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凯格尔训练结合普拉提训练对不同体质量指数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患者尿控恢复的中长期疗效观察
1
作者 安迪 王建霞 +8 位作者 张帆 靖华芳 高轶 丛惠玲 苏国栋 叶淼 胡春英 吴娟 廖利民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72-978,共7页
目的观察凯格尔训练结合普拉提训练对不同的体质量指数(BMI)男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患者尿控恢复的中长期疗效。方法2023年5月至2024年6月,北京博爱医院有效患者48例,依据BMI分为A组(<25 kg/m^(2),n=15)、B组(25~30 kg/m^(2),n=18)... 目的观察凯格尔训练结合普拉提训练对不同的体质量指数(BMI)男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患者尿控恢复的中长期疗效。方法2023年5月至2024年6月,北京博爱医院有效患者48例,依据BMI分为A组(<25 kg/m^(2),n=15)、B组(25~30 kg/m^(2),n=18)和C组(>30 kg/m^(2),n=15)。各组均进行凯格尔训练结合普拉提训练,共2个月,第6个月时进行随访。比较治疗前,治疗后第4周、第8周和第6个月时1 h尿垫试验、每日尿失禁次数,国际尿失禁咨询问卷简卷(ICIQ-SF)和改良牛津等级量表结果。结果1 h尿垫试验和每日尿失禁次数的组内效应、组间效应和交互效应均显著(F>2.955,P<0.05)。事后检验显示,C组两指标结果均大于A组和B组(P<0.05),B组每日尿失禁次数大于A组(P<0.05)。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各组组内ICIQ-SF问卷和牛津等级量表评分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Z>3.427,P<0.01)。除治疗后第4周ICIQ-SF评分外,治疗后各时间点组间比较,C组两指标均最差(Z>10.476,P<0.05)。治疗后6个月,BMI(A、B、C组分别赋值为1、2、3)与1 h尿垫试验(r=0.79,P<0.001)、每日尿失禁次数(r=0.68,P<0.001)、ICIQ-SF评分(r=0.68,P<0.001)和牛津等级量表评分(r=-0.47,P=0.001)均相关。结论凯格尔训练结合普拉提训练可以促进前列腺术后尿失禁患者尿控恢复。BMI的降低可以促进中长期尿控恢复,改善后期尿失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切除 尿失禁 体质量指数 凯格尔训练 普拉提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单立平 宋永胜 +1 位作者 赵世春 张朝旭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3-74,共2页
目的:总结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SPP)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术后尿失禁的影响因素、预防措施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830例病人分为2组,393例行SPP,437例行TURP。术前行相关尿流动力学检查,术后进行1、6、12个... 目的:总结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SPP)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术后尿失禁的影响因素、预防措施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830例病人分为2组,393例行SPP,437例行TURP。术前行相关尿流动力学检查,术后进行1、6、12个月追踪随访。结果:87.83%BPH术前并发膀胱功能改变,术后尿失禁均发生于失代偿的病人。结论:前列腺切除术后的尿失禁,膀胱功能障碍是其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尿流动力学检查术前评估病人的膀胱和括约肌功能,合理把握手术时机,争取在膀胱代偿期解决梗阻,可以减少术后尿失禁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尿失禁 前列腺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的三期护理 被引量:1
3
作者 吴少霞 陈春娇 +1 位作者 云燕 杨花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年第7期68-69,共2页
尿失禁是前列腺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绝大多数经适当的护理可自愈,一般需要30 d左右,长者达180 d.但在此期间,患者会因尿失禁而引起阴囊皮肤糜烂,阴囊湿疹以及生活上的不便,增加患者痛苦.我们对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进行了三期护理... 尿失禁是前列腺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绝大多数经适当的护理可自愈,一般需要30 d左右,长者达180 d.但在此期间,患者会因尿失禁而引起阴囊皮肤糜烂,阴囊湿疹以及生活上的不便,增加患者痛苦.我们对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进行了三期护理,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切除 术后并发症 尿失禁 三期护理 心理护理 饮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Vance吊带系统治疗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
4
作者 李佳怡 赵宏 +3 位作者 吕坚伟 周立新 冷静 黄翼然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10期893-895,共3页
关键词 前列腺切除术后 系统治疗 术后尿失禁 吊带 并发症 压力性尿失禁 尿道压力 根治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风险预测模型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5
作者 高成菲 顾婕 +3 位作者 张文辉 高佩 高旭 曹洁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29-636,共8页
目的 系统性评价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风险预测模型的性能和方法学质量,为临床医护人员选择合适的风险评估工具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INAHL、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 目的 系统性评价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风险预测模型的性能和方法学质量,为临床医护人员选择合适的风险评估工具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INAHL、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建库至2024年1月23日发表的相关文献。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并应用预测模型偏倚风险工具评估所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和适用性。采用MedCalc软件,使用随机效应模型对验证组的AUC进行meta分析,并进行发表偏倚评估和敏感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8项研究,样本量共7 216例,6个模型报告了AUC值,7个模型报告了校准度。2项研究的适用性较好,6项研究的适用性较差。最常用的预测模型类型为logistic回归模型,剔除极端AUC值的模型后,随机效应meta分析结果为0.840(95% CI 0.786~0.895),异质性检验I^(2)=0%(P=0.737)。8项研究的偏倚风险均较高,偏倚来源主要为数据来自回顾性队列研究、部分连续性变量转化为二分类变量、缺失数据未处理、基于单因素分析筛选预测因子、未完整报告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及缺乏模型的外部验证等。Egger检验结果提示研究无显著发表偏倚。结论 现有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风险预测模型的开发和验证过程尚不完善,未来研究应构建基于多中心、大样本数据的风险预测模型,加强对模型的临床适用性评估,并严格遵循预测模型报告规范与流程,从而建立可用于临床实践的高质量风险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预测模型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 尿失禁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盆底肌电生理参数对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早期尿失禁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7
6
作者 于书慧 韩佳凝 +5 位作者 钟丽君 陈聪语 肖云翔 黄燕波 杨洋 车新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4-599,共6页
目的:探索术前盆底肌电生理参数对前列腺癌术后尿失禁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目的:探索术前盆底肌电生理参数对前列腺癌术后尿失禁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水平、Gleason评分、手术方式、是否尿道功能重建、是否淋巴结清扫、性神经是否保留、留置导尿时间、D’Amico风险分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评分、查尔森(Charlson)合并症指数、术后随访时间、前列腺体积,以及盆底肌电生理参数(前静息均值、快肌均值和慢肌均值)。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术后早期尿失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通过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下面积,评估盆底肌电参数的预测效能,再利用约登指数(Youden index)并结合临床意义,共同确定术后早期尿失禁发生的最佳临界值。结果:纳入患者271例,术后自主控尿率为81.9%。患者快肌评分为23.5(18.2,31.6)分,慢肌评分为12.5(9.6,17.3)分,179例(66.1%)患者未保留性神经,110例(40.6%)患者进行了尿道功能重建。高龄和盆底快肌评分低被确认为尿失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60岁患者是≥70岁患者自主控尿率的5.482倍(95%CI:1.532~19.617,P<0.05);患者的盆底快肌评分与尿失禁恢复的关系密切(OR=1.209,95%CI:1.132~1.291,P<0.05)。当术前盆底快肌评分的最佳临界值设定为18.5分时,ROC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6%和61.2%。结论:术前盆底肌电生理参数对于前列腺癌术后尿失禁风险表现出较好的预测准确性和临床应用性,能够用于前列腺癌术后尿失禁风险的早期识别,其中年龄和盆底快肌评分是重要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肌电生理参数 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 尿失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明治”法尿道重建技术改善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早期尿控的效果 被引量:16
7
作者 廖晓星 邢念增 +3 位作者 乔鹏 康宁 张军晖 牛亦农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01-604,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采用尿道周围组织重建技术尿道膀胱吻合的安全性,早期尿控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3年1月37例采用"三明治"法尿道重建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资料与同期34例未采...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采用尿道周围组织重建技术尿道膀胱吻合的安全性,早期尿控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3年1月37例采用"三明治"法尿道重建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资料与同期34例未采用尿道重建患者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间年龄、体重指数、国际症状评分、前列腺体积、术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术前Gleason评分,手术时间、失血量、术中输血率、术中性神经保留,术后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病理切缘阳性率,随访术后拔除尿管后1周、2周、4周、12周及24周患者尿控情况。结果:两组间患者年龄、体重指数、PSA、前列腺体积、IPSS(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s scor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术中性神经保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重建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P=0.003);术后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病理切缘阳性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重建组术后拔除尿管后4周、12周尿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7,P=0.020)。结论: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采用尿道周围组织重建膀胱尿道吻合技术,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可以明显改善术后早期尿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前列腺切除 修复外科手 尿失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底肌锻炼模式对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21
8
作者 瞿旻 贾泽鹏 +4 位作者 连碧珺 朱峰 陈欢 王燕 高旭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84-1288,共5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盆底肌锻炼(PFMT)模式如何影响术后尿失禁康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我科单术者完成的186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将患者分为快速康复(每...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盆底肌锻炼(PFMT)模式如何影响术后尿失禁康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我科单术者完成的186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将患者分为快速康复(每天使用尿垫数≤1块且康复时间≤3个月)、缓慢康复(每天使用尿垫数≤1块但康复时间>3个月)和尿失禁(每天使用尿垫数>1块)3组。比较3组患者临床资料及快速康复组和缓慢康复组患者PFMT模式的差异,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尿失禁快速康复的影响因素。结果 60例患者失访,共126例完成随访纳入研究。快速康复组66例,缓慢康复组26例,尿失禁组34例,患者诊断年龄分别为(62.7±6.8)岁、(67.0±7.5)岁、(70.3±7.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受性神经保留的患者比例分别为57.6%(38/66)、26.9%(7/26)、17.6%(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92例术后尿失禁康复患者中,8例术后拔除尿管即刻尿失禁即康复,其余84例术后进行PFMT,其中快速康复组58例,缓慢康复组26例。快速康复组坚持每天进行PFMT、选择在白天进行PFMT的患者比例均高于缓慢康复组[70.7%(41/58) vs 38.5%(10/26)、69.0%(40/58) vs 23.1%(6/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诊断年龄(OR=1.09,P=0.044)、术中不保留性神经(OR=2.73,P=0.034)、术后不坚持PFMT(OR=6.30,P=0.034)和主要PFMT时间段不在白天(OR=6.76,P=0.006)是术后尿失禁快速康复的危险因素。结论 PFMT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康复(尤其是快速康复)的重要方法,患者年龄、是否保留性神经、是否坚持PFMT和PFMT主要时间段与术后早期尿失禁快速康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肌锻炼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 尿失禁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及术后膜性尿道长度与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控尿功能恢复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帆 陈曲 +4 位作者 郝一昌 颜野 刘承 黄毅 马潞林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99-303,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及术后膜性尿道长度(membranous urethral length,MUL)与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LRP)后控尿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前列腺腺癌并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目的:探讨术前及术后膜性尿道长度(membranous urethral length,MUL)与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LRP)后控尿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前列腺腺癌并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LRP的患者69例,患者均于LRP术前及术后行磁共振检查。术前MUL定义为前列腺尖部尿道至阴茎球部尿道之间的距离,术后MUL定义为膀胱颈口至阴茎球部尿道之间的距离,MUL留存比定义为术后MUL占术前MUL的百分比。所有患者均行腹膜外LRP,自术后第1个月起每月对患者的控尿功能恢复情况进行随访,以全天不需要使用尿垫为控尿功能恢复标准。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术后3个月控尿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法绘制LRP术后患者控尿功能恢复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各组间术后控尿功能恢复曲线的统计学意义。结果:69例患者平均年龄(71.4±8.6)岁;穿刺前平均前列腺特异抗原(23.40±30.31)μg/L;术前磁共振测量前列腺体积(prostatic volume,PV)为12.20~128.48 mL,平均(39.48±22.73)mL;术前MUL为5~22 mm,平均(13.0±3.3)mm;术后MUL为4~22 mm,平均(12.3±3.4)mm;MUL留存比为80%~100%,平均93.9%±6.2%。LRP术后3个月和12个月69例患者控尿率分别为57.9%(40/69)和97.1%(67/69)。单因素分析表明,PV(P=0.028)、术前MUL(P<0.001)和术后MUL(P<0.001)是LRP术后3个月尿失禁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MUL<13 mm是LRP术后3个月尿失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Log-rank检验提示,术前MUL≥14 mm、术后MUL≥13 mm和MUL留存比≥94%的患者术后控尿功能恢复分别优于术前MUL<14 mm、术后MUL<13 mm和MUL留存比<94%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术前MUL、术后MUL和MUL留存比与LRP术后控尿功能恢复存在相关性,术后MUL较短是术后3个月尿失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失禁 前列腺切除 膜性尿道长度 磁共振成像 腹腔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增生术后患者尿失禁现象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海燕 姜丽萍 +3 位作者 肖海鸟 张小珍 徐晓虹 蔡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31-833,共3页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术后患者尿失禁现象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设计BPH患者术后尿失禁影响因素调查表及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对196例收住入院的BPH患者进行调查,并在术后1个月随访。结果:60例BPH患...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术后患者尿失禁现象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设计BPH患者术后尿失禁影响因素调查表及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对196例收住入院的BPH患者进行调查,并在术后1个月随访。结果:60例BPH患者术后发生不同程度的尿失禁现象,占30.61%。BPH术后患者尿失禁现象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IPSS评分、膀胱功能、术前尿失禁、术后膀胱痉挛是术后尿失禁的影响因素,P<0.05,而在多因素分析时只有年龄、术前膀胱功能失代偿、术前尿失禁被引入回归方程,OR值分别为9.878、147.824、0.011。文化程度、吸烟、饮酒等与尿失禁无明显关系,单因素分析示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PH患者术后尿失禁现象的影响因素多而复杂,高龄、术前膀胱功能失代偿、术前存在尿失禁是BPH术后发生尿失禁现象的高危影响因素。对于高危患者合理的把握手术时机,术前、术后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是可以减少术后尿失禁现象的发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尿失禁 前列腺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控尿功能及学习曲线 被引量:9
11
作者 黄建林 马潞林 +5 位作者 黄毅 侯小飞 王国良 洪锴 卢剑 肖春雷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63-567,共5页
目的:评价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的控尿功能,探讨达到稳定控尿的学习曲线。方法:2006年5月至2011年5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200例,其中由一名术者施行且随访资料完整的共160例... 目的:评价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的控尿功能,探讨达到稳定控尿的学习曲线。方法:2006年5月至2011年5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200例,其中由一名术者施行且随访资料完整的共160例纳入本研究。患者的平均年龄(71.9±5.5)岁(56~85岁),术前无尿失禁。11例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其余149例于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明确诊断,无肿瘤远处转移。回顾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数据,并对术后控尿情况进行随访。控尿定义为不使用尿垫、日常活动不漏尿或偶尔少许漏尿。根据手术先后顺序平均分成4组,比较组间控尿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手术均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无中转开放。平均手术时间(230±57)min(110~493 min),中位出血量200 mL(30~1 200 mL),输血率7.5%,术后住院时间(11.8±7.9)d(5~60 d)。术后病理分期:T2a期32例(20%)、T2b期27例(16.9%)、T2c期64例(40%)、T3a期24例(15%)、T3b期9例(5.6%)、T4期4例(2.5%)。切缘阳性率32.5%。随访时间均在12个月及以上,总体控尿率:1个月14.4%、3个月48.8%、6个月77.5%、12个月86.3%,截止最后一次随访,仍然有21例(13.1%)存在不同程度的尿失禁,与后期相比,前40例控尿较差(P<0.05)。结论: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控尿良好,与开放手术的报道类似。手术经验的积累可以改善术后的控尿功能,对于有一定腹腔镜操作经验的术者来说,达到一个比较稳定的控尿水平需要在40~50例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切除 腹腔镜检查 尿失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控尿功能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12
作者 黄建林 邱敏 马潞林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99-503,共5页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dical prostatectomy,RP)是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包括经会阴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dical perineal prostatectomy,RPP)、经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dical retropubic prostatectomy,RRP...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dical prostatectomy,RP)是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包括经会阴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dical perineal prostatectomy,RPP)、经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dical retropubic prostatectomy,RRP)以及近年来发展的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LRP)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obot—assisted 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RAL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切除 腹腔镜检查 尿失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肛肌训练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后患者尿失禁的效果 被引量:20
13
作者 黄婉玲 区洁芬 +1 位作者 张俊芳 周振星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5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在手术前后持续进行提肛肌训练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ue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后患者尿失禁的治疗效果。方法方便性抽样选择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泌尿外科进行TURP的患者240例,... 目的探讨在手术前后持续进行提肛肌训练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ue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后患者尿失禁的治疗效果。方法方便性抽样选择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泌尿外科进行TURP的患者24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观察组在术前、术后以及拔除尿管后均进行提肛肌训练;对照组只在术后拔除尿管出现尿失禁时进行提肛肌训练。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发生尿失禁的概率及尿失禁的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尿失禁的发生率为4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6.7%,P<0.01;观察组发生尿失禁的持续时间为(4±0.5)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2±2.0)d,P<0.05;且观察组进行提肛肌训练的时间越长,术后发生尿失禁的概率越低。结论 TURP患者术前、术后以及拔除尿管后进行持续有效的提肛肌训练能预防或降低术后尿失禁的发生率,缩短尿失禁的持续时间,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电切 提肛肌训练 尿失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肛提肌膀胱功能联合训练改善前列腺电切术后尿失禁 被引量:19
14
作者 陆素青 经霁 +4 位作者 欧阳新平 唐冬媛 姚莉 伍瑞莲 文雪霖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16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肛提肌训练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法改善前列腺电切术后暂时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前列腺增生行前列腺电切术的15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50例,A组术前、术后行肛提肌训练;B组术后行肛提肌训练联合膀胱功能训练;C组... 目的探讨早期肛提肌训练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法改善前列腺电切术后暂时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前列腺增生行前列腺电切术的15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50例,A组术前、术后行肛提肌训练;B组术后行肛提肌训练联合膀胱功能训练;C组术前、术后均行肛提肌训练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对三组术后尿失禁发生率及程度进行比较。结果三组尿失禁发生率、急迫性尿失禁评分及排尿间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早期(即术前)行肛提肌膀胱功能联合训练可有效降低尿失禁发生率及程度,提高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电切 尿失禁 肛提肌训练 膀胱功能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电切术后暂时性尿失禁的预防及护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5
作者 陆素青 诸葛秀红 +1 位作者 何新禧 吴秋兰 《中国护理管理》 2011年第9期86-87,共2页
前列腺增生(BPH)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是目前治疗BPH的手段。尽管TURP手术有很多的优点,但术后患者几乎都出现暂时性压力性或急迫性尿失禁,持续时间因人而异。文献报道早期为19%,9个月后为2%,15个月... 前列腺增生(BPH)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是目前治疗BPH的手段。尽管TURP手术有很多的优点,但术后患者几乎都出现暂时性压力性或急迫性尿失禁,持续时间因人而异。文献报道早期为19%,9个月后为2%,15个月为0.5%,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术前及术后提肛肌锻炼可缩短尿失禁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电切术后 暂时性尿失禁 尿前列腺电切 护理 预防 TURP手 急迫性尿失禁 术后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电切术后暂时性尿失禁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34
16
作者 陆素青 周洁 +5 位作者 经霁 唐艳梅 唐冬媛 诸葛秀红 文雪霖 陈敏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3年第5期1212-1213,共2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病人行电切术后暂时性尿失禁的影响。[方法]将178例前列腺电切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按前列腺电切术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系统的心理、行为及院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病人行电切术后暂时性尿失禁的影响。[方法]将178例前列腺电切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按前列腺电切术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系统的心理、行为及院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病人拔尿管后尿失禁发生率、尿失禁持续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干预组病人术后出现暂时性尿失禁发生率及持续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病人平均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1),住院费用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病人电切术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暂时性尿失禁发生率明显下降,且尿失禁持续时间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电切 暂时性尿失禁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失禁病人提肛肌训练时机的探讨 被引量:30
17
作者 韦华清 林月双 +3 位作者 陆志莉 陆蝶 姚冬梅 陈小娟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6年第10期3543-3545,共3页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失禁病人提肛肌训练的时机。[方法]将150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前列腺增生症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在术后拔除尿管出现尿失禁时指导提肛肌训练;对照组从术前3 d、术日、术后留置...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失禁病人提肛肌训练的时机。[方法]将150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前列腺增生症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在术后拔除尿管出现尿失禁时指导提肛肌训练;对照组从术前3 d、术日、术后留置尿管期间均训练提肛肌,拔除尿管后出现尿失禁的病人则继续训练提肛肌,两组均观察至拔尿管后的第90天为止。比较两组病人留置尿管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拔尿管当日暂时性尿失禁的发生率、发生程度及持续时间。[结果]对照组术后带尿管期间病人膀胱痉挛、血尿发生率分别为40%和36%,明显高于观察组的16%和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后拔尿管当日暂时性尿失禁的发生率、发生程度及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增生病人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训练提肛肌治疗暂时性尿失禁时机以拔除尿管当日发生尿失禁时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症 前列腺电切 提肛肌训练 尿失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耻骨膀胱复合体对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朱再生 周鹏飞 +7 位作者 施红旗 应明亮 薛亚东 徐敏 王跃平 胡洋 肖云渊 胡胜晔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41-745,共5页
目的 探讨保留耻骨膀胱复合体的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恢复情况。方法 2017年6月~2020年6月,将局限性前列腺癌行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 LRP)的患者按住院号分为保留耻骨膀胱复合体的观察组(n=53... 目的 探讨保留耻骨膀胱复合体的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恢复情况。方法 2017年6月~2020年6月,将局限性前列腺癌行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 LRP)的患者按住院号分为保留耻骨膀胱复合体的观察组(n=53)和未保留的对照组(n=51)。2组年龄、体重指数、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穿刺活检Gleason评分、前列腺体积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均行保留神经的LRP。根据每天使用尿垫数量评估尿失禁恢复情况。尿失禁完全恢复定义:每天使用尿垫0个。拔除导尿管后至少随访12个月。结果 拔除导尿管当天(24 h),1、3、6和12个月尿失禁完全恢复率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9.6%(21/53) vs.17.6%(9/51),P=0.013;66.0%(35/53)vs.35.3%(18/51),P=0.002;84.9%(45/53)vs.56.9%(29/51),P=0.002;92.5%(49/53)vs.70.6%(36/51),P=0.004;98.1%(52/53)vs.84.3%(43/51),P=0.031]。结论 在LRP手术时,保留耻骨膀胱复合体技术能早期快速改善术后尿失禁,并显著减少远期(术后12个月)尿失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 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 保留耻骨膀胱复合体 尿失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底生物反馈治疗前列腺电切术后尿失禁患者的护理干预 被引量:6
19
作者 何玮 杨帆 +1 位作者 黄本荣 王涛 《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18期26-27,共2页
目的探讨盆底生物反馈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尿失禁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对12例TURP术后不同程度尿失禁患者,采用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并实施心理护理、盆底肌肉训练及引导治疗等综合护理。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有效率达83... 目的探讨盆底生物反馈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尿失禁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对12例TURP术后不同程度尿失禁患者,采用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并实施心理护理、盆底肌肉训练及引导治疗等综合护理。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有效率达83.3%。治疗前患者的腹腔漏尿点压力(ALPP)为(77.50±18.89)cmH2O,治疗后升高至(110.83±11.39)cmH2O,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科学的护理干预是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TURP术后尿失禁获得良好效果的有力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失禁 生物反馈 尿前列腺电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Vance球部悬吊术治疗男性前列腺术后尿失禁(附5例报告)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卫列 沈文 +2 位作者 邱晓拂 张小明 肖远松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3期219-221,共3页
目的探讨InVance球部悬吊术治疗男性尿失禁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03年3月~2008年1月,应用InVance球部悬吊术治疗5例前列腺手术后尿失禁(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4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1例)。年龄62~76岁,平均67岁。尿失禁病程2~6年,平... 目的探讨InVance球部悬吊术治疗男性尿失禁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03年3月~2008年1月,应用InVance球部悬吊术治疗5例前列腺手术后尿失禁(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4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1例)。年龄62~76岁,平均67岁。尿失禁病程2~6年,平均4年。保守治疗无效。术前尿动力学检查平均漏尿点压力25.5cmH2O(20~32.5cmH2O)。截石位,会阴正中皮肤纵行切开3~5cm,显露尿道球部浅面球海绵体肌及双侧耻骨下支。采用InVance器械,电钻将带有1号不吸收合成线的钛螺钉分别在两侧的耻骨联合与耻骨下支连接部和其下约2cm处打钉6个。将聚丙烯筛网材料吊带裁剪成约3cm×4cm,将一侧耻骨下支上的三条合成线穿过吊网两角分别结扎固定,术中增加腹压后(下腹部加压等)咳嗽试验调节吊带的松紧度,或将逆行尿道漏尿点压调整为60cmH2O,留置导尿管。结果手术时间50~85min,平均60min。出血20~50ml,平均30ml。5天拔除气囊导尿管,均能自行排尿。5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2.6月,4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者尿失禁治愈,1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者尿失禁改善;尿动力学检查平均漏尿点压力65cmH2O(55~70cmHO)。结论InVance球部悬吊术是一种可治疗前列腺术后轻中度尿失禁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ance球部悬吊 前列腺 男性尿失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