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晶状体瞳孔前膜形成与处理 被引量:8
1
作者 高俐 刘丹平 《眼科新进展》 CAS 1999年第3期199-200,共2页
人工晶状体前膜是人工晶状体术后常见的早期并发症,处理不及时,将影响手术效果。我院近期168例现代白内障囊外摘出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出现31例瞳孔前膜,现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168例白内障患者中,糖尿... 人工晶状体前膜是人工晶状体术后常见的早期并发症,处理不及时,将影响手术效果。我院近期168例现代白内障囊外摘出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出现31例瞳孔前膜,现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168例白内障患者中,糖尿病性白内障8例,外伤性白内障15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并发症 人工晶体植入术 瞳孔前膜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晶体前膜形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郝丽娜 杨树立 +2 位作者 张爱子 张彦林 王仲涛 《临床眼科杂志》 1996年第2期86-88,共3页
以64只新西兰白兔建立人工晶体(IOL)睫状沟缝线固定术及单纯固定术动物模型,分别手术后1/2、1、2、3月时处死家兔,取出植入的IOL,采用光镜及电镜技术动态观察两种术式的IOL前膜及细胞形态。结果表明,1/2月组IOL表面可见膜样结... 以64只新西兰白兔建立人工晶体(IOL)睫状沟缝线固定术及单纯固定术动物模型,分别手术后1/2、1、2、3月时处死家兔,取出植入的IOL,采用光镜及电镜技术动态观察两种术式的IOL前膜及细胞形态。结果表明,1/2月组IOL表面可见膜样结构,呈无结构的颗粒状或丝网状,其上可见大小不等的圆形或不规则形细胞;1~3月组膜样结构仍然存在,但变菲薄;1月组可见成群的细胞聚集;2月组可见巨噬细胞、上皮样细胞及多核细胞;3月组细胞成份减少,分布在IOL周围的近襻处。瞳孔区几乎无细胞存在。两种术式所见IOL前膜及细胞形态无明显差别(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体 前膜形成 植入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误滴复方新麻液致人工晶体前膜形成1例
3
作者 颜建华 《临床眼科杂志》 1996年第4期11-11,共1页
关键词 人工晶体 前膜形成 复方新麻液 误治
全文增补中
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体前膜形成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被引量:3
4
作者 吴晓民 郑进招 《临床眼科杂志》 1994年第2期109-109,共1页
关键词 人工晶体 植入术 晶体前膜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晶状体前膜形成临床分析
5
作者 冯朝晖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10期150-150,153,共2页
目的:探讨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晶状体前膜形成的原因与处理方法。方法:分析290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人工植入术后晶状体前膜形成的临床资料,总结膜形成的原因与处理方法。结果:膜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原因为炎症反应及易患因素。... 目的:探讨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晶状体前膜形成的原因与处理方法。方法:分析290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人工植入术后晶状体前膜形成的临床资料,总结膜形成的原因与处理方法。结果:膜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原因为炎症反应及易患因素。290眼经治疗,2眼人工晶状体残留岛状膜状物,其余病例前膜均在10d内吸收。随访半年未见复发。结论:前膜形成是人工晶状体术后严重且最常见的并发症,及时有效的处理可避免严重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人工晶状体前膜形成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體前膜的临床治疗
6
作者 雷獻文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0年第1期94-95,共2页
人工晶體前膜是人工晶體植入的一個常见并发症,治疗的效果直接关系到病人的术后视力,而前膜形成的原因较复杂。若能早期有效治疗可避免再次手术或激光治疗。如何对不同的晶體前膜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本文就此对467例人工晶體值入术后所... 人工晶體前膜是人工晶體植入的一個常见并发症,治疗的效果直接关系到病人的术后视力,而前膜形成的原因较复杂。若能早期有效治疗可避免再次手术或激光治疗。如何对不同的晶體前膜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本文就此对467例人工晶體值入术后所发生的32例人工晶體前膜进行了追踪和分析,对治疗的时机和方法进行了讨论。 1.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6年3月至2000年3月,本中心共施行后房型人工晶體植入467例,其中32例术后出现了较明显的人工晶體前膜,发生率焉6.85%,稍高于报导统计数值。其中男性11例,女性21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78岁平均41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 白内障囊外摘除 临床治疗 前膜形成 皮大霉素 下注射 视力 后房型 血—房水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分离注吸人工晶体前膜取出术8例报告
7
作者 陆一希 翁文明 王丽霞 《临床眼科杂志》 1995年第4期236-237,共2页
关键词 人工晶体植入术 并发症 人工晶体 前膜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晶体前膜的药物治疗
8
作者 丁明红 马立新 郝军生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1999年第2期29-30,共2页
目的 评价人工晶体前膜形成的药物治疗效果。方法 对24 例前膜形成的病例给予全身加大地塞米松用量( 10 ~15mg) ; 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 万u , 地塞米松2mg ,5 - 氟尿嘧啶12 .5mg ; 同时应用托比卡胺扩... 目的 评价人工晶体前膜形成的药物治疗效果。方法 对24 例前膜形成的病例给予全身加大地塞米松用量( 10 ~15mg) ; 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 万u , 地塞米松2mg ,5 - 氟尿嘧啶12 .5mg ; 同时应用托比卡胺扩瞳等治疗。结果 23 例前膜在1 周内吸收, 仅1 例糖尿病患者因激素用量受限未能吸收而用激光切膜。24 例矫正视力均在0 .6 以上。结论 认为人工晶体前膜经及时、适当的药物治疗, 多能获得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治疗 人工晶体前膜形成 球结下注射 5-氟尿嘧啶 地塞米松 糖尿病患者 治疗效果 矫正视力 内吸收 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