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自我刻板化及其影响因素与效果 |
李锐
凌文辁
|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11
|
|
2
|
被忽略、被消费、被刻板化——父权文化语境下女性动画形象再现 |
李梦
李艳芳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14 |
2
|
|
3
|
美国电影中黑人形象的刻板化 |
徐红艳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4
|
东方主义所引发的刻板化描写 |
林燊
|
《宜春学院学报》
|
2011 |
0 |
|
5
|
观点采择与目标刻板化水平对老化刻板印象的影响 |
朱建芳
周丽清
董莉
|
《心理技术与应用》
|
2020 |
1
|
|
6
|
“拆洗王介甫”:王安石形象传播与刻板化略论 |
冯伟
|
《中原文化研究》
|
2022 |
1
|
|
7
|
菲勒斯中心主义下扭曲的女性形象——论大众传播语境下男频剧《我是余欢水》中的女性角色刻板化、扁平化现象 |
黄曦瑾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20 |
1
|
|
8
|
老化刻板印象研究现状及展望 |
贺庆利
余林
马建苓
|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14
|
|
9
|
电影《阿凡达》的文化解析 |
赵昉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10
|
基于乡村高中课堂优化的“五思”数学教学的思考 |
钱烽
|
《数学之友》
|
2021 |
3
|
|
11
|
论儿童性别角色教育中的双性化 |
张清霞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7 |
1
|
|
12
|
从“人物”到“人设”——融媒体视域下的网络小说人物生成逻辑 |
徐志伟
韩金桥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13
|
我国服装广告中的男性形象探析 |
秦旺锋
|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
2007 |
2
|
|
14
|
社会融合视阈下城市人印象的测量体系与维度 |
崔诣晨
刘青玉
崔亚娟
|
《城市学刊》
|
2021 |
0 |
|
15
|
论香港电影中菲佣的“他者”形象 |
陈露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16
|
《心理学报》2019年第51卷总目录 |
|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17
|
论人物传记改编的电视剧叙事艺术——以《功勋》为例 |
雷坤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8
|
坐在过山车上出戏——从叙事角度浅谈网剧《招摇》 |
孙夏萌
|
《戏剧之家》
|
2020 |
0 |
|
19
|
齐心协力,拯救花儿——小学中年级性别平等教育专题课 |
毛清霄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21 |
0 |
|
20
|
学会“讲故事”——表演专业学生如何编排好观察生活小品 |
翁蕾
|
《剧影月报》
|
2015 |
0 |
|