.83%(P=0.001);两组内AOFAS客观评分与主观评级相当,主客观评价统一度较好。结论:依托关节镜技术,借鉴尸体解剖数据,半腱肌腱双束解剖重建ATFL/CFL在有效恢复踝关节外侧稳定性的同时避免了后足僵硬等常见并发症,尤其适用于功能期望值较高的青壮年患者及韧带残端质量较差的翻修手术。手术切口的改进及保残技术有助于降低术区神经损伤几率,恢复本体感觉,符合快速康复的理念,长期随访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不稳定 距腓韧带 韧带 解剖重建 修复 关节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普通缝合修复与改良缝合增强修复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6
10
作者 侯辉歌 胡大海 +3 位作者 王楠 邵庆丰 罗纪 郑小飞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6-422,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一种慢性踝关节不稳(CAI)的改良缝合增强修复手术方案,并比较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普通缝合修复和改良缝合增强修复治疗CAI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从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我院105名CAI患者,经过倾向得分匹配(PSM),其中5...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一种慢性踝关节不稳(CAI)的改良缝合增强修复手术方案,并比较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普通缝合修复和改良缝合增强修复治疗CAI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从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我院105名CAI患者,经过倾向得分匹配(PSM),其中52名患者接受普通缝合修复,53名患者接受改良缝合增强修复。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学会评分(AOFAS)、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和前抽屉试验评价CAI的临床疗效。结果:改良缝合增强组的术后AOFAS评分为(84.23±9.34)明显高于普通缝合组的(78.90±9.63),P=0.0049。两治疗组之间的VAS评分(P=0.797)和前抽屉试验(P=0.488)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普通缝合修复和改良缝合增强修复均能取得不错的临床疗效,改良缝合增强修复手术方案治疗CAI切实可行且更为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不稳(CAI) 距腓韧带 改良缝合增强修复 无结锚钉 关节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康复锻炼对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距腓前韧带重建-踝关节镜术后的康复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彭琪 王琴 宁宁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康复锻炼对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距腓前韧带重建-踝关节镜术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行距腓前韧带重建-踝关节镜术治疗的患者74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 目的探讨系统康复锻炼对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距腓前韧带重建-踝关节镜术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行距腓前韧带重建-踝关节镜术治疗的患者74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功能锻炼,观察组患者术后采用系统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患者康复前后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踝关节主动关节位置觉(joint position sense active,JPSA)、踝关节被动关节位置觉(joint position sense passive,JPSP)和踝关节“运动觉”(kinaesthesia,KT)变化。结果康复后,两组患者AOFAS踝-后足评分均高于康复前(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AOFAS踝-后足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7.228,P<0.05)。康复后,两组患者JPSA、JPSP和KT均显著低于康复前(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8.355、7.960、9.193,均P<0.05)。结论系统康复锻炼对行距腓前韧带重建-踝关节镜术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康复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康复锻炼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 距腓韧带重建 踝关节镜术 康复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解剖重建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 被引量:1
12
作者 戴慧 戴祝 +2 位作者 陈志伟 肖昌慧 廖瑛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2期82-83,共2页
对18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取自体半腱肌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患者住院15~17d,切口均I期愈合,踝关节均达到功能稳定,关节活动度基本恢复正常。提出重视患者心理护理及术前康复指导,康复过程中循序渐进,着重加强踝部肌力... 对18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取自体半腱肌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患者住院15~17d,切口均I期愈合,踝关节均达到功能稳定,关节活动度基本恢复正常。提出重视患者心理护理及术前康复指导,康复过程中循序渐进,着重加强踝部肌力训练以及本体感觉训练,可促进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内翻 距腓韧带 韧带 机械性不稳 功能性不稳 韧带重建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治疗距腓前韧带急性断裂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燕 刘成 马骁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A02期253-253,共1页
目的 对比3种方法治疗急性距腓前韧带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7月~2012年2月,运用三种方法治疗急性距腓前韧带断裂患者82例,其中采用石膏固定法31例(Ⅰ组),带线锚钉缝合法28例(Ⅱ组),腓骨骨膜翻转结合带线锚钉缝合23例(Ⅲ组)。... 目的 对比3种方法治疗急性距腓前韧带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7月~2012年2月,运用三种方法治疗急性距腓前韧带断裂患者82例,其中采用石膏固定法31例(Ⅰ组),带线锚钉缝合法28例(Ⅱ组),腓骨骨膜翻转结合带线锚钉缝合23例(Ⅲ组)。所有患者术后12个月后(包括12个月)按美国AOFAS足踝评分标准进行关节功能评定。结果本组8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16个月(平均l4.7±1.4个月),Ⅱ、Ⅲ组疗效优于Ⅰ组(P<0.05),Ⅱ、Ⅲ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急性距腓前韧带断裂,运用带线锚钉手术修复损伤韧带比石膏固定法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腓韧带 创伤和损伤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距腓前韧带和距腓后韧带夹角对诊断慢性距腓前韧带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于立志 李宏云 +2 位作者 李宏 华英汇 陈世益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56-759,共4页
目的:评估机械性踝关节不稳患者中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和距腓后韧带(pos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PTFL)之间的夹角,以提供一种诊断慢性ATFL损伤的新的间接诊断方法。方法:100名测试对象纳入本研究,其中5... 目的:评估机械性踝关节不稳患者中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和距腓后韧带(pos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PTFL)之间的夹角,以提供一种诊断慢性ATFL损伤的新的间接诊断方法。方法:100名测试对象纳入本研究,其中50名为机械性踝关节不稳患者(A组),50名为因其他疾病至我院就诊、非踝关节不稳的患者(B组)。每名测试对象均在MRI横断面上测量ATFL与PTFL的夹角,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异。结果:机械性踝关节不稳组患者较对照人群ATFL和PTFL的夹角明显增大(82.1°±8.0°vs 74.4°±5.9°,P<0.01)。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curve,ROC)下面积为0.784,P<0.01,有高度统计学意义,表明ATFL与PTFL的夹角对于慢性ATFL损伤的诊断有意义。利用其曲线坐标计算出当ATFL与PTFL之间的夹角为79°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0.88和0.64。结论:机械性踝关节不稳患者ATFL与PTFL的夹角明显增大。当ATFL与PTFL夹角大于79°时,慢性ATFL损伤的可能性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性不稳 距腓韧带 距腓韧带 夹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2楔骨-跗跖背侧韧带-跖骨瓣重建距腓前韧带的基础与临床
15
作者 俞立新 范启申 +4 位作者 陈学强 吴群峰 郭松华 冯炜 于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53-556,共4页
目的带血供第2楔骨-跗跖背侧韧带-跖骨瓣重建距腓前韧带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6例经防腐固定的成人下肢标本及6例新鲜标本上观测距腓前韧带起止点及行径,第2跗跖背侧韧带的解剖形态与起止点,在新鲜标本上模拟重建手术。结果第2跗跖背... 目的带血供第2楔骨-跗跖背侧韧带-跖骨瓣重建距腓前韧带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6例经防腐固定的成人下肢标本及6例新鲜标本上观测距腓前韧带起止点及行径,第2跗跖背侧韧带的解剖形态与起止点,在新鲜标本上模拟重建手术。结果第2跗跖背侧韧带位置恒定,解剖层次表浅,切取方便,第2楔骨-跗跖背侧韧带-跖骨瓣的背侧韧带长度(4.1±0.4)cm,距腓韧带长度(2.4±0.5)cm。(1)第2楔骨-跗跖背侧韧带-跖骨瓣的背侧韧带具有足够的长度,可形成移植供体;(2)带血供第2楔骨-跗跖背侧韧带-跖骨瓣复合体两端分别与骨创面固定,容易成活和恢复功能;(3)临床应用12例,全部病人随访4月~2年,重建后距腓前韧带可纠正踝内翻畸形,骨瓣愈合时间为2~3个月,踝关节功能满意,无再断裂并发症。结论骨瓣修整后的背侧韧带重建距腓前韧带有术式简单,重建韧带结构接近正常,受区损伤小等优点;采用带血供第2楔骨-跗跖背侧韧带-跖骨瓣重建距腓前韧带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2楔骨-跗跖背侧韧带-跖骨瓣 距腓韧带 重建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法治疗距腓前韧带急性损伤30例
16
作者 张弘 施荣庭 杜宁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6期452-453,共2页
手法治疗距腓前韧带急性损伤30例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伤科,上海市伤骨科研究所(200025)张弘,施荣庭,杜宁踝关节距腓前韧带急性损伤患者的早期治疗非常关键,但在急诊处理时易被忽视,常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笔... 手法治疗距腓前韧带急性损伤30例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伤科,上海市伤骨科研究所(200025)张弘,施荣庭,杜宁踝关节距腓前韧带急性损伤患者的早期治疗非常关键,但在急诊处理时易被忽视,常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笔者在1991年至1995年,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腓韧带 韧带损伤 手法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关节镜下Socket-anchor技术重建距腓前韧带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皓 欧阳侃 +4 位作者 柳海峰 李瑛 邓桢翰 朱伟民 陆伟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52-857,共6页
目的:采用Socket-anchor技术在全关节镜下重建距腓前韧带,并观察其临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治疗的20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男18例、女2例,年龄30.3±4.64岁(20~38岁)。通过术前影像学及术中评估,判断距腓... 目的:采用Socket-anchor技术在全关节镜下重建距腓前韧带,并观察其临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治疗的20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男18例、女2例,年龄30.3±4.64岁(20~38岁)。通过术前影像学及术中评估,判断距腓前韧带结构缺失。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重建术,距骨侧采用Socket-anchor技术。术前1周及术后第12个月进行疗效评估,评价指标包括: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评分和Tegner运动水平评分,并记录并发症。结果:20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1.3±5.28月(12~30月)。患者术前VAS评分2.9±0.55分,术后VAS 0.4±0.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OFAS评分术前73.55±7.52分,术后96.45±4.9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egner评分从术前2.6±0.82分提升到术后6.35±0.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患者踝关节轻度僵硬,无韧带再断裂、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运用Socket-anchor技术行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重建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关节镜技术 重建 慢性踝关节不稳 距腓韧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踝关节不稳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损伤的分型方案 被引量:13
18
作者 侯辉歌 胡大海 +3 位作者 肖磊 李劼若 王华军 郑小飞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9-165,共7页
目的:慢性踝关节不稳(CAI)通常是由一次或多次踝关节扭伤而导致的临床表现,大部分归因于关节囊内距腓前韧带(ATFL)上束的损伤,在关节镜下残留韧带的表现各异。有关慢性踝关节不稳的ATFL损伤镜下分型的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 目的:慢性踝关节不稳(CAI)通常是由一次或多次踝关节扭伤而导致的临床表现,大部分归因于关节囊内距腓前韧带(ATFL)上束的损伤,在关节镜下残留韧带的表现各异。有关慢性踝关节不稳的ATFL损伤镜下分型的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慢性踝关节不稳ATFL损伤的镜下分型方案,为骨科医生选择合适的手术或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近4年间315例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关节镜录像资料,通过有标识关节镜探钩来识别、描述和记录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镜下的AFTL损伤类型。结果:ATFL损伤分为4种类型:Ⅰ型为距腓前韧带松弛或张力丧失(4.76%);Ⅱ型为ATFL部分撕裂(65.08%),包括Ⅱ-A(ATFL腓骨侧内表面部分撕裂,14.6%)、Ⅱ-B(ATFL腓骨侧上表面部分撕裂,36.52%)、Ⅱ-C(ATFL体部部分撕裂,11.75%)、Ⅱ-D(ATFL距骨侧部分撕裂,2.22%);Ⅲ型为ATFL完全撕裂(19.69%),包括Ⅲ-A(腓骨侧ATFL完全撕裂,11.43%)、Ⅲ-B(ATFL体部完全撕裂,6.67%)、Ⅲ-C(距骨侧ATFL完全撕裂,1.59%);Ⅳ型为ATFL损伤后完全吸收(10.47%)。结果显示ATFL损伤的分型越高,慢性踝关节不稳的情况越严重,相关并发症(如距骨外侧或内侧骨软骨缺损、游离体、胫骨远端骨赘等)的发生率也越大。结论:本研究确立了一种新的慢性踝关节不稳的分型方案,分别为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此种精确的镜下分型有助于骨科医生根据ATFL损伤的程度,采用相应精确的手术方式解决患者个体化的损伤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不稳 距腓韧带 关节镜 损伤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距腓前韧带影响踝关节不稳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彭琳晶 王心桐 +3 位作者 干耀恺 李翊铭 孔康麟 姚怡飞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36-741,共6页
目的探究踝关节不稳中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的厚度与弹性模量对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为踝关节不稳患者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建立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改变ATFL的厚度与弹性模量,计算踝关节前后向刚度(ank... 目的探究踝关节不稳中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的厚度与弹性模量对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为踝关节不稳患者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建立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改变ATFL的厚度与弹性模量,计算踝关节前后向刚度(ankle anteroposterior stiffness,AAS),并作为量化指标评估踝关节稳定性。结果ATFL厚度在0.78~2.31 mm范围内引起AAS的大幅度变化,且两者关系呈S形曲线;ATFL弹性模量在60~400 MPa变化范围,AAS随韧带弹性模量增加快速上升。结论ATFL厚度与弹性模量均会影响踝关节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不稳 距腓韧带 踝关节后向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感知技术三维MRI矢状位T2加权频率衰减反转恢复序列显示距腓前韧带的价值探索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小艳 马培旗 +3 位作者 袁玉山 王仲秋 彭彬 张宗夕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1-74,81,共5页
目的 探讨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 CS)技术三维(three-dimensional, 3D)MRI矢状位T2加权频率衰减反转恢复(T2 weighted imaging-spectral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T2WI-SPAIR)序列显示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 目的 探讨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 CS)技术三维(three-dimensional, 3D)MRI矢状位T2加权频率衰减反转恢复(T2 weighted imaging-spectral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T2WI-SPAIR)序列显示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 ATFL)的可行性,并比较不同加速因子对成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 对40名志愿者行3.0 T MRI踝关节扫描,包括常规踝关节横、冠、矢三方位脂肪抑制质子密度加权图像(fat saturation proton density-weighted imaging, fsPDWI)扫描和CS-3D踝关节矢状位T2WI-SPAIR序列扫描,根据CS技术采用的不同加速因子(压缩倍数分别为4倍、6倍、8倍)分别设CS-4、CS-6和CS-8,每位志愿者获得常规、CS-4、CS-6和CS-8这4组图像,通过主、客观分析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评估ATFL的显示效果。结果 两位高年资放射诊断医生对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得出较高的一致性(k=0.913,P<0.001),取2名诊断医生对CS组和常规组图像主观评分进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结果显示:CS-4、CS-6组与常规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417、1.414,P=0.155、0.157),CS-8组与常规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71,P<0.001)。客观评价中,CS-4组在四组图像中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 SNR)最高(P<0.05),CS-8组在四组图像中SNR最低(P<0.05),CS-6组与常规组的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 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0)。CS-4组、CS-6组、CS-8组扫描时间较常规组横、冠、矢三方位总时间缩短分别约16%、43%、58%。结论 CS技术联合3D MRI可用于3.0 T MRI行踝关节检查,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有效减少扫描时间,多方位展现解剖结构,改善患者检查体验,进一步优化踝关节MRI扫描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距腓韧带 磁共振成像 压缩感知 三维磁共振成像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