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北地区干、湿夏季的前期环流和水汽差异 被引量:24
1
作者 王秀荣 徐祥德 姚文清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50-559,共10页
用西北地区夏季 ( 6、7、8月 )共 1 9个站降水量观测资料以及NCEP/NCAR 1 95 8~ 1 997年再分析全球月平均网格点前期 (春季 )资料 ,选取西北地区周边范围内夏季干、湿年的前期春季各个物理量场进行相关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前期春季影响... 用西北地区夏季 ( 6、7、8月 )共 1 9个站降水量观测资料以及NCEP/NCAR 1 95 8~ 1 997年再分析全球月平均网格点前期 (春季 )资料 ,选取西北地区周边范围内夏季干、湿年的前期春季各个物理量场进行相关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前期春季影响西北地区夏季干、湿的相关区域环流特征和水汽特征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夏季 前期环流特征 前期水汽特征 热力作用 动力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夏季旱涝与前期冬季环流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13
2
作者 晏红明 王灵 +1 位作者 周国连 鲁亚斌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0-349,共10页
夏季气候异常的前期信号特征分析一直是短期气候预测工作的重点。利用1948—2004年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1961—2004年云南124个站的月平均降水和1948—2003年英国Hadley中心的月平均海温资料,分析了云南夏季旱涝的时空特征,探讨... 夏季气候异常的前期信号特征分析一直是短期气候预测工作的重点。利用1948—2004年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1961—2004年云南124个站的月平均降水和1948—2003年英国Hadley中心的月平均海温资料,分析了云南夏季旱涝的时空特征,探讨了云南夏季旱涝与前期大气环流和大气热力状态变化的关系,发现云南夏季旱涝前冬12月—1月,特别是1月东亚中高纬度地区的大气环流变化和赤道附近高低层大气的热力状态对云南夏季旱涝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当前冬东亚大槽强(弱),冬季风强(弱),赤道附近高低层大气温度偏低(高)时,后期云南夏季降水偏多(少)。同时,初步探讨了东亚冬夏季风环流变化的相互联系及热带海温变化的可能影响,指出冬季到夏季印度洋和赤道西太平洋地区持续的海温异常有可能通过改变夏季海陆的热力对比,进而影响夏季风活动和云南夏季降水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夏季旱涝 前期大气环流异常 东亚冬季风 东亚夏季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因子的持续和转折对我国盛夏降水预测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毛炜峄 刘长征 李维京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76-1181,共6页
由于影响我国盛夏(7—8月)降水异常的主要因子前期(或从冬季到夏季)不同的月际演变特征对其后降水异常的影响不同,所以针对影响因子的月际"持续异常"和"转折变化"对盛夏降水异常的预测方法也应该是不同的。本文以... 由于影响我国盛夏(7—8月)降水异常的主要因子前期(或从冬季到夏季)不同的月际演变特征对其后降水异常的影响不同,所以针对影响因子的月际"持续异常"和"转折变化"对盛夏降水异常的预测方法也应该是不同的。本文以国家气候中心整理的78项月环流特征量指数和CPC/NOAA的30项指数为因子,设计了能够反映影响因子的月指数特征量"持续异常"和"转折变化"的两套影响因子库,用"滑动相关一逐步回归一集合分析"方法分别建立预测模型,改进预测方案,这样建立的统计预测模型重点考虑了前期影响因子不同的变化特征。用距平符号一致率(PSS)与空间距平相关系数(ACC)为指标,对比分析不同因子处理方案对我国160站盛夏(7—8月)降水预测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种因子选择方案均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相比之下,"转折变化"因子选取方案的预测效果更好;用单站交叉建模序列与实测序列的相关系数为指标,挑选其中相关系数更高的因子选取方案结果作为集合方案预测结果,集合方案的预测效果有进一步提高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 转折 预测效果 7-8月降水 前期环流特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流域冬春季土壤温湿度异常对夏季降水的影响及其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孙丞虎 李维京 +2 位作者 张祖强 何金海 张兴强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5-122,共8页
夏季降水异常与前期环流、下垫面异常有密切的关系 ,文中重点研究了淮河流域前期下垫土壤温、湿度异常对夏季降水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动力与统计相结合寻找影响降水的因子的方法 ,通过将大气中的热量、水汽收支方程与一个简化的两层土壤... 夏季降水异常与前期环流、下垫面异常有密切的关系 ,文中重点研究了淮河流域前期下垫土壤温、湿度异常对夏季降水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动力与统计相结合寻找影响降水的因子的方法 ,通过将大气中的热量、水汽收支方程与一个简化的两层土壤温度、湿度方程相结合 ,并依据月尺度大气环流的演变特征 ,推导出月降水距平与 5 0 0hPa月平均高度距平场、土壤深浅两层温、湿度的关系 ;并利用台站观测资料 ,使用统计反演方法确定方程中各项的系数和量级 ,从而找出影响降水的主要土壤温、湿度因子 ;利用统计方法建立这些因子与淮河流域夏季降水异常之间的简单线性预报方程 ,并对 1982~ 2 0 0 0年淮河流域夏季降水趋势进行回报 ,结果表明 :对淮河流域夏季降水趋势的预测有很好的效果 ,且更加明确了土壤温、湿度因子与降水异常之间的动力学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温湿度 冬春季 夏季降水异常 应用 500hPa 降水趋势 高度距平场 2000年 前期环流 土壤温度 水汽收支 演变特征 大气环流 降水距平 观测资料 确定方程 反演方法 预报方程 统计方法 因子 下垫面 月尺度 月平均 系数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