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重构当下中国艺术学理论所面临的“囧象”及前提性思考 |
金丹元
宋眉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4
|
|
2
|
从莱布尼茨出发——关于全球主义的一个前提性反思 |
刘孝廷
|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3
|
走出企业社会责任定义的丛林 |
周祖城
|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4
|
|
4
|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具体矛盾体系新解 |
吴林龙
王立仁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2011 |
6
|
|
5
|
教育指标领域基本问题反思与探究 |
秦玉友
|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05 |
9
|
|
6
|
论会计目标的定位:对“决策有用”目标的批判 |
李建发
李守铎
|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7
|
长征题材文艺创作的立意与类型 |
赖大仁
|
《中国文艺评论》
|
2016 |
4
|
|
8
|
哲学批判视域中的“中国模式”和“中国道路” |
叶险明
|
《理论视野》
CSSCI
|
2013 |
2
|
|
9
|
建筑的美与形式的表情——评阿兰·德波顿的《幸福的建筑》 |
王发堂
|
《世界建筑》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10
|
谈自然观在现代科学认识中的元理论作用 |
陈敬全
|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1
|
|
11
|
印象派技法的现象学特征 |
崔育斌
|
《艺术广角》
|
2006 |
0 |
|
12
|
基于深度学习的语文教师学科知识探析 |
沈喜云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22 |
0 |
|
13
|
道德教育与道德需要 |
孙晓歌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09 |
0 |
|
14
|
政治认知力: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 |
杨光斌
|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
2017 |
4
|
|
15
|
从表象色彩模仿到自由色彩表现——在风景写生过程实现色彩感知的转变 |
纪军郁
|
《设计艺术》
|
2005 |
0 |
|
16
|
“改革开放学”论纲 |
谢迪斌
|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17
|
落实“双基”培养联想思维 |
陈月联
|
《四川教育》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18
|
文化站免费开放的思考 |
谭泽民
|
《戏剧之家》
|
2011 |
0 |
|
19
|
一面镜子 两扇窗户 多个梦想——论电影《失恋33天》与《我想和你好好的》 |
杨今为
|
《戏剧之家》
|
2014 |
0 |
|
20
|
指向思维发展的问题链设计研究——以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猫》阅读教学为例 |
柯志攀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2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