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心”的本体性、根本性与前在性——心智哲学视域下“心”之地位探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炳全
张旭东
叶枝青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年第2期95-102,共8页
心智哲学将心智(心)作为哲学关注的对象,把它置于语言、世界之前的本体性、前在性、根本性位置。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1)"心"是主体活动的前提或基础;(2)人所生活的世界是"心"建构的结果 ;(3)"心"是...
心智哲学将心智(心)作为哲学关注的对象,把它置于语言、世界之前的本体性、前在性、根本性位置。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1)"心"是主体活动的前提或基础;(2)人所生活的世界是"心"建构的结果 ;(3)"心"是人的根本性存在,使人成为人;(4)从认识视域看,"心"是主体所认识到的事物的前提或基础。心智哲学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关注人的存在,尤其是生命的意义,进而重视生命、关注生命。而人的存在是"心"的作用使然;人所存在的世界是"心"作用的世界;"心"决定人的存在状况与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智哲学
“心”或心智
本体
性
前在性
存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道德判断的从众性与前在性对道德接受的作用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宜萱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5-48,共4页
道德判断中的积极从众心理及学生在接受正式的道德教育之前已具备的前在性道德中的积极因素会促进道德接受,而盲目从众心理及前在性道德中的消极因素则会阻碍道德接受。在道德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重视这两个心理动因对于道德接受...
道德判断中的积极从众心理及学生在接受正式的道德教育之前已具备的前在性道德中的积极因素会促进道德接受,而盲目从众心理及前在性道德中的消极因素则会阻碍道德接受。在道德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重视这两个心理动因对于道德接受的影响作用,正确引导盲目从众心理,建设积极的从众氛围,同时,要合理利用有效的前在性道德,辨明并矫正错误的道德接受图式,提高学生的道德接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判断
从众
性
前在性
道德接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转换与再造:陶瓷器物的陌生化
被引量:
3
3
作者
韩祥翠
黄焕义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9-95,104,共8页
陌生化是诗学研究、具有本体论意义的概念,有“使之陌生、奇特、不同寻常”之义。采用比较研究、跨学科研究的方法,将陌生化系统性引入到陶瓷器物研究。作为诗学思维模式的陌生化能够突破传统器物“自动化”的魔咒,摆脱器物“前在性”...
陌生化是诗学研究、具有本体论意义的概念,有“使之陌生、奇特、不同寻常”之义。采用比较研究、跨学科研究的方法,将陌生化系统性引入到陶瓷器物研究。作为诗学思维模式的陌生化能够突破传统器物“自动化”的魔咒,摆脱器物“前在性”的语言桎梏,悬置以“物用性”为核心的传统观念。它能够给器物性陶艺的形态构建以启迪,形态的扭曲与形变、分解与重构、组合与叠加、部件的嫁接与置换等均成为器物陌生化的重要手段。经由陌生化,传统陶瓷器物实现了形态语言与审美意义的转换与再造,成为兼具古典艺术记忆与现代审美气息的现代陶艺。器物陌生化一方面有助于强化现代陶艺同传统陶瓷艺术之间的文脉关联,同时也是器物实现现代性审美转型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陌生化
器物
现代陶艺
传统陶瓷
前在性
解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心”的本体性、根本性与前在性——心智哲学视域下“心”之地位探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炳全
张旭东
叶枝青
机构
肇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肇庆学院粤港台禅宗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年第2期95-102,共8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文化心理学视界的六祖心学研究"(项目编号:15YJAZH02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心智哲学将心智(心)作为哲学关注的对象,把它置于语言、世界之前的本体性、前在性、根本性位置。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1)"心"是主体活动的前提或基础;(2)人所生活的世界是"心"建构的结果 ;(3)"心"是人的根本性存在,使人成为人;(4)从认识视域看,"心"是主体所认识到的事物的前提或基础。心智哲学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关注人的存在,尤其是生命的意义,进而重视生命、关注生命。而人的存在是"心"的作用使然;人所存在的世界是"心"作用的世界;"心"决定人的存在状况与命运。
关键词
心智哲学
“心”或心智
本体
性
前在性
存在
Keywords
philosophy of mind
"Xin" or Mind
the noumenon
the preceding nature
existence
分类号
B84 [哲学宗教—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道德判断的从众性与前在性对道德接受的作用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宜萱
机构
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5-48,共4页
文摘
道德判断中的积极从众心理及学生在接受正式的道德教育之前已具备的前在性道德中的积极因素会促进道德接受,而盲目从众心理及前在性道德中的消极因素则会阻碍道德接受。在道德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重视这两个心理动因对于道德接受的影响作用,正确引导盲目从众心理,建设积极的从众氛围,同时,要合理利用有效的前在性道德,辨明并矫正错误的道德接受图式,提高学生的道德接受水平。
关键词
道德判断
从众
性
前在性
道德接受
Keywords
moral judgment
conformity
preexistence
moral acceptance
分类号
G4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转换与再造:陶瓷器物的陌生化
被引量:
3
3
作者
韩祥翠
黄焕义
机构
湖北师范大学
景德镇陶瓷大学
出处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9-95,104,共8页
基金
2022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22Q114)。
文摘
陌生化是诗学研究、具有本体论意义的概念,有“使之陌生、奇特、不同寻常”之义。采用比较研究、跨学科研究的方法,将陌生化系统性引入到陶瓷器物研究。作为诗学思维模式的陌生化能够突破传统器物“自动化”的魔咒,摆脱器物“前在性”的语言桎梏,悬置以“物用性”为核心的传统观念。它能够给器物性陶艺的形态构建以启迪,形态的扭曲与形变、分解与重构、组合与叠加、部件的嫁接与置换等均成为器物陌生化的重要手段。经由陌生化,传统陶瓷器物实现了形态语言与审美意义的转换与再造,成为兼具古典艺术记忆与现代审美气息的现代陶艺。器物陌生化一方面有助于强化现代陶艺同传统陶瓷艺术之间的文脉关联,同时也是器物实现现代性审美转型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陌生化
器物
现代陶艺
传统陶瓷
前在性
解构
Keywords
Defamiliarization
Utensils
Modern Ceramic Art
Traditional Ceramic
Pre-existence
Deconstruction
分类号
J504 [艺术—艺术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心”的本体性、根本性与前在性——心智哲学视域下“心”之地位探析
李炳全
张旭东
叶枝青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道德判断的从众性与前在性对道德接受的作用
张宜萱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转换与再造:陶瓷器物的陌生化
韩祥翠
黄焕义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