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庭诱发肌源电位在听神经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林少莲 林有辉 +3 位作者 舒博 胡婕 林丁丁 叶胜难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00-904,共5页
目的探讨前庭诱发肌源电位在听神经瘤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听神经瘤患者(AN)26名为研究对象,听力正常健康人30名作为对照组,两组对象均接受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测试和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VEMP),分析对比两组之间oV... 目的探讨前庭诱发肌源电位在听神经瘤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听神经瘤患者(AN)26名为研究对象,听力正常健康人30名作为对照组,两组对象均接受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测试和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VEMP),分析对比两组之间oVEMPs和cVEMP的引出率及各参数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听神经瘤组cVEMP和oVEMP的引出率较低,cVEMP的振幅减小,cVEMP和oVEMP的幅度比和不对称比(AR)增大,oVEMP的n10潜伏期较长,cVEMP和oVEMP结果与瘤体大小、听力损失程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cVEMP和oVEMP检测对听神经瘤的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引出率较低、VEMP振幅减小可能有助于听神经瘤筛查和诊断;cVEMP和oVEMP易于操作且稳定性高,联合检查可提高听神经瘤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眼性前庭诱发肌源电位 前庭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性前庭诱发肌源电位对迷路积水定位诊断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6
2
作者 林少莲 林有辉 +3 位作者 舒博 胡婕 林丁丁 叶胜难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5-119,共5页
目的探讨膜迷路积水患者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的临床特征。方法对40例膜迷路积水患者患者及38例(76耳)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健康人进行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测试,分析对比oVEMPs的引出率及各参数指标。结果 (1)病例... 目的探讨膜迷路积水患者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的临床特征。方法对40例膜迷路积水患者患者及38例(76耳)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健康人进行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测试,分析对比oVEMPs的引出率及各参数指标。结果 (1)病例组患耳和健耳的oVEMP引出率和振幅均低于对照组;(2)病例组患耳和健耳的oVEMP与对照组oVEMP引出率、峰-峰波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3)病例组与对照组振幅比、不对称性比较差异具有著性意义结论 oVEMP可以作为迷路积水异常变化的客观量化评估指标,并迷路积水的确诊提供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迷路积水 眼性前庭诱发电位 前庭 椭圆囊 球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庭诱发肌源电位应用在中国15年 被引量:31
3
作者 吴子明 张素珍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42-445,共4页
近10年,前庭功能检查有一定进步,其中之一即前庭肌源性电位的逐渐成熟并在临床应用。本文总结这一领域在国内近15年的发展历程,总结这一方法目前的应用情况成绩,同时也指出该方法的不足,以促进国内这一领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前庭诱发电位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性前庭诱发肌源电位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爽 刘亭彦 孙秀梅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1-145,共5页
眼性前庭诱发肌源电位是气导声刺激或骨导振动刺激人体前庭感受器(椭圆囊)或直流电刺激前庭上神经,于对侧眼下斜肌表面记录到的短潜伏期电位变化,是临床评价椭圆囊和/或前庭上神经通路功能的常用手段。国内外研究发现,oVEMP除存在个体... 眼性前庭诱发肌源电位是气导声刺激或骨导振动刺激人体前庭感受器(椭圆囊)或直流电刺激前庭上神经,于对侧眼下斜肌表面记录到的短潜伏期电位变化,是临床评价椭圆囊和/或前庭上神经通路功能的常用手段。国内外研究发现,oVEMP除存在个体间差异外,也会受测试方法、参数设置等因素影响。本文在前人研究结论基础上,对oVEMP常见影响因素及其可能机制进行总结,为规范oVEMP的测试方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性前庭诱发肌源电位 影响因素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特征及其与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睿琦 陈建勇 +5 位作者 蒋怀礼 张茹 张娜 赵艳丽 李华伟 吴沛霞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4-239,共6页
目的调查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在耳石复位后的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VEMP)表现,分析复位后有无残余症状患者的VEMP特征及其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 目的调查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在耳石复位后的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VEMP)表现,分析复位后有无残余症状患者的VEMP特征及其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2年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以及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耳鼻喉科门诊连续入组的单侧后半规管或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198例。其中,男69例,女129例,平均年龄为(51.8±13.83)岁。在耳石复位成功后一周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是否存在残余症状(头晕、眩晕、不稳感等),并对患者进行VEMP检查。结果198例患者中,水平半规管BPPV 56例,后半规管BPPV 142例,有93例患者(47%)报告存在复位后残余症状。残余症状组的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oVEMP)引出异常率显著高于无残余症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8,P<0.05)。残余症状组BPPV患侧耳的P1潜伏期较无症状组延长(t=0.87,P<0.05),残余症状组的双侧未引出率均高于无残余症状组,患侧耳(χ^(2)=22.08,P<0.001),健侧耳(χ^(2)=16.80,P<0.001)。颈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cVEMP)的引出率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患侧耳(χ^(2)=1.30,P=0.254),健侧耳(χ^(2)=1.72,P=0.189)。BPPV患侧耳oVEMP阈值增高比例与健侧耳相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P=0.559)。但患侧耳cVEMP阈值增高比例显著高于健侧耳(χ^(2)=9.63,P<0.05)。结论耳石复位后存在残留症状的BPPV患者,其VEMP表现与无症状患者间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存在残余症状的患者双侧耳oVEMP引出率均更低,oVEMP的异常率较cVEMP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前庭诱发电位 残余症状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性聋耳石器损伤情况及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与主观视觉垂直线相关性分析
6
作者 莫誉华 彭璐 +2 位作者 侯涛 黄展荣 尹时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8-522,共5页
目的 观察突发性聋患者耳石器损伤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探讨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oVEMP)与主观视觉垂直线(subjective visual vertical,SVV)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3... 目的 观察突发性聋患者耳石器损伤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探讨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oVEMP)与主观视觉垂直线(subjective visual vertical,SVV)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单侧突发性聋患者66例,根据是否伴发眩晕,分为不伴眩晕组38例和伴眩晕组28例;根据耳石功能是否正常,分为耳石功能正常组37例和耳石功能异常组29例。选取同期30例无耳科疾病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行纯音听阈、oVEMP、颈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cVEMP)及SVV检查,分析结果及oVEMP与SVV相关性。结果 伴眩晕组oVEMP、cVEMP、SVV异常率均高于不伴眩晕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伴眩晕组耳石器功能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突发性聋患者oVEMP与SVV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伴眩晕组总有效率高于伴眩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石器功能正常组总有效率高于耳石器功能异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突发性聋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耳石器功能损伤,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预后较不伴眩晕者差,耳石器功能对突发性聋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评估价值,oVEMP与SVV作为相对独立的两项耳石器功能检查,二者可相互补充,不能相互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聋 耳石器 前庭诱发电位 主观视觉垂直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特点及其与姿势平衡障碍及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 被引量:1
7
作者 王阳 张赛 +3 位作者 郝永慈 朱希恩 郎依琳 顾平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7-365,共9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特点并分析其与姿势平衡障碍及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5例原发PD患者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60例健康体检者(HC),均进...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特点并分析其与姿势平衡障碍及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5例原发PD患者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60例健康体检者(HC),均进行VEMP检查,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Hoehn-Yahr分期量表(H-Y)评估患者的运动症状及疾病严重程度,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4)、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项(HAMA-14)、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相关量表(RBD-SQ)、帕金森病睡眠障碍量表(PDSS)、自主神经功能量表(SCOPA-AUT)、简易疲劳量表(BFI)、国际不宁腿综合征量表(IRLS)、帕金森病疼痛量表(KPPS)、Wexner便秘评分(WCGS)评价患者的非运动症状,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平衡信心量表(ABC)、Tinetti平衡与步态量表(Tinetti-POMA)评估患者的姿势平衡障碍。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VEMP与其姿势平衡障碍及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结果:PD患者VEMP异常率显著高于HC[72.31%(47/65)vs. 33.33%(20/60),χ^(2)=19.056,P<0.001],异常模式以反应缺失为主[58.46%(38/47)]。VEMP评分与PD患者病程、LEDD及各量表评分间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VEMP评分与BBS评分(r=-0.307,P=0.013)、Tinetti-POMA评分(r=-0.255,P=0.042)呈负相关关系,与HAMA-14评分(r=0.323,P=0.009)、RBD-SQ(r=0.476,P=0.001)评分呈正相关关系。结论:PD患者的VEMP异常率会显著升高,且异常模式以反应缺失为主,VEMP异常与PD患者的姿势平衡障碍、焦虑情绪严重程度及RBD严重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VEMP作为一种无创、客观的神经电生理学指标,可为诊断PD的脑干功能受损情况提供依据,为前庭刺激及前庭康复等辅助治疗PD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前庭诱发电位 姿势平衡障碍 非运动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在帕金森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姜雨菡 周梦溪 陈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7-130,共4页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s)是一种临床评估前庭功能的常用电生理检测技术。帕金森病患者常伴前庭功能异常,以VEMPs参数异常最为常见。本文在介绍VEMPs技术的基础上,就帕金森病患者VEMPs参数异常特征、与临床表型的关联性、潜在的病理生...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s)是一种临床评估前庭功能的常用电生理检测技术。帕金森病患者常伴前庭功能异常,以VEMPs参数异常最为常见。本文在介绍VEMPs技术的基础上,就帕金森病患者VEMPs参数异常特征、与临床表型的关联性、潜在的病理生理学基础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前庭诱发电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电刺激诱发的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儿童检测方法的建立
9
作者 陈耔辰 胡娟 +9 位作者 陈飞云 杨慧 陈彦飞 薛婷婷 杨方园 张玉忠 吴琼 金玉莲 任晓勇 张青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0-106,共7页
目的 建立健康儿童直流电刺激诱发(galvanic vestibular stimulation,GVS)的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cVEMP)和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oVE... 目的 建立健康儿童直流电刺激诱发(galvanic vestibular stimulation,GVS)的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cVEMP)和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oVEMP)的检测方法,并确定正常范围。方法 对健康儿童20例(3~14岁)和健康成人24例(18~30岁)分别进行GVS-cVEMP和GVS-oVEMP检测,儿童组直流电刺激强度不超过3 mA,成人组最大刺激强度5 mA,记录两组GVS-cVEMP和GVS-oVEMP的引出率和特点,并进行不同刺激强度下的疼痛评分。结果 GVS-cVEMP和GVS-oVEMP在儿童组和成人组的引出率均为100.0%。儿童组GVS-cVEMP的p1潜伏期、n1潜伏期和p1-n1波间期分别为10.46±1.84 ms、16.98±2.12 ms和6.52±1.42 ms,n1潜伏期和p1-n1波间期较成人组明显缩短(P<0.05)。儿童组GVS-oVEMP的n1潜伏期、p1潜伏期和p1-n1波间期分别为8.87±1.40 ms、12.25±1.80 ms和3.39±1.07 ms,与成人组无明显差异。儿童组GVS-cVEMP和GVS-oVEMP的阈值均明显低于成人组(P<0.01),但振幅和振幅不对称比无明显差异。本文健康儿童检测结果可作为其正常范围。随着电流刺激强度的增加,受试者的疼痛评分增高,其对应的GVS-cVEMP和GVS-oVEMP的引出率也增加。结论 采取3 mA刺激强度和适宜的记录方法,可在3岁以上儿童及青少年人群中进行GVS-cVEMP和GVS-oVEMP检测并引出波形,并得到了其正常范围,儿童GVS-cVEMP潜伏期略短于成人,进行评估时,建议选取同年龄段健康儿童进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诱发电位 直流电刺激 健康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耳蜗植入对内耳畸形患儿前庭功能影响的纵向研究:基于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测试的比较分析
10
作者 沈梦雅 薛书锦 +3 位作者 魏兴梅 孔颖 孙家强 李永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0-988,共9页
目的分析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术对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NHL)儿童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VEMPs)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 目的分析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术对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NHL)儿童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VEMPs)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就诊并行CI的SNHL患儿78例,其中内耳结构正常患儿39例,内耳畸形组39例,包含前庭水管扩大6例,Mondini畸形13例,前庭蜗神经发育不良5例,前庭囊发育畸形2例及内听道狭窄2例。所有患儿分别于术前1周内(T0)、术后1个月(T1)、术后6个月(T2)及术后1年(T3)进行VEMPs测试。使用卡方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了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各个随访时间节点VEMPs引出率、潜伏期和幅值等各个参数的差异,以及内耳畸形和非内耳畸形组上述参数的差异。结果78例患儿完成术后颈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MP,cVEMP)随访,术前(T0)cVEMP引出率为69.23%。T1期、T2期和T3期引出率分别为46.15%、41.03%和58.97%。CI前后整体cVEMP引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8,P=0.003)。T1的P1和N1潜伏期显著缩短(P=0.07,P=0.046),48例患儿完成术后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MP,oVEMP)随访,术前总体引出率为75%,T1期、T2期和T3期引出率分别为81.25%、62.5%和62.5%。CI前后整体oVEMP引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20,P=0.021)。CI植入时长对cVEMP的P1潜伏期、幅值及校正幅值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434、P=0.041、P=0.041,P<0.001),对oVEMP的幅值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3)。T3时,cVEMP引出率和潜伏期幅值等参数与T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和T3的oVEMP的幅值和T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内耳畸形和非内耳畸形组在T1~T3时各测试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VEMPs可评估患儿CI术前、术后前庭功能,CI植入时长是VEMPs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内耳畸形可能影响CI术后耳石器功能,且CI植入时长对内耳畸形患儿的耳石器功能影响更为显著。VEMP测试结果可为CI侧别的选择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 内耳畸形 儿童患者 前庭功能评估 前庭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14岁儿童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研究进展
11
作者 周洁 徐正燕 +2 位作者 刘兴健 付剑锋 吴子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2,共4页
在儿童中,平衡及前庭功能受损发生率较高,影响患儿听力和平衡能力,不及早干预将会影响其身心发展和正常生活学习。由于较小患儿不能准确表达他们的症状,且注意力保持时间短,需要一种安全有效的前庭测试评估患儿前庭功能。前庭诱发肌源... 在儿童中,平衡及前庭功能受损发生率较高,影响患儿听力和平衡能力,不及早干预将会影响其身心发展和正常生活学习。由于较小患儿不能准确表达他们的症状,且注意力保持时间短,需要一种安全有效的前庭测试评估患儿前庭功能。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VEMP)是一种耳石器功能评估方法,主要反映球囊和前庭上神经通路以及椭圆囊和前庭下神经通路功能,操作简便,安全有效,适用于儿童前庭功能评估。本文主要综述0~14岁儿童VEMP的检测方法和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前庭诱发电位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的特点 被引量:13
12
作者 胡娟 张青 +5 位作者 梁建民 许珉 许信达 陈彦飞 张滟 加我君孝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5-119,共5页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s)的临床特征。方法对67例BPPV患者及19例(38耳)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健康人进行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VEMP)及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测试,分析对比VEMPs的...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s)的临床特征。方法对67例BPPV患者及19例(38耳)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健康人进行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VEMP)及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测试,分析对比VEMPs的引出率及各参数指标。结果 oVEMP在病例组患侧的引出率为43.3%、健侧为41.8%,对照组为71.1%;患侧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健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VEMP在病例组患侧的引出率为62.7%、健侧为61.2%,对照组为84.2%;患侧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健侧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VEMP引出率较cVEMP引出率更低(P<0.05)。病例组患侧、健侧及对照组间oVEMP、cVEMP的阈值、各波潜伏期、振幅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BPPV患者无论健侧还是患侧,其oVEMP和cVEMP引出率均显著下降,且以oVEMP降低为著,提示BPPV患者的耳石器,尤其是椭圆囊机能受损明显;引出VEMPs波形的BPPV患者,无论oVEMP还是cVEMP,其波形(参数)基本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前庭诱发电位 前庭 椭圆囊 球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激声强度对气导短纯音诱发的眼肌和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睿 许珉 +2 位作者 张青 杨引通 陈彦飞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53-758,共6页
目的:了解刺激声强度差异对正常人气导短纯音诱发的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 oVEMP)和颈肌前庭肌源性诱发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 cVEMP)的影响。方法... 目的:了解刺激声强度差异对正常人气导短纯音诱发的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 oVEMP)和颈肌前庭肌源性诱发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 cVEMP)的影响。方法选择国人正常人35例作为研究对象,男16例,女19例,年龄4~40岁(20.80±8.89),以500Hz tone brust为刺激音,按照100、95、90、85、80、75 dB nHL依次进行气导oVEMP和cVEMP检测,计算VEMP在不同刺激声强度的引出率、nI潜伏期、pI潜伏期、nI-pI波间期、振幅值和AR值,进行波形参数计算和声强度组间对比。结果全组正常人oVEMP和cVEMP的阈值分别为86.5±4.37 dB nHL、83.57±4.52 dB nHL。随着刺激声强度的减弱,无论oVEMP还是cVEMP,均表现出引出率下降、振幅减低等特点。在刺激声强度为100 dB nHL和95 dB nHL时,oVEMP和cVEMP的引出率均为100%,两者之间图形参数差异并不显著。结论随着刺激声强度的减弱,oVEMP和cVEMP出现引出率下降、振幅减低的趋势。对于40岁以下的国人人群,建议采用95 dB nHL作为VEMPs测试的最大起始刺激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声强度 前庭 前庭诱发电位 前庭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儿的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特征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玉忠 张滟 +9 位作者 魏馨雨 陈耔辰 徐勇 成颖 高滢 陈飞云 胡娟 许珉 任晓勇 张青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33-237,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双侧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 LVAS)患者的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 VEMP)的波形特征。方法对双侧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儿21例(42耳)(LVAS组)、年龄和性别相... 目的探讨儿童双侧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 LVAS)患者的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 VEMP)的波形特征。方法对双侧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儿21例(42耳)(LVAS组)、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非LVAS聋哑症患儿14例(28耳)(非LVAS聋哑症组)及健康儿童12例(24耳)(健康对照组)进行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MP, oVEMP)和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MP, cVEMP)检测,比较三组各波的引出率及波形特点。结果与非LVAS聋哑症组比较,LVAS组oVEMP的引出率较高(P<0.001),阈值较低(P<0.001)、振幅较高(P=0.003),n1、p1波潜伏期、n1-p1波间期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LVAS聋哑症组患儿相比较,LVAS组患儿cVEMP的引出率较高(P=0.017),阈值较低(P=0.001),p1波潜伏期较短(P=0.009);其余指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LVAS组患儿的oVEMP振幅较高(P=0.027),其余指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VEMP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VAS患儿oVEMP及cVEMP引出率较非LVAS聋哑组高,与健康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VEMP可用于评估LVAS患儿的前庭耳石器功能状态,但是并不恒定地都表现为阈值低、振幅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诱发电位 前庭诱发电位 前庭水管综合征 前庭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临床应用 被引量:22
15
作者 吴子明 张素珍 +5 位作者 周娜 冀飞 陈艾婷 刘兴健 杨伟炎 韩东一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4期298-302,共5页
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evokedmyogenicpotentials,VEMP)可用于评价球囊功能及其对称性,本文总结VEMP在神经耳科学中的应用情况。首先建立VEMP的临床适用的检查方法,这些方法包括:刺激声的选择、刺激强度及给声方式,建立VEMP... 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evokedmyogenicpotentials,VEMP)可用于评价球囊功能及其对称性,本文总结VEMP在神经耳科学中的应用情况。首先建立VEMP的临床适用的检查方法,这些方法包括:刺激声的选择、刺激强度及给声方式,建立VEMP在振幅、阈值、潜伏期和耳间潜伏期的正常值。临床上常用于:梅尼埃病和迟发性膜迷路积水、前庭神经炎、听神经瘤、前半规管裂综合征和听神经病的诊断定位。VEMP的振幅变化较大,潜伏期的变化较大,而阈值较稳定。梅尼埃病和迟发性膜迷路积水、前庭神经炎、听神经瘤可以出现振幅的异常或引不出;梅尼埃病、迟发性膜迷路积水和听神经瘤可见振幅和潜伏期异常。听神经瘤还可见耳间潜伏期延长。听神经病主要表现为振幅的异常,振幅减低或引不出。VEMP是一种稳定的肌源性电位,双侧声刺激较为适宜。VEMP的阈值检查主要用于压力或声音敏感性眩晕;耳间潜伏期的异常主要见于桥-小脑角占位病变;振幅和潜伏期的异常一般没有特异性,可见于累及前庭下神经的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诱发电位 前庭系统 眩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性耳聋患者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特点 被引量:21
16
作者 舒博 叶胜难 +3 位作者 林有辉 林少莲 胡婕 林丁丁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5-78,共4页
目的观察突发性耳聋患者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的引出率和各参数指标,并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0月到2015年3月诊断为单侧突发性耳聋的患者36例,进行气导短纯音诱发的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检测,分析对比oVEMP的... 目的观察突发性耳聋患者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的引出率和各参数指标,并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0月到2015年3月诊断为单侧突发性耳聋的患者36例,进行气导短纯音诱发的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检测,分析对比oVEMP的引出率和各参数指标。分别以突聋对侧耳和25名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人25例(50耳)为对照,分析前庭功能受损状况。结果突聋组患耳oVEMP引出率为44.4%(16/36),突聋组对侧健耳oVEMP引出率为52.7%(19/36);对照组oVEMP引出率为100%(50/50)。组间对比显示突聋组患耳和对侧耳与对照组oVEMP引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突聋组患耳和对侧耳oVEMP引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突聋组患耳、对侧耳、对照组正常耳组间比较,oVEMP的N1潜伏期、P1潜伏期、波间期、振幅等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突聋患者在耳蜗受损的同时可以伴有椭圆囊及前庭上神经传导功能障碍,这种功能障碍可以通过oVEMP检测进行客观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聋 椭圆囊 前庭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G修正对颈部及眼部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于澜 赵苗苗 +10 位作者 李清溪 刘兴健 谌国会 熊芬 谢林怡 兰兰 王大勇 吴子明 冀飞 赵立东 王秋菊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7-152,共6页
目的研究肌电图(electromyogram,EMG)修正对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VEMPs)结果产生的影响,并建立修正后的cervical 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c VEMP)及ocularVestibular Evoked Myoge... 目的研究肌电图(electromyogram,EMG)修正对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VEMPs)结果产生的影响,并建立修正后的cervical 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c VEMP)及ocular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o VEMP)正常值范围,为临床上准确评估前庭感受器功能提供更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500Hz tone-burst刺激声对20名(40耳)听力正常且无耳蜗及前庭系统疾病的正常青年人进行c VEMP及o VEMP测试。受试者年龄为20-30岁,平均年龄(23.76±2.81)岁。测试强度为100d B n HL,通过ER-3A标准插入式耳机给声,测试时体位采取坐姿。结果所有受试者均能引出清晰可重复的c VEMP及o VEMP波形。Tone-burst c VEMP的P1潜伏期为14.13±1.97(ms),N1潜伏期为21.54±2.23(ms),幅值为1.63±0.60(μV)。Tone-burst o VEMP的N1潜伏期为10.15±0.72(ms),P1潜伏期为15.79±1.01(ms),幅值为1.38±1.02(μV)。cVEMP修正前后的振幅有显著性差异(*P<0.05),修正前后比值达到40~50倍。结论 EMG修正对振幅标准化有重要意义,其中对c VEMP的测试结果影响较大,建立一组EMG修正后VEMPs的正常参考值范围能够更准确评估双侧不对称性。Tone-burst c VEMP及o VEMP引出率高,可作为临床上评估椭圆囊和球囊功能的常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前庭诱发电位 眼部前庭诱发电位 振幅标准化 电图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聋伴眩晕患者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邢英姿 裴建军 +6 位作者 赵姝 李淑静 刘雅静 李立群 侯庆军 王东海 路虹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8-173,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的引出率及各参数,探讨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对突聋伴眩晕患者内耳损伤情况的诊断及预后评估。方法收集50例单耳突聋伴眩晕的患者,50例单耳突聋不伴眩晕患者及60例正常听力人作为对照组... 目的通过观察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的引出率及各参数,探讨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对突聋伴眩晕患者内耳损伤情况的诊断及预后评估。方法收集50例单耳突聋伴眩晕的患者,50例单耳突聋不伴眩晕患者及60例正常听力人作为对照组,分析对比o VEMP及c VEMP的引出率和各参数变化。结果引出率:病例组患耳、对侧耳、突聋不伴眩晕组及正常对照组o VEMP引出率分别为24%、42%、48%、100%,c VEMP引出率分别为:56%、74%、64%、100%,病例组患耳和对侧耳相比,o VEMP及c VEMP引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耳及对侧耳分别和正常对照组比较,o VEMP及c VEMP引出率均明显降低(P<0.05),病例组患耳o VEMP引出率明显低于突聋不伴眩晕组(P<0.05)。o VEMP:病例组患耳、对侧耳、突聋不伴眩晕组及正常对照组的各参数(N1潜伏期、P1潜伏期、P1-N1振幅)两两比较,组间不对称比(A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 VEMP:病例组患耳、对侧耳、突聋不伴眩晕组及正常对照组的各参数比较,患耳及对侧耳P1-N1振幅比突聋不伴眩晕组及正常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病例组AR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o VEMP及c VEMP结果与听力损失分型、听力损失程度分级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与疗效分级明显相关(P<0.05)。结论突聋伴眩晕患者存在同侧及对侧的椭圆囊(前庭上神经)和球囊(前庭下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为突聋伴眩晕患者耳石器及前庭神经功能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诱发电位 突聋伴眩晕 椭圆囊 球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飞行员与飞行学员气导声诱发的在眼外肌上记录的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被引量:16
19
作者 谢溯江 贾宏博 +5 位作者 毕红哲 国佳 郑颖鹃 姚钦 陈珊 姜媛媛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11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记录中国空军战斗机飞行(学)员气导声诱发的oVEMP(ocular 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眼外肌上诱发的前庭肌源性电位)的特征性参数,以便建立战斗机飞行(学)员的正常值数据。方法 62名健康飞行学员(30名男性和32名年龄... 目的记录中国空军战斗机飞行(学)员气导声诱发的oVEMP(ocular 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眼外肌上诱发的前庭肌源性电位)的特征性参数,以便建立战斗机飞行(学)员的正常值数据。方法 62名健康飞行学员(30名男性和32名年龄匹配的女性)和31名现役健康战斗机飞行员作为受试者,采用气导短纯音(short tone burst,STB)双侧给声双侧进行记录。记录93名健康飞行(学)员STB-oVEMP的nI和pI潜伏期、nI-pI间期、nI-pI的波间幅度以及双侧幅度不对称比,以获得正常值数据。对年龄与性别对oVEMP的影响也进行了观察。结果 93名健康飞行(学)员oVEMP的nI和pI潜伏期、nI-pI间期、nI-pI的波间幅度以及双侧幅度不对称比分别为(10.35±0.66)ms,(15.18±1.07)ms,(4.75±0.99)ms,(6.75±4.13)μV,以及(13.22±9.13)%。男性飞行学员与男性现役战斗机飞行员间在oVEMP的各个特征性参数上无显著差别。年龄匹配的男女性飞行学员仅在nI-pI的波间幅度上存在显著差别,分别为男性(6.96±3.85)μV和女性(5.47±3.10)μV。结论在oVEMP幅度上存在性别差异,年龄对oVEMP参数似乎没有影响。因此应该采用双侧幅度不对称比而不能仅仅采用绝对幅度参数来评估oVEMP的检测结果。飞行(学)员需要按照性别分别建立oVEMP的正常值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员 前庭诱发电位 椭圆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青年人不同体位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的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苏俊 李文靖 +4 位作者 孙一鸣 郑奇汉 邵科峰 张云美 张文波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78-581,共4页
目的探讨正常青年人不同体位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VEMPs)的差异,找出适宜的测试体位。方法选取听力正常青年人30例,分别采用仰卧抬头体位、仰卧抬头转头体位和坐位转头体位进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目的探讨正常青年人不同体位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VEMPs)的差异,找出适宜的测试体位。方法选取听力正常青年人30例,分别采用仰卧抬头体位、仰卧抬头转头体位和坐位转头体位进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测试,比较三种体位下的VEMP引出率、p12、n23波潜伏期和振幅。结果仰卧抬头体位,仰卧抬头转头体位和坐位转头体位的VEMP引出率分别为100%、100%和63.3%,前两种体位与第三种体位VEMP的引出率、p13和n23波潜伏期及波间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两种体位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体位之间的振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间每种体位VEMP的引出率、p13和n23波潜伏期及波间期和振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仰卧抬头转头体位VEMP的引出率为100%,且振幅最高,为临床最推荐体位;其次可选用仰卧抬头体位VEMP;坐位转头体位VEMP引出率不高,不推荐使用;性别不影响VEMPs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诱发电位 体位 青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