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西桃花花岗斑岩中新太古代-古元古代锆石年龄信息:对扬子板块西缘基底时代的约束 被引量:13
1
作者 洪涛 游军 +1 位作者 吴楚 徐兴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583-2596,共14页
扬子板块西缘滇西地区是否存在古老基底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对滇西桃花地区花岗斑岩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研究。形成于晚造山-后碰撞背景的桃花花岗斑岩具岛弧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其成因可能与:1)俯冲拆离的... 扬子板块西缘滇西地区是否存在古老基底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对滇西桃花地区花岗斑岩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研究。形成于晚造山-后碰撞背景的桃花花岗斑岩具岛弧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其成因可能与:1)俯冲拆离的洋壳俯冲拆离的洋壳或富集地幔重熔作用;2)加厚的地壳部分熔融。花岗斑岩中的继承锆石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发育具有密集振荡环带的岩浆锆石;另一类是次浑圆状锆石。测年结果显示,花岗斑岩的岩浆锆石年龄为36.35±0.35Ma,环带发育的继承锆石年龄介于167~891Ma之间;而次浑圆状继承锆石可以分为两组,其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851±22Ma与2499±32Ma。新的锆石测年结果表明着滇西桃花地区不仅存在古金沙江洋东向俯冲形成的晚古生代弧岩浆记录,还发现新元古代岩浆活动信息,及早古元古代和新太古代的锆石记录。推测1.8Ga与2.5Ga锆石可能是捕获自地壳或围岩(石鼓片岩),表明滇西地区可能存在古老基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承锆石 SHRIMP U-PB定年 前寒武基底 桃花花岗斑岩 扬子板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北缘少郎河地区约2.5Ga的二长花岗岩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9
2
作者 郭云鹏 刘建明 +2 位作者 曾庆栋 高帅 王路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22,共12页
本文首次在华北克拉通北缘少郎河地区发现新太古代末期(约2.5Ga)二长花岗岩,并对其进行了锆石U-Pb定年、主微量和锆石Hf同位素原位微区分析。研究表明,这套二长花岗岩形成年龄为(2 527±25)Ma,属于新太古代末期。岩石整体为块状构造... 本文首次在华北克拉通北缘少郎河地区发现新太古代末期(约2.5Ga)二长花岗岩,并对其进行了锆石U-Pb定年、主微量和锆石Hf同位素原位微区分析。研究表明,这套二长花岗岩形成年龄为(2 527±25)Ma,属于新太古代末期。岩石整体为块状构造,局部呈似片麻状构造,中粗粒结构,并可见暗色包体。主量元素显示其富Na和K,低P,A/CNK=0.80~0.96,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方面,富集轻稀土元素并基本无Eu异常,富集Rb、Sr、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i、Ta、P等高场强元素。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二长花岗岩εHf(t)值在-4.0~4.8,均值为-0.6,对应的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在2 712~3 221Ma,暗示二长花岗岩可能为中新太古代新生下地壳熔融后结晶分异的产物。结合近年来少郎河地区新发现太古宙绿岩带和TTG岩石,提出在该地区存在前寒武基底,存在形式可能为一古老的微陆块。二长花岗岩的形成是新太古代末期(约2.5Ga)华北陆块克拉通化的重要标志。虽然二长花岗岩地化特征具有俯冲背景的特点,我们依然认为在新太古末期华北微陆块之间仅有有限的和小规模的弧-陆或陆-陆的俯冲和碰撞,与板块构造的体制有较大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长花岗岩 新太古代末期 前寒武基底 少郎河地区 华北克拉通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拉萨地块西部念青唐古拉岩群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7
3
作者 吴勇 马绪宣 +10 位作者 张志平 焦世文 段凯 董瀚 王小伟 马涛 李鹏举 梁志勇 曹勇刚 孔垂鹏 马亮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081-3098,共18页
拉萨地块西部呈断块状沿狮泉河-申扎-嘉黎蛇绿混杂岩带附近分布的念青唐古拉岩群被认为是前寒武纪变质基底。本文对念青唐古拉岩群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及构造地质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片岩-片麻岩-变粒岩含十字... 拉萨地块西部呈断块状沿狮泉河-申扎-嘉黎蛇绿混杂岩带附近分布的念青唐古拉岩群被认为是前寒武纪变质基底。本文对念青唐古拉岩群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及构造地质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片岩-片麻岩-变粒岩含十字石、石榴子石等特征变质矿物,遵循粒度分异规律,其原岩可能为来自冈瓦纳古陆核北缘中新元古代弧盆体系的活动大陆边缘浊积岩。斜长角闪岩具低硅、高铁镁、富钙的基性岩特征,其原岩为岛弧型基性火山岩。念青唐古拉岩群中的花岗伟晶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1150±13Ma,具过铝质S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可能为中元古代(1150±13 Ma)以前就开始沉积的念青唐古拉岩群基底岩石通过部分熔融形成。与花岗伟晶岩渐变过渡接触的二云斜长片麻岩第一组变质重结晶锆石U-Pb年龄为701±15 Ma,结合十字石特征变质矿物,暗示了该地区中温高压变质作用的峰期变质,变质程度达角闪岩相;第二组热液流体锆石UPb年龄为301±8.4 Ma,可能与冈瓦纳大陆北缘古特提斯洋演化过程中的岩浆热液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地块 念青唐古拉岩群 花岗伟晶岩 部分熔融 特提斯 前寒武基底 冈瓦纳古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