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沙群岛“石屿二号”沉船遗址出水青花瓷器的测年研究
1
作者 石玲玲 范安川 +4 位作者 李剑 张凝灏 李媛 辛礼学 金正耀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石屿二号”沉船遗址位于西沙群岛石屿东侧的珊瑚礁石上,是西沙群岛海域一处重要水下文化遗存。该遗址出水了青花、卵白釉、白釉、青灰釉、酱釉等多种瓷器,是探索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和外销瓷贸易的关键窗口。虽然前人通过青花瓷器类型学... “石屿二号”沉船遗址位于西沙群岛石屿东侧的珊瑚礁石上,是西沙群岛海域一处重要水下文化遗存。该遗址出水了青花、卵白釉、白釉、青灰釉、酱釉等多种瓷器,是探索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和外销瓷贸易的关键窗口。虽然前人通过青花瓷器类型学分析确定了遗址的相对年代,但由于未发现船体痕迹无法进行碳十四测年,而热释光测年方法则为确定遗址的绝对年代提供了一种替代手段。为了探究该遗址出水青花瓷器的热释光性质及年代,本研究利用前剂量饱和指数法对16件青花瓷片进行了古剂量测试。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分析样品的放射性元素U、Th、40K的含量。在剂量率的计算过程中综合考虑了样品的经纬度、埋藏深度、含水率以及放射性元素含量等参数,并首次使用综合矿物分析(TIMA)揭示了瓷胎中的石英粒径分布情况,以提高剂量率计算的准确度。热释光年代结果表明,这批青花瓷烧制于元代至明代早期,在释光有限的误差范围内符合传统鉴定方法得出的该遗址属于元代这一结论。这有助于揭示该历史时期相关器物的制作工艺、实际用途和可能的产地。此外,这也为理解该历史时期青花瓷器在海上贸易中的传播路径、交易规模以及对其他文化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研究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屿二号 沉船遗址 青花瓷 释光测年 前剂量饱和指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青龙镇遗址出土瓷器和砖瓦样品热释光特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吴婧玮 熊樱菲 +2 位作者 龚玉武 王恩元 王建文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6-49,共14页
利用热释光测定年代技术对青龙镇出土样品的烧造年代进行检测分析,以求帮助了解不同历史时期青龙镇瓷器贸易的发展状况。为此,本工作以青龙镇遗址出土瓷器中的67件瓷片及4件砖瓦样品为研究对象,用热释光前剂量饱和指数法测定瓷片样品古... 利用热释光测定年代技术对青龙镇出土样品的烧造年代进行检测分析,以求帮助了解不同历史时期青龙镇瓷器贸易的发展状况。为此,本工作以青龙镇遗址出土瓷器中的67件瓷片及4件砖瓦样品为研究对象,用热释光前剂量饱和指数法测定瓷片样品古剂量;用热释光高温细颗粒技术测定砖瓦样品古剂量;用厚源α粒子计数法和X射线荧光光谱技术测量样品年剂量。瓷片样品热释光年代结果从唐代至南宋不等,砖瓦样品年代结果为北宋时期烧造,与文献记载中隆平寺塔的始建时间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释光年代测定 青龙镇遗址 前剂量饱和指数法 高温细颗粒技术 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南省中和镇古城墙砖的热释光测年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吴婧玮 龚玉武 夏君定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13,共6页
采用热释光前剂量饱和指数法对海南省中和镇的8件古城门墙砖样品进行了年代测定研究。由于该地区离海近,粘土中的含沙量非常高,古人在烧制砖时,采用这种粘土作为制砖的原料。烧造时的温度相对高于其它地方烧制的砖。其中4件砖样内部呈灰... 采用热释光前剂量饱和指数法对海南省中和镇的8件古城门墙砖样品进行了年代测定研究。由于该地区离海近,粘土中的含沙量非常高,古人在烧制砖时,采用这种粘土作为制砖的原料。烧造时的温度相对高于其它地方烧制的砖。其中4件砖样内部呈灰色,3件砖样内部呈红色,其中1件砖样断面为外围灰色,内部红色。在应用高温细颗粒方法测定这批砖样的年代时,发现样品的高温热释光灵敏度非常差,且不规则,没有"坪曲线",因而无法得出这些古代城门墙砖的具体年代。后采用热释光前剂量饱和指数方法对古砖样品进行了古剂量测定,发现这些样品具有较好的热释光前剂量效应,且样品的热释光灵敏度较高,得到的古剂量具有很好的重复性。热释光测年结果表明,No.2、No.3、No.6、No.8样品的热释光年代分别为:距今590年、575年、530年和580年,为明代早期烧制;No.1、No.4、No.7样品的热释光年代分别为:距今410年、345年和375年,为明代中晚期烧制;No.5样品的年代为距今140年,为清代晚期。经考古人员现场考证,认为No.5样品所处位置存在火烧痕迹。这个火烧时间应该在中国清代晚期,即热释光测定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释光 前剂量饱和指数法 古城墙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遗址出水陶瓷器释光测年研究
4
作者 石玲玲 辛礼学 +2 位作者 张凝灏 李剑 席光兰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25年第4期61-71,共11页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遗址位于海南岛东南部,西邻越南陆架,东南为西沙群岛的北部岛礁,是我国南海深海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由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联合开展的深海考古调查表明...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遗址位于海南岛东南部,西邻越南陆架,东南为西沙群岛的北部岛礁,是我国南海深海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由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联合开展的深海考古调查表明,该遗址包含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陶器、瓷器、铜器、铁器、竹木器等遗物,为探索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为了获取该遗址的绝对年代,本研究利用前剂量饱和指数法对两件青花瓷器和三件青釉瓷器进行了热释光测年,通过热激活特性测试确定了最佳热激活温度,并通过等效剂量坪选择合适的积分区间;采用单片再生剂量法对两件酱釉陶器进行了光释光测年,通过预热坪和剂量恢复测试确定了适宜的测量条件。最终,多种测年材料和方法的对比结果表明,该批陶瓷器的烧造年代大致为明中期,该测年结果与传统类型学和款识纪年推断的年代在误差范围内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船 瓷器 陶器 前剂量饱和指数法 光释光测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