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与脑卒中发病风险关系的剂量-反应Meta分析
1
作者 尤丽 迟昕萍 +3 位作者 周雅琳 赵春善 梅春丽 林博文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11-618,共8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方法定量评估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与脑卒中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和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TyG指数与脑卒中... 目的:通过Meta分析方法定量评估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与脑卒中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和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TyG指数与脑卒中发病风险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检索时间为自建库至2024年11月7日。由两位研究员使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后提取纳入文献的相关数据。应用Stata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7项前瞻性队列研究,449210例研究对象,其中包括28506例脑卒中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TyG指数与脑卒中发病风险呈正相关(HR=1.60,95%CI:1.45~1.76,P<0.05)。剂量-反应Meta分析结果显示,TyG指数与脑卒中发病风险呈线性正相关,TyG指数每升高1个单位,脑卒中发病风险增加20.2%。本研究所纳入文献不存在发表偏倚(Egger's检验P值为0.962,Begg's检验P值为0.967)。结论:TyG指数与脑卒中发病风险呈线性剂量-反应关系,较高的TyG指数增加脑卒中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 meta分析 剂量-反应 前瞻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咖啡与脑卒中风险的剂量-反应Meta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黎风 邵鑫 +1 位作者 何梅 刘福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05-511,共7页
目的:用Meta分析方法评估咖啡与脑卒中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收集关于咖啡与脑卒中风险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由2位研究员按纳入排除标准独... 目的:用Meta分析方法评估咖啡与脑卒中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收集关于咖啡与脑卒中风险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由2位研究员按纳入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用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评价文献质量。用Stata/SE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7项前瞻性队列研究、1142274例受试者,其中包括83433例脑卒中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咖啡可明显降低脑卒中风险(RR=0.80,95%CI:0.75~0.85),但并不能降低日本人群的脑卒中风险。剂量-反应Meta分析显示,咖啡摄入量与脑卒中风险之间呈非线性关系(非线性P值<0.001)。与从不喝咖啡者相比,每天喝2、4、6、8杯咖啡者的脑卒中相对风险分别为0.87(95%CI:0.82~0.92)、0.83(95%CI:0.76~0.90)、0.84(95%CI:0.74~0.95)、0.86(95%CI:0.72~1.03)。结论:咖啡摄入量与脑卒中风险呈非线性关系,适量摄入咖啡与脑卒中风险呈负相关,每天喝4~5杯咖啡时脑卒中风险最低。但现有的研究证据不能证明喝咖啡能明显降低亚洲人群的脑卒中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 脑卒中 剂量-反应meta分析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浓度范围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脑卒中发病风险之间关系的剂量-反应Meta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潇 唐敏艳 +2 位作者 周杨 叶小飞 钟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93-398,共6页
目的:用Meta分析方法定量评价生理浓度范围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脑卒中发病风险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查... 目的:用Meta分析方法定量评价生理浓度范围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脑卒中发病风险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查找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应用STATA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11项观察性研究、202641例受试者,其中包括4904例脑卒中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及脑卒中发病风险呈负相关[OR(95%CI)分别为0.76(0.6~0.87)和0.74(0.64~0.86),P均<0.001]。剂量-反应Meta分析显示,随着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升高,脑卒中发病风险逐渐降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每增加1μmol/L,缺血性脑卒中及脑卒中发病风险分别降低1.2%(OR=0.988,95%CI:0.981~0.996,P=0.002)和1.5%(OR=0.985,95%CI:0.979~0.992,P<0.001)。结论:生理浓度范围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脑卒中发病风险呈线性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红素 脑卒中 剂量-反应meta分析 观察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氧化三甲胺水平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剂量-反应Meta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张亚男 于雪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9-155,共7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血浆氧化三甲胺(TMAO)水平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以及全因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2020年7月前发表并收录在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中评估冠心病患者血浆TMAO水平与MACE(心血管...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血浆氧化三甲胺(TMAO)水平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以及全因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2020年7月前发表并收录在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中评估冠心病患者血浆TMAO水平与MACE(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血管重建、再入院)及全因死亡风险相关性的队列研究,通过Meta分析和剂量-反应关系分析评估冠心病患者中血浆TMAO水平与MACE及全因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最终共纳入10篇文献,包含12项队列研究(n=13332,包括2420例MACE和1118例全因死亡)。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血浆TMAO水平较低者相比,血浆TMAO水平较高的冠心病患者中MACE发生风险增加63%(HR=1.63,95%CI:1.39~1.90,P<0.001),全因死亡风险增加51%(HR=1.51,95%CI:1.30~1.74,P<0.001)。剂量-反应关系分析显示,血浆TMAO水平与MACE发生风险呈线性相关,血浆TMAO水平每升高1μmol/L,MACE相对发生风险增加10.2%。结论:在冠心病患者中,血浆TMAO水平升高增加MACE和全因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三甲胺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全因死亡 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 meta分析 剂量-反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干预对超重或肥胖个体慢性炎症反应影响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5
作者 陈超凡 陈晓可 +2 位作者 宋以玲 尤彦伟 方子龙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5-236,共12页
目的:系统评价运动干预对超重或肥胖个体(individuals with overweight or obesity,IOO)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缓解IOO慢性炎症的有效运动方式。方法:采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和EBSC... 目的:系统评价运动干预对超重或肥胖个体(individuals with overweight or obesity,IOO)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缓解IOO慢性炎症的有效运动方式。方法:采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和EBSCO等数据库检索相关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干预方式包括有氧运动、抗阻运动、有氧联合抗阻运动和高强度间歇运动;结局指标包括血浆(或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脂联素、瘦素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3和Stata 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4篇文献。Meta分析显示,运动可提高脂联素和IL-10水平,降低瘦素、CRP、IL-6和TNF-α水平,改善IOO的慢性炎症状态。不同运动方式对特定炎症因子的干预效果不同,其中有氧运动对各炎症因子均有显著改善效果。针对有氧运动进行Meta回归和亚组分析表明,干预周期相同时,高强度有氧运动对各炎症因子的干预效应量均大于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有氧运动对IL-10的干预效果与干预周期正相关。体脂百分比(percentage of body fat,%BF)和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改善程度与对CRP、TNF-α和IL-10的干预效果均正相关。性别影响AE对IL-6和TNF-α的干预效果,对女性的干预效应量均大于男性。结论:不同运动方式对特定炎症因子的干预效果有差异,有氧运动的干预效果与运动强度和干预周期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干预效果与身体成分改善显著相关。在制定改善IOO炎症状态的运动处方时,可根据所对应的异常炎症因子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超重/肥胖 炎症 meta分析 剂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精摄入与脑卒中发病风险的剂量反应Meta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韩雪梅 赵春善 +1 位作者 梅春丽 陈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6期3304-3311,共8页
背景脑卒中作为一种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严重影响国民健康,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饮酒现象在我国普遍存在,酒精摄入与脑卒中发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但酒精摄入剂量和脑卒中发病关系仍存有争议。目的探讨酒精摄入量与脑卒中... 背景脑卒中作为一种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严重影响国民健康,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饮酒现象在我国普遍存在,酒精摄入与脑卒中发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但酒精摄入剂量和脑卒中发病关系仍存有争议。目的探讨酒精摄入量与脑卒中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关于酒精与脑卒中发病风险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12月。文献筛选、数据提取、文献质量评价由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应用Stata/MP 17.0软件进行剂量反应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共548595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酒精摄入与脑卒中发病风险相关(RR=1.17,95%CI=1.10~1.26,P<0.05)。亚组分析结果,每天酒精摄入<20 g脑卒中发病风险降低10%(RR=0.90,95%CI=0.85~0.95,P<0.05);酒精摄入>40 g脑卒中发病风险增加35%(RR=1.35,95%CI=1.23~1.49,P<0.05);酒精摄入出血性脑卒中风险增加49%(RR=1.49,95%CI=1.14~1.95,P<0.05),酒精摄入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增加20%(RR=1.20,95%CI=1.00~1.43,P<0.05);亚洲人群酒精摄入脑卒中发病风险增加27%(RR=1.27,95%CI=1.14~1.40,P<0.05);男性酒精摄入脑卒中风险增加19%(RR=1.19,95%CI=1.09~1.29,P<0.05)。剂量反应Meta分析结果,酒精摄入与脑卒中发病风险之间呈J型非线性关系(P=0.018),与从不饮酒者相比,饮酒者摄入酒精剂量的脑卒中相对风险比分别为1 g/d:RR=0.97,95%CI=0.96~0.98;2 g/d:RR=0.96,95%CI=0.94~0.97;3 g/d:RR=0.95,95%CI=0.93~0.97;4 g/d:RR=0.94,95%CI=0.91~0.96;5 g/d:RR=0.91,95%CI=0.88~0.94;6 g/d:RR=0.90,95%CI=0.86~0.93;7 g/d:RR=0.88,95%CI=0.84~0.92;8 g/d:RR=0.88,95%CI=0.83~0.92;9 g/d:RR=0.88,95%CI=0.83~0.92;10 g/d:RR=0.88,95%CI=0.83~0.93;11 g/d:RR=0.88,95%CI=0.83~0.93;12 g/d:RR=0.90,95%CI=0.85~0.95;13 g/d:RR=0.91,95%CI=0.85~0.95;14 g/d:RR=0.92,95%CI=0.86~0.95;15 g/d:RR=0.93,95%CI=0.86~0.96;16 g/d:RR=0.95,95%CI=0.88~0.96;17 g/d:RR=0.96,95%CI=0.88~0.97;18 g/d:RR=0.98,95%CI=0.89~0.97;19 g/d:RR=0.98,95%CI=0.89~0.98;20 g/d:RR=0.99,95%CI=0.90~0.99。饮酒者平均每天酒精摄入量<20 g表现为脑卒中发病风险降低(P<0.001)。结论酒精摄入量与脑卒中风险间具有J型非线性的剂量反应关系,适量酒精摄入与脑卒中风险呈负相关,平均每天酒精摄入7~11 g时脑卒中风险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酒精 meta分析 剂量反应 前瞻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眠时间与老年痴呆发病风险的剂量反应Meta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培培 赵镇雪 赵春善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2-627,共6页
背景随着全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失智老人迅速增加成为日益突出的难题。睡眠是人体的基本需要,睡眠问题成为危害老年人认知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适度的睡眠时间对于大脑废物的清除、突触的可塑性以及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背景随着全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失智老人迅速增加成为日益突出的难题。睡眠是人体的基本需要,睡眠问题成为危害老年人认知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适度的睡眠时间对于大脑废物的清除、突触的可塑性以及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但当前老年人睡眠问题尚未引起广泛重视,老年人睡眠时间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睡眠时间与老年痴呆发病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有关睡眠时间与老年痴呆发病风险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3年6月。由2位研究者独立提取文献数据,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应用Stata 16.0软件中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模型进行剂量反应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58342例研究对象,暴露人数988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睡眠时间与老年痴呆发病风险相关(RR=1.32,95%CI=1.17~1.48,P<0.05)。亚组分析结果表明,睡眠时间≤6 h/d者老年痴呆发病风险增加19.2%(RR=1.19,95%CI=1.07~1.33,P<0.05);睡眠时间≥8 h/d者老年痴呆发病风险增加55.0%(RR=1.55,95%CI=1.32~1.82,P<0.05)。剂量反应Meta分析结果表明,睡眠时间与老年痴呆发病风险的剂量反应呈U型非线性关系(P<0.001)。参照7 h/d睡眠时间,各时间点的发病风险分别为5 h/d:RR=1.024,95%CI=0.928~1.130;5.5 h/d:RR=1.036,95%CI=0.938~1.143;6 h/d:RR=1.034,95%CI=0.952~1.124;6.5 h/d:RR=1.015,95%CI=0.973~1.059;7.5 h/d:RR=1.014,95%CI=0.993~1.035;8 h/d:RR=1.056,95%CI=1.023~1.091;8.5 h/d:RR=1.124,95%CI=1.062~1.190;9 h/d:RR=1.212,95%CI=1.098~1.338;9.5 h/d:RR=1.316,95%CI=1.133~1.528;10 h/d:RR=1.431,95%CI=1.169~1.752。结论睡眠时间与老年痴呆发病风险间具有U型非线性的剂量反应关系,每日睡眠时间≥8 h时,会加大老年痴呆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睡眠时间 老年人 meta分析 剂量反应 前瞻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反应蛋白与突发性耳聋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米雪芹 王媛玲 +4 位作者 潘庆春 徐瑞 张琪 胡雯静 李蓓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8-643,共6页
目的利用Meta分析方法分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与突发性耳聋(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SNHL)的关系。方法用计算机检索中国... 目的利用Meta分析方法分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与突发性耳聋(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SNHL)的关系。方法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CBM、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等中英文数据库,搜集有关TNF-α、hs-CRP与SSNHL相关研究,时间范围为建库起至2022年4月。由2位独立评价者筛选文献、提取资料,采用RevMan5.3软件、Stata软件对符合质量标准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6篇文献研究,SSNHL患者血清TNF-α、hs-CRP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SNHL患者血清TNF-α、hs-CRP升高,对疾病诊疗有一定临床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 炎症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 超敏C反应蛋白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羟维生素D及甲状旁腺素与高血压发病关系:剂量反应Meta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黄艳红 周亮 +5 位作者 陈虹汝 易大莉 张彦琦 伍亚舟 刘岭 易东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06-612,共7页
目的:采用剂量反应Meta分析分别对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水平与高血压发病风险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全面检索Pub Med、Embase、CBM、CNKI和VIP数据库,纳入25(OH)D、PTH与... 目的:采用剂量反应Meta分析分别对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水平与高血压发病风险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全面检索Pub Med、Embase、CBM、CNKI和VIP数据库,纳入25(OH)D、PTH与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前瞻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6年8月。采用剂量反应模型对25(OH)D、PTH与高血压发病风险进行拟合,采用Stata13.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前瞻性研究,研究对象为西方人群,样本含量25 658人。线性剂量反应Meta分析结果显示,25(OH)D每增加25 nmol/L,高血压的发病风险下降7%(RR=0.93,95%CI=0.89~0.97,P=0.000);而PTH每增加15 pg/m L,高血压的发病风险增加6%(RR=1.06,95%CI=1.02~1.10,P=0.001)。结论:针对西方人群,随着25(OH)D水平的降低或PTH水平的升高,可能导致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增加。这给亚洲人群高血压的预防提供了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羟维生素D 甲状旁腺素 高血压 剂量反应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ta分析中剂量反应关系的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马骁 杨洋 +4 位作者 王莹莹 赵龙刚 孙江伟 谭玉婷 项永兵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3-128,共6页
目的 介绍Meta分析中的剂量反应关系分析方法的应用.方法 首先介绍了Meta分析中的剂量反应关系分析方法,再通过利用咖啡与前列腺癌发病风险关系的研究文献为例,具体说明剂量反应关系分析方法.结果 利用实例说明广义最小二乘估计法和限... 目的 介绍Meta分析中的剂量反应关系分析方法的应用.方法 首先介绍了Meta分析中的剂量反应关系分析方法,再通过利用咖啡与前列腺癌发病风险关系的研究文献为例,具体说明剂量反应关系分析方法.结果 利用实例说明广义最小二乘估计法和限制三次样条法在Meta分析剂量反应关系中的应用,数据分析由Stata软件中的“GLST”、“MKSPLINE”等命令来完成.共检索到12项关于饮咖啡与前列腺癌发病风险的队列研究文献,包括39 943名病例数和577 458名对象;12项病例对照研究文献,包含7 909名病例和9 461名对照.分析结果表明,每天多饮一杯咖啡,罹患前列腺癌风险降低为原来的0.992 (95% CI:0.986~0.999),有临界统计学意义.结论 当暴露为连续变量时,Meta分析中提供剂量反应关系的结果能够更好地呈现暴露因素不同剂量水平与结局之间的关系,使结果更丰富,值得在肿瘤或慢性病流行病学研究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分析 剂量反应关系 咖啡 前列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糖饮料摄入与高血压发病风险剂量反应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镇雪 王欣 +1 位作者 谭凯文 赵春善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6期3324-3330,共7页
背景饮用含糖饮料现象在我国普遍存在,摄入过多可诱发多种疾病的发生。国内外多项研究报道了摄入含糖饮料与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关系,但在具体摄入剂量与发病风险方面仍存在争议。目的分析含糖饮料摄入与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方... 背景饮用含糖饮料现象在我国普遍存在,摄入过多可诱发多种疾病的发生。国内外多项研究报道了摄入含糖饮料与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关系,但在具体摄入剂量与发病风险方面仍存在争议。目的分析含糖饮料摄入与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有关含糖饮料摄入与高血压发病风险的横断面研究和前瞻性研究,检索时限自建库至2021年11月。由2位研究者分别单独对文献数据独立提取,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316205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含糖饮料摄入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OR=1.12,95%CI(1.10,1.15),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亚洲人群含糖饮料摄入增加34%的高血压发病风险〔OR=1.34,95%CI(1.20,1.51),P<0.05〕,北美洲人群含糖饮料摄入增加11%的高血压发病风险〔OR=1.11,95%CI(1.09,1.14),P<0.05〕,大洋洲人群含糖饮料摄入增加82%的高血压发病风险〔OR=1.82,95%CI(1.04,3.21),P<0.05〕,欧洲人群含糖饮料摄入增加18%的高血压发病风险〔OR=1.18,95%CI(1.02,1.36),P<0.05〕;未成年人含糖饮料摄入增加43%的高血压发病风险〔OR=1.43,95%CI(1.21,1.69),P<0.05〕,成年人含糖饮料摄入增加12%的高血压发病风险〔OR=1.12,95%CI(1.09,1.15),P<0.05〕;体质指数(BMI)正常者含糖饮料摄入增加12%的高血压发病风险〔OR=1.12,95%CI(1.09,1.15),P<0.05〕,超重者含糖饮料摄入增加17%的高血压发病风险〔OR=1.17,95%CI(1.00,1.38),P<0.05〕,肥胖者含糖饮料摄入增加19%的高血压发病风险〔OR=1.19,95%CI(1.06,1.34),P<0.05〕。剂量反应分析结果显示,每天每增加1份含糖饮料(即12盎司,约为340 g或355 ml)的摄入,高血压发病风险增加16%〔OR=1.16,95%CI(1.13,1.18),P<0.05〕。文献的漏斗图显示基本对称,Begg's检验(Z=0.23,P>0.05)和Egger's检验(t=1.46,P>0.05)显示无发表偏倚。结论含糖饮料摄入会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且每天每增加1份含糖饮料(即12盎司,约为340 g或355 ml)的摄入,高血压发病风险增加16%,控制含糖量对预防高血压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含糖饮料 剂量反应 meta分析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人群大气颗粒物污染暴露-反应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45
12
作者 谢鹏 刘晓云 +2 位作者 刘兆荣 李湉湉 白郁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034-1040,共7页
搜集了国内PM10和PM2.5暴露对人群健康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资料,利用Meta分析法评价我国人群大气颗粒物暴露对各健康效应终点的暴露-反应关系.结果显示,PM10浓度每增加10μg/m^3,人群急性死亡率、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分别增加... 搜集了国内PM10和PM2.5暴露对人群健康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资料,利用Meta分析法评价我国人群大气颗粒物暴露对各健康效应终点的暴露-反应关系.结果显示,PM10浓度每增加10μg/m^3,人群急性死亡率、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分别增加0.38%[95%可信限(CI):0.35%-0.42%]、0.65%(95%CI:0.35%-0.95%)和0.40%(95%CI:0.31%-0.49%);PM2.5浓度每增加10μg/m^3,人群急性死亡率、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分别增加0.40%(95%CI:0.19%-0.62%)、1.43%(95%CI:0.85%-2.01%)和0.53%(95%CI:0.15%-0.90%),因此可见,PM2.5对健康的危害高于PM10.同国外研究结果相比,我国人群大气颗粒物污染对死亡率影响的暴露-反应关系系数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meta分析 暴露-反应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对心血管疾病炎症介质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贾冬冬 王曼曼 +4 位作者 高毅洁 国倩倩 杨睿 张馨月 张冬梅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22期3168-3173,3179,共7页
目的:评价血府逐瘀汤对心血管疾病相关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通过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进行文献检索,应用主题词结合自由词的方式制定... 目的:评价血府逐瘀汤对心血管疾病相关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通过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进行文献检索,应用主题词结合自由词的方式制定检索策略,获取血府逐瘀汤对心血管疾病炎症介质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根据Cochrane手册对纳入的RCT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整理并提取相关数据资料,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3项RCT,包括227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血府逐瘀汤可显著降低炎症介质C反应蛋白(SMD=-2.04,95%CI为-2.82~-1.26,P<0.00001)、超敏C反应蛋白(SMD=-1.46,95%CI为-1.96~-0.96,P<0.00001)、肿瘤坏死因子-α(SMD=-1.25,95%CI为-1.68~-0.83,P<0.00001)和白细胞介素-6(SMD=-1.08,95%CI为-1.45~-0.70,P=0.003)的水平。结论:血府逐瘀汤可通过降低炎症介质的表达,控制炎症反应,进而改善心血管疾病症状,但该结论的准确性受到纳入文献质量的影响,有待高质量的RCT提供更加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 心血管疾病 炎症介质 C反应蛋白 超敏C反应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情严重程度与预后指标相关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继婷 李俊 +1 位作者 田塬 李亚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2594-2600,共7页
背景世界卫生组织表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爆发已经构成一次全球性的“大流行”,其病情严重程度影响患者预后。目的探索COVID-19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指标的相关性,从而确定预后指标对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和预测价值,为临床COVID... 背景世界卫生组织表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爆发已经构成一次全球性的“大流行”,其病情严重程度影响患者预后。目的探索COVID-19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指标的相关性,从而确定预后指标对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和预测价值,为临床COVID-19的病情转归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Sino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收集分为重症组和非重症组或死亡组和存活组的COVID-19随机对照试验,并且包含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淋巴细胞计数(LYM)、白介素-6(IL-6)、D-二聚体(D-dimer)预后相关指标,文献检索时间是建库至2020-09-03。采用改良Jaded评分量表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运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1476例患者,Jadad评分均在4~5分,均为高质量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重症组患者的PCT〔SMD=-2.28,95%CI(-3.60,-0.98),P<0.001〕、CRP〔SMD=-2.23,95%CI(-3.38,-1.07),P<0.001〕、IL-6〔SMD=-2.97,95%CI(-4.94,-1.00),P<0.001〕、D-dimer〔SMD=-1.22,95%CI(-2.66,0.21),P=0.008〕高于非重症组。死亡组患者的PCT〔SMD=-4.11,95%CI(-9.98,1.76),P=0.007〕、CRP〔SMD=-2.73,95%CI(-4.21,-1.25),P<0.001〕、IL-6〔SMD=-3.79,95%CI(-4.90,-2.67),P<0.001〕、D-dimer〔SMD=-0.68,95%CI(-1.46,0.09),P=0.009〕高于存活组。重症组患者的LYM低于非重症组〔SMD=1.41,95%CI(0.34,2.48),P<0.001〕,死亡组患者的LYM低于存活组〔SMD=2.08,95%CI(0.93,3.22),P<0.001〕。结论重型COVID-19患者的PCT、CRP、IL-6、D-dimer高于非重型COVID-19患者,LYM低于非重型COVID-19患者;死亡组COVID-19患者的PCT、CRP、IL-6、D-dimer高于存活组,LYM低于存活组,提示PCT、CRP、IL-6、D-dimer可能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LYM可能与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CT、CRP、IL-6、D-dimer过高以及LYM过低将不利于病情转归,可作为预后指标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OVID-19 预后指标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白介素-6 D-二聚体 淋巴细胞计数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对卵巢低反应患者妊娠结局和卵巢功能有效性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2
15
作者 丰逸轩 杨会生 +3 位作者 勾明会 刘思雨 范素 房繄恭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4期491-495,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过程中针灸对卵巢低反应(POR)患者妊娠结局和卵巢功能有效性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 目的:系统评价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过程中针灸对卵巢低反应(POR)患者妊娠结局和卵巢功能有效性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PubMed、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针灸治疗POR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8月31日。采用RevMan 5.4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偏倚风险评价和数据分析,并进行GRADE证据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8个RCT,包括53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组比较,针灸+IVF-ET组可提高POR患者临床妊娠率(RR=1.58,95%CI为1.03~2.42,P=0.04),增加获卵数(MD=1.16,95%CI为0.47~1.85,P=0.001)和窦卵泡数(MD=0.93,95%CI为0.06~1.8,P=0.04),降低促卵泡素(FSH)水平(SMD=-0.29,95%CI为-0.50~-0.08,P=0.007),但2组在提高受精率、优胚率、降低促黄体素(LH)水平、提高抗米勒管激素(AMH)水平、降低促性腺激素(Gn)用量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证据表明,针灸可提高接受IVF-ET助孕的POR患者临床妊娠率,增加获卵数和窦卵泡数,降低POR患者的FSH水平。由于纳入研究数量较少且存在一定的偏倚风险,本研究结论后续仍需要高质量研究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卵巢低反应 妊娠结局 卵巢功能 有效性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6~201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O_3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34
16
作者 廖志恒 范绍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97-905,共9页
通过检索国内流行病学研究成果,Meta分析得到综合的暴露-反应系数后,利用粤港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控网络监测的O3浓度,基于相对危险度模型对2006∽201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归因于O3污染的人群健康影响进行评估.Meta分析结果表明,O3浓度每... 通过检索国内流行病学研究成果,Meta分析得到综合的暴露-反应系数后,利用粤港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控网络监测的O3浓度,基于相对危险度模型对2006∽201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归因于O3污染的人群健康影响进行评估.Meta分析结果表明,O3浓度每升高10μg/m3,非意外死亡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分别上升0.45%(95%置信区间CI:0.40%∽0.50%)?0.70%(95%CI:0.57%∽0.86%)和0.64%(95%CI:0.47%∽0.86%).人群健康影响评估表明,由于暴露人口和O3浓度的增加,珠江三角洲地区归因O3污染的死亡人数呈上升趋势,2012年归因死亡人数约为2006年的3倍,其中O3浓度的增加对归因死亡增量的贡献达2/3以上;2006∽2012年区域年均归因的非意外死亡?心血管疾病死亡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分别为3982(95%CI:3543∽4420)?1894(95%CI:1546∽2319)和1128(95%CI:830∽1508)人.对评估模型的敏感性试验表明选择不同的参数,评估结果有较大的偏差,因此在以后相关研究工作中需要深化参数适用性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3 暴露-反应系数 meta分析 人群健康 珠江三角洲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价 被引量:6
17
作者 肖国生 王兆丹 +2 位作者 陈林 邱志群 舒为群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9-64,共6页
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价是一种以定量的方式评价人暴露病原微生物后发生健康不良风险的可能性,它包括危害识别、危害表征、剂量-反应评价、暴露评价和风险表征。通过危害识别和危害表征识别和量化病原因子后,利用剂量-反应评价确定病原暴露... 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价是一种以定量的方式评价人暴露病原微生物后发生健康不良风险的可能性,它包括危害识别、危害表征、剂量-反应评价、暴露评价和风险表征。通过危害识别和危害表征识别和量化病原因子后,利用剂量-反应评价确定病原暴露水平(剂量)与相应健康不良结果的严重程度和发生频度(反应)之间的关系。在剂量-反应评价中,指数模型和β-泊松模型是最常用的剂量-反应模型。风险表征是在整合危害识别、危害表征、剂量-反应评价和暴露评价的基础上,利用静态微生物风险评价模型或动态微生物风险评价模型定量估计在特定暴露条件下相关人群发生不良影响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包括伴随的不确定性。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价有助于理解和管理病原危害,获得的定量信息能更好地确定病原微生物风险的大小,权衡和改进病原风险控制措施。文章评述了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价过程和模型,并以三峡库区万州饮用水隐孢子虫风险为例介绍如何实施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价,期望为我国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价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微生物 风险分析 定量风险评价 剂量-反应模型 风险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ogistic模型在毒物联合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炳荣 宋世震 程光文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10-13,共4页
本文阐述了应用logistic模型分析毒物联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并以两种毒物联合作用急性毒性试验为基础,用该模型分析了联合作用的性质,确定其剂量-反应关系和LD_(50)集合及其相应的95%置信区域,为毒物联合作用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关键词 毒物 联合作用 LOGISTIC模型 剂量-反应关系 急性毒性试验 研究 分析 集合 性质 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新闻——白天小睡与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相关
19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0期3741-3741,共1页
根据第52届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年会上的一项研究,白天小睡〉1 h与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相关,而较短时间小睡(≤1 h)不增加2型糖尿病风险。来自东京大学的研究人员Yamada表示,白天小睡时间从几分钟到几个小时不等,但一般人时间较... 根据第52届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年会上的一项研究,白天小睡〉1 h与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相关,而较短时间小睡(≤1 h)不增加2型糖尿病风险。来自东京大学的研究人员Yamada表示,白天小睡时间从几分钟到几个小时不等,但一般人时间较短。其进行的一项荟萃分析对小睡与代谢疾病风险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探究,并对其中的剂量-反应关系进行了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京大学 代谢疾病 剂量-反应关系 荟萃分析 代谢综合征 昼夜节律 睡眠剥夺 部分解释 内分泌异常 混杂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