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6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寒武系海相白云石胶结物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
1
作者 甯濛 罗靖茹 +2 位作者 陈家乐 钟怡江 文华国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108,共24页
海相白云石胶结物在前寒武纪广泛发育,因其多样的形态、复杂的成因及其对前寒武纪海水性质的指示意义,近年来引起了广泛关注。目前对前寒武系海相白云石胶结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基于矿物学特征分析进行成因探讨,二是探索其... 海相白云石胶结物在前寒武纪广泛发育,因其多样的形态、复杂的成因及其对前寒武纪海水性质的指示意义,近年来引起了广泛关注。目前对前寒武系海相白云石胶结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基于矿物学特征分析进行成因探讨,二是探索其反映的前寒武纪海水性质。前人对海相白云石胶结物成因的认识包括原生沉淀与次生交代2种观点,但因缺乏可靠的地球化学证据支撑而存在争议,主要体现在对原生沉淀成因白云石胶结物的具体沉淀机理及其相应的海水化学条件仍不清楚,对次生交代成因白云石胶结物的前驱矿物类型也存在较大分歧。为进一步推动海相白云石胶结物的研究,文中首先系统总结了前寒武系海相白云石胶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岩石学、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并从原生沉淀、次生交代、生长组合形态3个方面全面回顾和评述了关于海相白云石胶结物成因研究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相关研究提出以下几点展望:(1)基于矿物成核与生长原理,结合微区或原位地球化学分析,开展不同类型海相白云石胶结物成因研究;(2)评估微生物在海相白云石胶结物形成过程中的具体作用;(3)以前寒武系白云石胶结物为载体探索前寒武纪古海洋海水性质的演化,需建立在厘清其成因的基础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系 海相白云石胶结物 拟晶白云石化作用 原生沉淀白云石 文石-白云石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沁水盆地南部前寒武系地层系统厘定与分布特征及有利生烃区预测
2
作者 杨延辉 刘忠 +11 位作者 丁文龙 张永平 陈彦君 米忠波 罗金洋 张鹏豹 刘天顺 程晓云 王三帅 韩煦 王玉婷 魏宁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2-260,共19页
沁水盆地南部发育巨厚的前寒武纪沉积地层,具备重大油气勘探潜力,是值得勘探的新领域。然而,这套地层的地质属性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基于野外露头地质调查、烃源岩地球化学实验分析、地震资料精细解析,并借鉴前人相关研究成果,厘定了沁... 沁水盆地南部发育巨厚的前寒武纪沉积地层,具备重大油气勘探潜力,是值得勘探的新领域。然而,这套地层的地质属性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基于野外露头地质调查、烃源岩地球化学实验分析、地震资料精细解析,并借鉴前人相关研究成果,厘定了沁水盆地南部前寒武系地层系统,查明了该区前寒武系沉积地层分布特征,预测了有利生烃区。研究结果表明:沁水盆地南部前寒武纪沉积地层应归属于熊耳裂陷槽,自下而上发育长城系熊耳群、云梦山组、白草坪组、北大尖组、崔庄组、洛峪口组和蓟县系龙家园组。云梦山组、白草坪组、北大尖组和崔庄组整体呈现为中南部厚度大,往东、往北、往西地层厚度变薄的趋势;洛峪口组表现为中部厚度大,往东或者往西厚度变小趋势;龙家园组地层厚度呈现为东部厚度大,往西地层厚度变薄的趋势。依据生烃区发育的地层厚度、岩性、地震相和沉积相等控制因素,认为龙家园组白云岩的有利生烃区面积相对较大,主要位于研究区东部,而崔庄组泥岩有利生烃区面积相对较小,主要位于研究区南部。本研究不仅对华北克拉通南部前寒武纪含油气盆地内地质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进一步明确沁水盆地南部前寒武系烃源岩特征和分布及未来沁水盆地南部前寒武系油气勘探部署优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系 地层系统 地层分布 有利生烃区 沁水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寒武系筇竹寺组新类型页岩气形成机理与勘探突破 被引量:5
3
作者 郭彤楼 邓虎成 +2 位作者 赵爽 魏力民 何建华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9,共13页
基于四川盆地寒武系筇竹寺组页岩岩心、测井、地震和生产等资料,采用矿物扫描、有机与无机地球化学分析、突破压力及三轴力学测试等方法,开展筇竹寺组储层基本地质特征研究,分析筇竹寺组页岩气富集高产条件、页岩气形成机理和富集模式... 基于四川盆地寒武系筇竹寺组页岩岩心、测井、地震和生产等资料,采用矿物扫描、有机与无机地球化学分析、突破压力及三轴力学测试等方法,开展筇竹寺组储层基本地质特征研究,分析筇竹寺组页岩气富集高产条件、页岩气形成机理和富集模式。研究表明:①深水富有机质和浅水低有机质两类粉砂质页岩都具有很好的含气性;②页岩脆性矿物组成具有长石、石英含量相当的特征;③页岩孔隙以无机质孔为主,有机质孔含量低,孔隙发育受长英质矿物与总有机碳含量(TOC)共同控制;④页岩有机质类型为Ⅰ型,成烃生物为藻类和疑源类,成熟度高,生烃潜力高;⑤深水相、浅水相页岩气分别具有原地和混合成气的特点。⑥筇竹寺组页岩气富集基本规律是“TOC控藏、无机质孔控富”,富集模式为以ZY2井为代表的富有机质页岩“三高一超”(高TOC、高长英质矿物含量、高无机质孔、地层超压)原地富集模式和以JS103井为代表的低有机质页岩“两高一中一低”(高长英质、高地层压力、中无机质孔、低TOC)原地+输导层富集模式,是有别于志留系龙马溪组的新类型页岩气。研究成果丰富了深层—超深层页岩气形成机理,部署的多口探井实现页岩气勘探重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武系 筇竹寺组 页岩气 无机质孔 长英质 富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寒武系成岩流体演化与油气成藏——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托探1井为例
4
作者 杨宪彰 黄亚浩 +7 位作者 王斌 文志刚 周露 张科 何涛华 罗涛 陈笑 曾强浩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2-393,共12页
塔里木盆地是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的主战场。目前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托探1井古生界寒武新层系古潜山型油气藏勘探取得重大突破。由于地层年代古老且油气藏地质构造复杂,对该区域油气成藏过程和流体演化尚未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采... 塔里木盆地是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的主战场。目前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托探1井古生界寒武新层系古潜山型油气藏勘探取得重大突破。由于地层年代古老且油气藏地质构造复杂,对该区域油气成藏过程和流体演化尚未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采用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岩相学分析、微区原位微量元素与锶同位素分析、流体包裹体等研究方法,确定下丘里塔格组白云岩储层成脉流体来源和多期油气充注时间。结果显示,托探1井下丘里塔格组白云岩储层主要发育裂缝和溶蚀孔洞充填的2期方解石脉体,第一期方解石为深部富锶流体来源,第二期方解石脉体表现为海水来源。2期含油流体包裹体主要发育于第二期方解石脉体内部,分别为次生蓝白色荧光油包裹体和次生绿色荧光油包裹体,结合包裹体测温和单井埋藏史恢复结果显示,第一期蓝白色油包裹体成藏时间为新近系吉迪克组沉积时期(23~20 Ma),第二期绿色油包裹体成藏时间为新近系库车组沉积时期(5~3 Ma)。基于油源对比分析推测下丘里塔格组储层内2期原油来源于三叠系黄三街组和侏罗系恰克马克组湖相烃源岩的混合供烃。库车坳陷托探1井的新发现证实塔里木盆地山前古老地层中仍具有油气规模成藏条件,潜山型油气成藏成为下一步库车坳陷油气增储上产的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油源对比 流体演化 武系 库车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天然气成藏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5
作者 黄军平 范立勇 +7 位作者 张艳 任军峰 史江龙 井向辉 王宏波 李相博 冯明 王菁 《中国石油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10,共13页
鄂尔多斯盆地深层寒武系具有较好的天然气勘探潜力,但因勘探程度低,岩相古地理分布、烃源岩生烃潜力、储盖组合及成藏模式不清楚。为此,基于最新地震、钻井、地质露头及大量分析化验等资料,对寒武系岩相古地理格局、烃源岩生烃潜力、有... 鄂尔多斯盆地深层寒武系具有较好的天然气勘探潜力,但因勘探程度低,岩相古地理分布、烃源岩生烃潜力、储盖组合及成藏模式不清楚。为此,基于最新地震、钻井、地质露头及大量分析化验等资料,对寒武系岩相古地理格局、烃源岩生烃潜力、有利储层特征和成藏组合类型进行了系统分析,探讨了寒武系天然气的成藏模式与天然气勘探方向。寒武纪,鄂尔多斯盆地发育“三隆三洼”的古地貌格局。受其控制,盆地南部富平—洛川深水海湾内发育东坡组和徐庄组2套烃源岩,海湾内烃源岩厚度大;盆地东北部地区神木东台洼发育徐庄组烃源岩。受古隆起、台地边缘或台洼边缘控制,寒武系发育张夏组高能颗粒滩和三山子组岩溶风化壳2类有利储层。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存在自生自储、下生上储和上生下储3种成藏组合类型,发育深水海湾、台内洼地、台缘斜坡与古隆起周缘4种成藏模式;盆地南部富平—洛川深水海湾周缘高能颗粒滩与岩溶风化壳、盆地东北部神木东台洼边缘高能颗粒滩,以及庆阳古隆起东侧高能颗粒滩与岩溶风化壳和伊盟古陆东南侧岩溶风化壳有利区带是寒武系天然气的有利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武系 成藏模式 天然气 勘探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大庆探区震旦系—寒武系深层天然气勘探潜力分析与实践
6
作者 宫宝 陈欣 +4 位作者 张迪 马威奇 马新海 隋立伟 杨春宇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8,共8页
四川盆地大庆探区震旦系—寒武系发育多套含气层系,但勘探潜力和有利区带分布不明。通过分析各层系生、储、盖等成藏主控因素,应用地质分析和地球物理一体化综合评价技术,对重点层系勘探潜力和有利区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震旦系灯影组... 四川盆地大庆探区震旦系—寒武系发育多套含气层系,但勘探潜力和有利区带分布不明。通过分析各层系生、储、盖等成藏主控因素,应用地质分析和地球物理一体化综合评价技术,对重点层系勘探潜力和有利区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震旦系灯影组四段发育2个长期继承性局部构造高带,通源断裂叠加有效储层控制油气富集,部署的HS5井获百万方天然气;震旦系灯影组二段发育次级台缘带,高能丘滩体经过桐湾期岩溶作用改造,形成优质富气储层;寒武系沧浪铺组、龙王庙组、洗象池组沉积时处于古地貌高部位,发育溶蚀孔洞型高能颗粒滩体,含气性好,部署GT1井进行立体揭示。研究成果确定了大庆探区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地质资源量超万亿方,为下一步提交规模效益探明储量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大庆探区 震旦系—武系 深层天然气 探明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雄探1井寒武系油源特征与超深层勘探潜力
7
作者 苏劲 王晓梅 +11 位作者 张成栋 杨宪彰 李谨 杨煜鹏 张海祖 方玙 杨春龙 房忱琛 王亚龙 魏彩云 翁娜 张水昌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7-361,共15页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已发现的超深层(深度大于8000 m)油气主要赋存于北部坳陷F5走滑断裂以东的下古生界储层,而该断裂西侧寒武系超深层的油气来源和勘探潜力尚不明确。通过岩相和分子标志物分析,揭示出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纽芬兰统至少存在硫...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已发现的超深层(深度大于8000 m)油气主要赋存于北部坳陷F5走滑断裂以东的下古生界储层,而该断裂西侧寒武系超深层的油气来源和勘探潜力尚不明确。通过岩相和分子标志物分析,揭示出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纽芬兰统至少存在硫化斜坡、深水陆棚和局限海湾3种不同沉积环境的“等时异相”烃源岩。2024年在塔北西端的雄探1井寒武系发现高产凝析油气,原油中检出完整的芳基类异戊二烯烷烃生物标志物,但未检测到三芳甲藻甾烷,这与轮探1、旗探1井为代表的纽芬兰统硫化斜坡相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十分一致,表明雄探1井寒武系油气主要来源于寒武系纽芬兰统烃源岩。雄探1井寒武系原油还呈现出C29甾烷优势,并且富含长链三环萜烷(最高达C39),这些生物标志物能够成为有效区分硅质泥岩和碳酸盐岩等不同岩相的油气源指标。结合逆冲和走滑断裂输导系统的成藏分析,认为F5走滑断裂以西具备接受满西生烃中心寒武系纽芬兰统烃源岩有效供烃的可能,这预示着除了盆地东部寒武系超深层台缘带相控型油气藏外,该走滑断裂以西有望成为寒武系超深层构造-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新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系 雄探1井 超深层 分子化石 芳基类异戊二烯烃 三芳甾烷 烃源岩 走滑断裂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瓮安磷矿区寒武系牛蹄塘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8
作者 庞艳春 林丽 《沉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96-1813,共18页
【目的】寒武纪早期是地史时期重要的地质和生物突变时期,不仅在于多门类的带骨骼的后生动物同时出现,而且此时期形成了重要的金属矿产。华南广泛分布的牛蹄塘组就是该时期重要的地层。研究该层位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不仅能反映该时期... 【目的】寒武纪早期是地史时期重要的地质和生物突变时期,不仅在于多门类的带骨骼的后生动物同时出现,而且此时期形成了重要的金属矿产。华南广泛分布的牛蹄塘组就是该时期重要的地层。研究该层位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不仅能反映该时期的沉积成矿环境,且对揭示早期生命演化与环境之间的协同关系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方法】通过对贵州瓮安山屯剖面的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探讨牛蹄塘组的沉积环境。【结果】贵州瓮安磷矿区的牛蹄塘组可明显划分为上磷矿段和黑色页岩段,多金属层位于二者岩性过渡部位,而牛蹄塘组生物群则主要赋存于多金属层上部及上覆黑色页岩段的底部。上磷矿段底部常见形态不规则的白云岩砾屑,上覆的磷块岩及多金属矿石发育砂砾屑结构,海绿石多呈不规则形态,表明该时期古海洋局部水体具有较强的水动力。多金属层及紧覆其上黑色页岩中发育重晶石透镜体和黄铁矿纹层,矿石中常见黄铁矿、黄铜矿和硫镍矿等矿物共生组合,与现代洋底热液黑烟囱的矿物特征基本一致,代表了海底热液沉积的特征。牛蹄塘组元素地球化学指标(V/Cr、Ni/Co、U/Th和Sr/Ba)显示其沉积环境整体处于缺氧条件,与岩相特征一致。但上磷矿段上部、多金属层及紧覆其上的黑色页岩段底部出现了一系列异常:Sr/Ba比值(Sr/Ba<1)降至最低,而V/Cr、Ni/Co、U/Th比值(U/Th>1)以及P与多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均达峰值。该层位部分样品呈现明显Ce负异常及轻稀土微富集特征,黑色页岩段中部还出现Eu正异常,反映了热液流体与正常海水混合的沉积环境。多金属层代表了一次古海洋热液上涌事件,该事件可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热液贡献最为显著,与古生物记录高度吻合。【结论】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一步证明该时期存在海底热液活动。基于此,综合沉积地质背景重建了瓮安磷矿区牛蹄塘组生物群出现前后的古环境演变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系底部 牛蹄塘组生物群 多金属层 热液活动 充氧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北羊场磷矿区ZK0816井寒武系梅树村组深水牵引流沉积
9
作者 李向东 杨敏 魏泽昳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53-869,共17页
滇东北地区寒武系梅树村组磷矿床为中国扬子地块西南缘沉积型磷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因一般认为和上升洋流有关,但对上升洋流的表现形式和作用方式缺少研究。作者对滇东北羊场磷矿区ZK0816井梅树村组岩心进行了综合观察,详细分析了其... 滇东北地区寒武系梅树村组磷矿床为中国扬子地块西南缘沉积型磷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因一般认为和上升洋流有关,但对上升洋流的表现形式和作用方式缺少研究。作者对滇东北羊场磷矿区ZK0816井梅树村组岩心进行了综合观察,详细分析了其沉积序列、沉积构造、沉积环境和沉积类型,结果表明:(1)梅树村组自下而上可划分为3段7小段,一、三段为磷质岩,二段为磷块岩;(2)沉积序列以向上变薄序列为主,次为双向递变序列和波动序列;(3)沉积构造总体上以条纹条带构造为主,从下到上,有从规则到不规则再到规则的变化趋势;(4)二段第1小段发育典型的不规则条纹条带,垂向上构成细—粗—细粒序,第2小段发育小型双向交错层理和波状层理。经过综合分析认为:(1)梅树村组第一、二、三段分别沉积于潮下带、深水斜坡和浅海陆棚环境;(2)梅树村组二段(主要工业磷矿层KT2)发育深水牵引流沉积,第1小段以上斜坡等深流沉积为主,第2小段以下斜坡内波、内潮汐沉积为主;(3)深水牵引流可能为上升洋流的具体表现形式,促进大洋水体的垂向混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型磷矿 等深流 内波、内潮汐 上升洋流 梅树村组 武系 滇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页岩气发展的回顾与思考——从志留系到寒武系
10
作者 郭彤楼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9-348,共10页
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历经二十年发展,已成为继美国、加拿大之外第三个实现商业开发的国家,但此前勘探开发层位仅局限于志留系龙马溪组。随着页岩气勘探理论认识的提高,近年来,二叠系、寒武系页岩相继取得了勘探突破,进一步印证了四川盆... 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历经二十年发展,已成为继美国、加拿大之外第三个实现商业开发的国家,但此前勘探开发层位仅局限于志留系龙马溪组。随着页岩气勘探理论认识的提高,近年来,二叠系、寒武系页岩相继取得了勘探突破,进一步印证了四川盆地页岩气的巨大潜力。基于对志留系龙马溪组、寒武系筇竹寺组两大海相主力层系页岩气勘探历程的回顾,总结页岩气勘探历经了研究探索(2000—2011年)、发现上产(2011—2022年)和多层突破(2022年—至今)3个阶段。深入剖析四川盆地海相页岩气勘探研究2次理论创新、思路转变的过程:①通过对比分析中美页岩气形成条件,摒弃简单复制北美经验的思维,基于中国多期构造演化特征,突出保存条件的关键作用,实现了第一次思路转变,取得了志留系龙马溪组勘探的重大突破;②加强低有机质和无机孔特征研究,对页岩气传统富集成藏理论进行了发展和完善,建立“输导+原地”成藏模式,实现了第二次思路转变,推动了寒武系筇竹寺组勘探突破。当前,页岩气在低有机质页岩、无机孔等方面的研究突破,拓展了勘探领域和勘探深度,形成了海相页岩气多层并举的局面,展现出广阔的勘探前景。基于对志留系到寒武系页岩气勘探历程、思路转变的回顾以及重大突破带来启示的剖析,揭示了中国特色页岩气勘探之路,对未来多层系、多领域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页岩气 四川盆地 志留系 武系 理论创新 突破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寒武系-奥陶系潜山内幕油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文庆 李廷辉 +7 位作者 李洪革 卢刚臣 李宏军 崔宇 时战楠 李鹏 穆光远 臧明峰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28,共12页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寒武系-奥陶系潜山内幕已捕获油气显示,但勘探尚未获突破。目前存在潜山内幕成藏因素、成藏类型及勘探潜力等认识不清的问题。基于新三维地震、钻井地质、测井和地球化学等资料,对潜山内幕成藏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并...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寒武系-奥陶系潜山内幕已捕获油气显示,但勘探尚未获突破。目前存在潜山内幕成藏因素、成藏类型及勘探潜力等认识不清的问题。基于新三维地震、钻井地质、测井和地球化学等资料,对潜山内幕成藏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探讨了其成藏类型与勘探方向。研究表明:黄骅坳陷发育古近系沙三段和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2套烃源岩,为潜山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油气源;潜山内幕发育基岩褶皱变形控制的背斜型和基底断层掀斜控制的断鼻型2种成因潜山圈闭类型,印支-早燕山运动期的区域挤压作用和晚燕山-喜山运动期的拉张作用为潜山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岩性、云化、溶蚀及断裂作用控制了基质孔隙、溶蚀孔洞和裂缝型3类优势储层,构成了潜山内幕有利的储集空间。通过寒武系-奥陶系潜山内幕源-储配置关系分析,总结了“双源供烃-负反转背斜型”、“单源供烃-正反转背斜型”和“单源供烃-翘倾断鼻型”3种成藏类型,指出了目前埕海潜山和王官屯潜山内幕成藏条件最为有利,内幕未钻圈闭极具勘探价值,可作为下一步潜山勘探的重点方向。研究成果可为潜山勘探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黄骅坳陷 潜山内幕 武系-奥陶系 成藏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寒武系筇竹寺组页岩气“槽-隆”富集规律及勘探前景 被引量:7
12
作者 雍锐 石学文 +10 位作者 罗超 钟可塑 吴伟 郑马嘉 杨雨然 李彦佑 徐亮 朱逸青 何一凡 陈丽清 于魏铭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11-1226,共16页
针对寒武系筇竹寺组页岩埋深大、成熟度高及页岩气富集规律认识不清的问题,通过德阳—安岳裂陷槽的精细刻画、沉积环境分析、乐山—龙女寺古隆起背景下页岩气成烃富集演化恢复,揭示了“槽-隆”富集规律。研究表明,德阳—安岳裂陷槽控制... 针对寒武系筇竹寺组页岩埋深大、成熟度高及页岩气富集规律认识不清的问题,通过德阳—安岳裂陷槽的精细刻画、沉积环境分析、乐山—龙女寺古隆起背景下页岩气成烃富集演化恢复,揭示了“槽-隆”富集规律。研究表明,德阳—安岳裂陷槽控制筇竹寺组沉积环境,裂陷槽内具有沉积相带优和地层厚度大的特点;此外,乐山—龙女寺古隆起控制筇竹寺组的页岩成熟度演化,古隆起位于高部位且热演化程度适中、电阻率高。“槽-隆”叠合区在沉积、生油、生气和油气调整阶段均有利于页岩气富集,共同控制储层发育,叠合区储层品质优、储层套数多、厚度大。根据“槽-隆”富集规律及槽-隆组合关系,优选4类页岩气有利区带,并建立筇竹寺组甜点区评价标准,优选8200 km^(2)的槽内甜点区勘探面积,进而指导资201井的部署,获得73.88×104 m^(3)/d的高产工业气流。“槽-隆”富集规律的地质新认识,为寒武系深层—超深层页岩气勘探和突破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并揭示该领域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武系 筇竹寺组 槽-隆 页岩气 富集规律 勘探突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寒武系张夏组储层特征与主控因素
13
作者 张军涛 李松 +4 位作者 金晓辉 周雁 张涛 马强 杨佳奇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6,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寒武纪张夏组沉积期鲕粒滩大面积分布,但储层控制因素尚不清楚,目前仅在少量钻井中见到工业气流。笔者等利用新钻井和野外剖面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的分析,解剖张夏组储层的发育特征,进而揭示张夏组储层主控因素。研究取得...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寒武纪张夏组沉积期鲕粒滩大面积分布,但储层控制因素尚不清楚,目前仅在少量钻井中见到工业气流。笔者等利用新钻井和野外剖面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的分析,解剖张夏组储层的发育特征,进而揭示张夏组储层主控因素。研究取得以下主要认识:①张夏组储层岩石主要为(残余)鲕粒—砂屑云岩、细—中晶白云岩,储集空间有溶蚀孔洞、裂缝及扩大溶孔、粒间孔。②张夏组白云岩厚度在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变化较大,多呈现出“上多下少,南多北少”的特征。白云岩多具有较粗、相对自形的晶体,与海水相近的碳氧和锶同位素值,与海水相似配分模式,较高的锶含量;裂缝内充填白云石有鞍状结构,略微的Eu异常。白云岩化作用主要发生在浅埋藏期,白云岩化流体主要是海水。③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镇原古隆起周缘张夏组受怀远运动和加里东—海西运动岩溶作用影响较强。而远离镇原古隆起区,储层主要受怀远运动断裂活动影响。断裂活动一方面产生大量的裂缝,形成储集空间;另一方面裂缝还为浓缩海水、热液流体和大气降水改造储层提供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鲕粒 白云岩 断裂 张夏组 武系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崇义地区寒武系沉积、物源分析:对冈瓦纳大陆重建的启示
14
作者 于涛 王东升 +4 位作者 刘宣妤 陈昌昕 聂潇 闫臻 王宗起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3927-3942,共16页
华夏地块早古生代沉积环境、物源特征、古地理格局及其在冈瓦纳超大陆重建中的归属仍存争议。本研究聚焦华夏地块西缘赣南崇义地区寒武系,通过详细的沉积相解剖,并结合砂岩碎屑组成与地球化学、重矿物组合、碎屑锆石U-Pb年代学与Hf同位... 华夏地块早古生代沉积环境、物源特征、古地理格局及其在冈瓦纳超大陆重建中的归属仍存争议。本研究聚焦华夏地块西缘赣南崇义地区寒武系,通过详细的沉积相解剖,并结合砂岩碎屑组成与地球化学、重矿物组合、碎屑锆石U-Pb年代学与Hf同位素、以及细碎屑岩Nd同位素等多指标综合物源分析,约束该地区古地理格局,为冈瓦纳大陆重建提供沉积学证据。沉积序列、沉积相标志表明,研究区寒武纪整体处于NW向倾斜的深海斜坡环境,发育多期海底扇沉积体系,物源主要来自SE方向。岩石学组成特征表明,寒武系砂岩以岩屑砂岩为主,物源为中酸性-基性岩浆岩与变质岩的混合来源。内部物源以华夏地块武夷山地区新元古代沉积地层为主,混有浙西南八都群部分古老物质;外部物源则源于冈瓦纳超大陆北缘,碎屑锆石年龄谱与Lu-Hf同位素特征指示其与印度板块、羌塘地体及东南极板块具有密切亲缘性。地球化学及碎屑组成特征共同指示物源区构造背景为活动大陆边缘。综合研究支持华夏地块在早古生代位于东冈瓦纳北缘,与印度板块、羌塘地体及东南极板块等块体存在稳定的构造-沉积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物源 武系 冈瓦纳超大陆 崇义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安岳气田寒武系龙王庙组气藏开发中后期高效治水关键技术
15
作者 雍锐 张连进 +4 位作者 李滔 彭先 张春 杨玉斌 戚涛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1,共11页
四川盆地安岳气田寒武系龙王庙组气藏是中国单体规模最大的特大型强水侵碳酸盐岩气藏,随着气藏开发进入中后期,气区和水区压差持续增加,水侵形势更为复杂,“认识水、控制水、治理水”成为高效治水、高效开发气藏的关键。为此,以气藏整... 四川盆地安岳气田寒武系龙王庙组气藏是中国单体规模最大的特大型强水侵碳酸盐岩气藏,随着气藏开发进入中后期,气区和水区压差持续增加,水侵形势更为复杂,“认识水、控制水、治理水”成为高效治水、高效开发气藏的关键。为此,以气藏整体治水理念为指导,开展了不同类型储层非均匀水侵和水封机理研究,建立了寒武系龙王庙组气藏4类储渗体与气水组合模式,划分了14个治水单元,优化了治水对策,保障了气藏年产气70×10^(8)m^(3)以上规模稳产(已达9年)。研究结果表明:①孔洞型储层中水侵前缘相对均匀向前推进,裂缝—孔洞型储层中水相主要沿裂缝非均匀窜进,且随着水区和气区压差逐渐增加,非均匀水侵现象更加显著,当压力梯度由0.02 MPa/cm增加至0.06 MPa/cm时,采收率下降25%~35%;②不同类型储层水封气形成的临界含水饱和度为30%~80%,解封含水饱和度在25%~70%,其中裂缝—孔洞(孔隙)型储层为解水封主要对象;③气藏储渗体气水组合模式可分为高渗优势通道型、中—高渗视均质型、外低内高型、相对低渗型,其中高渗优势通道型宜采用主动排水,中—高渗视均质型宜采取排控结合,外低内高型和相对低渗型以控采速为主。结论认为:①强化纵横向水侵前缘监测、预防气井水淹、解水封和地层水综合利用等是气藏下一步的重点治水工作;②实现“驱动要素优化、渗流方向优化”是强水侵气藏抑制非均匀水侵、提高气藏采收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武系龙王庙组气藏 碳酸盐岩 开发中后期 非均匀水侵 储渗体 治水单元 水封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锆石激光拉曼光谱研究及意义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银喜 张明生 +7 位作者 周建新 王哓宇 王媛媛 陈强 宋彪 张开均 杨杰东 李惠民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2-30,共9页
本文通过对8个澳大利亚TEM标准锆石和近百枚云南梅树村剖面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M5层斑脱岩火山成因锆石进行了不同入射方位的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和对比研究。证实正常锆石拉曼光谱各峰的出现、强度与拉曼光束的入射方位有关,同时也发现... 本文通过对8个澳大利亚TEM标准锆石和近百枚云南梅树村剖面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M5层斑脱岩火山成因锆石进行了不同入射方位的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和对比研究。证实正常锆石拉曼光谱各峰的出现、强度与拉曼光束的入射方位有关,同时也发现晶化度差的异常锆石其拉曼光谱各峰的出现、强度与拉曼光束的入射方位无关或有很小的关系。这类异常锆石在四个不同方位上并不产生特征拉曼谱峰,就是有其强度也非常小。可以认为这些异常锆石的激光拉曼光谱特征与其晶体结构及蜕晶化的程度是有密切关系的。笔者等发现:①产在新鲜的火山灰M5层中约有80%的锆石因为高铀钍含量已发生不同程度蜕晶化,5%的锆石为滚圆状的继承老锆石,均为不适合铀-铅离子探针质谱(SHRIMP)和热电离同位素质谱(ID-TIMS)定年的异常锆石;②因为低铀钍含量该M5层中仅有15%的锆石没有发生蜕晶化,为适合SHRIMP和ID-TIMS同位素定年的正常锆石,只有这类锆石的年龄才能代表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的年龄。首次提出火山成因锆石晶化度与锆石拉曼光谱的定量关系。使用这项显微拉曼光谱新技术方法可以对寒武系底界M5层火山灰或其它火成岩和变质岩锆石晶体的晶化状况作出了快速判断。对U-Pb定年来讲是一种简单易行并且十分有效的重要制约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拉曼光谱 Eg和Alg的特征峰 锆石晶化度 前寒武系一寒武系界线 云南梅树村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加密井井位部署新方法——以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唐海油田寒武系油藏为例
17
作者 张庆龙 毛元元 +4 位作者 冯建松 袁学生 周微 朱福金 轩玲玲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5-175,共11页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唐海油田寒武系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地层能量下降快,整体采收率低,为了解决合理部署加密井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井位定量优选的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的单井累计产油量主要受单井控制可动...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唐海油田寒武系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地层能量下降快,整体采收率低,为了解决合理部署加密井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井位定量优选的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的单井累计产油量主要受单井控制可动剩余油量、储层裂缝平均渗透率、单储层平均厚度、储层裂缝平均孔隙度以及基质平均渗透率的综合影响,其中单井控制可动剩余油量的影响最大。②井位定量优选方法为综合利用测井、地震、岩心薄片等资料,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及单井控制可动剩余油模型;通过三维地质模型、油藏数值模拟成果及单井生产动态数据相关性分析,对各个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利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计算各个影响因素的权重和综合“甜点”系数,优选综合“甜点”系数高值进行井位部署。③该方法在唐海油田T180X2区块寒武系徐庄组与毛庄组储层的井位部署中取得了较好效果,3口探井均获得较高的单井产量,全生命周期累产油20800 t,且综合“甜点”系数与单井全生命周期累产油量呈现良好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 加密井 三维地质模型 油藏数值模拟 改进的层次分析法 综合“甜点”系数 单井控制可动剩余油量 储层裂缝平均渗透率 武系 唐海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北斜坡蓬莱气区寒武系龙王庙组天然气成藏机制
18
作者 张亚 武鲁亚 +7 位作者 李勇 周刚 苏奥 张驰 和源 龙虹宇 李成龙 陈迪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1-95,共15页
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北斜坡蓬莱气区寒武系龙王庙组油气勘探开发揭示,该区气藏表现为非连续、相对独立的多个岩性和构造—岩性气藏群特征,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开发前景。为揭示该区龙王庙组气藏天然气运聚过程及成藏机制,运用沥青岩相学... 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北斜坡蓬莱气区寒武系龙王庙组油气勘探开发揭示,该区气藏表现为非连续、相对独立的多个岩性和构造—岩性气藏群特征,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开发前景。为揭示该区龙王庙组气藏天然气运聚过程及成藏机制,运用沥青岩相学、流体包裹体测温、激光拉曼成分分析及盆地数值模拟等手段,重建了古油藏—古气藏—现今气藏动态演化过程,揭示气藏的成藏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龙王庙组储层中普遍发育沥青,指示古油藏大面积发育,并识别出古油水界面,生烃史和包裹体测温结果均显示蓬莱气区在早—中三叠世龙王庙期存在一期古油充注成藏。②龙王庙组储层内广泛发育高压条件下捕获的高密度甲烷包裹体,表明晚侏罗世—中白垩世时期储层内原油热裂解气形成高压古气藏;晚白垩世—现今为龙王庙组气藏调整定型期,古气藏发生了明显泄漏,导致现今气藏含气丰度整体不高。③流体包裹体测试古压力标定的孔隙压力演化模拟曲线揭示了蓬莱气区与高磨地区龙王庙组储层在抬升期流体势差显著增加,优质储层和裂缝网络系统以及处于左行走滑弱活动期的走滑断裂为天然气运移提供了纵/侧向的通道。④蓬莱气区原部分聚集天然气向上倾方向发生了运移调整,泄压调整期保存条件可能是蓬莱气区龙王庙组天然气有效成藏的关键要素之一。结论认为,重建的古油藏—古气藏—现今气藏的成藏演化过程,进一步深化了该区天然气的成藏模式与分布规律认识,对预测该区有利天然气勘探区带及目标等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蓬莱气区 武系 龙王庙组 储层沥青 古压力 运聚过程 成藏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德阳—安岳裂陷槽寒武系筇竹寺组地层划分及勘探意义
19
作者 王振 王兴志 +5 位作者 朱逸青 杨雨然 杨一茗 康家豪 黄柏文 吕豪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7-110,共14页
四川盆地德阳—安岳裂陷槽及周缘寒武系筇竹寺组页岩气勘探已获重大突破,展现出较大勘探潜力。综合钻井岩心、测井以及地震剖面资料,开展了筇竹寺组精细划分和展布特征研究,深入解析了裂陷槽古地貌对沉积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四... 四川盆地德阳—安岳裂陷槽及周缘寒武系筇竹寺组页岩气勘探已获重大突破,展现出较大勘探潜力。综合钻井岩心、测井以及地震剖面资料,开展了筇竹寺组精细划分和展布特征研究,深入解析了裂陷槽古地貌对沉积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四川盆地德阳—安岳寒武系筇竹寺组可划分为8个小层,其中1,3,5,7小层以泥页岩为主,2,4,6,8小层以粉砂岩为主,各小层可依据沉积旋回特征、测井曲线特征、岩石颜色与岩性特征、含生物特征实现精确识别。②德阳—安岳裂陷槽内部地貌单元(槽内深水区、槽内斜坡区、槽外隆起区)对寒武系筇竹寺组的沉积具有决定性控制作用。筇一段(1—6小层)为裂陷槽控制下的充填式沉积,南北均存在厚度高值区,沉积范围随时间推移逐渐扩大;筇二段(7—8小层)则转变为广覆式沉积,厚度高值区相较筇一段明显东移。③裂陷槽控制了筇竹寺组优质烃源岩的发育与分布,内部4套富有机质页岩储层(1,3,5,7小层)与其上覆致密泥质粉砂岩盖层(2,4,6,8小层)构成了有效源-储-盖组合,具有“生储倒置”成藏模式,槽内、槽缘多套源-储-盖叠置体系主导了震旦系—寒武系大型岩性油气藏的形成。裂陷槽内优质页岩储层与槽缘台地带丘滩体岩性圈闭为下一步勘探的两大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等时地层 古地貌 生储倒置 台地丘滩体 德阳—安岳裂陷槽 筇竹寺组 武系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北米仓山地区寒武系仙女洞组碳酸盐岩储集特征及主控因素
20
作者 邢倩 李杨凡 +2 位作者 李翔 万子千 李雅兰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62,共13页
四川盆地寒武系海相碳酸盐岩普遍发育优质烃源岩和储集层系,其资源潜力长期以来是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综合应用沉积学和地球化学方法,系统揭示四川盆地北缘寒武系仙女洞组的储集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川北寒武系仙女洞组沉... 四川盆地寒武系海相碳酸盐岩普遍发育优质烃源岩和储集层系,其资源潜力长期以来是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综合应用沉积学和地球化学方法,系统揭示四川盆地北缘寒武系仙女洞组的储集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川北寒武系仙女洞组沉积期发育混积潮坪—台洼—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体系,碳酸盐主导的储集岩类型包括鲕粒灰岩和微生物岩,均受到不同程度白云石化作用;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发育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晶间(溶)孔、溶蚀孔洞、裂缝及生物骨架孔隙等;区域物性数据显示出川北仙女洞组为低孔低渗的孔隙型储层。(2)川中—川北古裂陷的持续发育和向北迁移,仙女洞组继承了中间(裂陷区)低、两侧高的古地理格局,发育混积潮坪—台洼—碳酸盐岩沉积体系,古裂陷及古隆起的地貌形态控制了有利相带的分布和优质储层的发育。(3)高能鲕粒滩与微生物礁(丘)的沉积环境是研究区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鲕粒灰岩、鲕粒云岩以及白云岩为相对优质储层,层段分布稳定且横向展布广,保存了少量原生孔隙,且发育大量溶蚀孔隙和晶间孔隙。(4)多期溶蚀作用和白云石化作用是研究区储层孔隙形成的关键因素,包括同生期大气淡水的溶蚀作用和成岩期孔隙流体的溶蚀作用,形成了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晶间溶孔以及溶蚀裂缝;白云石化作用也促使了储集空间的形成,包括同生期渗透回流作用形成微晶—细晶他形白云石、浅埋藏混合水环境发育的粉晶菱形白云石选择性交代鲕粒、深埋藏或构造热液环境形成的雾心亮边自形白云石和粗晶曲面白云石,均发育大量孔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鲕粒灰岩 微生物岩 晶间孔 溶蚀孔 古地貌 颗粒滩 溶蚀作用 白云石化作用 仙女洞组 武系 米仓山地区 四川盆地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