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alusin α在孤束核内的心血管效应可能通过抑制头端延髓腹外侧区前交感神经元活动介导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宏宝 郭雅琼 +3 位作者 鲁彦 伏晓琳 刘颖璐 郑天珍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672-1677,共6页
目的探讨孤束核内salusinα的心血管效应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94只,其中50只大鼠单侧NTS或双侧NTS注射不同剂量salusinα(0.04~4 pmol)或人工脑脊液(artificial cerebrospinal fluid,aCSF),观察NTS内salusinα对大鼠血压和心率产生... 目的探讨孤束核内salusinα的心血管效应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94只,其中50只大鼠单侧NTS或双侧NTS注射不同剂量salusinα(0.04~4 pmol)或人工脑脊液(artificial cerebrospinal fluid,aCSF),观察NTS内salusinα对大鼠血压和心率产生的影响。33只大鼠分别预先在NTS给予aCSF、非选择性谷氨酸受体拮抗剂犬尿希酸(KYN)、双侧颈部迷走神经切断(bilateral vagotomy)或在头端延髓腹外侧区(RVLM)给予aCSF/GABA受体激动剂muscimol,探讨NTS内salusinα的心血管效应机制。11只大鼠检测NTS水平salusinα对大鼠动脉压力反射(arterial baroreflex,ABR)功能的影响。结果在NTS双侧或单侧微量注射salusinα产生剂量依赖性的降低血压、减缓心率的作用。双侧微量注射salusinα不影响麻醉大鼠的ABR。NTS预先注射KYN(1nmol)或双侧迷走神经切除均不影响孤束核注salusinα产生的降低血压、减缓心率的效应(P>0.05)。RVLM预先注射muscimol(5 pmol)能有效阻断salusinα(4 pmol)在孤束核产生的降低血压、减缓心率的效应(P<0.05)。结论 NTS注射salusinα产生的降低血压、减缓心率的效应可能通过激动RVLM内GABA受体,抑制前交感神经元兴奋性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USIN 大鼠 延髓 孤束核 头端延髓腹外侧区 脉压力反射 前交感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遗传学调控高血压大鼠室旁核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神经元对前交感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马宏宇 郭鑫淇 +4 位作者 张荧 高璐 杜梓硕 王浩然 马会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338-2345,共8页
目的观察下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leus,PVN)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orticotropin-releasing factor,CRF)神经元对正常血压Wistar Kyoto(WKY)大鼠或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前交感神经元兴... 目的观察下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leus,PVN)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orticotropin-releasing factor,CRF)神经元对正常血压Wistar Kyoto(WKY)大鼠或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前交感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阐明交感中枢过度兴奋的可能神经环路机制。方法本研究使用成年雄性WKY和SHR。通过蛋白印迹实验明确WKY与SHR PVN CRF蛋白表达水平。同时,借助免疫荧光实验观察WKY与SHR PVN CRF神经元与前交感神经元。通过将CRF启动子特异性Cre依赖的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es,AAV)与化学遗传学AAV共同注入PVN,使得CRF神经元特异性表达仅由设计性药物激活的设计性受体(designer receptors exclusively activated by designer drugs,DREADDs),即WKY室旁核CRF神经元特异性表达与Gq亚基偶联的人M3毒蕈碱型DREADD(hM3Dq),SHR室旁核CRF神经元特异性表达与Gi亚基偶联的人M4毒蕈碱型DREADD(hM4Di),而叠氮平-N-氧化物(clozapine-N-oxide,CNO)作为配体可结合兴奋性hM3Dq或抑制性hM4Di,进而调控PVN CRF神经元的兴奋性。而后向脊髓中间外侧柱(intermediolateral column,IML)微量注入荧光示踪剂逆行标记室旁核前交感神经元。最后,我们应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CNO(10μmol·L^(-1))对室旁核前交感神经元自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spontaneous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s,sEPSCs)和诱发动作电位的影响。结果SHR室旁核CR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WKY大鼠,SHR室旁核CRF神经元活动增强、数量增多。化学遗传学DREADDs可成功表达在PVN CRF神经元,同时,逆行荧光示踪剂可成功标记在向脊髓投射的PVN前交感神经元。用含CNO的人工脑脊液灌流预先在PVN CRF神经元表达hM4Di-mCherry的SHR脑片,可以引起PVN前交感神经元sEPSCs频率明显降低,但不影响其幅度。此外,用含CNO的人工脑脊液灌流预先在PVN CRF神经元表达hM3Dq-eGFP的WKY大鼠脑片,PVN前交感神经元sEPSCs的频率和幅度均无明显差异。PVN CRF神经元表达有hM3Dq-eGFP的WKY大鼠脑片或表达有hM4Di-mCherry的SHR脑片用CNO灌流给药,PVN前交感神经元电流诱发动作电位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自发性高血压大鼠PVN CRF神经元活动增强、数量增多,增强前交感神经元sEPSCs,室旁核CRF神经元与前交感神经元之间存在神经调控微环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化学遗传学 室旁核 CRF神经 前交感神经元 神经微环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