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汶川震区暴雨泥石流激发雨型特征
被引量:13
- 1
-
-
作者
常鸣
窦向阳
范宣梅
姚成
-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处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23-630,共8页
-
基金
四川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气象灾害预测预警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项目"汶川震区暴雨泥石流雨型响应及临界降雨阈值研究"(ZHYJ17-YB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02312)
+1 种基金
四川省安全监管局安全生产科技项目(aj20180412134819)
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强震区典型城镇泥石流定量风险评价研究"(17ZB0054)
-
文摘
汶川地震后暴雨诱发的泥石流不断增加,通过收集整理降雨资料,分析汶川震区不同地域泥石流暴发的激发雨强及前期有效累计降雨量变化过程,揭示震区暴雨泥石流的激发雨型特征,为暴雨泥石流的预报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汶川震区的暴雨泥石流激发雨型可分为短期突然降雨型、中期持续降雨型和长期间断降雨型3种类型,主要表现为引发泥石流的激发雨强及前期有效累计降雨量的不同。暴雨泥石流的形成机制体现为降雨导致流域内松散土体渗透、饱和及侵蚀移动的过程。激发雨型与激发雨强及前期有效累计降雨量存在相关关系,短期突然降雨型的激发雨强最大,前期有效累计降雨量最少;中期持续降雨型的激发雨强居中,前期有效累计降雨量最多;长期间断降雨型的激发雨强最小,前期有效累计降雨量居中。对四川茂县叠溪镇新磨村突发山体高位垮塌碎屑流进行验证,初步判定是由长期间断降雨型引发岩体抗剪强度降低而引起的。对不同激发雨型特征的研究能够为汶川震区泥石流监测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
关键词
暴雨泥石流
激发雨型
激发雨强
前期有效累计降雨量
-
Keywords
rainfallinduced debris flow
critical rainfall pattern
critical rainfall intensity
effective accumulative rainfall
-
分类号
P642.2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