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肌肉电刺激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股四头肌肌力和步行功能的效果
1
作者 樊志娇 靳岚琦 +3 位作者 黄志彬 李依格 姚思含 马玉宝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2-248,共7页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后患者股四头肌肌力和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ACLR术后患者3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7)和试验组(n=17)。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后患者股四头肌肌力和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ACLR术后患者3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7)和试验组(n=17)。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和功能性训练,功能性训练期间,试验组接受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NMES,对照组接受伪NMES,共8周。干预前后,测量患侧股四头肌峰力矩体重比、单腿支撑相和步行时足底冲量。结果对照组脱落2例,试验组脱落3例。干预后,两组股四头肌峰力矩体重比均显著提高(|t|>17.578,P<0.001),试验组显著大于对照组(t=4.714,P<0.001);两组患侧单腿支撑相和患侧单腿支撑相与健侧单腿支撑相比值均显著改善(|t|>16.882,P<0.001),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t>3.234,P<0.01);两组各分区足底冲量均显著优化(t>9.221,P<0.001),试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t|>2.852,P<0.01)。结论NMES能有效提升ACLR术后患者股四头肌肌力,改善步行时足底压力分布,提高单腿支撑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神经肌肉电刺激 肌力 步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病人恐动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赵芳 兰宁 +2 位作者 王樱倩 张俊萍 董新寨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91-997,共7页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术后病人恐动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并进行路径分析。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11月入住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运动医学科拟行ACLR的255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感受负...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术后病人恐动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并进行路径分析。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11月入住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运动医学科拟行ACLR的255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Lysholm膝关节评分、疼痛灾难化量表、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恐动症Tampa评分量表对病人进行调查。结果:255例ACLR术后病人恐动症Tampa评分量表得分为(43.25±9.89)分,恐动症发生率为65.9%。伤后手术时机、自我感受负担、心理弹性及疼痛灾难化为ACLR术后病人恐动症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路径分析结果显示,疼痛灾难化与自我感受负担不仅对恐动症产生直接影响,而且还通过心理弹性对恐动症产生间接影响。结论:ACLR术后病人恐动症发生率较高,医务人员应关注ACLR术后病人的心理状态,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和健康教育方案提高病人心理弹性水平,降低恐动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 恐动症 影响因素 心理弹性 中介效应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恐动症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莹 杨巧巧 +2 位作者 党晨珀 朱婷 侯费祎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恐动症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制订针对性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恐动症Tampa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正念注意觉知量表、视觉模...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恐动症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制订针对性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恐动症Tampa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正念注意觉知量表、视觉模拟评分法、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进行调查,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结果106例(44.17%)患者发生恐动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正念水平、疼痛程度、抑郁、睡眠障碍和BMI是患者恐动症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恐动症发生率偏高,其发生易受心理状态、BMI、疼痛程度及睡眠质量的影响。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需加强心理干预及镇痛处理,改善其睡眠质量,以降低恐动心理,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恐动症 正念水平 疼痛 焦虑 抑郁 睡眠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骨道过短的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固定襻与可调襻应用的比较研究
4
作者 印钰 梅宇 +5 位作者 王泽刚 武文杰 刘鹏飞 何鹏峰 宋首一 谢兴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85-790,共6页
目的探讨在过短股骨骨道的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使用固定襻和可调节襻的疗效。方法2019年1月~2020年7月我院行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493例,其中股骨骨道<30 mm共57例,最终纳入47例,按股骨端移植物固定方式分为EndoButto... 目的探讨在过短股骨骨道的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使用固定襻和可调节襻的疗效。方法2019年1月~2020年7月我院行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493例,其中股骨骨道<30 mm共57例,最终纳入47例,按股骨端移植物固定方式分为EndoButton组(n=31)和TightRope组(n=16),分别于术后6、12个月采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Lysholm评分和Tegner评分评估功能,术后12个月采用Lachman试验和前抽屉试验评估关节松弛度,比较2种固定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第6个月EndoButton组和TightRope组IKDC评分分别为(64.1±11.0)、(62.6±9.2)分,差异无显著性(t=0.464,P=0.645);Lysholm评分分别为(81.9±10.6)、(85.3±9.3)分,差异无显著性(t=-1.079,P=0.286);Tegner评分分别为(2.2±0.9)、(1.9±0.9)分,差异无显著性(t=0.933,P=0.356)。术后第12个月EndoButton组和TightRope组IKDC评分分别为(81.4±9.9)、(78.2±9.2)分,差异无显著性(t=1.068,P=0.291);Lysholm评分分别为(94.6±6.1)、(93.4±7.4)分,差异无显著性(t=0.626,P=0.534);Tegner评分分别为(3.8±1.0)、(3.4±1.2)分,差异无显著性(t=1.402,P=0.168)。2组术后12个月Lachman试验和前抽屉试验比较差异无显著性(Z=-0.039,P=0.969;Z=-0.294,P=0.769)。结论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对于股骨骨道过短(<30 mm),应用EndoButton(15 mm)或TightRope均能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股骨骨道固定 股骨骨道过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高血流限制训练康复效果的系统综述 被引量:1
5
作者 唐乐天 黄兆欣 +1 位作者 刘超 肖晓飞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89-796,共8页
目的 系统综述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后患者实施高血流限制训练(BFRT)的康复效果。方法 采用主题词检索方式,在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BM、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自建库至2024... 目的 系统综述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后患者实施高血流限制训练(BFRT)的康复效果。方法 采用主题词检索方式,在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BM、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自建库至2024年5月1日。采用物理治疗证据数据库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提取相关数据进行系统综述。结果 纳入7篇,涉及受试者183例,来自6个国家,干预地点主要是医院康复科和康复中心。发表时间集中于2016年至2023年。BFRT组在常规康复训练时对下肢进行加压,组间放气休息0.5~2 min或不放气。BFRT组的改善作用体现在肌肉力量、肌肉形态和身体功能等方面,能促进肌力增加、肌肉肥大,改善膝关节功能。干预总时长和训练强度会影响改善效果。结论 高BFRT可以改善ACLR术后膝关节周围肌肉状况、促进功能恢复。为确保训练的安全性和康复效果,采用低强度肌力训练,每组15~30次重复动作,每次训练4~5组,每周训练2~3次,训练总时长≥3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血流限制训练 膝关节功能 系统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运动员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步态数据分析重返运动的风险
6
作者 周易文 钟亚平 +3 位作者 魏梦力 王海锋 余绍华 桂辉贤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48-956,共9页
目的基于运动员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术后的步态数据,分析其重返运动的风险。方法2023年5月至6月,在武汉体育学院招募ACLR术后运动员39例,采用三维动作捕捉系统、表面肌电和三维测力台,记录稳定步态和串联步态数据,并采用K-STARTS测... 目的基于运动员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术后的步态数据,分析其重返运动的风险。方法2023年5月至6月,在武汉体育学院招募ACLR术后运动员39例,采用三维动作捕捉系统、表面肌电和三维测力台,记录稳定步态和串联步态数据,并采用K-STARTS测试计算重返运动得分。各步态指标与K-STARTS测试总分之间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其中关键指标与重返运动的风险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在稳定步态中,步时与K-STARTS测试总分呈负相关(r=-0.479,P=0.002),股直肌(r=0.448,P=0.004)和股外侧肌(r=0.595,P=0.001)的激活峰值振幅对称指数与K-STARTS测试总分均呈显著正相关。在串联步态中,重心横向位移距离与K-STARTS测试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341,P=0.034),股外侧肌的激活峰值振幅出现时间对称指数与K-STARTS测试总分呈正相关(r=0.320,P=0.047)。回归分析显示,基于稳定步态构建的模型(F=15.818,P=0.001,R^(2)=0.650)的解释度优于基于串联步态构建的模型(F=7.692,P=0.001,R^(2)=0.397)。结论在稳定步态中,步态节奏变异性、对称性指标与重返运动风险相关;在串联步态中,步态平衡性、对称性指标与重返运动风险相关;相比于串联步态,基于稳定步态信息构建的重返运动风险评估模型的解释度更佳,可能更适合作为重返运动风险测试的简易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重返运动 步态 风险评估模型 运动员 运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影响本体感觉恢复的因素 被引量:23
7
作者 谷莉 周谋望 +4 位作者 陈亚平 于长隆 敖英芳 黄红拾 杨延砚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095-1096,共2页
目的:通过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本体感觉检查及等速肌力测定,分析影响本体感觉恢复的因素及术后本体感觉和肌力恢复的相关性。方法:44例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6个月的患者和13名健康人正常对照。分别采用被动位置重现和Biodex... 目的:通过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本体感觉检查及等速肌力测定,分析影响本体感觉恢复的因素及术后本体感觉和肌力恢复的相关性。方法:44例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6个月的患者和13名健康人正常对照。分别采用被动位置重现和Biodex等速测力仪进行膝关节本体感觉和等速肌力的评定。比较患者与正常对照间的本体感觉差异,分析年龄、性别、受伤至手术时间间隔和术前H/Q值对术后本体感觉恢复的影响,术后本体感觉和股四头肌力量恢复的相关性。结果:患者与正常对照间膝关节本体感觉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当接受手术的时间在损伤后4个月内时,受伤至手术的时间间隔和位置重现误差成线性正相关(R=0.713,P<0.05)。术后本体感觉和股四头肌力量的恢复有正相关趋势(P<0.05)。结论:术后6个月,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膝关节的本体感觉水平仍低于正常人。在韧带损伤后4个月内,接受手术越早,术后6个月时本体感觉水平越好。术后6个月时本体感觉恢复较好的患者股四头肌力量恢复也相应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本体感觉 影响因素 肌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的神经肌肉功能重塑 被引量:22
8
作者 郭韵 杜良杰 +6 位作者 李建军 杨明亮 李军 冯雨桐 唐丽 刘长彬 高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5-68,共4页
前交叉韧带损伤或重建术后,膝关节本体感觉改变,中枢神经功能重塑,运动控制功能缺陷。需对膝关节进行系统的神经肌肉功能重塑,包括本体感觉恢复、中枢神经系统重塑和强化运动控制。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本体感觉 运动控制 神经肌肉 功能重塑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体觉促进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和姿势控制的效果 被引量:28
9
作者 刘晓磊 章耀华 +3 位作者 郭恒冰 李强 杨阳 杨华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72-476,共5页
目的探讨本体觉促进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及姿势控制的影响。方法 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30例于术后8周进行常规康复训练,第9周随机分成对照组(n=15)和试验组(n=15)。对照组继续进行常规康复训... 目的探讨本体觉促进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及姿势控制的影响。方法 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30例于术后8周进行常规康复训练,第9周随机分成对照组(n=15)和试验组(n=15)。对照组继续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联合本体觉促进训练;治疗第8周和第16周采用膝关节Lysholm评分、多关节等速肌力测试及训练系统,以及平衡测试仪进行测试。结果治疗后,两组Lysholm评分显著提高(t> 16.687, P <0.001),患侧膝关节15°、45°、75°角度再现差值降低(t> 2.433, P <0.05),闭眼稳定平面、闭眼泡沫平面下重心摆动速度降低(t> 2.444, P <0.05);试验组Lysolm评分高于对照组(t=4.150, P <0.05),15°、45°角度再现差值低于对照组(t> 2.710, P <0.05),闭眼泡沫平面下重心摆动速度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本体觉促进训练能进一步改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本体觉功能,提高膝关节功能和姿势控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本体觉促进训练 姿势控制 本体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继发前交叉韧带囊肿5例报告 被引量:15
10
作者 印钰 王健全 何震明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3-96,共4页
496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 1年的患者中发现 5例囊肿形成 ,2例位于移植物纤维表面 ,2例位于伴发的CyclopsLesion中 ,1例位于移植物纤维表面 ,同时有CyclopsLesion存在 ,患者的症状以关节伸直受限及疼痛为主。关节镜探查中发现囊液 4例为... 496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 1年的患者中发现 5例囊肿形成 ,2例位于移植物纤维表面 ,2例位于伴发的CyclopsLesion中 ,1例位于移植物纤维表面 ,同时有CyclopsLesion存在 ,患者的症状以关节伸直受限及疼痛为主。关节镜探查中发现囊液 4例为红色粘液 ,1例为黄色胶冻样。在切除囊肿后患者症状得到缓解。小心切除重建韧带表面的囊肿 ,以防韧带受损 ,无需另行髁间窝成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肿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患者 术后 移植物 切除 继发 纤维 红色 黄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股四头肌肌力训练方式的选择——开链还是闭链? 被引量:18
11
作者 冼祖新 杨延砚 周谋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74-1177,共4页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的康复方案随着手术方式的进步一直在不断完善,但在功能训练的细节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争议,怎样在“尽早恢复关节功能及运动能力”与“移植韧带良好的愈合”两者之间...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的康复方案随着手术方式的进步一直在不断完善,但在功能训练的细节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争议,怎样在“尽早恢复关节功能及运动能力”与“移植韧带良好的愈合”两者之间找出最佳平衡点一直是相关研究的核心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关节镜 训练方式 股四头肌 闭链 开链 肌力 手术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及术后康复效果 被引量:10
12
作者 顾羊林 王予彬 +1 位作者 王惠芳 朱国兴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70-1171,共2页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是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在膝部各韧带中最易受损,ACL断裂后,膝关节的不稳不但会影响日常活动和运动,而且会造成关节内结构的进一步损伤[1-3].因此,为了恢复膝关节结构及功能,对损伤...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是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在膝部各韧带中最易受损,ACL断裂后,膝关节的不稳不但会影响日常活动和运动,而且会造成关节内结构的进一步损伤[1-3].因此,为了恢复膝关节结构及功能,对损伤的ACL需要进行重建及术后系统康复训练已经成为共识.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月采用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腱移植重建ACL 32例,术后进行系统康复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自体半腱肌 关节镜 康复效果 术后 膝关节交叉韧带 膝关节结构 系统康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信平台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家庭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3
作者 豆勇刚 王磊 +1 位作者 罗吉伟 张粤玲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02-605,共4页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家庭康复中的应用。方法接受单侧自体腘绳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术的患者126例,分为观察组(n=69)和对照组(n=57)。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同时加入微信平台。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家庭康复中的应用。方法接受单侧自体腘绳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术的患者126例,分为观察组(n=69)和对照组(n=57)。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同时加入微信平台。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时比较关节活动度、关节稳定性、髌上10 cm处双侧大腿周径差值、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结果术后,两组膝关节活动度伸直无显著性差异(P>0.05),屈曲有显著性差异(P<0.05);髌上10 cm处双侧大腿周径差值术后3个月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6个月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关节稳定性检查无显著性差异(P>0.05);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微信平台的建立可以明显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加速康复进程,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微信 家庭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移植物止点对术后膝关节屈伸活动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宁 敖英芳 +3 位作者 田得祥 于长隆 崔国庆 胡跃林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0-163,共4页
目的 :通过研究移植物止点对术后膝关节屈伸活动的影响 ,寻求前交叉韧带重建中移植物在股骨和胫骨上的最佳止点。方法 :对 39例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病人摄膝关节正侧位片 ,测量移植物止点的位置。以术后 3周膝关节的主动活动... 目的 :通过研究移植物止点对术后膝关节屈伸活动的影响 ,寻求前交叉韧带重建中移植物在股骨和胫骨上的最佳止点。方法 :对 39例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病人摄膝关节正侧位片 ,测量移植物止点的位置。以术后 3周膝关节的主动活动度进行分组。结果 :①术后 3周有 30例病人主动屈曲达 90° ,其股骨止点位于Blumensaat’s线后 15 .6 2~ 48.48% (平均 31.5 1% ) ;未达 90°的 9例病人的止点位于 2 9.0 3~ 75 .76 % (平均 5 7.32 % )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0 1)。②术后 3周有 7例主动伸直未达 0°,其胫骨止点位于胫骨平台的前 18.87~ 34.5 0 % (平均 2 4.14% ) ,32例伸直达 0°者的止点位于 2 5 .81~ 44 .83% (平均 36 .0 3% )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0 1)。结论 :术后膝关节的屈曲功能与移植物的上止点关系密切 ,伸直与下止点相关。最佳股骨止点位于Blumensaat’s线后 2 0~ 40 % ,髁间窝顶点的外侧部 ;胫骨止点位于胫骨平台的前 30~ 40 % ,两个髁间棘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移植物 止点 术后膝关节屈伸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左旋布比卡因复合硫酸镁股神经阻滞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5
15
作者 张隆盛 杨铎 +2 位作者 张顺才 张欢楷 黄志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91-994,共4页
目的探讨左旋布比卡因复合硫酸镁用于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107例,男66例,女41例,年龄25~60岁,ASA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56)和对照组(n=51... 目的探讨左旋布比卡因复合硫酸镁用于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107例,男66例,女41例,年龄25~60岁,ASA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56)和对照组(n=51)。两组均在全麻诱导前实行超声引导患侧股神经阻滞,研究组给予0.25%左布比卡因和2%硫酸镁混合液20ml,对照组给予0.25%左布比卡因20ml。记录股神经感觉和运动阻滞情况,记录术后4、6、12、24和48h的静息和运动时VAS评分,记录术后48h内追加镇痛药情况、曲马多用量、术后48h满意度评分和术后48h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2h硫酸镁组静息和运动时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硫酸镁组需追加镇痛药5例(8.9%),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0例(19.6%)(P<0.05);硫酸镁组曲马多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硫酸镁组股神经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感觉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明显长于,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左旋布比卡因复合硫酸镁应用于超声引导股神经阻滞,可以缩短阻滞起效时间,延长阻滞持续时间,提高术后镇痛效果及患者的满意度,减少镇痛药物应用,并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镇痛 股神经阻滞 硫酸镁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肌肉训练对运动员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晓辉 廖八根 +1 位作者 陈速 刘存忠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72-776,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训练对运动员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运动员10例,随机分为两组:神经肌肉训练(neuromuscular training,NT)组和力量训练(strength training,ST)组,NT组应用神经肌肉训练,S...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训练对运动员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运动员10例,随机分为两组:神经肌肉训练(neuromuscular training,NT)组和力量训练(strength training,ST)组,NT组应用神经肌肉训练,ST组则实施传统力量康复训练。采用Lachman试验、Pivot-Shift试验、IKDC和Lysholm评分、BTE Primus RS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分别测试角速度为60°/s和240°/s时健、患侧股四头肌(E)和腘绳肌(F)肌力峰力矩(PT),两侧同名屈伸肌群峰力矩比值(R),一侧屈、伸肌群峰力矩(F/E)比值,比较两种不同康复训练的效果。结果:术后4~6个月,两组运动员膝Lanchman和Pivot shift检查结果均为阴性;6~12个月时,ST组与NT组的IKDC和Lysholm评分均显著高于3个月时(P〈0.01),且NT组显著高于ST组(P〈0.01)。NT组运动员康复训练后同名肌群峰力矩比值(R)与ST组有显著差异(P〈0.05),屈肌群改善尤为显著(P〈0.01);NT组F/E值与ST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结合神经肌肉训练的康复方法在肌肉力量、耐力、平衡能力方面的康复效果优于传统力量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康复训练 运动员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性化运动处方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7
作者 聂萍 周艳蓉 +5 位作者 陈叶玲 徐瑞璟 罗凯燕 胡德英 孟春庆 黄宝靓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4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个性化运动处方对促进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将94例骨科住院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传统组与干预组各47例。传统组执行医嘱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自行锻炼;干预组由责任护士采用运动处方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包括运... 目的探讨个性化运动处方对促进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将94例骨科住院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传统组与干预组各47例。传统组执行医嘱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自行锻炼;干预组由责任护士采用运动处方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包括运动处方模板的制定、护理人员培训、患者教育、运动计划与实施等。结果干预组术后早期患处肿胀与积液明显减少;术后6个月膝关节活动度与肌肉萎缩显著改善(均P<0.01)。结论运动处方的应用可增强患者术后康复锻炼依从性,从而促进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运动处方 运动疗法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杠杆试验评价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功能康复时机的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莉 王梓 +3 位作者 尹梦虹 王一腾 李庆 齐志明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45-850,共6页
目的:探讨主动杠杆试验评价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精准康复时机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患者6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方案,实验组按照患者完成主动杠杆试验的情况决定术后康复时... 目的:探讨主动杠杆试验评价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精准康复时机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患者6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方案,实验组按照患者完成主动杠杆试验的情况决定术后康复时机并指导康复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1w、2w、4w、12w及24w对两组患者进行膝关节胫骨前移度(KT-2000)、主动关节活动度(ROM)以及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脱拐时间。结果:术后6周内,实验组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12周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ROM高于对照组(P<0.05),到12周两组基本一致。术前及术后各个时间点,两组膝关节胫骨前移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脱拐时间平均为28.0天,对照组平均为44.6天,实验组脱拐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采用Kaplan-Meier和LogRank检验进行以脱拐时间为终点事件的生存分析,结果同样是实验组脱拐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主动杠杆试验结果可作为评价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训练时机的可靠指标,为建立个体化的康复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杠杆试验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早期 康复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行人员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护理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卫青 初冬 +1 位作者 胡婷婷 赵东明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17期1355-1356,共2页
目的评价飞行员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对15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飞行员进行心理护理及膝关节功能锻炼指导。结果 15例患者全部康复出院,无术后感染、关节粘连等并发症发生,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均顺利恢复飞行... 目的评价飞行员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对15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飞行员进行心理护理及膝关节功能锻炼指导。结果 15例患者全部康复出院,无术后感染、关节粘连等并发症发生,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均顺利恢复飞行。结论成功的手术、术后心理护理和膝关节功能锻炼是使患者能够顺利康复并重返飞行员岗位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人员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膝关节前外侧韧带的价值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春礼 丁明 杜天舒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77-580,共4页
在过去的数十年里,我们看到膝关节前交叉韧带(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 ACL)重建术取得了巨大进展,从关节外到关节内,从开放手术到关节镜手术,从非解剖到解剖重建,目前的成功率达到85%左右。在失败的病例中,绝大多数是... 在过去的数十年里,我们看到膝关节前交叉韧带(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 ACL)重建术取得了巨大进展,从关节外到关节内,从开放手术到关节镜手术,从非解剖到解剖重建,目前的成功率达到85%左右。在失败的病例中,绝大多数是由于隧道位置错误,特别是股骨隧道错误,当然还有例如移植物张力不足、康复不当等其他方面原因,另外还有7%没有任何已知技术错误的病例逐渐发展出现残余轴移现象。传统单束重建后对旋转控制存在不足,因此,改良为双束重建意图减少旋转不稳定,但没有很强临床和生物力学证据显示其优越性。 Mcguire等建议关节外重建治疗前外侧不稳定。有学者采用三维MRI研究显示,ACL重建后膝关节由伸至屈时内旋较ACL 正常膝增大。这种现象显示单纯重建ACL并没有完全恢复膝关节的运动学,推测增大的屈膝内旋可能是由于损伤的膝关节前外侧韧带( anterolateral ligament of the knee ,ALL)未获得诊断和治疗。由于关节内ACL重建不能完全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特别是旋转稳定,最近,国内外特别是国外,掀起ALL的研究热潮,对于ACL研究陷入迷茫的今天,似乎出现一线曙光,因此,很有必要进行全面总结,以便对未来的走向做出客观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外侧韧带 价值 解剖重建 ACL 关节镜手术 旋转不稳定 外侧不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