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湘西地区前寒武纪-寒武纪转折期碳酸盐-硅泥质沉积体系的截然转换:地层-沉积样式,形成机理及意义 |
汪建国
陈代钊
严德天
韦恒叶
遇昊
|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7
|
|
2
|
前寒武纪地球表生环境演化:问题与思考 |
朱祥坤
罗根明
史晓颖
张世红
韩以贵
王水炯
孙剑
闫斌
高兆富
|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天山东段中天山隆起带前寒武纪变质岩系时代及演化——据U-Pb年代学研究 |
胡霭琴
章振根
刘菊英
彭建华
张积斌
赵殿甲
杨昇祖
周位
|
《地球化学》
CAS
|
1986 |
62
|
|
4
|
鲁西地块早前寒武纪构造-岩浆活动区划及演化的新认识 |
侯贵廷
李江海
金爱文
钱祥麟
|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
2004 |
27
|
|
5
|
龙江-乌兰浩特地区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岩浆事件:对松嫩地块西缘前寒武纪地质体属性的制约 |
吴新伟
张超
邵军
郭威
李林川
张广宇
刘宝山
宋万兵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4
|
|
6
|
鲁东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的年代学及Sm-Nd同位素地球化学 |
陆松年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
1998 |
21
|
|
7
|
一条早前寒武纪的陆-陆碰撞造山带——华北克拉通北缘中西部麻粒岩相带 |
赵靖
钱祥麟
|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6 |
3
|
|
8
|
西南天山前寒武纪基底时代和特征:锆石U-Pb年龄和Nd-Sr同位素组成 |
陈义兵
胡霭琴
张国新
张前锋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0 |
41
|
|
9
|
新疆兴地断裂带前寒武纪构造—岩浆—变形作用特征及其年龄 |
邓兴梁
舒良树
朱文斌
马东升
王博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51
|
|
10
|
前寒武纪地球动力学(Ⅳ):前板块体制 |
李三忠
戴黎明
张臻
郭玲莉
赵淑娟
赵国春
张国伟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14
|
|
11
|
喜马拉雅造山带东构造结南迦巴瓦岩群地质年代学和前寒武纪构造演化 |
张泽明
王金丽
赵国春
石超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39
|
|
12
|
华北晚前寒武纪镁铁质岩墙群的流动构造及侵位机制 |
侯贵廷
李江海
H C HALLS
钱祥麟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26
|
|
13
|
湘、黔地区前寒武——寒武纪过渡时期硅质岩生成环境研究 |
江永宏
李胜荣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41
|
|
14
|
敦煌复合造山带前寒武纪地质体的组成和演化 |
赵燕
孙勇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11
|
|
15
|
华山—熊耳山地块早前寒武纪绿岩及其形成构造背景 |
刘红樱
胡受奚
周顺之
陈衍景
|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8 |
2
|
|
16
|
云南苍山变质带前寒武纪正变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时代 |
邓尚贤
王江海
朱炳泉
|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3
|
|
17
|
西昆仑东段首次发现前寒武纪麻粒岩相变质岩 |
董永观
张传林
赵宇
|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2
|
|
18
|
华北晚前寒武纪(中、新元古代)岩石地层单位及多重划分对比 |
武铁山
|
《中国地质》
CAS
CSCD
|
2002 |
33
|
|
19
|
我国某些前寒武纪多金属矿床和岩石的Pb—Pb同位素研究 |
徐文忻
|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
1997 |
2
|
|
20
|
阿尔泰南缘早泥盆世康布铁堡组的SIMS锆石U-Pb年龄及其向东向北延伸的范围 |
刘伟
刘丽娟
刘秀金
尚海军
周刚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2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