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天麻素联合地奥司明对前庭周围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
8
1
作者
崔彦儒
段宏
+2 位作者
郑艳秋
高伟
胡文良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307-308,共2页
目的:探讨天麻素联合地奥司明对前庭周围性眩晕的疗效。方法:收集本院自2015年11月—2017年10月确诊为前庭周围性眩晕的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两组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联合用药组,每组患者各48例。对照组予以天麻素静脉输液,联合用...
目的:探讨天麻素联合地奥司明对前庭周围性眩晕的疗效。方法:收集本院自2015年11月—2017年10月确诊为前庭周围性眩晕的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两组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联合用药组,每组患者各48例。对照组予以天麻素静脉输液,联合用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地奥司明口服。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4周后分别予以评估两组患者眩晕症状积分,根据患者症状评估总体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眩晕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及4周后,两组患者眩晕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好转,且联合用药组患者眩晕症状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用药组患者总体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素联合地奥司明可明显减轻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眩晕症状,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素
地奥司明
前庭周围性眩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神经内科171例孤立性眩晕患者病因分析
被引量:
31
2
作者
毛晓薇
毕晓莹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5期373-377,共5页
目的分析以眩晕为主诉患者的病因,旨在早期识别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方法回顾性分析孤立性眩晕患者171例,根据病史特点、神经影像学检查、脑血管评估等辅助检查,焦虑抑郁状态通过自评焦虑或抑郁量表评价。采用卒中风险评分(Stroke R...
目的分析以眩晕为主诉患者的病因,旨在早期识别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方法回顾性分析孤立性眩晕患者171例,根据病史特点、神经影像学检查、脑血管评估等辅助检查,焦虑抑郁状态通过自评焦虑或抑郁量表评价。采用卒中风险评分(Stroke Risk Score,SRS)确定眩晕患者病因,筛查危险因素。结果 171例患者中,中枢性眩晕19例(11%),前庭周围性眩晕142例(83%),焦虑或抑郁10例(6%)。各组临床表现(体位诱发或加重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听力减退)比较无显著差异。中枢性眩晕组发病年龄、吸烟率、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既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卒中史的发病率以及SRS>7分的比例等方面均显著高于周围性眩晕组(P值分别为0.001,0.004,0.023,0.015,0.021,0.002,0.006和<0.001)。中枢性眩晕组发病年龄、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颈动脉狭窄的发病率以及SRS>7分的比例等方面均显著高于焦虑/抑郁组(P值分别为0.001,0.011,0.019,0.027和0.003)。周围性眩晕组合并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发病率显著高于焦虑/抑郁组(P=0.001)。结论孤立性眩晕常见为非中枢性眩晕,而急性脑血管病也可表现为孤立性眩晕。中枢性眩晕患者在年龄、既往血管危险因素病史等方面与非中枢性眩晕有显著差异,临床诊治中应重点识别中枢性损害,避免严重后果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
性
眩晕
中枢
性
眩晕
前庭周围性眩晕
后循环缺血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内耳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3
作者
吴学文
孙虹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1-315,共5页
由于先天性异常、后天性损伤如病毒性疾病和耳毒性药物以及老年退行性变等原因,内耳疾病患者不断增多。内耳疾病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和眩晕,重者导致语言交流障碍和行动困难,是一类严重影响人类正常生活的常见难治性、致残性疾病。内...
由于先天性异常、后天性损伤如病毒性疾病和耳毒性药物以及老年退行性变等原因,内耳疾病患者不断增多。内耳疾病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和眩晕,重者导致语言交流障碍和行动困难,是一类严重影响人类正常生活的常见难治性、致残性疾病。内耳疾病的病理以耳蜗和/或前庭感觉上皮的细胞(如毛细胞和支持细胞)及神经元不同程度受损为主,在临床上表现为各种感音神经性聋(如遗传性聋、突发性聋、噪声性聋、药物性聋、老年性聋和自身免疫性聋等)及各类前庭周围性眩晕(如梅尼埃病)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耳疾病
基因治疗
前庭周围性眩晕
病毒
性
疾病
老年退行
性
变
语言交流障碍
前庭
感觉上皮
感音神经
性
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天麻素联合地奥司明对前庭周围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
8
1
作者
崔彦儒
段宏
郑艳秋
高伟
胡文良
机构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咽喉科
出处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307-308,共2页
基金
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2017MS(LH)0834)
文摘
目的:探讨天麻素联合地奥司明对前庭周围性眩晕的疗效。方法:收集本院自2015年11月—2017年10月确诊为前庭周围性眩晕的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两组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联合用药组,每组患者各48例。对照组予以天麻素静脉输液,联合用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地奥司明口服。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4周后分别予以评估两组患者眩晕症状积分,根据患者症状评估总体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眩晕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及4周后,两组患者眩晕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好转,且联合用药组患者眩晕症状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用药组患者总体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素联合地奥司明可明显减轻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眩晕症状,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天麻素
地奥司明
前庭周围性眩晕
Keywords
diosmin
vestibular peripheral vertigo
分类号
R764 [医药卫生—耳鼻咽喉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神经内科171例孤立性眩晕患者病因分析
被引量:
31
2
作者
毛晓薇
毕晓莹
机构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内科
出处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5期373-377,共5页
文摘
目的分析以眩晕为主诉患者的病因,旨在早期识别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方法回顾性分析孤立性眩晕患者171例,根据病史特点、神经影像学检查、脑血管评估等辅助检查,焦虑抑郁状态通过自评焦虑或抑郁量表评价。采用卒中风险评分(Stroke Risk Score,SRS)确定眩晕患者病因,筛查危险因素。结果 171例患者中,中枢性眩晕19例(11%),前庭周围性眩晕142例(83%),焦虑或抑郁10例(6%)。各组临床表现(体位诱发或加重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听力减退)比较无显著差异。中枢性眩晕组发病年龄、吸烟率、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既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卒中史的发病率以及SRS>7分的比例等方面均显著高于周围性眩晕组(P值分别为0.001,0.004,0.023,0.015,0.021,0.002,0.006和<0.001)。中枢性眩晕组发病年龄、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颈动脉狭窄的发病率以及SRS>7分的比例等方面均显著高于焦虑/抑郁组(P值分别为0.001,0.011,0.019,0.027和0.003)。周围性眩晕组合并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发病率显著高于焦虑/抑郁组(P=0.001)。结论孤立性眩晕常见为非中枢性眩晕,而急性脑血管病也可表现为孤立性眩晕。中枢性眩晕患者在年龄、既往血管危险因素病史等方面与非中枢性眩晕有显著差异,临床诊治中应重点识别中枢性损害,避免严重后果发生。
关键词
孤立
性
眩晕
中枢
性
眩晕
前庭周围性眩晕
后循环缺血
危险因素
Keywords
Isolated vertigo
Central vascular vertigo
Vestibular peripheral vertigo
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
Risk factors
分类号
R741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耳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3
作者
吴学文
孙虹
机构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耳鼻咽喉科
耳鼻咽喉重大疾病研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出处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1-315,共5页
基金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101621100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0912
+1 种基金
30772402)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02JJY2050)联合资助
文摘
由于先天性异常、后天性损伤如病毒性疾病和耳毒性药物以及老年退行性变等原因,内耳疾病患者不断增多。内耳疾病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和眩晕,重者导致语言交流障碍和行动困难,是一类严重影响人类正常生活的常见难治性、致残性疾病。内耳疾病的病理以耳蜗和/或前庭感觉上皮的细胞(如毛细胞和支持细胞)及神经元不同程度受损为主,在临床上表现为各种感音神经性聋(如遗传性聋、突发性聋、噪声性聋、药物性聋、老年性聋和自身免疫性聋等)及各类前庭周围性眩晕(如梅尼埃病)等。
关键词
内耳疾病
基因治疗
前庭周围性眩晕
病毒
性
疾病
老年退行
性
变
语言交流障碍
前庭
感觉上皮
感音神经
性
聋
分类号
R764.3 [医药卫生—耳鼻咽喉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天麻素联合地奥司明对前庭周围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崔彦儒
段宏
郑艳秋
高伟
胡文良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神经内科171例孤立性眩晕患者病因分析
毛晓薇
毕晓莹
《中国卒中杂志》
2016
3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内耳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吴学文
孙虹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