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春季城区道路不同绿地配置模式对大气颗粒物的削减作用 被引量:34
1
作者 杨貌 张志强 +2 位作者 陈立欣 刘辰明 邹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076-2083,共8页
研究城市道路不同绿地类型对大气颗粒物的吸附削减作用,是提高城市绿地大气污染治理功能绿地配置模式优化的重要基础。以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3条典型主干道道路为对象,选取乔木、灌木、草本、乔-灌、乔-草、乔-灌-草6种典型绿地配置模式... 研究城市道路不同绿地类型对大气颗粒物的吸附削减作用,是提高城市绿地大气污染治理功能绿地配置模式优化的重要基础。以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3条典型主干道道路为对象,选取乔木、灌木、草本、乔-灌、乔-草、乔-灌-草6种典型绿地配置模式,在大气颗粒物污染严重以及城市植被发芽、开花、展叶完成的春季(3月中旬至4月上旬),采用Dustmate便携式颗粒物采样器和NK4500手持自动气象仪分1.5m和3m两个高度同步测定距污染源不同位置的大气颗粒物浓度与小气候因子,分析不同绿地配置模式对颗粒物削减能力的差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复合配置模式比单一配置模式下空气颗粒物浓度稳定程度高,其主要受风速与空气相对湿度的影响;大气颗粒物粒径越大绿地对其削减作用越强;地表覆盖程度是影响不同绿地配置模式对大气颗粒物垂直削减的关键因素,地表覆盖越好垂直削减效果越好,且垂直削减率与温度成正相关关系;草本、灌木对大气颗粒物的垂直削减作用比其他4种配置模式更好;由于受植被郁闭度、疏透度以及配置种类的综合影响,乔-草、灌木绿地配置对大气颗粒物的水平削减作用比其他4种模式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区道路 绿地配置模式 大气颗粒物 削减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掖市城市道路林带对PM2.5的削减作用
2
作者 曾万祺 张纯曦 张娟 《农业与技术》 2021年第18期89-91,共3页
张掖市作为“一带一路”节点城市,干旱少雨,沙尘天气频发,空气中的细小颗粒物已成为张掖市大气首要污染物。本文以张掖市主城区北环路道路林带为研究背景,运用BR-HOL-1210空气质量检测仪对林带内PM2.5浓度进行逐小时监测。借助SPSS 19.... 张掖市作为“一带一路”节点城市,干旱少雨,沙尘天气频发,空气中的细小颗粒物已成为张掖市大气首要污染物。本文以张掖市主城区北环路道路林带为研究背景,运用BR-HOL-1210空气质量检测仪对林带内PM2.5浓度进行逐小时监测。借助SPSS 19.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道路林带对PM2.5的削减差异。结果表明,林带对PM2.5削减存在季节差异,4月于30~50m处、7月于50m处、10月于20~50m处、12月于50m处削减效果最佳。同时,林带对PM2.5的削减效果在城市不同功能区也存在差异,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结合城市功能区去配置林带宽度,以发挥最佳滞尘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带 PM2.5 削减作用 林带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设计中有效削减副作用的设计方法
3
作者 谢庆森 刘万光 +2 位作者 黄艳群 王杏华 张学光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52-54,共3页
工业设计学科正逐渐兴起,其设计方法和理论正不断发展和丰富。提出有效削减副作用的设计方法,在方案设计阶段可分为形成产品雏形方案、发现副作用、削减副作用3个基本步骤,每一步骤都以工业设计的若干设计原则为依据和参照,逐步完善设计... 工业设计学科正逐渐兴起,其设计方法和理论正不断发展和丰富。提出有效削减副作用的设计方法,在方案设计阶段可分为形成产品雏形方案、发现副作用、削减副作用3个基本步骤,每一步骤都以工业设计的若干设计原则为依据和参照,逐步完善设计,并以实例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设计 创新 方案设计 发现副作用 削减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漓江水陆交错带4种草本覆盖对地表径流氮素的消减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吴林川 王冬梅 +2 位作者 任远 张丹丹 黄端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68-176,共9页
【目的】研究漓江水陆交错带不同草本植物覆盖对地表径流和泥沙中氮素的消减作用,以期筛选出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的最佳草本植物,为水陆交错带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漓江水陆交错带建立径流小区,设置狗牙根、狗尾草、假俭草和... 【目的】研究漓江水陆交错带不同草本植物覆盖对地表径流和泥沙中氮素的消减作用,以期筛选出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的最佳草本植物,为水陆交错带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漓江水陆交错带建立径流小区,设置狗牙根、狗尾草、假俭草和空心莲子4种草本覆盖区及无植被覆盖裸露区作为对照,研究4种草本植物覆盖对地表径流和泥沙及径流水、泥沙和土壤中不同形态氮素的消减作用。【结果】相较于裸地,狗牙根、狗尾草、假俭草和空心莲子草对径流的消减率分别为17%,35%,29%和23%,对径流中全氮的消减率分别为37%,43%,40%和52%;相较于裸地,狗牙根、狗尾草、假俭草和空心莲子草对侵蚀泥沙的消减率分别为17%,32%,26%和20%,对泥沙中全氮的消减率分别为31%,48%,41%和40%;径流消减率与NO3--N、TN消减率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NH4+-N消减率显著正相关(P<0.05),降雨强度与NO3--N消减率显著负相关(P<0.05),与TN消减率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4种草本植物覆盖对均能有效降低地表径流中氮素对水体的输入,狗尾草和空心莲子草的效果最好;氮素消减率与径流消减率显著正相关,因此拦截地表径流是防治水体污染的首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 非点源污染 水陆交错带 削减作用 生态修复 漓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交通干道防护林带内PM_(2.5)浓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素莉 杨军 +3 位作者 马履一 贾黎明 李荣桓 秦永胜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5-252,共8页
选择北京市北五环路和京藏高速路上的5个地段对PM2.5浓度、温度、湿度、风速风向进行了连续观测,并对各地段的PM2.5浓度变化和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有林带和无林带地段上的观测点的PM2.5浓度变化趋势不同,无林带... 选择北京市北五环路和京藏高速路上的5个地段对PM2.5浓度、温度、湿度、风速风向进行了连续观测,并对各地段的PM2.5浓度变化和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有林带和无林带地段上的观测点的PM2.5浓度变化趋势不同,无林带地段各观测点的PM2.5浓度一般随距道路距离增加变小,有林带地段各观测点上PM2.5浓度则有升有降;2)林带内各观测点的PM2.5浓度和道路侧的PM2.5浓度显著相关,和林内的温、湿度显著相关,但和林内风速的相关性不显著;3)林带的宽度对林带内各观测点的PM2.5浓度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带 PM2.5 环境因子 削减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