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梅尼埃病和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特点与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孙政涛 刘博 +1 位作者 张祎 吴悦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95-501,共7页
梅尼埃病(Ménière's disease,MD)和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是临床常见的两种发作性眩晕疾病。二者的临床表现有大量相似之处。VM患者常表现出与MD类似的听觉和前庭症状,MD患者也存在偏头痛特征,如头痛、畏... 梅尼埃病(Ménière's disease,MD)和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是临床常见的两种发作性眩晕疾病。二者的临床表现有大量相似之处。VM患者常表现出与MD类似的听觉和前庭症状,MD患者也存在偏头痛特征,如头痛、畏光、偏头痛家族史阳性。因此,区分MD与VM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特别是在疾病的早期。尽管这两种疾病在很多方面有所重叠,但在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等方面仍有一些核心特征可供识别。然而,目前尚没有一种高度特异性的检查或生物学标志可区别二者,临床工作中医生需结合症状、体征、检查等多方面特征对MD和VM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尼埃病 前庭头痛 临床特点 机制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庭功能检查预测前庭性偏头痛预防性治疗反应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2
作者 俞玘君 徐灵燕 潘永惠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9-575,共7页
目的 探讨前庭功能检查(vestibular function tests,VFTs)预测前庭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患者预防性治疗反应的潜在价值。方法 在PubMed、Embase等电子数据来源中进行了系统检索,同时筛选了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发表日期为2012... 目的 探讨前庭功能检查(vestibular function tests,VFTs)预测前庭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患者预防性治疗反应的潜在价值。方法 在PubMed、Embase等电子数据来源中进行了系统检索,同时筛选了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发表日期为2012年1月1日至检索日。两位研究者独立完成了研究筛选、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估。所有分歧通过协商解决。结果两项研究被纳入定量分析,结果 显示异常的冷热试验或视频头部脉冲试验(video head impulse test,vHIT)的结果与VM患者较差的预防治疗反应呈正相关。结论 VFTs如冷热试验或vHIT可能对VM患者的预防性治疗反应具有预测价值。这种关系指向VM的病理生理学和分层医学的研究重点。然而,需要更大规模和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或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头痛 前庭功能检查 冷热试验 视频头部脉冲试验 预防治疗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庭性偏头痛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
3
作者 赵晶 张永义 付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42-546,570,共6页
目的探讨前庭性偏头痛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98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认知障碍组(n=55)与非认知障碍组(n=243)。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对2组患者性... 目的探讨前庭性偏头痛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98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认知障碍组(n=55)与非认知障碍组(n=243)。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对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文化程度等基线资料进行1∶1匹配。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前庭性偏头痛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有50对患者匹配成功。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偏头痛病程≥10年、睡眠障碍、焦虑或抑郁、先兆偏头痛、脑白质病变均是前庭性偏头痛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偏头痛病程、睡眠障碍、焦虑或抑郁、先兆偏头痛、脑白质病变均是前庭性偏头痛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可针对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对策,以期减少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头痛 认知功能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庭性偏头痛患者丘脑谷氨酸-谷氨酰胺复合物代谢和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王伟涛 李小圳 +6 位作者 钟利群 黄丽贤 许聃 佘文龙 张道培 张怀亮 陈正光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3-97,114,共6页
目的探索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患者双侧丘脑谷氨酸-谷氨酰胺复合物(glutamate/glutamine,Glx)代谢状态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材料与方法选取VM患者20例和健康对照者20例,用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 目的探索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患者双侧丘脑谷氨酸-谷氨酰胺复合物(glutamate/glutamine,Glx)代谢状态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材料与方法选取VM患者20例和健康对照者20例,用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成像技术检测VM组和健康对照组的丘脑Glx含量。比较两组相关资料,分析Glx代谢差异及其危险因素。结果健康对照组(n=20)右侧丘脑Glx代谢值为2513.60±998.20,左侧丘脑Glx为2386.50±862.03。VM组(n=20)的右侧丘脑Glx代谢值为3712.00±980.80,左侧丘脑Glx为3350.40±944.20。t检验分析显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VM组左右侧丘脑Glx含量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病程、糖尿病、高血压病、睡眠障碍程度和头痛程度,与VM丘脑Glx含量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与VM丘脑Glx含量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年龄与左侧丘脑Glx含量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0.570,P<0.001)。结论VM患者双侧丘脑Glx含量值高于健康对照者。年龄是左侧丘脑Glx含量升高的相关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头痛 丘脑 谷氨酸-谷氨酰胺 磁共振波谱 磁共振成像 脑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庭性偏头痛相关视觉性眩晕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牛玉格 张道培 张怀亮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89,共5页
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是临床常见的眩晕与偏头痛共存的前庭疾病,视觉诱发的眩晕是VM的典型前庭症状之一。VM相关视觉性眩晕的临床表现多样,受焦虑状态、晕动病、年龄等因素影响。解剖生理方面的联系、凝视不稳定、视觉... 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是临床常见的眩晕与偏头痛共存的前庭疾病,视觉诱发的眩晕是VM的典型前庭症状之一。VM相关视觉性眩晕的临床表现多样,受焦虑状态、晕动病、年龄等因素影响。解剖生理方面的联系、凝视不稳定、视觉前庭整合缺陷、感觉重塑受损、前庭中枢通路敏化、5-羟色胺和谷氨酸-谷氨酰胺循环等神经递质等多个机制可能导致了VM相关视觉性眩晕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头痛 视觉 眩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庭性偏头痛的自然-人文-环境胁迫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理想 王伟涛 +1 位作者 张道培 张怀亮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7-270,共4页
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是一种以前庭症状为主,临床常见的反复发作性眩晕类疾病。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的变化常能胁迫VM的发作。环境胁迫诱发VM的机制可能与脑肠轴、神经环路、神经解剖以及感觉整合异常等多方面有关... 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是一种以前庭症状为主,临床常见的反复发作性眩晕类疾病。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的变化常能胁迫VM的发作。环境胁迫诱发VM的机制可能与脑肠轴、神经环路、神经解剖以及感觉整合异常等多方面有关。环境胁迫因素诱发VM发病机制的揭示,对VM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头痛 头痛 环境胁迫 环境因素诱发疾病 脑肠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前庭性偏头痛临床初识 被引量:2
7
作者 刘俊宏 王理想 +3 位作者 马艳敏 王伟涛 张道培 张怀亮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48,共5页
本文主要阐述了慢性前庭性偏头痛(CVM)的基本概念。在前庭性偏头痛(VM)和慢性偏头痛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团队临床诊疗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对CVM的基本特征、诱发因素、发病机制及相关疾病鉴别进行讨论。本文也尝试提出了CVM的临床分... 本文主要阐述了慢性前庭性偏头痛(CVM)的基本概念。在前庭性偏头痛(VM)和慢性偏头痛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团队临床诊疗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对CVM的基本特征、诱发因素、发病机制及相关疾病鉴别进行讨论。本文也尝试提出了CVM的临床分期与诊断标准,旨在提高对CVM的认识,规范诊疗,降低误诊率,进一步丰富发展VM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头痛 临床分期 诊断标准 头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庭性偏头痛与脑肠轴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刘俊宏 王理想 +2 位作者 王伟涛 张道培 张怀亮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4-678,共5页
前庭性偏头痛(VM)是以眩晕为主要表现的临床常见疾病,三叉神经-血管功能异常是其发病的主要机制之一,激活三叉神经-血管系统以引发三叉神经疼痛输入与前庭神经核之间的异常联系是该学说的核心内容。脑肠轴(GBA)从迷走神经、神经内分泌... 前庭性偏头痛(VM)是以眩晕为主要表现的临床常见疾病,三叉神经-血管功能异常是其发病的主要机制之一,激活三叉神经-血管系统以引发三叉神经疼痛输入与前庭神经核之间的异常联系是该学说的核心内容。脑肠轴(GBA)从迷走神经、神经内分泌、免疫以及肠道微生物等四个方面影响三叉神经-血管功能,参与VM的发病。压力、炎性介质或其他外界刺激可能通过GBA途径,在肥大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卫星胶质细胞等免疫细胞和谷氨酸、乙酰胆碱、血清素等递质分子以及肠道微生物的作用下,引发中枢敏化,激活三叉神经血管系统,通过突触影响前庭神经核神经元,可能导致VM的发作。本文通过在三叉神经-血管层面对VM与GBA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深入认识VM的病理生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头痛 脑肠轴 三叉神经血管系统 肠道微生物 中枢敏化 三叉神经-血管学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与成人前庭性偏头痛临床特征的差异性分析
9
作者 安俊俊 刘秀丽 +2 位作者 田立娟 王路阳 韩威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06-1009,1020,共5页
目的了解儿童前庭性偏头痛(VMC)与成人前庭性偏头痛(VM)患者之间临床特征、听功能及前庭功能检测结果差异,为VMC的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4年7月于眩晕专科门诊就诊,确诊为VMC与VM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之间临床... 目的了解儿童前庭性偏头痛(VMC)与成人前庭性偏头痛(VM)患者之间临床特征、听功能及前庭功能检测结果差异,为VMC的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4年7月于眩晕专科门诊就诊,确诊为VMC与VM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之间临床特征。结果共纳入患者186例,其中VMC患者92例,男44例、女48例,中位年龄10.0(6.3~13.0)岁;成人VM患者94例,男23例、女71例,中位年龄52.0(35.0~61.3)岁;VMC患者男性比例高于成人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MC患者中84.8%有明确家族史,81.5%有特殊个人史,均高于成人VM患者(57.4%和63.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MC患者的纯音听阈异常检出率、摇头性眼震阳性率、温度试验CP值异常率、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以及视频头脉冲试验异常率均低于成人VM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MC患者性别差异不明显,成人VM患者则以女性较多。VMC患者常有特殊个人史及家族史。VMC患者亦可发生听-前庭功能障碍,但程度较成人VM患者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头痛 听觉前庭功能 成人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庭性偏头痛非药物治疗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欣欣 何美清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44-448,共5页
由于药物治疗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存在诸多局限性,所以非药物治疗方式的探索尤为重要。近年对VM非药物治疗方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活方式管理、前庭康复训练、神经调控治疗、针灸疗法四个方面。多项研究建议VM患者均... 由于药物治疗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存在诸多局限性,所以非药物治疗方式的探索尤为重要。近年对VM非药物治疗方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活方式管理、前庭康复训练、神经调控治疗、针灸疗法四个方面。多项研究建议VM患者均应考虑前庭康复训练,而对于神经调控治疗刺激方式的选择、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等仍需进行系统的研究。综合阐述VM非药物治疗,有助于为VM患者制定更加全面科学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头痛 头痛 非药物治疗 前庭康复 神经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摇头倾斜抑制试验和视频头脉冲试验鉴别前庭性偏头痛和梅尼埃病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娟 赵晶 +3 位作者 陈泽雯 李昌 李丹龄 付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2期3993-4000,4008,共9页
背景 摇头倾斜抑制试验(HSTST)与前庭小脑介导的中枢储存机制有关,视频头脉冲试验(vHIT)对外周前庭疾病的诊断起重要作用。目的 探索HSTST及vHIT在诊断前庭性偏头痛(VM)和梅尼埃病(MD)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12... 背景 摇头倾斜抑制试验(HSTST)与前庭小脑介导的中枢储存机制有关,视频头脉冲试验(vHIT)对外周前庭疾病的诊断起重要作用。目的 探索HSTST及vHIT在诊断前庭性偏头痛(VM)和梅尼埃病(MD)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12月就诊于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以眩晕或头晕为主诉、诊断为VM及MD的患者。完成病史采集、床旁查体;有听力损害者完善纯音测听检查;所有患者进行前庭功能检查,包括摇头试验(HST)、HSTST、温度试验及vHIT,计算倾斜抑制指数(TSI)。比较HST阳性的VM及MD患者临床特征及检查结果,绘制TSI鉴别HST阳性的VM和MD患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 研究共纳入VM患者50例,其中HST阳性22例(44.0%),包括水平眼震19例(86.4%),垂直眼震3例(13.6%);MD患者45例,其中HST阳性23例(51.1%),均为水平眼震。对HST阳性的VM及MD的患者分析显示:VM患者女∶男=4.5∶1,MD患者女∶男=1∶1.3,VM患者头痛家族史比例高于MD患者(P<0.05);VM患者伴随呕吐、耳鸣、耳闷感、听力下降症状的比例(31.8%、18.2%、13.6%、13.6%)低于MD患者(73.9%、100.0%、82.6%、100.0%),伴随头痛症状的比例(77.3%)高于MD患者(8.7%)(P<0.05);纯音测听结果显示MD患者听力下降比例高于VM患者(P<0.001);VM与MD患者vHIT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M与MD患者的TSI比较[(25.41±12.15)%与(78.71±13.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SI鉴别HST阳性VM和MD的灵敏度为0.90,特异度为0.95,ROC曲线下面积为0.962(95%CI=0.91~1.00),最佳截断值为0.66。结论 VM主要是中枢机制,HSTST联合v HIT可以作为鉴别VM和MD的辅助检查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头痛 梅尼埃病 摇头试验 摇头倾斜抑制试验 视频头脉冲试验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庭性偏头痛的位置性眼震研究进展
12
作者 王雯 方琪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39,共4页
前庭性偏头痛是常见的中枢性前庭疾病,临床表现具有异质性,诊断主要基于病史,缺乏特异性的生物学标志物。运用视频眼动检查,在前庭性偏头痛的发作期和发作间期可观察到不同于外周和其他中枢疾病的特征性位置性眼震。作者分别从前庭性偏... 前庭性偏头痛是常见的中枢性前庭疾病,临床表现具有异质性,诊断主要基于病史,缺乏特异性的生物学标志物。运用视频眼动检查,在前庭性偏头痛的发作期和发作间期可观察到不同于外周和其他中枢疾病的特征性位置性眼震。作者分别从前庭性偏头痛位置性眼震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以及未来展望进行阐述,以期引起临床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头痛 阵发位置眩晕 位置眼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庭性偏头痛患者位置性眼震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19
13
作者 周丽丽 童蓓 +3 位作者 王文昭 李斐 赵菲 庄建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7-182,共6页
目的观察研究前庭性偏头痛(VM)患者位置性眼震的临床特征,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视频眼震图(VNG)记录的14例急性发作期VM患者和16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SC-BPPV)患者在Dix-Hallpike试验和滚转试验(Roll-test)... 目的观察研究前庭性偏头痛(VM)患者位置性眼震的临床特征,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视频眼震图(VNG)记录的14例急性发作期VM患者和16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SC-BPPV)患者在Dix-Hallpike试验和滚转试验(Roll-test)诱发下位置性眼震的类型、强度、时间等参数。结果 VM患者于多种诱发体位时出现混合性的眼震成分,其眼震成分主要为下跳性、离地性及向地性成分的单个或多个组合。VM组和HSC-BPPV组眼震的潜伏期、持续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M组水平成分的眼震最大慢相角速度(SPVmax)为(11.4±2.3)°/s,低于HSC-BPPV组[(56.8±9.4)°/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HSC-BPPV组相比,VM组达到SPVmax时所需的时间(tm)较长[(18.1±2.0)s vs(5.9±1.1)s,P<0.001],其眼震变化速率较缓慢[(0.54±0.14)°/s^2 vs(7.21±1.79)°/s^2,P<0.001]。HSC-BPPV组的强弱侧眼震强度的不对称比高于V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 VM中异常的中枢整合机制可能引起紊乱的半规管旋转信息传递,导致变位试验时出现混合性眼震成分以及多种体位诱发的平坦型眼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头痛 位置眼震 视频眼震图 中枢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刺激率听性脑干反应评估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听觉脑干传导通路的意义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静 郭英 +6 位作者 许轶 苏娟 王铭歆 周婧 张璐璐 高亮 周慧芳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4-167,共4页
目的探讨高刺激率听性脑干反应在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患者听觉传导通路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依据VM诊断标准,选取VM患者32例(64耳)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25例(50耳),进行纯音测听、声导抗、高(51.1次/秒)和低... 目的探讨高刺激率听性脑干反应在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患者听觉传导通路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依据VM诊断标准,选取VM患者32例(64耳)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25例(50耳),进行纯音测听、声导抗、高(51.1次/秒)和低(11.1次/秒)刺激率ABR测试,比较VM组及对照组以及VM组患者间歇期24例(48耳)的结果。结果低刺激率下,VM组的ABR波I、Ⅲ、V潜伏期及I-Ⅲ、Ⅲ-V、I-V波间期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高刺激速率下,VM组的波Ⅲ、V潜伏期及I-Ⅲ、Ⅲ-V、I-V波间期均较对照组延长(P<0.05);VM组高低刺激率下Ⅰ-Ⅴ波间期差值(△Ⅰ-ⅤIPL)的异常率为71.88%(46/64),高于对照组4%(2/50)(P<0.05);VM组患者间歇期的△Ⅰ-ⅤIPL的异常率(29.17%,14/48)低于发作期(P<0.05)。VM组间歇期低、高刺激率下ABR各波潜伏期及波间期与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Ⅰ-ⅤIPL较对照组延长,且异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刺激率ABR能够更敏感地发现VM患者听觉脑干通路的异常,为早期发现VM患者听觉功能的异常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客观、敏感的评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头痛 脑干反应 刺激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头痛患者前庭症状与头痛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娟 潘琪 +4 位作者 张芸 范玉兰 范小平 张艺馨 周冀英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00-706,共7页
目的评估偏头痛患者中前庭症状与头痛的相关性,探讨前庭症状在偏头痛中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连续性纳入2019年1-12月首次就诊于我科门诊以头痛为主诉的患者,将诊断符合国际头痛分类第3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 目的评估偏头痛患者中前庭症状与头痛的相关性,探讨前庭症状在偏头痛中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连续性纳入2019年1-12月首次就诊于我科门诊以头痛为主诉的患者,将诊断符合国际头痛分类第3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3rd edition,ICHD-3)的原发性头痛患者分为发作性偏头痛组、慢性偏头痛组、紧张型头痛组,将发作性偏头痛患者分为低频、中频及高频组,以半结构型问卷收集临床症状,前庭症状采用前庭性偏头痛中前庭症状的标准。结果共纳入424例,发作性偏头痛组222例,慢性偏头痛组174例,紧张型头痛组28例。前庭症状在偏头痛组及紧张型头痛组中占比分别为25.3%和3.6%,慢性偏头痛组中前庭症状出现的频率(31.0%)高于发作性偏头痛组(20.7%)(P=0.019)。将发作性偏头痛患者分成低频、中频及高频组,中频组(头痛频率在2~8 d/月)的人数最多(125/222),且头痛特点及伴随症状最典型。前庭症状与头痛发生的时间相关性中,低频头痛组有68.8%的患者头痛与前庭症状分开发作,高频头痛组和慢性偏头痛组头痛与前庭症状同时发作占比高于低频组(P<0.05)。结论前庭症状在慢性偏头痛患者中出现频率高,提示前庭症状可能与偏头痛的慢性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头痛 头痛 前庭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前庭功能分析及治疗效果评估 被引量:9
16
作者 罗婷 李海艳 于焕新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92-395,共4页
目的分析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VM)患者的前庭功能并评估其治疗效果。方法对40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VM组)及4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分别进行前庭功能相关检查,包括冷热试验、摇头试验、前庭自旋转试验,并分析比较两组的检查结... 目的分析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VM)患者的前庭功能并评估其治疗效果。方法对40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VM组)及4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分别进行前庭功能相关检查,包括冷热试验、摇头试验、前庭自旋转试验,并分析比较两组的检查结果;对VM患者给予药物治疗及预防,并以视觉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VM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VM组患者冷热试验异常15例(37.5%),摇头试验异常13例(32.5%),前庭自旋转异常10例(25%),其中32例(80%)患者至少一项前庭功能试验结果异常;对照组冷热试验异常2例(5%),摇头试验异常1例(2.5%),前庭自旋转异常1例(2.5%);VM组水平半规管功能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M患者用药后头痛、头晕的VAS评均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组80%VM患者出现前庭功能异常,前庭外周功能及前庭中枢功能均有损害,前庭低频功能损伤较高频功能受损多见;药物治疗可明显缓解VM患者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头痛 眩晕 前庭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头颅磁共振成像信号改变的前庭性偏头痛90例临床特征 被引量:4
17
作者 于红霞 李英杰 +1 位作者 武晓玲 王淑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95-697,共3页
前庭性偏头痛为眩晕和偏头痛共存的良性复发性眩晕,其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近年来前庭性偏头痛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是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和精神性眩晕之后造成复发性眩晕的又一重要原因[1]。
关键词 前庭头痛 眩晕 磁共振成像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尼埃病与偏头痛性眩晕的听-前庭功能比较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道宫 樊兆民 +1 位作者 于刚 王海波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9年第2期160-164,共5页
目的探讨梅尼埃病与偏头痛性眩晕的听功能及前庭功能状态的不同特点,进行比较分析,为二者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08年9月山东省立医院眩晕门诊52例梅尼埃病患者与36例偏头痛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 目的探讨梅尼埃病与偏头痛性眩晕的听功能及前庭功能状态的不同特点,进行比较分析,为二者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08年9月山东省立医院眩晕门诊52例梅尼埃病患者与36例偏头痛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在急性期或亚急性期行纯音测听、视频眼震电图、冷热试验、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检查,部分梅尼埃病及全部偏头痛性眩晕患者行高刺激率听性脑干反应检查,对二者的听力与前庭功能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梅尼埃病患者共52例,男24例,女28例,年龄14~70岁,平均45.8岁。纯音测听异常52例,均为单侧感音神经性聋。视频眼震电图检查示中枢性异常眼动10例。冷热试验异常37例,均为单侧半规管反应低下。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检查异常31例。行高刺激率听性脑干反应检查共32例,5例异常。偏头痛性眩晕患者共36例,男8例,女28例,年龄16~62岁,平均43.6岁。纯音测听异常9例,均为单侧轻至中度感音神经性聋。视频眼震电图检查示中枢性异常眼动17例。冷热试验异常8例,均为单侧半规管反应低下。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检查异常18例,高刺激率听性脑干反应检查异常22例。经统计学分析,二者纯音测听、中枢性眼动检查、冷热试验及高刺激率听性脑干反应的检查结果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与梅尼埃病相比,偏头痛性眩晕患者纯音测听及冷热试验异常较少见,中枢性眼动检查及高刺激率听性脑干反应异常率较高。在结合患者病史及临床表现的基础上,以上检查可为二者的鉴别提供辅助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尼埃病 头痛眩晕 听功能 前庭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庭性偏头痛——从诊断到治疗 被引量:10
19
作者 鲁明 樊东升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927-930,共4页
偏头痛与眩晕或头晕存在密切关系。在2013年"国际头痛学会"制订的"第三版国际头痛疾病分类—β测试版"中,首次在附录中增加了"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的诊断,并制定了详细的诊断标准。本... 偏头痛与眩晕或头晕存在密切关系。在2013年"国际头痛学会"制订的"第三版国际头痛疾病分类—β测试版"中,首次在附录中增加了"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的诊断,并制定了详细的诊断标准。本文将对"前庭性偏头痛"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和治疗等做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头痛 眩晕 头痛 国际头痛学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科门诊前庭性偏头痛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20
作者 张艺馨 孔庆韬 +2 位作者 何增柳 董兰真 谭戈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08-711,共4页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门诊中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的临床特征,并对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三版测试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Ⅲ,beta version,ICHD-Ⅲbeta)中VM的诊断标准进行初步的临床实践测...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门诊中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的临床特征,并对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三版测试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Ⅲ,beta version,ICHD-Ⅲbeta)中VM的诊断标准进行初步的临床实践测试。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诊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39例VM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以及临床特征,并对VM标准(ICHD-Ⅲbeta)进行临床实践测试分析。结果:偏头痛的平均起病年龄为(32.7±10.5)岁,眩晕的平均起病年龄为(36.6±10.3)岁。偏头痛亚类最常见的是无先兆性偏头痛(82%),其次是先兆性偏头痛(10%)和慢性偏头痛(8%)。眩晕类型以自发性眩晕为主(90%),眩晕发作持续时间从数秒至数天不等。最常见的伴随症状为畏光畏声(74%)。此外,33%的患者不满足VM诊断标准中的C标准,8%的患者不满足B标准。结论:神经内科门诊中VM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国外的报道相似,但先兆性偏头痛患者的比例较国外低。VM的诊断标准(ICHD-Ⅲbeta)基本符合临床运用实践,但需要进一步改进,如眩晕发作时长的规定以及偏头痛亚型的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头痛 临床特征 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三版测试版 临床诊断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