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前炎症细胞因子IL-1β mRNA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陈乾坤 姜格宁 +2 位作者 丁嘉安 谢博雄 陈晓峰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60-563,596,共5页
目的通过对大鼠移植肺灌洗后、冷缺血保存和再灌注期间前炎症细胞因子IL-1β mRNA的表达进行分析,探讨IL-1β在此过程中介导的移植肺炎性损伤机制。方法本研究大鼠分6组,包括:正常肺(未灌洗)对照组、仅肺灌洗处理组、肺灌洗后冷缺血保... 目的通过对大鼠移植肺灌洗后、冷缺血保存和再灌注期间前炎症细胞因子IL-1β mRNA的表达进行分析,探讨IL-1β在此过程中介导的移植肺炎性损伤机制。方法本研究大鼠分6组,包括:正常肺(未灌洗)对照组、仅肺灌洗处理组、肺灌洗后冷缺血保存6h、12h、24h各1组、冷缺血保存24h后左肺移植再灌注3h组。在相应各时间点采取肺组织,用荧光定量实时PCR法检测IL-1β mRNA的表达并进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测定。结果除冷缺血12h组和冷缺血24h组之间IL-1β mRNA表达相对量差别不显著外(P=0.167),其余各组之间IL-1β表达相对量差别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仅灌洗组、冷缺血组和24h冷缺血移植再灌注3h组的IL-1β mRNA表达相对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表达增加。仅灌洗组、冷缺血组和24h冷缺血移植再灌注3h组的MPO活性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表达增加,P<0.05。各组肺组织中MPO活性和IL-1β mRNA相对表达量呈较强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869,P<0.01。结论前炎症因子IL-1β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炎性损伤作用,可以作为移植肺功能评价及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IL-1β基因的表达在保存液灌洗后的冷缺血保存早期就开始出现,而不是在再灌注之后的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炎症细胞因子 IL-1Β 荧光定量实时PCR 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肺移植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后前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4
2
作者 尹昭 雷进 +1 位作者 郭琼 李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38-341,共4页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表达 原发性损伤 继发性损伤 前炎症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浆前炎症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璐 李旭丽 +2 位作者 戴懿 邱志峰 李太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07-609,共3页
目的观察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HFRS)体内血浆前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以22例HFRS患者为研究对象(轻型9例,中型1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其发病1、4和12周时血浆内前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并以16名健康献血员为正常对照。... 目的观察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HFRS)体内血浆前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以22例HFRS患者为研究对象(轻型9例,中型1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其发病1、4和12周时血浆内前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并以16名健康献血员为正常对照。结果发病1周时,HFRS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IL-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其中,IL-6和TNF-α在发病4周时即恢复至正常水平,而IL-1β、IL-8和IL-10在发病12周时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发病12周时,HFRS组中型病例血浆IL-8和IL-10的水平显著高于同期轻型病例(P均<0.05)。结论HFRS发病过程中存在炎症细胞因子的异常分泌和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前炎症细胞因子 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宫清开灵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出血模型前炎症细胞因子与黏附分子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徐雅 李澎涛 +1 位作者 陈杰 贾旭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7年第2期45-49,72,共6页
目的:观察安宫清开灵注射液对胶原酶诱导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脑出血模型脑组织中前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β以及血清中黏附分子sICAM-1含量的影响,探讨安宫清开灵注射液阻抑脑出血后炎症反应的作用环节以及作用效果。方法:基底... 目的:观察安宫清开灵注射液对胶原酶诱导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脑出血模型脑组织中前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β以及血清中黏附分子sICAM-1含量的影响,探讨安宫清开灵注射液阻抑脑出血后炎症反应的作用环节以及作用效果。方法:基底核注射胶原酶法复制大鼠脑出血模型;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脑组织匀浆中TNF-α和IL-1β含量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血清中sICAM-1含量。结果:脑出血48h和7d,大鼠脑组织匀浆中TNF-α和IL-1β的含量以及血清中sI-CAM-1含量均显著升高;安宫清开灵注射液各剂量组脑内TNF-α和IL-1β的含量以及血清中sI-CAM-1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或P<0.05)。结论:安宫清开灵注射液可以显著抑制前炎症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的生成,以脑出血急性期(出血后24h)的抑制作用较突出,也可以阻抑黏附分子sICAM-1的合成与分泌,并随着用药剂量增加而效应增强的剂量依赖关系。可见安宫清开灵注射液对炎症反应的启动具有显著的阻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炎症反应 前炎症细胞因子黏附分子 安宫清开灵注射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感染时某些前炎症细胞因子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宁锂 张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9期2162-2163,共2页
目的:研究非糖尿病人在急性感染应激时某些前炎症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胰岛素抵抗(IR)、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对62例患各类急性感染的患者分别测定其治疗前后血中空腹血... 目的:研究非糖尿病人在急性感染应激时某些前炎症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胰岛素抵抗(IR)、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对62例患各类急性感染的患者分别测定其治疗前后血中空腹血糖(FPG)、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TNF-α、IL-6、hs-CRP的水平;同时计算I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进行比较。结果:急性感染时非糖尿病病人存在糖代谢紊乱、IR及细胞因子的过度表达。治疗前FPG及IR较治疗后显著增高(P<0.01)。急性感染时TNF-α、IL-6、hs-CRP分别与FINS、IR均呈正相关(依次为r=0.412,r=0.156,r=0.801;r=0.546,r=0.576,r=0.618,均P<0.01),与ISI呈负相关(依次为r=-0.315,r=-0.510,r=-0.404,均P<0.01)。结论:非糖尿病患者在急性感染应激时存在糖代谢紊乱及IR,诸细胞因子参与了急性感染应激时免疫炎症反应,对IR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急性病 前炎症细胞因子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敏感性 胰岛素抵抗(IR) 细胞因子水平 急性感染 hs-CRP 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注射福尔马林诱导前扣带皮层中胶质细胞激活和细胞因子表达增高 被引量:3
6
作者 陆颖 朱俐 高永静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53-556,共4页
为了观察外周注射福尔马林对大鼠前扣带皮层(ACC)中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S100B,小胶质细胞标记物CD14以及与胶质细胞密切相关的炎症前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本研究结合... 为了观察外周注射福尔马林对大鼠前扣带皮层(ACC)中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S100B,小胶质细胞标记物CD14以及与胶质细胞密切相关的炎症前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本研究结合行为学检测和RT-PCR方法,观察了大鼠单侧足底皮下注射福尔马林后的行为学变化,并检测了在不同时间点ACC中GFAP、S100B、CD14、IL-1β和TNF-α在基因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福尔马林急性疼痛刺激的大鼠出现典型的双时相自发性疼痛反应。ACC中GFAP和S100B mRNAs表达水平在刺激后30min、1h增高,2h恢复正常;CD14 mRNA表达水平在15min开始增高,1h达到高峰,6h恢复正常;IL-1β和TNF-αmRNAs表达水平在刺激后30min、1h、2h增高,6h恢复正常。上述结果表明,福尔马林外周急性伤害性刺激能够诱导ACC内短暂性的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激活及IL-1β、TNF-α表达增高,提示激活的胶质细胞及表达上调的炎症前细胞因子可能参与伤害性信息的调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扣带皮层 星形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 炎症细胞因子 疼痛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嗜衣原体Cpn0810重组蛋白诱导THP-1细胞产生促炎因子和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陈玉玉 吴移谋 +2 位作者 刘良专 陈丽丽 张秋桂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54-958,共5页
目的:在E.coliBL21中表达肺炎嗜衣原体Cpn0810,并研究该蛋白能否诱导人单核细胞(THP-1)产生TNF-α和IL-6等促炎因子和细胞凋亡。方法:PCR扩增Cpn0810蛋白编码基因,构建pGEX6p-2/Cpn0810重组质粒,在E.coliBL21中诱导表达,经ToxinEraser... 目的:在E.coliBL21中表达肺炎嗜衣原体Cpn0810,并研究该蛋白能否诱导人单核细胞(THP-1)产生TNF-α和IL-6等促炎因子和细胞凋亡。方法:PCR扩增Cpn0810蛋白编码基因,构建pGEX6p-2/Cpn0810重组质粒,在E.coliBL21中诱导表达,经ToxinEraser纯化柱纯化后,用不同浓度的GST-Cpn0810作用THP-1细胞,ELISA法检测TNF-α和IL-6的水平,Hoechst33258荧光染色、AnnexinV-FITC-PI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构建了重组质粒pGEX6p-2/Cpn0810,并在E.coliBL21菌中高效表达。该蛋白能诱导THP-1细胞以时间、剂量依赖方式表达TNF-α和IL-6;当10mg/L GST-Cpn0810处理THP-1细胞24 h后,形态学上,细胞表现为皱缩、核碎裂、细胞起泡及凋亡小体等凋亡特征。结论:表达并纯化的Cpn0810蛋白能诱导THP-1细胞分泌TNF-α和IL-6等促炎因子和诱导其发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嗜衣原体 Cpn0810 前炎症细胞因子 凋亡 THP-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宫清开灵注射液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出血后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徐雅 李澎涛 +1 位作者 陈杰 贾旭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7年第1期32-35,64,共5页
目的:观察安宫清开灵注射液对胶原酶诱导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脑出血模型脑组织中多环节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CAM-1和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安宫清开灵注射液阻抑脑出血后炎症反应的作用环节以及作用效果。方法:成年SHR大鼠... 目的:观察安宫清开灵注射液对胶原酶诱导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脑出血模型脑组织中多环节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CAM-1和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安宫清开灵注射液阻抑脑出血后炎症反应的作用环节以及作用效果。方法:成年SHR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安宫清开灵低剂量组、安宫清开灵中剂量组、安宫清开灵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清开灵注射液)。基底核注射胶原酶法复制大鼠48h脑出血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中TNF-α、IL-1β、ICAM-1和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脑出血48h,大鼠脑组织TNF-α、IL-1β、ICAM-1以及NF-κB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安宫清开灵中剂量组均能明显阻抑出血后48h脑组织TNF-α、IL-1β、ICAM-1和NF-κB表达的增加;安宫清开灵低剂量组可以明显抑制ICAM-1和NF-κB的表达,而对TNF-α和IL-1β的作用不明显;安宫清开灵高剂量组对TNF-α、IL-1β和ICAM-1表达的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结论:安宫清开灵注射液对抑制脑出血后炎症因子和黏附分子的表达具有良好的作用,从而能够减轻炎性损伤。其中以中剂量组作用效果尤为突出,对脑出血后48h前炎症因子和黏附分子的表达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以在多环节干预炎症反应过程、阻抑脑出血后损伤级联反应从而发挥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炎症反应 前炎症细胞因子 安宫清开灵注射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R1、TLR2和TLR6在卵巢癌患者PBMC细胞亚群中的表达和功能初探 被引量:1
9
作者 徐娟 王芳 +6 位作者 娄鉴芳 史新惠 黄蕾 张淑平 柯星 孙瑞红 彭启松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638-1643,共6页
目的 :观察TLR1(Toll-like receptors 1)、TLR2和TLR6在卵巢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亚群中的表达水平,初步探索TLR1、TLR2和TLR6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13例卵巢癌患者、1... 目的 :观察TLR1(Toll-like receptors 1)、TLR2和TLR6在卵巢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亚群中的表达水平,初步探索TLR1、TLR2和TLR6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13例卵巢癌患者、13例女性妇科良性疾病患者及13例同期健康体检女性EDTA抗凝外周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3组单核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中TLR1、TLR2和TLR6表达水平;TLR1、TLR2和TLR6相应配体(Pam3CSK4、HKLM、FSL-1)分别刺激3组PBMC,采用real-time PCR检测PBMC中前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6、IL-8、TNF-αm RNA水平。结果:3组细胞亚群中TLR1、TLR2和TLR6均有表达,且主要表达于单核细胞;卵巢癌组单核细胞中TLR1、TLR2、TLR6的表达率分别为69.13%、59.43%、52.99%,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34.34%、25.32%、15.21%)和健康对照组(36.31%、26.63%、16.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3组间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及B淋巴细胞中TLR1、TLR2、TLR6的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3组经TLR2的配体HKLM刺激24 h后,卵巢癌组IL-1βm 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F=2.05,P<0.05;F=2.19,P<0.05),良性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卵巢癌组IL-6m 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F=1.40,P<0.05;F=1.99,P<0.05),良性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差异;3组间IL-8及TNF-αm RNA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3组经TLR6配体FSL-1刺激24 h后,卵巢癌组IL-6 m 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F=1.30,P<0.05;F=1.69,P<0.05),良性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3组间IL-1β、IL-8及TNF-αm RNA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TLR1配体Pam3CSK4刺激24 h后,3组间IL-1β、IL-6、IL-8及TNF-αm RNA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卵巢癌患者单核细胞中高表达的TLR1、TLR2、TLR6介导的前炎症细胞因子的上调,在卵巢癌炎症微环境的形成和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TOLL样受体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前炎症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痤疮颗粒治疗痤疮机理的体内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慧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6期1214-1215,共2页
目的:通过观察痤疮颗粒体外抑菌和痤疮患者体内前炎症细胞因子变化来探讨其治疗痤疮机理。方法:采用体外抑菌实验,并应用放免方法进行检测26例痤疮患者用药前后体内前炎症细胞因子IL-6和IL-8水平,以13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体外抑菌实验... 目的:通过观察痤疮颗粒体外抑菌和痤疮患者体内前炎症细胞因子变化来探讨其治疗痤疮机理。方法:采用体外抑菌实验,并应用放免方法进行检测26例痤疮患者用药前后体内前炎症细胞因子IL-6和IL-8水平,以13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体外抑菌实验可见痤疮颗粒对痤疮主要致病菌的MIC为15.63~31.25,丹参酮对照组为31.25~62.5。服用痤疮颗粒后患者体内前炎症细胞因子IL-6和IL-8水平较用药前有显著变化(P(0.01);且经过治疗后患者血清中IL-6和IL-8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痤疮颗粒具有降低前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和抑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痤疮颗粒 前炎症细胞因子 最小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脓毒症大鼠肠道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世洁 王莉 +2 位作者 刘良明 李涛 闫红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2061-2067,共7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脓毒症大鼠肠道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构建大鼠脓毒症模型。将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Sham)组、脓毒症(sepsis,Sep)组、常规治疗(conventional treatmen...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脓毒症大鼠肠道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构建大鼠脓毒症模型。将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Sham)组、脓毒症(sepsis,Sep)组、常规治疗(conventional treatment,Ct)组、右美托咪定治疗(dexmedetomidine,Dex)组;观察不同处理组大鼠存活率及存活时间、肠道通透性、血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前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β)水平、肠组织病理结构和肠道巨噬细胞M1型表型情况。培养离体巨噬细胞,根据处理方式不同分为正常对照(Control)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组、Dex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LPS刺激后对M1型巨噬细胞表型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脓毒症组大鼠存活率和存活时间显著降低(P<0.01)、肠道通透性和血中前炎症细胞因子明显升高(P<0.01),肠组织损伤严重,表现为肠绒毛萎缩、断裂,红细胞和炎性细胞浸润明显,肠道巨噬细胞iNOS表达增加;常规治疗组大鼠存活时间较脓毒症组有所延长,肠道通透性和血中前炎症细胞因子降低不明显,肠病理结构改善不显著,iNOS表达未见明显减少;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大鼠存活时间和存活率显著提高(P<0.05),肠道通透性和血清前炎症细胞因子显著降低(P<0.01),肠病理结构明显改善,iNOS表达减少。细胞实验结果显示:LPS刺激后,巨噬细胞M1型表型增多,iNOS表达明显增多,TNF-α释放显著增加(P<0.01);与LPS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巨噬细胞iNOS表达明显减少,TNF-αa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保护脓毒症大鼠肠道屏障功能,其机制可能与通过抑制巨噬细胞M1表型、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脓毒症 肠道屏障 巨噬细胞 前炎症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