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旁肌间隙入路有限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对脊髓损伤型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Cobb角前缘高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钱重阳 杜瑞利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76-78,91,共4页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有限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在脊髓损伤型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3例脊髓损伤型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实验组47例,对照组46例,分别施行椎旁肌间隙入路有限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后正中入路...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有限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在脊髓损伤型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3例脊髓损伤型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实验组47例,对照组46例,分别施行椎旁肌间隙入路有限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后正中入路全推板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观察72 h.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时间;于术前及术后72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检测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随时记录术后72h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术后下地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1),术后72 h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手术时间、术后72 h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及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损伤型胸腰椎骨折患者施行椎旁肌间隙入路有限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缓解疼痛,缩短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脊髓损伤型 椎旁肌间隙入路有限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 后正中入路全椎板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 术中出血量 手术时间 术后下地时间 疼痛程度 伤椎前缘高度 COBB角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后凸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的影响
2
作者 李振肃 曹玮 +1 位作者 宫金涛 秦晓宇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5期47-50,共4页
目的探究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后凸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的影响。方法9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进行开放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观察组进行... 目的探究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后凸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的影响。方法9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进行开放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观察组进行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骨折愈合情况、疼痛程度、胸腰椎功能、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52.31±5.49)ml少于对照组的(66.89±7.21)ml,手术时间(82.43±6.21)min、住院时间(8.06±1.24)d均短于对照组的(103.75±8.97)min、(10.59±1.88)d(P<0.05)。对照组患者术前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18.63±2.38)°、(13.31±1.69)mm,术后分别为(10.36±1.39)°、(20.37±2.72)mm;观察组患者术前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18.71±2.20)°、(13.65±1.31)mm,术后分别为(10.21±1.30)°、(20.45±2.76)mm。术前、术后,两组组间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两组后凸Cobb角低于术前,椎体前缘高度高于术前(P<0.05)。对照组患者术前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分别为(5.31±1.02)、(32.49±2.57)分,术后分别为(2.95±0.63)、(15.59±1.42)分;观察组患者术前VAS、ODI评分分别为(5.40±0.97)、(32.63±2.21)分,术后分别为(2.24±0.38)、(15.67±1.35)分。术前,两组VAS、ODI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两组VAS、ODI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8%低于对照组的16.33%(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具有更小的创伤,可减轻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有利于其术后迅速恢复,改善生活质量,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脊柱骨折 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 后凸Cobb角 椎体前缘高度并发症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脊柱损伤患者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手术治疗对其椎体前缘压缩高度、Cobb's角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覃鑫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17期59-60,共2页
目的:探究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手术治疗急性胸腰椎损伤对椎体前缘压缩高度及Cobb's角的影响。方法:2017年8月-2019年7月收治急性胸腰椎损伤患者86例,根据手术术式不同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跨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究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手术治疗急性胸腰椎损伤对椎体前缘压缩高度及Cobb's角的影响。方法:2017年8月-2019年7月收治急性胸腰椎损伤患者86例,根据手术术式不同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跨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伤椎结构及功能。结果:观察组术后12个月的前缘压缩高度高于对照组,后凸Cobb's角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手术治疗急性胸腰椎损伤,可进一步恢复伤椎前缘高度,缩小后凸Cobb's角,继而有助于改善伤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脊柱损伤 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手术 椎体前缘压缩高度 Cobb's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经伤椎固定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吴建明 刘向阳 +1 位作者 胡伟 袁建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43-846,共4页
目的伤椎置钉固定技术是目前临床治疗胸腰椎骨折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文中对比研究胸腰椎骨折经伤椎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1月胸腰段椎体骨折行手术治疗的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 目的伤椎置钉固定技术是目前临床治疗胸腰椎骨折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文中对比研究胸腰椎骨折经伤椎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1月胸腰段椎体骨折行手术治疗的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入路分为2组:经伤椎组(经伤椎椎弓根置钉4钉单节段固定手术治疗)39例和跨伤椎组(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手术治疗)36例。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3 d与末次随访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果经伤椎组、跨伤椎组术前椎体前缘高度比分别为(56.32±12.53)%和(57.67±13.81)%,矢状面Cobb角分别为(20.41±5.73)°和(19.87±5.76)°;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比分别为(85.76±11.48)%和(83.51±12.54)%,矢状面Cobb角分别为(8.72±5.34)°和(9.18±5.42)°,同组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跨伤椎组椎体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分别为(76.82±11.06)%,(15.42±6.14)°,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伤椎组椎体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分别为(81.74±10.38)%,(10.93±6.32)°,与跨伤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跨伤椎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比丢失(6.69±2.52)%、Cobb角矫正丢失(6.31±2.18)°,明显高于经伤椎组[(3.78±1.24)%、(2.25±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均能够很好的改善椎体的前缘高度比和矢状面Cobb角,但经伤椎椎弓根置钉4钉单节段固定方法能够更好地降低术后矫正度的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椎体前缘高度 COBB角 经伤椎单节段固定 跨伤椎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O分型、脊柱载荷及不稳定程度评分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翟晓军 陈其昕 +1 位作者 陈维善 兰俊 《中国骨伤》 CAS 2005年第5期263-265,共3页
目的:探讨AO骨折分型、Load sharing及IG评分法则,在胸腰段椎体骨折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植入物选择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不稳定性胸腰段骨折患者95例,术前按照AO骨折分型、Load sharing及IG评分法则进行综合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及内固... 目的:探讨AO骨折分型、Load sharing及IG评分法则,在胸腰段椎体骨折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植入物选择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不稳定性胸腰段骨折患者95例,术前按照AO骨折分型、Load sharing及IG评分法则进行综合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植入物,随访79例,观察临床疗效,评估三者相结合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①术前不完全神经损伤患者17例,其中16例Frankel分级恢复1级或1级以上;腰痛按Denis评分:P156例,P217例,P36例。②后路、前路及前后路联合固定术后各自的椎体前缘高度、矢状面指数平均复位分别为6.59mm、15.68°,12.90mm、20.75°,15.07mm、23.80°。③本组无断钉、内固定松动滑脱等严重并发症。结论:AO分型结合Load sharing及IG评分法则,对胸腰段骨折手术入路及内植物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O分型 程度评分 AO骨折分型 内固定植入物 胸腰段椎体骨折 FRANKEL 载荷 脊柱 手术入路 临床应用价值 椎体前缘高度 LDad Denis 前后路联合 严重并发症 胸腰段骨折 临床价值 骨折患者 不稳定性 综合评估 临床疗效 固定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伤椎内固定与跨伤椎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9
6
作者 殷剑 赵清斌 +2 位作者 肖伟 孙俊刚 赵巍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2年第4期70-73,93,共5页
目的观察经伤椎内固定与跨伤椎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10月手术治疗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93例,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采用经伤椎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跨伤椎内... 目的观察经伤椎内固定与跨伤椎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10月手术治疗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93例,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采用经伤椎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跨伤椎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AVH)、区域后凸角(LKA)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同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总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和3个月,两组AVH较术前增大,LKA较术前减小(P<0.05);且观察组术后3个月AVH大于对照组,LKA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1、3、6个月,两组ODI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且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观察组术后1、3、6个月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伤椎内固定治疗可有效恢复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椎体正常生理结构,减轻患者腰部疼痛,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胸椎 腰椎 经伤椎内固定 跨伤椎内固定 椎体前缘高度比值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霍智铭 关宏刚 +2 位作者 陈超 王刚 曹正霖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18期230-232,245,共4页
目的观察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应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9月收入的104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分为采取前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的对照组及采取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的观察组,各52例,对比... 目的观察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应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9月收入的104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分为采取前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的对照组及采取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的观察组,各52例,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围手术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前缘高度、Cobb角、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取得的临床效果理想,值得加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胸腰段骨折 后路手术内固定术 前缘高度 COB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研究
8
作者 杨永迁 刘展亮 张惠城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16期189-192,共4页
目的探讨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在胸腰椎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5月~2018年3月,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序号奇偶数按比例(1∶1)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6例,对照组给予跨伤... 目的探讨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在胸腰椎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5月~2018年3月,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序号奇偶数按比例(1∶1)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6例,对照组给予跨伤椎固定治疗,观察组行经伤椎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凸Cobb角、疼痛评分、术中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术中出血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凸Cobb角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个月后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椎体前缘高度较大,椎体后凸Cobb角较小,VAS评分较低(P <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椎体高度丢失、术后感染、螺钉脱出发生率分别为2.17%、6.51%和4.34%,均低于对照组8.68%、10.85%和10.8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胸腰椎骨折患者,给予经伤椎固定治疗效果理想,可促进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凸Cobb角快速恢复,且患者疼痛程度较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经伤椎固定 跨伤椎固定 椎体前缘高度 椎体后凸Cobb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自体骨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9
作者 李健 杨健齐 +3 位作者 赵洪普 高梁斌 张志 肖斌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自体骨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陆床疗效。方法:2003年12月-2007年6月对本院骨科3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自体骨植骨治疗。所有患者术前、术后、随访均行X线...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自体骨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陆床疗效。方法:2003年12月-2007年6月对本院骨科3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自体骨植骨治疗。所有患者术前、术后、随访均行X线及CT检查,X线测量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值、Cobb’s后凸角,CT测量椎管占位比。同时观察植骨融合和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52.63%(20/38)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恢复至正常值的95%以上,平均恢复至(89.73±9.01)%;术后、末次随访Cobb’s角[(6.74±4.78)°,(7.45±5.04)°]均较术前(23.96±5.48)°减少(P〈0.05),椎管占位比[(16.29±11.38)%,(12.38±8.11)%]也较术前(34.23±19.65)%减少;所有患者脊柱生理曲度无丢失,内固定无松脱断裂,不完全损伤的患者神经功能较术前均有1~2级改善,随访疗效满意。结论:后路经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自体骨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效果确切,椎管占位恢复好,前中柱重建稳定,后柱固定牢固,是一种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爆裂 胸腰椎 内固定 植骨 椎弓根钉 Cobb’s后凸角 椎体前缘高度 脊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4
10
作者 宁新庆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4期671-672,共2页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5月孟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5月孟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保守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疼痛缓解程度。比较两组治疗前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结果治疗后,两组ODI和VAS评分低于治疗前,观察组ODI和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obb角小于治疗前,椎体前缘高度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Cobb角小于对照组,椎体前缘高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能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疼痛感,恢复受损椎体高度,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COBB角 椎体前缘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伤椎置钉治疗脊柱骨折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洪彬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16期74-77,共4页
目的探究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伤椎置钉治疗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84例脊柱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取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联合组采取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伤椎置钉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探究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伤椎置钉治疗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84例脊柱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取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联合组采取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伤椎置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手术相关指标及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疼痛评分、伤椎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比值。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62%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68.54±3.46)min、手术切口长度(5.42±1.56)cm及住院时间(12.46±2.17)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31.23±4.67)min、(9.65±1.35)cm、(24.57±2.16)d,术中出血量(34.56±2.17)ml少于对照组的(67.54±4.32)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疼痛评分(1.47±0.31)分低于对照组的(3.67±0.5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伤椎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伤椎Cobb角(5.67±0.43)°小于对照组的(11.43±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91.68±6.93)%高于对照组的(76.41±7.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伤椎置钉治疗脊柱骨折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手术指标、伤椎Cobb角以及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同时可较好的缓解患者的疼痛,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 伤椎置钉 脊柱骨折 疼痛评分 伤椎Cobb角 伤椎前缘高度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研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世栋 张建华 +3 位作者 李浩然 赵玲 赵宝辉 王恒俊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9期77-78,共2页
目的:探讨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对近年来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脊柱关节科收治的4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这46例患者均进行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然后观察其各项手术... 目的:探讨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对近年来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脊柱关节科收治的4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这46例患者均进行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然后观察其各项手术指标。结果:术后6个月,这46例患者的ODI评分低于手术前(P<0.05),其椎体前缘的高度大于手术前(P<0.05),其后凸Cobb角小于手术前(P<0.05)。术后6个月,这46例患者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的情况明显优于手术前。结论: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恢复患者椎体前缘的高度,减小其后凸Cobb角,改善其胸腰椎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胸腰椎骨折 椎体前缘高度 后凸Cobb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微创椎弓根内固定腰椎骨折手术室ERAS护理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丽 张桂金 裴晓春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6期83-84,共2页
目的 探析腰椎骨折患者在实施后路微创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过程中,结合手术室ERAS护理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脊柱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80例,采用统计学软件SAS进行随机分组,各40例。常规护理用于对照组,手术室... 目的 探析腰椎骨折患者在实施后路微创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过程中,结合手术室ERAS护理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脊柱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80例,采用统计学软件SAS进行随机分组,各40例。常规护理用于对照组,手术室ERAS护理用于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护理前后后凸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以及疼痛程度改善情况,同时比较两组干预后并发症、功能恢复、各项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后凸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水平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Cobb's角低于对照组椎体前缘高度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Oswestry分、手术治疗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椎骨折患者在实施后路微创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过程中,结合手术室ERAS护理,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缩短患者手术治疗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者后凸Cobb,s角与椎体前缘高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骨折 后路微创椎弓根内固定术 手术室ERAS护理 △椎体前缘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江孝龙 蒋国华 石钢 《浙江临床医学》 2019年第6期755-756,759,共3页
目的 观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48例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后路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体内植骨治疗.观察治疗期间围手术期指标、神经功能情况、... 目的 观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48例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后路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体内植骨治疗.观察治疗期间围手术期指标、神经功能情况、影像学指标,统计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02.35±10.24)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21.73±35.20)ml,平均骨折愈合时间(5.67±1.28)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后凸Cobb角、椎管狭窄率明显低于术前,伤椎前缘高度比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前神经功能分级为A级4例,B级9例,C级13例,D级22例,E级0例;术后1年A级0例,B级1例,C级2例,D级4例,E级41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1例,内固定松动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17%.结论 后路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体内植骨能够促进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恢复椎体前缘高度,改善椎管狭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椎弓根内固定 植骨 胸腰段爆裂性骨折 临床疗效 伤椎前缘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经皮椎体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
15
作者 蒋昊靖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9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单侧经皮椎体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10月东阳市横店医院收治的40例高龄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0例... 目的:探讨单侧经皮椎体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10月东阳市横店医院收治的40例高龄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试验组行单侧PK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椎体前缘高度、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降低,椎体前缘高度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椎体前缘高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骨水泥注入剂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采用单侧PKP治疗,能够减轻其术后疼痛程度,促进椎体前缘高度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经皮椎体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椎体前缘高度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伤椎与跨伤椎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对比
16
作者 李川江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13期44-45,共2页
目的:探讨经伤椎与跨伤椎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3月-2018年4月收治胸腰椎骨折患者82例,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两组,A组41例采用跨伤椎内固定术治疗,B组41例采用经伤椎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伤椎高度... 目的:探讨经伤椎与跨伤椎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3月-2018年4月收治胸腰椎骨折患者82例,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两组,A组41例采用跨伤椎内固定术治疗,B组41例采用经伤椎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伤椎高度恢复情况。结果:A组出血量和手术、住院所用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的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胸腰椎骨折采用经伤椎内固定术更利于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恢复,而跨伤椎内固定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更有优势,临床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伤椎内固定 跨伤椎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 椎体前缘高度 后凸Cobb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椎置钉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评析
17
作者 宋昕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15期12-13,共2页
目的:探讨用伤椎置钉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贵州安顺七十三医院收治的7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36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椎弓根内固定术,对观... 目的:探讨用伤椎置钉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贵州安顺七十三医院收治的7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36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椎弓根内固定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伤椎置钉术。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总有效率、在手术前后伤锥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的高度及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手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伤锥的后凸Cobb角小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伤椎前缘的高度长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用伤椎置钉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地恢复此病患者伤锥前缘的高度,缩小其伤锥后凸Cobb角,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伤椎植钉术 椎弓根内固定术 伤椎前缘高度 伤锥后凸Cobb角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应用单向椎弓根螺钉和万向椎弓根螺钉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喻磊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30期5636-5638,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单向椎弓根螺钉和万向椎弓根螺钉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商城县人民医院治疗的6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置钉方式分为对照组(伤椎及上、下相邻椎体均置入万...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单向椎弓根螺钉和万向椎弓根螺钉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商城县人民医院治疗的6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置钉方式分为对照组(伤椎及上、下相邻椎体均置入万向钉,n=34)和观察组(上、下相邻椎体置入单向钉,仅在伤椎处置入万向钉,n=34)。比较两组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及厚凸矫正情况,记录疼痛评分和功能恢复状况。结果术后,两组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及厚凸矫正情况均优于术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VAS及ODI评分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间VAS及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单向椎弓根螺钉和万向椎弓根螺钉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可提高胸腰椎骨折患者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及厚凸畸形矫正水平,在改善临床症状和功能恢复方面与单纯给予万向椎弓根螺钉疗效相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伤椎椎弓根内固定 万向椎弓根螺钉 单向椎弓根螺钉 伤椎前缘相对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入路内固定术治疗脊柱骨折的效果探究
19
作者 谭德猛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24期105-106,共2页
目的:探讨用后入路内固定术治疗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自治县中医院收治的60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对其接受手术的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使用后入路内固定术对这60例患者进行治疗。... 目的:探讨用后入路内固定术治疗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自治县中医院收治的60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对其接受手术的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使用后入路内固定术对这60例患者进行治疗。手术结束3个月后,比较这60例患者手术前后椎体前缘的高度、椎体后缘的高度、脊柱的倾斜角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手术结束3个月后,这60例患者椎体前缘的高度和椎体后缘的高度均高于手术前,其脊柱的倾斜角小于手术前,P<0.05。在手术结束后,这60例患者均未出现松钉、固定物折断或脱出等并发症,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结论:用后入路内固定术治疗脊柱骨折的效果较好,可有效地改善患者脊柱的形态和功能,而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后入路内固定术 椎体前缘高度 椎体后缘的高度 脊柱的倾斜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