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晶状体前囊膜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中抗滤过泡瘢痕形成的实验研究(英文) 被引量:10
1
作者 邵毅 裴重刚 +3 位作者 周琼 周辉 刘永琰 高贵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1237-1240,共4页
目的:评价晶状体前囊膜作为植入物应用于兔眼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中阻止滤过口瘢痕形成的作用。方法:选取12只(24眼)科研用新西兰大白兔,先制作高眼压模型。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选择右眼(12眼)为实验组,左眼(12眼)为对照组,实验组在手... 目的:评价晶状体前囊膜作为植入物应用于兔眼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中阻止滤过口瘢痕形成的作用。方法:选取12只(24眼)科研用新西兰大白兔,先制作高眼压模型。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选择右眼(12眼)为实验组,左眼(12眼)为对照组,实验组在手术显微镜下行青光眼小梁切除联合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并将自体前囊膜放置于巩膜瓣下,对照组单纯行青光眼小梁切除联合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观察时间为1d~6mo。术后不同时间点观察眼压、滤过泡、结膜、角膜、前房形成、房水炎症反应,眼部并发症情况及显微镜下观察巩膜滤过道内细胞病理学改变。结果:术后手术成功率、功能滤过泡的累积存活率及并发症均存在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术后1,2,4wk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24wk眼压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术后1wk手术区大量炎细胞和成纤维细胞,随后炎细胞数量和成纤维细胞减少。术后3mo晶状体前囊膜部分溶解,滤过道内仅存少量异物巨细胞,并于术后6mo接近消失,滤过道保持开放。对照组术后1wk手术区有大量炎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于术后1mo左右出现部分滤过通道关闭。在整个实验观察过程中,实验组手术区成纤维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晶状体前囊膜在术后6mo大部分溶解吸收。在实验动物中将将其应用于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中可有效地降低眼压,并能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长期有效保留功能性滤泡,保持滤过道开放,且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前囊膜 青光眼 白内障联合手术 移植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前囊膜切开术与手工连续环形撕囊术对人工晶状体居中性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黎晗 王勇 +3 位作者 曹丹敏 许丽 谭倩 蒋丽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47-750,共4页
目的通过测量并比较飞秒激光前囊膜切开术与连续环形撕囊术术后患者前囊口形态、大小和位置参数,评估其对人工晶状体居中性的影响。方法收集了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行白内障手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80例(80眼),其中飞秒组40例... 目的通过测量并比较飞秒激光前囊膜切开术与连续环形撕囊术术后患者前囊口形态、大小和位置参数,评估其对人工晶状体居中性的影响。方法收集了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行白内障手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80例(80眼),其中飞秒组40例(40眼),患者行飞秒激光前囊膜切开术;手工组40例(40眼),患者行手工连续环形撕囊术。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眼轴长度和等效球镜度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术后1周、1个月、1 a复查用数字化裂隙灯照相和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采集眼前节图像,用Image-Pro-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来测量前囊口的水平和垂直直径、圆度、囊膜缘包裹人工晶状体光学部的最大和最小距离、包裹度。运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确切概率法、广义估计方程模型来分析两组间参数差异和人工晶状体居中性预测因子。结果飞秒组和手工组术后1周、1个月,两组间垂直直径、圆度、最大距离、最小距离、包裹度、水平偏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间水平直径、垂直偏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 a,两组间最大距离、最小距离、包裹度、水平偏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间垂直和水平直径、圆度、垂直偏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飞秒组中,术后1周、1个月、1 a水平偏移均未出现≥0.4 mm者;在手工组中,术后1周、1个月、1 a水平偏移≥0.4 mm眼数和<0.4 mm眼数比分别为2/38、4/36、8/32。术后1 a,两组水平偏移≥0.4 mm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单变量广义估计方程模型中,撕囊类型是水平偏移的显著预测因子。而在所有的撕囊参数中,仅包裹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1周、1个月、1 a飞秒组包裹度与水平偏移均存在负相关性(r=-0.89,P<0.05;r=-0.72,P<0.05;r=-0.58,P<0.05);术后1周手工组包裹度与水平偏移亦存在负相关性(r=-0.68,P<0.05),而术后1个月、1 a手工组包裹度与水平偏移均无相关性(r=-0.41,P>0.05;r=-0.33,P>0.05)。结论飞秒激光前囊膜切开术制作的前囊口更圆、更居中,大小更精准,囊袋内人工晶状体位置更稳定,居中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前囊膜切开术 包裹度 圆度 居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状体前囊膜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裴重刚 周艳 +1 位作者 邵毅 周琼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7期1365-1367,共3页
目的:评价晶状体前囊膜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及降压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30例(30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眼,实验组行小梁切除联合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目的:评价晶状体前囊膜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及降压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30例(30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眼,实验组行小梁切除联合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将自体前囊膜衬垫在巩膜瓣下,对照组行小梁切除联合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一次性应用MMC,浓度0.33g/L,根据结膜、筋膜的肥厚程度不同,时间1~4min不等,随访6~12mo。主要观察指标:视力、眼压、滤过泡、手术成功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术后并发症等。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功能性滤过泡的累积存活率,手术成功率、术后视力改善、角膜内皮计数密度、术后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形成的滤过泡类型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晶状体前囊膜应用于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中可有效降低眼压,长期有效保留功能性滤泡,保持滤过道开放,且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前囊膜 青光眼 白内障 丝裂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联合保留前囊膜的晶状体切除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7
4
作者 陈明 刘志谦 +1 位作者 段志辉 阮余霞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56-958,共3页
目的 对老年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采取玻璃体切割联合保留前囊膜的晶状体切除治疗并进行随访观察,以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 以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老年患者57例(60眼)为观察对象... 目的 对老年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采取玻璃体切割联合保留前囊膜的晶状体切除治疗并进行随访观察,以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 以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老年患者57例(60眼)为观察对象。所有患眼均采取玻璃体切割联合保留前囊膜的晶状体切除治疗,一期不进行人工晶状体植入而行硅油填充。观察患者术前术后视力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12~23(16.4±2.5)个月,患眼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者55眼(91.7%),视网膜复位率为100%。术后有11眼眼压增高,2眼出现虹膜新生血管,4眼发生局部虹膜粘连及4眼前囊膜3级混浊。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保留前囊膜的晶状体切除是处理老年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视网病变 玻璃体切割 晶状体切除 晶状体前囊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中晶状体前囊膜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杨建 吴兵 +1 位作者 秦海燕 孙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917-920,共4页
目的:探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中晶状体前囊膜应用效果。方法:对23例25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小梁切除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环形撕自体前囊膜用BSS液反复冲洗后衬垫在巩膜瓣下。主要观察患者术后1d;1,3wk;1,... 目的:探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中晶状体前囊膜应用效果。方法:对23例25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小梁切除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环形撕自体前囊膜用BSS液反复冲洗后衬垫在巩膜瓣下。主要观察患者术后1d;1,3wk;1,6mo的眼压、视力,另外记录视野、滤过泡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术后1d;1,3wk;1,6mo的平均眼压分别为18.3±1.5,17.32±0.82,15.71±0.71,16.17±0.52,16.87±0.71mmHg(1kPa=7.5mmHg),与术前45.16±4.41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平均视力为0.12±0.08,术后2mo为0.1以下者2眼(8%),0.1~0.2者3眼(12%),0.3~0.6者13眼(52%),0.8~1.2者7眼(28%),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平均视野缺损值与平均标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形成功能性滤过泡23眼(92%),非功能性2眼(8%)。术中出现晶状体后囊膜破裂1眼,未出现玻璃体脱出等其他并发症。结论:晶状体前囊膜应用于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中可有效降低眼压,长期有效保留功能性滤过泡改善视力,且成功率高,无明显的并发症,联合性手术又能减少患者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联合白内障 超声乳化 小梁切除:晶状体前囊膜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术后晶状体前囊膜收缩对人工晶状体偏心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绍阳 李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583-1585,共3页
目的:评价白内障术后晶状体前囊膜收缩对人工晶状体偏心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40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使用Photoshop软件测量术后3mo内的晶状体前囊膜口面积,使用iTrace视觉质量分析仪... 目的:评价白内障术后晶状体前囊膜收缩对人工晶状体偏心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40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使用Photoshop软件测量术后3mo内的晶状体前囊膜口面积,使用iTrace视觉质量分析仪测量人工晶状体偏心距离,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晶状体前囊膜收缩对人工晶状体偏心的影响。结果:术后1d,1、3mo,前囊膜口面积逐渐缩小(P<0.01);IOL偏心逐渐增大(P<0.01);患者的裸眼视力逐渐下降(P<0.01)。前囊膜口面积变化量与IOL偏心量呈正相关(r=0.566,P<0.05),术后患者的裸眼视力与IOL偏心量无明显相关(r=-0.104,P>0.05),前囊膜口面积变化量与初始面积呈负相关(r=-0.476,P<0.05)。结论:白内障术后晶状体前囊膜的收缩可导致IOL偏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 前囊膜收缩 人工晶状体偏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囊膜收缩综合征—Nd:YAG激光治疗1例 被引量:2
7
作者 李世宏 叶剑 +2 位作者 郑灿 干雪梅 董燕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1554-1554,共1页
1 病例报告男,50岁,因双眼视力下降10a,左眼加重0.5a在我院就诊。查:右眼视力:0.2,左眼:0.05。双眼角膜明,前房清,晶状体核性混浊,右眼Ⅲ级,左眼Ⅳ级。眼底看不清。B超:无异常。眼电生理提示:双眼视诱发电位,视网膜电... 1 病例报告男,50岁,因双眼视力下降10a,左眼加重0.5a在我院就诊。查:右眼视力:0.2,左眼:0.05。双眼角膜明,前房清,晶状体核性混浊,右眼Ⅲ级,左眼Ⅳ级。眼底看不清。B超:无异常。眼电生理提示:双眼视诱发电位,视网膜电图均异常。于2006-12-20和2007-01-12分别行Phaco+IOL植入术:植入博士伦亲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AKEROS ADAPT四襻式人工晶状体。术后视力OD:0.6,OS:0.4。0.5a后,患者感双眼视力进行性下降复诊。视力:OD:0.1,Os:0.05。散瞳后视觉质量进一步下降。双眼前房(一),人工晶状体被挛缩的前囊膜紧紧包裹,近余中心2mm大小前囊袋口。四襻向前,向心卷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YAG激光治疗 前囊膜 综合征 人工晶状体 IOL植入术 亲水性丙烯酸酯 收缩 双眼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囊膜T形切开撕囊法在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刘银萍 苏丹丹 +1 位作者 潘鑫源 梅立新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143-145,共3页
目的:探讨前囊膜T形切开撕囊法在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49例53眼白色白内障患者在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时施行前囊膜T形切开撕囊法。在上方晶状体前囊膜上三分之一的位置,经上方巩膜隧道切口用自制4号半截囊针头... 目的:探讨前囊膜T形切开撕囊法在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49例53眼白色白内障患者在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时施行前囊膜T形切开撕囊法。在上方晶状体前囊膜上三分之一的位置,经上方巩膜隧道切口用自制4号半截囊针头或15°角膜穿刺刀自11∶00~1∶00方位弧形切开,注吸针头吸除前房及囊袋内液化的皮质,用囊膜剪自前囊膜切口的中央向晶状体前极方向做垂直切开,使前囊膜开口呈倒"T"形,用撕囊镊夹住一端瓣膜,顺时针或逆时针完成后续环形撕囊。结果:53眼白色白内障患者有45眼采用前囊膜T形切开撕囊法顺利完成后续环形撕囊,成功率达84.91%。结论:前囊膜T形切开撕囊法可以降低白色白内障晶状体囊袋内张力,清除液化皮质对手术野视线的影响,并达到环形撕囊的目的,是一种安全、简便而有效的操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白内障 前囊膜T形切开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除术中切除晶状体保留前囊膜同时植入人工晶状体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杰 鞠家君 赵艳霞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167-168,共2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切除保留前囊膜同时植入人工晶状体的临床疗效。方法: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同时伴有晶状体混浊46例46眼,术中采用经睫状体平坦部切口切除晶状体,保留前囊膜,并行玻璃体切除,Ⅰ期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所有患...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切除保留前囊膜同时植入人工晶状体的临床疗效。方法: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同时伴有晶状体混浊46例46眼,术中采用经睫状体平坦部切口切除晶状体,保留前囊膜,并行玻璃体切除,Ⅰ期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所有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部分患者复查时前囊膜出现不同程度混浊,行YAG激光切开。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切除保留前囊膜Ⅰ期植入人工晶状体,保留了眼内正常解剖结构,减少了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视力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除术 前囊膜 人工晶状体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品生物羊膜和晶状体前囊膜在兔眼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秦书娟 刘伟 +2 位作者 季健 邢小丽 刘爱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5-138,共4页
目的探讨兔眼超声乳化小梁切除术中联合应用成品生物羊膜和晶状体前囊膜的疗效。方法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8只,随机选取每组兔的单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A组术中植入成品生物羊膜,B组术中植入晶状... 目的探讨兔眼超声乳化小梁切除术中联合应用成品生物羊膜和晶状体前囊膜的疗效。方法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8只,随机选取每组兔的单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A组术中植入成品生物羊膜,B组术中植入晶状体前囊膜,C组术中无植入物。术后1d、7d、14d、28d观察眼前节反应及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情况,并测量术眼眼压,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滤过道情况。结果 A组、B组、C组术后眼压均较术前明显下降,之后逐渐升高,三组术后7d、14d、21d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B组相比较,羊膜降眼压效果较好,两组术后7d(7.17±0.22)mmHg、(7.79±0.16)mmHg(1kPa=7.5mmHg)、14d(7.54±0.47)mmHg、(8.76±0.81)mmHg、21d(11.81±0.74)mmHg、(14.03±0.25)mmHg眼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三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前房反应眼数及滤过泡类型的眼数比较:A、B组术后1d、3d、7d、14d前房反应眼数均较C组多,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术后1d、7d、14d、21d功能性滤过泡的数量较C组多,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早期滤过道均通畅。有功能滤过泡的维持和植入物有关,术后28dA、B组滤过道均完全开放,A组成纤维细胞少,但有炎性细胞浸润,B组可见囊膜边缘变钝,未见淋巴细胞浸润,C组术区可见瘢痕组织填塞滤过道。结论兔眼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中应用成品生物羊膜、晶状体前囊膜均能安全、有效降低眼压,抑制或减轻术后滤过道的瘢痕化,而成品生物羊膜降眼压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品生物羊 晶状体前囊膜 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状体前囊膜应用于兔眼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田甜 刘伟 +4 位作者 安琳 李丹丹 邢小丽 刘爱华 季健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22-426,共5页
目的探讨兔眼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中晶状体前囊膜植入的疗效。方法 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只兔(20眼),第1组:随机选择1只眼做超声乳化+小梁切除术(A组),另1只眼做超声乳化+小梁切除术并辅助应用晶状体前囊膜(B组);第... 目的探讨兔眼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中晶状体前囊膜植入的疗效。方法 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只兔(20眼),第1组:随机选择1只眼做超声乳化+小梁切除术(A组),另1只眼做超声乳化+小梁切除术并辅助应用晶状体前囊膜(B组);第2组:随机选择1只眼做超声乳化+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C组);另1只眼做超声乳化+小梁切除术并辅助应用晶状体前囊膜(B组)。术后3d、7d、14d、21d、28d观察眼前房炎性反应、滤过泡形态及功能,并测量术眼眼压,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滤过道情况。结果 A组、B组、C组术后3d、7d、14d前房炎性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21d,A组、B组、C组功能性滤过泡所占比例分别为14.3%(1/7)、85.7%(12/14)、85.7%(6/7),A组与B组、C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组术后眼压较术前明显下降,后逐渐升高,术后14d、21dA组与B组、C组眼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组织病理学显示,3组早期滤过道均通畅;术后28dA组滤过道完全被瘢痕组织阻塞,C组滤过道远端闭合,近端小部分开放,B组滤过道完全开放,囊膜边缘变钝,未见淋巴细胞浸润。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中应用晶状体前囊膜可在术后有效降低眼压,抑制或减轻滤过道瘢痕化,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 小梁切除术 晶状体前囊膜 抗瘢痕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术中保留前囊膜的临床疗效观察(英文)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青 张文一 +1 位作者 孟瑞华 康菊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992-994,共3页
目的: 评价玻璃体手术中保留前囊膜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04- 02/2005- 02 在我院行保留前囊膜的玻璃体晶状体联合切割手术患者 15 例, 其中巨大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 4 例,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Ⅵ期)患者 2 例, 裂孔源性视网膜... 目的: 评价玻璃体手术中保留前囊膜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04- 02/2005- 02 在我院行保留前囊膜的玻璃体晶状体联合切割手术患者 15 例, 其中巨大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 4 例,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Ⅵ期)患者 2 例, 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 9 例(复发性裂孔原性视网膜脱离患者 3 例)PVR分级均在 C级以上。眼内注气者 6 例, 硅油填充者 9 例。追踪观察至少3mo, 根据其手术前后的视力及并发症对手术效果做出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视力都高于术前或与术前相等, 平均视力提高 3±3 行。有 8 例患者在术后 2mo 成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PCIOL) , 其中 2 例为硅油取出的同时植入, 另外 6 例为眼内注气患者。术后随访期间未发现角膜失代偿、瞳孔阻滞和视网膜再次脱离等并发症。结论: 完整保留前囊膜可以避免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在玻璃体联合晶状体切割术中和术后由于眼内注气或硅油填充而产生的并发症, 并有利于 PCIOL的植入,保留了虹膜的正常形态, 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孔源性视网脱离 玻璃体切割术 晶状体切割 前囊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除术中存留前囊膜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铮 王瑞峰 高雪霞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2期240-242,共3页
目的观察保留晶状体前囊膜技术联合25 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合并晶状体混浊的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76例(76只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均接受25 G微创玻璃体切除... 目的观察保留晶状体前囊膜技术联合25 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合并晶状体混浊的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76例(76只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均接受25 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观察组38例术中切除晶状体并保留完整前囊膜,对照组38例术中接受晶状体全切除,最终均接受硅油填充。记录并分析术后视力、视网膜复位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组视网膜复位36例(94.73%),对照组视网膜复位35例(92.11%),两组视网膜复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4,P=0.644)。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3%(1/38),对照组为21.05%(8/3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7,P=0.033)。结论应用25 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术中行晶状体切除并保留前囊膜,能最大限度解除周边玻璃体牵拉,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脱离型视网脱离 前囊膜 微创玻璃体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尸眼前囊膜弹性的研究
14
作者 谭少健 梁皓 +2 位作者 区显宁 黄明汉 彭跃刚 《眼科新进展》 CAS 2001年第1期28-29,共2页
目的 研究青年人晶状体前囊膜弹性 ,以便提高白内障摘出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成功率。方法 测量 5 3人共 90只尸眼 (平均年龄 2 6 .8a)晶状体前囊膜连续环形撕开口的弹性。结果 前囊膜撕开口弹性为 1.38~ 2 .74,前囊膜撕开口直径越... 目的 研究青年人晶状体前囊膜弹性 ,以便提高白内障摘出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成功率。方法 测量 5 3人共 90只尸眼 (平均年龄 2 6 .8a)晶状体前囊膜连续环形撕开口的弹性。结果 前囊膜撕开口弹性为 1.38~ 2 .74,前囊膜撕开口直径越大 ,弹性越大 ;前囊膜弹性与年龄无关。结论 本年龄段内 (19~ 40 a)前囊膜弹性与撕开口直径呈直线正相关。青壮年期白内障术中前囊膜撕开口直径 5 .0~ 5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尸眼 晶状体前囊膜 弹性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中保留前囊膜的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15
作者 万磊 原公强 董晓光 《临床眼科杂志》 2009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行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切除术中保留晶状体前囊膜,二期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28只眼)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保留晶状体前囊膜,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增生...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行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切除术中保留晶状体前囊膜,二期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28只眼)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保留晶状体前囊膜,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术后视力及并发症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术后视力均高于或接近于预期矫正视力。行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1只眼出现一过性高眼压;1只眼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只眼发生黄斑水肿和玻璃体积血。结论保留前囊膜的玻璃体晶状体联合切割,二期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PDR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视网病变 玻璃体切割术 晶状体切除 前囊膜 人工晶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囊膜型后发性白内障及其激光切除术
16
作者 李永年 倪晓武 《临床眼科杂志》 1993年第1期23-24,62-63,共4页
本组23例后房人工晶体植入后的患者发生前囊膜型后发性白内障(anterior capsular after cataract ACAC)视力高度障碍,用Nd:YAG激光切除后,视力均大幅度提高,疗效显著,无IOL损伤。
关键词 前囊膜型后发性白内障 Nd:YAG激光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周边部前囊膜的玻璃体晶状体联合手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曾云 杨安怀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1689-1690,共2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切除保留周边部前囊膜治疗需行晶状体切除联合玻璃体切割术的眼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诊断为眼外伤并需行晶状体切除联合玻璃体切割术的患者33例33眼,采用保留周边部前囊膜的晶状体切除术联合玻璃体切割术...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切除保留周边部前囊膜治疗需行晶状体切除联合玻璃体切割术的眼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诊断为眼外伤并需行晶状体切除联合玻璃体切割术的患者33例33眼,采用保留周边部前囊膜的晶状体切除术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术后Ⅱ期植入人工晶状体,随访6mo,观察视力、眼内压(IOP),人工晶状体位置,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未发生明显的晶状体偏位和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切除术保留周边部前囊膜治疗需行晶状体切除联合玻璃体切割术的眼外伤,减少了术中和术后并发症,视力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术 周边部前囊膜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眼外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通道蛋白1在老年性白内障及透明晶状体前囊膜上皮细胞的表达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玉萍 张文芳 鲁建华 《临床眼科杂志》 2005年第3期195-197,289,共4页
目的明确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1,AQP1)在透明晶状体及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及前囊膜的表达及分布,并初步探讨AQP1在老年性白内障发病中的重要作用。方法收集52例老年性白内障及10例正常透明晶状体前囊膜,通过HE染色和免疫组化方... 目的明确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1,AQP1)在透明晶状体及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及前囊膜的表达及分布,并初步探讨AQP1在老年性白内障发病中的重要作用。方法收集52例老年性白内障及10例正常透明晶状体前囊膜,通过HE染色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QP1的表达。结果老年性白内障及正常透明晶状体上皮细胞中均可见AQP1的表达,透明晶状体组中AQP1的阳性细胞表达率(100%)显著高于老年性白内障组(53.8%)(P<0.05)。而在晶状体纤维中未见表达。结论晶状体上皮细胞是晶状体代谢最活跃的部位,终身进行有丝分裂,并移行至赤道部分化成晶状体纤维。晶状体上皮细胞有AQP1的活性表达,这对于维持晶状体上皮细胞一定的增殖潜能,保证晶状体的生理动态平衡和晶状体的透明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提示AQP1在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前囊膜及上皮细胞中的异常表达与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生密切相关,具体调控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前囊膜 老年性白内障 水通道蛋白1 晶状体上皮细胞 AQP1 透明晶状体 晶状体纤维 免疫组化方法 自内障 晶状体代谢 初步探讨 HE染色 阳性细胞 有丝分裂 活性表达 增殖潜能 动态平衡 异常表达 调控机制 表达及 表达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抛光前囊膜及赤道部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朱嘉丽 赵云鹤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482-484,共3页
目的:探索抛光前囊膜及赤道部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05/2015-01收治的白内障患者112例112眼为研究对象,在其知情同意下按是否抛光前囊膜及赤道部分为未抛光组及抛光组各56例56眼,术式均为... 目的:探索抛光前囊膜及赤道部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05/2015-01收治的白内障患者112例112眼为研究对象,在其知情同意下按是否抛光前囊膜及赤道部分为未抛光组及抛光组各56例56眼,术式均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18mo,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1%和16.1%,抛光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抛光组术后各时段人工晶状体有效位置(effective lens position,ELP)、屈光状态、裸眼视力与未抛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抛光前囊膜及赤道部可显著提高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抛光 前囊膜 赤道部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脱离晶状体切除术中保留前囊膜的临床观察
20
作者 王勤 李援东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91-892,共2页
目的观察视网膜脱离晶状体切除术中保留前囊膜的疗效。方法视网膜脱离34例(34眼)患者行视网膜脱离晶状体切除术,术中切除晶状体及玻璃体,保留前囊膜,同时行硅油填充。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8.5个月,观察患者随访末期视网膜复位、视力... 目的观察视网膜脱离晶状体切除术中保留前囊膜的疗效。方法视网膜脱离34例(34眼)患者行视网膜脱离晶状体切除术,术中切除晶状体及玻璃体,保留前囊膜,同时行硅油填充。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8.5个月,观察患者随访末期视网膜复位、视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视网膜裂孔封闭、视网膜复位21例,复位率61.8%。术后视力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有角膜水肿伴硅油继发性青光眼、前房纤维素性渗出、玻璃体再次积血、黄斑区及周围视网膜点状出血、渗出等。结论视网膜脱离晶状体切除术中保留前囊膜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视力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脱离 晶状体切除 晶状体前囊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