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庭自旋转试验对眩晕病因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8
1
作者 刘岳阳 李淑娟 胡文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77-81,共5页
目的探讨前庭自旋转试验(VAT)各项参数对眩晕患者的病因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性眩晕(PC—TIV)患者66例和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39例,应用VAT测试仪对其进行VAT水平、垂直测试。以VAT水平和垂直测试... 目的探讨前庭自旋转试验(VAT)各项参数对眩晕患者的病因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性眩晕(PC—TIV)患者66例和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39例,应用VAT测试仪对其进行VAT水平、垂直测试。以VAT水平和垂直测试的增益等为观测参数,≥1项异常,即评定该试验为阳性。结果全部试验对象均完成VAT水平测试。Pc—TIV组3例(4.6%)未完成VAT垂直测试。①各项参数综合评定,PC-TIV组41例(62.1%)异常,前庭周围性眩晕组30例(76.9%)异常,两组的异常结果的总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453,P〉0.05);VAT测试在PC—TIV组以增益增高为特征,Pc-TIV组和前庭周围性眩晕组增益增高分别为22例(33.3%)和6例(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4.038,P〈0.05);⑧两组增益降低分别为2例(3.0%)和11例(2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322,P〈0.01);④两组的水平、垂直增益异常分别为30例(28.6%,30/105)和13例(12.7%,13/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84,P〈0.01)。结论VAT在Pc-TIV组中,以增益增高为主要特征,而前庭周围性眩晕则以增益降低为主,其中水平增益更为敏感。VAT对前庭系统损伤的定位评估,能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诊断 鉴别 前庭自旋转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前庭自旋转试验特征 被引量:5
2
作者 何京川 翟翔 +2 位作者 米悦 张金玲 刘钢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77-481,共5页
目的分析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posterior circutalion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PCTIA)患者前庭自旋转试验(vestibular autorotation test,VAT)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探讨其前庭功能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对41例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 目的分析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posterior circutalion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PCTIA)患者前庭自旋转试验(vestibular autorotation test,VAT)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探讨其前庭功能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对41例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PCTIA组)和30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VAT检查,以水平、垂直测试的增益、相移、水平非对称指标出现一项或一项以上异常评定为试验阳性。结果 PCTIA组和对照组VAT测试前庭功能高频中枢性损害(增益增高)者分别为25例(62.5%,25/40,有1例未完成检查)和5例(16.7%,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7.09,P<0.01);PCTIA组和对照组VAT测试前庭功能高频中枢性和外周性损害(不同频率段既有增益增高又伴有增益减低)并存者分别为10例(25%)和0例(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8.78,P<0.01)。结论 PCTIA患者VAT检查可表现为单纯的增益增高或不同频率段既有增益增高又伴有增益减低,可提示其病变位于中枢或外周,VAT对PCTIA患者前庭系统损伤的定位评估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自旋转试验 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后循环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庭自旋转试验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徐进 高波 +1 位作者 宋海涛 黄魏宁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4期266-268,共3页
目的分析眩晕及平衡功能紊乱病人的前庭自动旋转试验(VestibularAutorotationTest,VAT)检测结果,探讨VA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5例眩晕及平衡功能障碍的患者在完成全面临床检查及耳神经功能检查的基础上行VAT测试。结果(1)单侧外周前... 目的分析眩晕及平衡功能紊乱病人的前庭自动旋转试验(VestibularAutorotationTest,VAT)检测结果,探讨VA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5例眩晕及平衡功能障碍的患者在完成全面临床检查及耳神经功能检查的基础上行VAT测试。结果(1)单侧外周前庭功能损害10例,主要表现为水平前庭-眼反射(VOR)相位延迟及低增益,4例伴有非对称性异常,可伴有垂直VOR相位延迟及增益异常。(2)双侧外周前庭功能低下5例,非对称性均正常,主要表现为垂直VOR相位延迟及增益异常。(3)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ositionalparoxysmalvertigo,BPPV)27例,其中有9例合并噪声性听力损失,主要异常表现为垂直VOR相位延迟和水平或垂直VOR高增益,部分可伴有水平VOR相位延迟。(4)可疑中枢性病变7例,多表现为水平VOR高增益和垂直VOR相位延迟。结论VAT能反应眩晕病人垂直VOR异常以及传统前庭功能检测不能显示的高频水平VOR异常,高频旋转试验是对前庭功能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自旋转试验 眩晕 平衡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人前庭自旋转试验的正常值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雷 高波 +1 位作者 王利一 黄魏宁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63-667,共5页
目的了解健康青年人的前庭自旋转试验(VAT)的正常值。方法采用美国WSR公司的VAT检测仪对31例20~30岁健康青年人进行VAT检测,统计分析其实际测量值,并与检测仪自身的正常参考值范围相比较。结果20~30岁健康青年人的VAT的实测值基本都... 目的了解健康青年人的前庭自旋转试验(VAT)的正常值。方法采用美国WSR公司的VAT检测仪对31例20~30岁健康青年人进行VAT检测,统计分析其实际测量值,并与检测仪自身的正常参考值范围相比较。结果20~30岁健康青年人的VAT的实测值基本都在参考范围之内。2.0、2.3、2.7、5.5、5.9Hz的水平增益实测值,2.0、5.9Hz的垂直增益实测值,以及2.0、2.3、2.7、3.1、3.5、3.9Hz的垂直相移实测值与参考值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水平相移和非对称性中,实测值与参考值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健康青年人的VAT正常值在参考范围之内,青年人的前庭功能在较低频率范围(2~3Hz)可能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人 前庭自旋转试验 正常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庭自旋转试验在位置性眩晕患者中的检测 被引量:7
5
作者 蒋子栋 温彦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11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通过对位置性眩晕患者进行前庭自旋转试验(Vestibular autorotation test,VAT)检查,探讨VAT用于鉴别中枢性和外周性位置性眩晕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无耳聋、耳鸣或前庭功能低下。患者资料包括病... 目的通过对位置性眩晕患者进行前庭自旋转试验(Vestibular autorotation test,VAT)检查,探讨VAT用于鉴别中枢性和外周性位置性眩晕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无耳聋、耳鸣或前庭功能低下。患者资料包括病史,专科检查,视频眼震电图(videonystagmography,VNG),VAT,头颅磁共振(MRI),位置试验,手法复位治疗。结果 138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VAT参数水平增益正常,部分患者的垂直向下的眼震(positional down beating nystagmus,pDBN)通过手法复位消失,经MRI排除其他疾病。2例颅底凹陷综合征(Arnold-Chiari malformation,ACM)通过头颅MRI得到确诊,其VAT水平增益增高,手法复位后pDBN不消失。结论 VAT可用以辅助BPPV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自旋转试验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庭自旋转试验在小脑梗死患者的前庭康复中的临床应用:1例报告 被引量:2
6
作者 严小艳 王凯 杨志丽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86-1187,共2页
前庭自旋转试验(vestibular autorotatjontest,VAT)是一项高频的前庭眼动反射(vestibule ocular renex,VOR)的测试。本文观察到在l例小脑梗死前庭康复治疗前后Ⅵ盯的变化并做相关文献分析。
关键词 前庭自旋转试验 前庭康复 脑梗死患者 临床应用 前庭眼动反射 文献分析 治疗前后 小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噪音性内耳损伤的前庭病理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徐进 黄魏宁 +1 位作者 高波 周金梅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39-642,共4页
目的探讨噪音致内耳损伤后前庭系统的病理状态。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具有噪音性听力损失(NIHL)的眩晕或平衡障碍患者的传统前庭功能检查及高频前庭自旋转试验结果。结果469例眩晕患者中合并NIHL者68例(14.5%);NIHL眩晕患者4000Hz纯音阈值... 目的探讨噪音致内耳损伤后前庭系统的病理状态。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具有噪音性听力损失(NIHL)的眩晕或平衡障碍患者的传统前庭功能检查及高频前庭自旋转试验结果。结果469例眩晕患者中合并NIHL者68例(14.5%);NIHL眩晕患者4000Hz纯音阈值在30~80dBHL,4000Hz平均阈值左耳(46.7±17.6)dBHL,右耳(37.3±16.7)dBHL,4000Hz听力损失双耳对称占41.7%,非对称占58.3%;前庭病理类型表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45.7%,单侧外周前庭功能损害20.0%,双侧外周前庭功能低下26.7%,前庭脊髓反射功能异常28.6%,前庭功能反应亢进3.0%和高频前庭眼反射异常97.0%。结论强声刺激能引起内耳听、前庭感受器损伤,合并前庭症状的NIHL患者均显示出一种或多种前庭病理。前庭病理与听力损失程度及是否左右对称无相关性,但与前庭系统主观症状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 病理 噪音性听力损失 前庭自旋转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庭性偏头痛并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欧阳汤鹏 徐先荣 +1 位作者 翟丽红 石婷婷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04-608,共5页
目的探讨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并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10月于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眩晕中心就诊的62例VM并发BPPV(并发组)及6... 目的探讨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并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10月于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眩晕中心就诊的62例VM并发BPPV(并发组)及65例原发性BPPV(原发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受累半规管、复位次数、复发率、冷热试验及前庭自旋转试验(vestibular autorotation test,VAT)异常率等特点。结果并发组与原发组男女比例分别为1∶5.2和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组与原发组水平半规管受累检出率分别为40.3%(25/62)、23.1%(15/65),前者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组在服用抗VM药物治疗同时所需复位治疗次数及复发率与原发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组与原发组VAT异常者分别为69.4%(43/62)和52.3%(34/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间冷热试验异常率(分别为29.0%和1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M并发BPPV常见于中老年女性,水平半规管更易受累,大部分患者在抗VM药物治疗同时经过1~2次复位治疗即可控制眩晕,前庭功能检查VAT异常率高于冷热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性偏头痛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管石复位法 前庭自旋转试验 冷热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