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桐城派前期作家对古代散文理论的整合与超越
1
作者 刘相雨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0-184,共5页
以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为代表的桐城派前期作家的“文气”说,将“气”作为文章创作的本源,认为文章是天地之“气”的反映,并论述了“气”是如何转化成“文”的,他们还把“文气”说引入审美领域,使其成为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桐... 以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为代表的桐城派前期作家的“文气”说,将“气”作为文章创作的本源,认为文章是天地之“气”的反映,并论述了“气”是如何转化成“文”的,他们还把“文气”说引入审美领域,使其成为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桐城派的创作论,基于创作实践,他们强调情境、情感在散文写作中的作用,追求雅洁、精练的语言,倡导创作平淡、自然的作品,试图以古文之法来改造八股文。桐城派的文学功能论,体现出融合儒家政教中心说和道教审美中心说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城派 前期作家 “文气”说 创作论 文学功能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古文为时文:桐城派早期作家的时文改良 被引量:3
2
作者 师雅惠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7-44,共8页
明清时文界"以古文为时文"的改良,自明正德、嘉靖年间即已开始。生活在清康熙年间的桐城派早期作家,面对当时时文文坛"俗学大行"的情势,继承了前人"以古文为时文"的思路,提倡时文应在作者独立人格、文章... 明清时文界"以古文为时文"的改良,自明正德、嘉靖年间即已开始。生活在清康熙年间的桐城派早期作家,面对当时时文文坛"俗学大行"的情势,继承了前人"以古文为时文"的思路,提倡时文应在作者独立人格、文章抒写性灵与文章整体气息三个方面向古文学习,并以其出色的时文创作成就与细密的文法理论构建,为"以古文为时文"理念在清代的深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城派前期作家 古文 时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