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56层螺旋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应用高心率患者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宋芸 常万松 +1 位作者 范建锋 张少泽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4期516-518,522,共4页
目的:探讨心率<100bpm稳定窦性心率患者256层螺旋CT于收缩末期(40%~50%位相)应用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71例患者256层螺旋C T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收缩末期(40%~50%位相)图像,所有病例... 目的:探讨心率<100bpm稳定窦性心率患者256层螺旋CT于收缩末期(40%~50%位相)应用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71例患者256层螺旋C T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收缩末期(40%~50%位相)图像,所有病例按70bpm≤心率<80bpm ,80bpm≤心率<90bpm ,90bpm≤心率<100bpm分成3组,对所有冠状动脉节段图像质量进行评分(4分法),比较不同心率组间的图像质量。结果271例患者共重建3780个冠状动脉节段,可评估者3708个节段,三组冠状动脉可评价率分别为98.59%、97.79%、97.9%,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率<100bpm稳定窦性心率患者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于收缩末期(40%~50%位相)可获得稳定的满足诊断的图像,应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成功把握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造影术 前瞻性心电门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对隐匿性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2
作者 张谷青 王玉红 陈月芹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8期1286-1289,共4页
目的探讨新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冠状动脉成像(MSCTA)对隐匿性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无明显症状的冠心病患者行MSCTA检查后,其中32例于两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对其表现与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和CAG结果进行对... 目的探讨新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冠状动脉成像(MSCTA)对隐匿性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无明显症状的冠心病患者行MSCTA检查后,其中32例于两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对其表现与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和CAG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MSCTA与CAG有较好的一致性,MSCTA对隐匿性冠心病诊断准确率与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有统计学意义(P <0. 01),其准确率为93. 1%,敏感性为91. 8%,特异性为93. 9%,阳性预测值为90. 3%,阴性预测值为94. 9%。结论新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冠状动脉成像可为隐匿性冠心病的早发现和早治疗提供一种无创性、快速便捷的影像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前瞻性心电门控 隐匿性冠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代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孙国臣 梁桂芳 王忠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11期2041-2045,共5页
目的通过对二代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TCA)前瞻性心电门控不同扫描模式(Sequenec模式及Flash Spiral模式)与回顾性螺旋扫描连续采集模式(Spiral模式)的扫描时间、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对比分析,探讨二代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的应用价... 目的通过对二代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TCA)前瞻性心电门控不同扫描模式(Sequenec模式及Flash Spiral模式)与回顾性螺旋扫描连续采集模式(Spiral模式)的扫描时间、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对比分析,探讨二代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冠状动脉CTA检查中随机抽取40例Spiral模式检查患者(A组),40例Sequenec模式检查患者(B组)及40例Flash Spiral模式检查患者(C组)作为分析对象;由两名副主任医师分别对三组患者的扫描时间、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进行分析。结果三组患者基本资料(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扫描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平均心率较C组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B两组间平均心率、心律波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时间:A组平均扫描时间(6.100±1.250)s,B组平均扫描时间(3.387±0.520)s,C组平均扫描时间(0.429±0.256)s,三组间扫描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有效辐射剂量(12.129±1.504)mSv,B组有效辐射剂量(7.937±1.392)mSv,C组有效剂量(1.146±0.158)mSv,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图像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二代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进行冠脉血管成像既能保证图像质量,又能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在患者心率小于65次/min,心律平稳的条件下选用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螺旋扫描模式可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应用前瞻性心电门控进行冠状动脉CTA成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血管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前瞻性心电门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初步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新 张军 +3 位作者 周长圣 顾海峰 刁强 郑玲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65-1068,共4页
目的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技术是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ophy angiography,CTA)中应用的新技术。文中旨在探讨双源CT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冠状动脉成像的初步经验。方法自2010年7月至2011年3月,56例冠心病患者纳入... 目的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技术是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ophy angiography,CTA)中应用的新技术。文中旨在探讨双源CT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冠状动脉成像的初步经验。方法自2010年7月至2011年3月,56例冠心病患者纳入研究,进行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将患者分为2组,A组患者心率平均≤75次/min,选择70%期相进行扫描;B组患者心率平均>80次/min,选择40%期相进行扫描。2组注射对比剂为80~90 ml。由2名有经验的影像医师利用双盲法以4分法评定系统进行影像评分,对冠状动脉3个主要分支即右侧冠状动脉、左侧冠状动脉前降支、回旋支血管成像质量进行评分,并记录辐射剂量。采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比较2组间图像质量差异。结果 56例患者共纳入分析的血管为168支,共有156支(92.9%)冠状动脉满足影像诊断要求。其中A组30例患者90支血管,其中4支(4.44%)冠状动脉不能评价;B组26例患者共计78支血管,其中8支(10.3%)血管不能评价;在A、B 2组各段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对照,2组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辐射剂量(CT dose index volume,CTDIvol)均值(17.28±0.45)mGy,有效辐射剂量(effective dose,ED)(2.84±0.08)mSv,其中A组CTDIvol均值(17.38±0.73)mGy、ED(2.90±0.13)mSv;B组CTDIvol均值(17.17±0.47)mGy,ED(2.77±0.09)mSv。结论采用双源CT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冠状动脉成像,按照平均心率≤75次/min,选择70%期相进行自适应前瞻性扫描,平均心率>80次/min,选择40%期相进行自适应前瞻性扫描的原则,可得到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的冠状动脉图像,并大大降低了患者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 冠状动脉成像 双源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右冠状动脉伪影与心率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衣闯 尹航 初国新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28期71-71,共1页
目的探讨64层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右冠状动脉伪影与心率的关系。方法采用GE公司Lightspeed 64排螺旋CT,造影剂为Omnipaque(350 mgI/ml)或优维显370 mgI/ml,对本院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行64层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 目的探讨64层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右冠状动脉伪影与心率的关系。方法采用GE公司Lightspeed 64排螺旋CT,造影剂为Omnipaque(350 mgI/ml)或优维显370 mgI/ml,对本院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行64层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9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心率均〈65次/min,分析心率与右冠状动脉运动伪影的关系。结果 94例病例中有14例右冠有轻或中度伪影,一组心率在60~65次之间共21例,9例右冠有运动伪影,二组心率〈60次患者共73例,5例右冠有轻度伪影。结论 64层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心率控制在〈60次/min,能明显减少右冠出现运动伪影的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 右冠状动脉伪影 64层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代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在高心率冠状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卢艳 吴伟峰 +3 位作者 韩宏舟 吕晓玲 杨舟鑫 冯越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第1期145-147,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第三代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高心率患者冠状动脉成像(CTCA)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行第三代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者147例,按不同心率范围分为4组,A组(40例):心率〈70次/min,B组(42例):70次... 目的对比分析第三代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高心率患者冠状动脉成像(CTCA)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行第三代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者147例,按不同心率范围分为4组,A组(40例):心率〈70次/min,B组(42例):70次≤心率〈80次/min,C纽(50例):80次≤心率〈100次/min,D组(15例):心率≥100次/min。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扫描,对所有获得的影像资料进行后处理,分析评价所有节段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并比较不同心率纽间的图像质量。结果4组冠状动脉节段的可评估率分别为99.8%、96.7%、98.9%、94.8%,4组冠状动脉图像优秀率分别为902%、84.2%、83.1%、69.3%。4组间冠状动脉可评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48,P〈005),图像质量优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64,P〈0.05)。结论高心率患者应用第三代双源CTCA可获得较稳定的高质量图像,可有较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双源CT 冠状动脉成像 前瞻性心电门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联合“四低”在支气管动脉CTA中的价值
7
作者 蒋东 丁晨宇 +2 位作者 秦立新 李宝学 李政旻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2025年第2期191-197,共7页
目的探讨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联合“四低”(超低管电压70 kV、低浓度造影剂、低注射流率、低注射总量)在支气管动脉CT血管造影(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6月至12月在武汉市肺科医院因大咯血行支气管动脉CTA检查的患者128例,其... 目的探讨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联合“四低”(超低管电压70 kV、低浓度造影剂、低注射流率、低注射总量)在支气管动脉CT血管造影(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6月至12月在武汉市肺科医院因大咯血行支气管动脉CTA检查的患者128例,其中男性66例,女性62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60.15岁;身高160~178 cm,平均身高168.00 cm;体质量指数18.20~24.76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0.12 kg/m^(2)。随机平分为常规组(A组)和四低组(B组)。行支气管动脉CTA,A组采用管电压120 kV,管电流60 mAs,对比剂用量1.0 mL/kg,造影剂用碘帕醇370 mg/mL,造影剂注射流率4.5 mL/s,螺距1.5,不使用心电门控,采用螺旋扫描;B组采用超低管电压70 kV,参考管电流350 mAs,造影剂用量0.8 mL/kg,造影剂用碘海醇300 mg/mL,造影剂注射流率3.5 mL/s,使用心电门控,螺距为3.2,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扫描;两组CTA检查的余参数一致。检查完成后,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手术,DSA手术由介入医师根据CTA指示寻找出血血管后,行血管造影,明确出血情况后,行出血动脉栓塞;检查完成后对两组图像进行主客观评价,并对两组辐射剂量和对支气管动脉的检出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TA检查A组发现支气管动脉194支,B组发现197支,DSA手术发现201支;以DSA手术为金标准,B组发现支气管动脉的数目与DSA的符合率明显高于A组;B组的主动脉在CT值和噪声方面都高于A组[457.50(419.75,544.00)HU vs 356.50(305.505,383.75)HU、6.65(5.95,7.63)dB vs 4.88(4.19,5.64)dB](P<0.05)。对比A、B组图像竖脊肌的CT值、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0.50(54.00,65.00)HU vs 64.50(57.00,70.00)HU、4.67(3.68,5.63)dB vs 5.51(4.59,7.54)dB、13.09(9.92,16.48)vs 11.13(8.31,14.36)、60.14(45.79,80.57)vs 75.32(56.35,94.23)];B组实际剂量(ED)较A组降低了49.87%;B组比A组碘用量减少了25.63%。CTA检查A组碘用量为(20.13±2.08)mL,B组碘用量为(14.97±1.43)mL,两组之间碘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联合“四低”行支气管动脉CTA是可行的,能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和减少碘用量,还能提高支气管动脉开口的显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螺距 前瞻性心电门控 四低 高级模拟迭代重建 支气管动脉 CT血管造影(C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辐射剂量宽探测器CT智能心电门控技术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的可视性评估 被引量:8
8
作者 葛文 宋修峰 +1 位作者 邱庆琢 泮思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8-123,共6页
目的结合智能心电门控技术探讨低辐射剂量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CTA)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冠状动脉成像的检出率、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资料与方法前瞻性招募2017年11月—2020年9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确诊或拟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79例,应... 目的结合智能心电门控技术探讨低辐射剂量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CTA)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冠状动脉成像的检出率、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资料与方法前瞻性招募2017年11月—2020年9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确诊或拟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79例,应用80 kVp低管电压、智能心电门控前瞻性心电门控轴扫序列行CCTA扫描。按年龄分为≤3个月18例、≥4个月~<1岁29例及≥1岁32例,研究低电压智能心电门控扫描技术对不同年龄患儿行CCTA的可行性,并分析3组图像质量、冠状动脉检出率、显示效果、主动脉根部CT值、显示效果及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3组11个节段总检出率为90.1%(783/869),左冠状动脉总体检出率为90.4%(500/553),右冠状动脉总体检出率为89.6%(283/316)。≤3个月、≥4个月~<1岁及≥1岁组冠状动脉检出率分别为84.8%(168/198)、90.3%(288/319)及92.9%(327/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25,P=0.010)。右冠状动脉起源部位显示效果最佳检出率达100%(79/79),左前降支远段、左回旋支远段及右冠状动脉远段最差,检出率低于80%。3组的噪声指数分别为(10.4±2.0)Hu、(9.7±1.8)Hu和(10.9±2.2)Hu,主动脉根部CT值分别为(609±122)Hu、(547±110)Hu和(568±93)Hu。3组的ED分别为(1.33±0.32)mSv、(0.99±0.16)mSv和(0.78±0.14)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750,P<0.05),年龄越小,ED越大。结论对于>1岁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低电压宽探测器CT前瞻性心电门控CTA扫描ED较小,对冠状动脉检出率高。对于<1岁,尤其是≤3个月的患儿,冠状动脉检出率较高,但ED略大,应结合临床需求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脏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前瞻性心电门控 冠状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代双源CTFlashSpiral模式高心率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及准确性评价 被引量:4
9
作者 韩瑞娟 孙凯 +4 位作者 赵瑞平 岳强 马利军 李立刚 陈九宏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2年第10期737-742,799,800,共8页
目的评价第二代双源CT大螺距前瞻性螺旋扫描(Flash Spiral)高心率冠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准确性及有效射线剂量。方法前瞻性入选心率〉65次/min的连续性患者26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134例,采用Flash Spiral模式扫描,采集图像时间为R... 目的评价第二代双源CT大螺距前瞻性螺旋扫描(Flash Spiral)高心率冠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准确性及有效射线剂量。方法前瞻性入选心率〉65次/min的连续性患者26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134例,采用Flash Spiral模式扫描,采集图像时间为RR间期20%-30%;B组134例,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Spiral)扫描。30d内A组有47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CA)检查(A1组),B组中有45例行CCA检查(B1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图像质量评分、图像噪声、对比信噪比(CNR)和有效射线剂量。以CCA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A1、B1两组FlashDSCT显示冠脉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①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两组不可诊断节段基于血管节段评价分别为1.52%和1.74%,基于患者评价分别为7.5%和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45,P=0.812)。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均数分别为1.064±0.306和1.084±0.3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3)。A组平均图像噪声19±27(21.4±4.5)HU,CNR6.4-25.3(12.1±4.2):B组分别为19±28(20.9±4.3)HU和7.1-28.2(13.8±5.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心率变异性:A组图像质量评分3分的病例平均心率变异性明显小于B组。④与CCA比较,两组患者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⑤射线剂量:A组平均有效射线剂量显著低于B组[(1.04±0.16)mSv比(7.05±1.05)mSv,P=0.001]。结论高心率患者(心率〉65次/min)采用Flash双源CT大螺距前瞻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在RR间期20%±30%成像,图像质量、准确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接近,而有效射线剂量显著减低。心率变异性对高心率患者FlashSpiral模式扫描图像质量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螺距双源CT 前瞻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 冠状动脉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心率患者低电压冠状动脉双源CTA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黄继康 李成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470-472,共3页
目的评价高心率患者低电压冠状动脉双源CT血管造影(computer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技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2012年4月至2014年12月行冠状动脉双源CTA检查者资料,在使用100kV管电压、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进行扫... 目的评价高心率患者低电压冠状动脉双源CT血管造影(computer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技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2012年4月至2014年12月行冠状动脉双源CTA检查者资料,在使用100kV管电压、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进行扫描的患者中,将心率>70次/min患者(A组,n=20)与随机抽取的心率≤70次/min患者(B组,n=20)的影像资料进行比较分析,评价指标包括冠状动脉节段成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结果两组患者冠状动脉节段图像可诊断率分别为96.48%、97.55%,优良率分别为88.73%、91.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有效辐射剂量(ED)和剂量长度乘积(DLP)比较,A组为(18.56±2.98)mGy、(2.18±0.53)mSv、(251.32±39.54)mGy·cm,B组为(19.24±3.10)mGy、(2.21±0.48)mSv、(265.48±40.21)mGy·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电压冠状动脉双源CTA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可用于心率>70次/min患者的检查,能够满足高血压患者临床诊断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CTA 辐射剂量 前瞻性心电门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代双源CT缩短R-R间期曝光期相评价冠状动脉成像辐射剂量图像质量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琴 梁卡丽 +2 位作者 余飞 代平 何其舟 《浙江临床医学》 2020年第4期567-569,共3页
目的对23kg/m^2≤身体质量指数(BMI)≤28kg/m2的患者采用自适应性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探讨缩短R-R间期曝光期相、降低管电压、迭代重建技术降低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8月在本院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共120例,采... 目的对23kg/m^2≤身体质量指数(BMI)≤28kg/m2的患者采用自适应性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探讨缩短R-R间期曝光期相、降低管电压、迭代重建技术降低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8月在本院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共120例,采用数字法随机分为A、B、C组,每组各40例.采用自适应性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模式,A组在30%~75%R-R间期期相曝光,管电压120kV,重建方式为传统反滤波投影.B组和C组均选择窄的R-R间期曝光(HR≤70次/min在35%~45%R-R间期曝光,HR>70次/min在65%~75%R-R间期曝光),B组管电压120kV,C组100kV,重建方式为迭代重建.记录参数有容积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有效辐射剂量、感兴趣区域CT值、图像噪声、对比噪声比、信噪比;行主客观图像质量评价.结果A、B、C三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5.15±1.09)mSv、(2.48±0.41)mSv、(1.83±0.44)mSv,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图像噪声分别为(24.36±3.22)、(17.77±2.07)、(22.32±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信噪比分别为(13.69±2.37)、(18.94±2.17)、(18.26±2.63),对比噪声比分别为(17.49±2.82)、(21.62±3.45)、(22.95±2.92);A组分别与B、C组的信噪比、对比噪声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冠状动脉主观图像质量总体评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二代双源CT自适应性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缩短R-R间期曝光期相、降低管电压、采用迭代重建算法,能降低辐射剂量,并且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管电压 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 R-R间期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